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血清酶定量的检测技术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医学电子书 >> 《临床生物化学》 >> 血清酶定量的检测技术
临床生物化学

临床生物化学目录

酶在正常和病理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酶的测定是医学实验室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医学研究和医院常规工作中都要进行大量酶的测定。但要作好酶的测定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它有很多与其它定量测定不同或独特之处,作好酶的测定除了必须掌握一般分析技术知识外,还须了解酶测定的特点、方法分类和各类方法的优缺点,然后根据各自实验室情况、研究目的和临床需要,才能设计和应用好各个具体的酶测定方法,创造性地作好酶的测定。

目前常用于酶定量测定的方法是测量酶的活性浓度,此方法并不直接测酶蛋白含量,实际上是测定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并由此间接地推算出标本中酶浓度的高低,这是酶测定方法独特之处。

使用间接方法并不是因为该法比直接测定酶蛋白有很多优点,事实上间接方法有不少不足之处,在很大程度上采用间接法是出于无奈,因为在所测标本中酶蛋白浓度和其它蛋白相比明显偏低,例如在血清中大多数酶蛋白含量多在g/L水平,用一般化学方法从含量高达70g/L蛋白质的血清中将酶蛋白分离出来并直接测定其含量显然是很困难的。这样科学家才想到利用酶蛋白的催化特性来测定酶;微量酶蛋白可以明显加快所催化反应的速度,并在特定条件下,此反应速度(v)可和酶浓度(E)成正比例。可以下列二式表示之:

v=△P/△t=k.E

此式以单位时间(t)内产生物(P)生成量表示反应速度

v=-△S/△t=k.E

此式中以底物(S)减少量取代产物生成量。

以上二式是衡量测酶活性浓度方法是否准确可靠的基本标准。因为不是任何情况下酶的催化反应速度都能与酶浓度成正比例,当设计不当,所选择条件不合适时,反应速度v虽可能随酶浓度增加而加快,但不成正比例,即v≠k[E],所得结果出现误差,从表17-1可以清楚看到此问题。

方法1所测反应速度(v)和酶浓度间存在一个明显正比例关系,各标本μg/L和酶浓度间高度的一致,相反方法2各标本的U/L不能准确反应酶浓度(μg/L)间的比例关系,浓度愈高误差愈大,例如标本5酶浓度为标本1的5倍。但其反应速度结果却显示为3.5倍,在临床工作中这种误差有可能给医师诊断疾病判断病情带来困难,在科研工作中也有可能导致不恰当的结论。方法3的结果说明在标本1到标本3的酶浓度之间,测定结果是准确的,但在高浓度标本时可能导致误差,这是在实际工作中常能遇到的情况。

表17-1 三个测同一酶方法结果的比较

标本 酶浓度(μg/L) 测定结果(U/L)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1 1 100 50 10
2 2 200 90 20
3 3 300 125 30
4 4 400 155 38
5 5 500 175 45

表17-1还显示了酶活性浓度测定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即测定结果U/L的相对性,不同于用质量单位mol/L表示浓度时高度一致性,如用不同方法测5份不同浓度血糖标本。其绝对值(μmol/L)不会有太大差异。但在酶活性浓度测定中往往不存在这样高的一致性。如表17-1三个法结果可在同一方法内进行比较。而绝不能在方法间进行比较,否则会得出荒谬的结论。这是因为这些方法测的是反应速度,只能用速度单位(一单位表示每一分钟有1μmol/L反应物的变化)来间接表示酶含量的高低,而速度快慢不仅受酶含量多少影响,还与其它很多因素有关,表17-1中法之所以有这样大的结果差异,很可能是由于三种方法使用了不同种类的底物,由于酶与不同底物亲和性不一样,反应速度的绝对值(μmol min-1)出现差异是不足为奇的。

这些叙述说明了在考虑或设计酶活性浓度测定方法时,重要的是要选择好各种条件,使在尽可能宽的范围内所测的反应速率v和酶浓度E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关系。

32 电化学分析技术的应用 | 酶活性测定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32
关于“临床生物化学/血清酶定量的检测技术”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