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反应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刺激—反应学

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向实验的影响下,提出了刺激—反应学习。华生的理论认为,有机体的行为完全是以刺激与反应的术语进行解释的。他不考虑有机体的内部状态,认为这一部分是“黑箱”,因此,该学说的公式也是S—R。华生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习惯,而习惯是通过学习将由于遗传对刺激做出的散乱、无组织、无条件的反应,变成有组织、确定的条件反应。他提出了两条学习的基本规律。

频因律

能解决问题的动作在每次练习中是不可缺少的;这种S—R刺激联结建立的次数越多,联结越牢固。

近因律

让尝试与错误过程最后的成功动作,总是前一次练习中的最后一个动作,于是,在下一次练习中, 这一动作必获得较早发现。

古斯里的成就主要反映在他的学习理论中,他在《学习心理学》一书中反复阐明,学习的理论只有一条,那就是刺激与反应的客观联结,其他所有的解释都是多余的、不必要的。至于所谓的神经系统的“场说”或神经突触的“阻力学”等,既难以观察,也无法予以证实,因而是没有意义的。

引发反应的刺激有两种: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内部刺激可能是一些关节内的刺激或肌肉运动所产生的刺激,它们皆由外在可见的有关身体姿态和运动所激起,因而可以观察和证实。外部刺激皆由外在情境作用于有机体,通常所见的声、光、色、电等等皆属此类。

至于反应,就是对刺激的回答,“只限于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动作即是由肌肉收缩和腺体的分泌所执行或完成的。应该注意的是,我们所研究的反应是细节反应而非整体反应,是实际的动作而非动作的效果。例如,一个男孩子在教室里边哼歌,边晃腿,边写字等等,在整个这一系列的反应中,我们感兴趣的只是他把某一单词写对了,这个单词是怎么写出来的,是由哪些感觉器官和肌肉完成的。

由此看来,古斯里的理论融合了桑代克的联想说,但较少主观色彩,倒是把华生的客观性观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于“刺激反应”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