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立克次体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普氏立克次体(图1)

普氏立克次体(R. prowazekii)是流行性斑疹伤寒斑疹伤寒或称典型斑疹伤寒)的病原体,用为研究斑疹伤寒而献身的捷克科学家Von prowazek的姓氏命名。流行性斑疹伤寒在世界各地均可发生流行。普氏立克次体呈多形态性,以短杆形为主,大小为长0.6~2.0微米,宽0.3~0.8微米,在胞质内呈单个或短链状存在。革兰染色阴性,着色较淡。常用Giménez法染色呈鲜红色,效果好;姬姆萨法染色呈紫色或蓝色;Macchiavello法染色呈红色。

普氏立克次体(图2)

普氏立克次体储存宿主是病人,传播媒介是人虱,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感染方式是虱-人-虱-人。人虱叮咬病人,立克次体进人人虱体内,在肠管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破坏肠管上皮细胞,并随粪便排出体外,感染7~10天后死亡。当感染的人虱叮咬健康人时,立克次体随粪便排泄于人的皮肤上,由于瘙痒而抓伤,立克次体便可侵入人体内致病。由于立克次体的感染性在干燥的虱粪中能保持两个月左右,亦有可能通过呼吸道球结膜发生感染。致病物质主要有内毒素磷脂酶A两类。内毒素的化学成分为脂多糖,具有与肠道杆菌内毒素相似的多种生物学活性。可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1和TNF-a。IL-1具有致热性,引起发热;TNF-a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微循环障碍中毒性休克和DIC等。磷脂酶A能溶解宿主细胞膜吞噬体膜,有利于立克次体穿入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此外,微荚膜粘液层有利于粘附于宿主细胞,并具有抗吞噬作用。  

参看

关于“普氏立克次体”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给普氏立克次体条目的留言

--101.206.168.141 2019年5月12日 (日) 13:07 (CST)

留言:大小长宽的单位应该是微米,不是毫米。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