智育心理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智育心理学(psychology of intellectual education),研究智育中心理学问题的教育心理学分支。学校的智育任务在于“智育”。智育心理学的核心任务在于探讨各科学习中学生的能力及其形成发展规律。它可以为学校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合理组织等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智育心理学是在学科教学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20世纪20年代起,许多心理学家运用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探索各科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至50年代,一些心理学家开始从智育方面总结概括各科学习中共有的一般性问题,为智育心理学奠定了基础。由于教育心理学尚缺乏一致的体系,因此这一组成部分的名称并不一致。在美国,如R.格拉泽把智育心理学称为“教学心理学”;在苏联,如Д.Н.博戈亚夫连斯基等则把智育心理学称为“学习心理学”。其实,教学或学习不仅包含智育问题,同时也包含德育问题。因此,把智育心理学说成是教学心理学或学习心理学都不恰当。
  关于智育心理学的具体内容,格拉泽认为,其核心问题在于探讨学生智能的获得,他依据现有研究概括为4个组成部分:①获得能力的本性;②学习者的最初状态;③从最初状态到转变之间的过程;④能力的获得及作业变化的检验与评定方法。格拉泽提供的这一体系,既突出了智育心理学的根本问题,也注意到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对学生在各科学习中获得能力的结构,以及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特点缺乏必要的区分。
  中国的有关研究表明,各科学习中的能力是在完成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是调节活动进行的一种心理结构。从活动的特点及其调节机制出发,知识和技能是能力形成、发展的基础。因为活动本身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作用于一定的对象,使对象发生合乎目的所要求的变化而实现的。活动本身包含一定的调节机制。活动的定向与动作的控制执行是活动得以进行的不可缺少的两个调节环节。知识就其本质来说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活动的定向工具,而技能则是一种合法则的行动方式,直接支配动作的执行。因而知识与技能是活动的定向与动作的控制执行的必要因素。为此,智育心理学应包含这样一些组成部分:①各科学习中获得能力的实质及其结构;②各种知识的掌握过程及其条件;③各种技能的掌握过程及条件;④各种知识、技能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及条件;⑤各种能力形成、发展水平的检验及评定方法。
  当前比较集中的智育心理学研究机构,主要有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和教育心理研究所的学习心理学实验室,领导人为H.A.梅钦斯卡娅;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学习研究和发展中心,领导人为格拉泽。
  参考书目
 冯忠良著:《智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1981。

关于“智育心理学”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