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荨麻疹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小儿荨麻疹是小儿比较常见的皮肤病,它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许多疾病的症状之一,甚至是某些急重疾病的信号。荨麻疹一般不危及生命,但如表现为严重疾病的症状而误认为是一般性的荨麻疹,仅按一般性的荨麻疹治疗而未及时处理潜在的急重疾病,往往导致严重的后果。

小儿荨麻疹

目录

病因

引起荨麻疹的病因很多,有各种食物、药物、感染、内脏疾病、物理因素(冷、热、光等)、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小儿荨麻疹常见的病因有以下几方面。 (1)食物:动物食品如鱼、虾、蟹、牛奶及其它海味;植物食品如豆类、蕈类及某些水果。进食不新鲜食物而发生荨麻疹在小儿尤为多见,可能由于小儿胃肠道功能尚不健全,对变质的异性蛋白较易产生过敏反应有关。

(2)药物:服用或注射某些药物可发生急性荨麻疹,其中以抗生素退热镇痛药磺胺、血清制品、疫苗及各种酶类生物制剂为常见。

(3)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如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扁桃体炎中耳炎,齿槽脓疡以及皮肤化脓感染等。

(4)吸入物:吸入动物的皮屑、花粉、粉尘、羽毛、真菌孢子等。具有异位性素质的小儿,容易发生哮喘荨麻疹

(5)内脏和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恶性肿瘤等,可成为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

发病机制

小儿荨麻疹发生的机制可分为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两种。变态反应引起的荨麻疹急性荨麻疹中占大多数,其中又以I型反应最多,也有属于II型(如输血)的或III型的(临床上皮疹较持久,消退后遗留鳞屑色素,有的伴发热关节痛血沉快等特点)。

非变态反应发生的荨麻疹可由于某些药物(如阿斯匹林阿托品奎宁、多粘菌素等)、物理因素(冷、热、光等)以及皮肤胆碱能神经末梢产生的乙酰胆碱等,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所引起。以上的小儿慢性荨麻疹查不出确切病因,属特发性。近年来,有报告认为有的小儿慢性荨麻疹与自身免疫抗体(如ANA抗体、抗甲状腺素抗体等)的存在有关。

临床表现

荨麻疹可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两类,小儿以急性荨麻疹较多见。

急性荨麻疹起病急,初为皮肤发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苍白色或淡红色风团,如同皮试引起的皮丘,但面积较之更大些,其形圆或椭圆或不规则形,数目较多,可融合成片,泛发全身,伴剧烈瘙痒。数小时内风团减轻,变为形态不一的红斑而逐渐消失。但新的风团又反复出现,此伏彼起,一日之内可多次发生。病情严重者可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若风团累及喉头粘膜,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若胃肠道受累、粘膜水肿,可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当由感染引起时,可出现程度不一的发热、畏寒或白细胞增高等。本病的病程短、经适当治疗,多在数日至周左右痊愈。

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反复发生,病程持续6周以上,甚至多年不愈者。患者的全身症状一般较轻,风团的数目亦不多,很少融合成大片,瘙痒亦不如急性荨麻疹剧烈。风团发生时间可每日连续发生,或晨起、或睡前发生。有的则无一定规律。

小儿荨麻疹表现

诊断

可参考荨麻疹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等相关词条。一般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尤其是典型的风团状皮肤表现。

治疗

小儿急性荨麻疹多由饮食、感染或药物引起,应尽可能找出病因、排除其它发病因素,是首要的治疗方法。其次是对症处理。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效果较好,没有中枢抑制作用,临床运用较为广泛。而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由于具有嗜睡作用,一般较为少用,或者睡前用,这类药物有扑尔敏、异丙嗪等。

病情较为严重、伴有休克的患儿,应该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然后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等。立即吸氧,必要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由于急性荨麻疹可累及喉头,导致急性喉头水肿,严重者可窒息,如不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

若患儿有腹痛,可给予解除痉挛类药物,如阿托品等,因为荨麻疹不仅可以发生在皮肤,还可以发生在肠道粘膜,所以可出现胃肠道症状。

局部可用一些止痒药物,比如炉甘石洗剂

参看

参考文献

关于“小儿荨麻疹”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