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书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作者:不详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58年 免费下载700多本医学电子书请到A+医学百科医学电子书专题 网址:http://www.a-hospital.com/w/%E5%8C%BB%E5%AD%A6%E7%94%B5%E5%AD%90%E4%B9%A6 A+医学百科正在整理中医学典籍,欢迎您的参与。 如有关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的问题和讨论请移步本书页面:http://www.a-hospital.com/w/%E6%96%87%E4%BB%B6%3A%E5%B0%8F%E5%84%BF%E5%8D%AB%E7%94%9F%E6%80%BB%E5%BE%AE%E8%AE%BA%E6%96%B9.txt <目录> <篇名>萧序 属性:唐孙真人着千金要方。谓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小卒不成大。故孙氏方先小儿而后丈夫耆老。实崇本之 义。譬夫良苗嘉植。初生之日。不克培其根本。去其蝥贼。鲜有不夭折者。即幸而长成。其华实亦必不茂。则小儿科之 急需讲求。洵医林之先务也。惟小儿气质微弱。有病每不能自为陈说。故医家目为哑科。最不易治。习是科者。必先于 天时之寒暖。地势之高下、以及人身十二经脉之环周。奇经八脉之起止。三百六十五穴之部位。平日了然于心。临证复 察色听声。反复推求。始能洞悉病情。而不致偾事。故尚书谓保民如保赤子。良以保民者。必周知民间之疾苦。所恶 勿施。所好与聚。而民始治。犹保赤者。必诚求赤子之隐曲。时其饥饱。适其寒温。而赤子始安。余以辁材。奉命巡阅 两湖。督理军务。兼长民政。夙夜只惧。不惮博访诹谘。期举闾阎之疾苦。扫除而廓清之。为吾乡父老昆弟谋乐利而策 安全。顾箕毕之好恶不同。一人之耳目有限。往往事与愿违。力不从心者。时或不免。至此始恧然于保民之难。愈憬然 于保赤之不易。适吾宗北承孝廉倦游回鄂。携有手校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二十卷。余素稔小儿科之难。而善本尤不易得。 因捐资付梓。复商之北承孝廉。重加雠校。以免鲁鱼帝虎。贻误将来。庶几保民之愿。虽未尽偿于目前。而保赤之心。 尚幸流传于后世。至此书为医学之宝笈。幼科之金针。前人序论。言之綦详。兹不赘述。 \x岁次甲子首夏两湖巡阅使督理军务兼湖北省长黄冈萧耀南衡山叙于武昌节署\x <目录> <篇名>范序 属性:保幼大全者。予同寅朱君时佐之所以寿世者也。其论理至精至密。其制方至详至备。盖自人之成形。以至成童。纤 悉之证。莫不毕具。惜乎着之者失名耳。相传谓得之古冢中。虽未必然。而用之疗疾。靡有不效。诚天地间一奇书也。 朱君携至宣城。谋与李令宗仁。绣梓以传于四方。且请予序诸首。予惟传曰。如保赤子。赤子甚不易保也。而是书亦未 易得之。得之者不私于一家一邑。而欲传之于四方。且将以及后世。使凡赤子。皆得所以保之之道。而安然于长大寿考 之域。二君子之用心。不亦公且溥矣乎。夫保赤子。即所以保民也。使保民者。真能如保赤子。而民有未安者。吾未之 信也。是为序。 \x弘治二年己酉秋七月望日赐进士出身中顺大夫直隶宁国府知府天台范吉以贞书\x <目录> <篇名>朱序 属性:保幼大全。即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之别名也。以其制方着论。详审精密。故复名之曰保幼大全。予素颇有志于济物。 见医家书。每喜蓄之。挥使郑君和。精于小儿医者也。与予友善。予扣其所以精于医之故。乃出是书焉。予阅是书之异 于寻常也。又扣其所以得之之故。则曰相传农人得之于古冢中。于是求以录之。郑君无难色。遂以全集授予、录而珍藏 诸笥者有年矣。间遇小儿疾。按方试之。往往得奇验。一日。偕宣城令李君宗仁询民瘼。会于公所。语及是书。宗仁又 乐于济物者也。即取而刊之。以广其传。不数月而成。噫。予窃禄明时。无补于吾民久矣。使一二孩提之童。得因是书 而济万分之一于危迫仓卒之际。予之素心。宁不亦少慰乎。若其为术之高下。明者当自得之。盖不待予言者。姑序其所 自云。 \x弘治己酉中秋旦京闱戊子乡贡进士宁国府通判世族济南朱臣时佐书\x <目录> <篇名>何序 属性:余先君有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二十卷。家藏甚久。今六十余载矣。不知作者为谁。博加搜访。未尝闻此书之流播也。 自婴孩初育以至成童。所谓保卫其生。总括精微。视古今方书极为详尽。仁哉。着书者之心也。宗族亲旧间。幼稚有疾。 余每口传指授。效如影响。又取其可以通用于大人者。增汤剂而用之。尤为神异。岂此书不言之妙。有待于余而发耶。 乌可掩为一家之实。而不与人共之。于是集二三同志。订正其誊写之舛。锓于行在太医局。以广其传。得此者敬而用之。 当知余言不缪。或未免画蛇添足之讥。不暇顾矣。吁。齐鲁大臣。史失其名。恨不得详其人也。 \x嘉定丙午立春日和安大夫特差判太医局何大任序\x <目录>卷一 <篇名>医工论 属性: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能明理以尽术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如此。然后事必济 而功必着矣。若不能正己。则岂能正物,不能正物。则岂能愈疾。今冠于篇首。以劝学人。 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止和柔。无自妄尊。不可矫饰。广收方论。 博通义理。明运气。晓阴阳。善诊切。精察视。辨真伪。分寒热。审标本。识轻重。疾小不可言大。事易不可云难。贫 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苟能如此。于道几希。反是者。为生灵之巨寇。 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如到其家。须先问曾请未。会请师即问曾进是何汤药。已未经下。乃 可得知虚实也。如已曾经下。即虚矣。更可消息参详。则无误矣。又治小儿之法。必明南北禀受之殊。必察土地寒温之 异。不可一同施治。古人最为慎耳。 <目录>卷一 <篇名>禀受论 属性:人禀父母精血化生。故内经有曰。阳施阴化。谓之有子。圣济经言。方其受授之初。一月血凝。二月胚胎兆。三月 阳神为魂。四月阴灵为魄。五月五行分五脏。六月六律定六腑。七月七精开窍。八月八景具全。九月气足象成。十月百 神集备。至日满而生也。(又云。一月如珠露。二月若桃花。三月形象成。四月男女分。五月腑脏具。六月筋骨全。七月 魂生而动左。八月魄长而动右。九月三转身。十月足而生。此未知其所出。)其始有谓之妊者。以其阳始而阴任之也。有 谓之胚者。以其未成为器而犹坯也。有谓之胞者。以其已为正阳而阴 包之也。有谓之胎者。以食于母而为口颐也。有谓之娠者。以其有时而动也。有谓之怀者。以其有身而根据也。原夫此象 者。皆阳始阴任在有形之先。次由五行而后化成也。故曰。阴阳具而五行立矣。且阴之所任者。 壬也。一阳壬兆。则人乃肇生。命门主生气之原。精所藏焉。壬、阳水也。合丁之阴火而生丙。故有命门。然后生心。 心主血。神所藏焉。丙之阳火。合辛之阴金而生庚。故有心然后有肺。肺主皮毛。魄所藏焉。庚、阳金也。合乙之阴木 而生甲。故有肺然后生肝。肝主筋。魂所藏焉。甲为阳木。合己之阴土而生戊。故有肝然后生脾。脾生肉。意所藏焉。 戊为阳土。合癸之阴水而生壬。故有脾然后生肾。肾主骨。志所藏焉。故肾与命门一也。此阴阳五行。夫妇生化。自然 之理也。人之赋禀。自受气至胎化。自成形至生养。亦皆由焉。 <目录>卷一 <篇名>初生论 属性:儿才生出母腹中。急当举之。便以绵絮包裹。抱大人怀温暖。虽暑月。亦不可遽去绵絮。须渐渐减去之。盖乍出母 腹中。不可令冒寒也。又急以绵裹手指。揩拭儿口眼中及周遭秽血。皆令尽净。不可令入口眼也。若举迟。失于包裹。 则令儿中寒。若秽血得入口眼。则令儿生病。(其证候方论并在后) <目录>卷一 <篇名>回气论 属性:儿才生出母腹中。哭声迟者。急以葱白细鞭其背。呼父小名。即啼。又儿才生下。气欲绝。不能啼者。必是难产或 冒寒所致。急以绵絮包裹其儿。顿放大人怀中温暖。若已包裹。须更添之。令极温暖。且未得断脐。将胞衣置灰火上烧 之。仍捻大纸。却盛蘸油点着。于脐带上往来遍燎之。以脐带连脐。得火气由脐入腹故也。更以热醋汤捋洗脐带。须臾 则气回啼哭。然后如常洗浴断脐。此法甚良。救者甚多。 <目录>卷一 <篇名>洗浴论 属性:儿才生下。须先洗浴。以涤荡污秽。然后乃可断脐也。若先断脐。则浴水入脐而为脐疮等病。及浴水须入药预先煎 下。以瓶贮顿。临时炊暖用之。不犯生水即佳。并以后浴之。亦用药煎汤。今具煎汤用药下项。 用猪胆汁汤浴儿。则不患疮癣。皮肤滑泽。用金银虎骨丹砂煎汤。则辟邪恶。去惊。(单用虎骨亦得)用李叶切半升 煎汤。则解肌热。去温壮。用白芷二两。苦参三两。锉碎煎汤。则去诸风。用蒴 葱白胡麻叶白芷 本蛇床子煎汤。退 热。 用苦参黄连猪胆白芨杉叶柏叶枫叶煎汤。去风。 用大麻仁零陵香丁香桑葚 本煎汤。治诸疮。 用金银桃奴雄黄丹砂煎汤。则辟邪除惊。 用益母草煎汤。治疥癣诸疮。 凡煎汤。每用水一斗。入药煎至七升。去滓。适寒温用之。冬不可太热。夏不可令冷。须调停得宜。乃可用之。 儿自生之后。须根据时洗浴。以去垢污。又不可数数。若都不洗浴。则皮皴毛落。多生疮疥。凡洗浴时。于背上则微微少 用水。余处任意。即不可极淋其背。亦不可久坐水中。则引惊作病。切须慎之。如常能根据法用之。令儿体滑舒畅。血脉 通流。及长少病。无不验也。 <目录>卷一 <篇名>断脐论 属性:儿生下。须当以时断脐。若不以时断脐者。则令脐汁不干而生寒。为脐风之由。断脐之法。当隔单衣。以牙咬断之。 将暖气连呵七遍。若用刀断之。须用剪刀。先纳怀中暖透。然后方用。不得便用冷刀。多致伤脐生病。宜切戒之。其断 脐带。当令长至足趺。或云当长六寸。若太短则伤脏。令儿腹中不调。若太长则伤肌。令儿皮枯鳞起。才断脐讫。须用 烙脐饼子安脐带上。烧三壮。炷如麦大。若儿未啼。灸至五七壮。灸了。上用封脐散封裹之。法须捶治帛子令柔软。用 方四寸许。上置新绵浓半寸。及上置药末。适紧慢以封之。如不备其药。即用极细熟艾一块。置于上封之。但不令封帛 紧急。急则令儿吐 。又须常切照顾。勿令湿着及襁 中。亦不可令儿尿湿。恐坐疮肿及引风 也。 \x烙脐饼子\x 豆豉 黄蜡(各一分) 麝香(少许) 上以豆豉为细末。入麝研匀。熔蜡和剂。看大小。捻作饼用。 \x封脐散\x 雄鼠粪(七枚 两头尖者是) 干姜(枣大) 甑带(鸡子许三味同烧灰) 绵灰(半两别烧称) 绯帛灰(别 烧称半分) 胡粉(三钱炒黄) 麝香(少许) 上同研极细末。每用半钱至一钱。敷脐上封之。永不患脐疮肿。如已因风湿患疮肿者。看脐带落与未落。根据此用药 便瘥。 儿已封裹脐了。一切如法。得数日许。忽然怒啼。似衣中有刺者。此乃脐燥。还刺其腹故也。当与解之。易去故帛 药物。更换裹之。如无此证。亦于十日许解视。换时须避风冷。若遇冬月。左右置火。于温暖处换之。至于寻常换衣用 粉。亦当如是。若失于照顾。致伤脐患者。具方于后。 治小儿初生。脐未落时。肿痛水出。取故绯绢烧灰。研细末敷之。 治小儿脐中汁出不止。赤肿。以白石脂为细末。炒令微暖敷之。日三四次。 治小儿脐疮 以甑带烧灰。研细末。猪膏和敷。或以桑白皮汁敷乳上。吮儿饮。 \x又方\x 以东壁上土敷之。治历年不瘥者。伏龙肝亦得。 \x又方\x 以当归为细末敷之。久不瘥者。用之神效。 治赤肿或脓血清水出者 以马齿苋叶烧灰。研末敷之。或以露蜂房烧末敷之。 \x又方\x 以干蚵 火 为灰。研末傅之佳。 \x又方\x 以黄柏为细末敷之。治久不瘥者。 治小儿脐赤肿 杏仁半两。猪颊车骨中髓七钱半。先研杏仁极烂。和髓敷之。一方研杏仁如脂。和髓中膏敷。 治小儿因剪脐。伤外风。致脐疮久不干。 白矾。 白龙骨。等分。同研为细末敷之。少少用。如无两味。但得一 味亦可。 \x又方\x 以绵烧灰。研为细末敷之。新旧皆可。 \x胡粉散\x 治小儿脐疮。湿不瘥。若至百日即危极。 胡粉(一钱 细研) 干姜(烧灰 一钱 细研) 白石脂(烧存性称一钱细研) 上同为细末。每用一字。或半钱敷上。 凡小儿患脐疮未愈。不可乳令大饱。大饱则令儿脐风。 <目录>卷一 <篇名>相视寿夭论 属性:儿生下。洗浴断脐之后。当视其寿命长短。成人不成人。 儿生。身不收者死。儿生。鱼口者死。儿生。股间无生肉者死。儿生。汗血者死。儿生。颐下破者死。儿生。囊下 白或赤者皆死。儿生。阴不起者死。儿生。身如凝血。若无皮者死。儿生。脐小者不寿。儿生。声绝而复扬急者不寿。 儿初生。目自开者不成人。儿初生。头四破者不成人。儿初生。啼声散者不成人。儿初生。身软如无骨者不成人。 儿初生。啼声深者不成人。儿初生。头毛不周匝不成人。儿初生。汗出不流不成人。儿初生。小便凝如脂膏者不成 人。儿初生。常摇手足者不成人。儿初生。枕骨不成。能言而死。儿生。膝骨不成。能倨而死。(一云尻骨)儿初生。掌 骨不成。扶伏而死。儿生。踵骨不成。能行而死。儿生。膑骨不成。能立而死。儿初生。阴大而与身色同者成人。儿初 生。脐中无血者成人。儿初生。啼声相连延属者寿。儿初生。卵下缝通达而黑者寿。儿初生。身体鲜白而长大者寿。 <目录>卷一 <篇名>初生服药论 属性:儿初生。出母腹。揩拭口眼净。洗浴了。断脐毕。 包讫。且未得与乳。当用好甘草一中指节许。擘碎。以水三蚬 壳。煎二蚬壳。以绵缠指。蘸与儿吮之。若吐出恶汁为佳。若服二蚬壳不吐。即无秽物。不须更服也。此法不问儿虚实 壮怯。皆须服之。次看形色。若面色红润。啼声响快者。用擘破黄连。以汤浸取浓汁。调朱砂末。抹儿口中。打尽腹中 旧粪。方可与乳。又法。以汞粉半钱。旋旋吮儿。良久。脐粪乃下为佳。故圣济经云。凡儿初生。恶血未纳者。拭以绵 指。吞而在胸膈者。吐以甘草。入而在腹内者。利以黄连汞粉。皆所以革污秽也。次用好朱砂一大豆许。细研水飞。炼 蜜一蚬壳。看稀稠和膏。分三剂。每用一剂。乳汁化。时时滴儿口中。三日内服尽即止。姚和众云。成炼朱砂。能温肠 胃。壮血气也。一日只可一豆许。分三次用。勿得过也。次用真牛黄一大豆许。细研。以炼蜜酸枣大。和成膏。每用一 大豆许。乳汁化下。时时滴儿口中。姚和众云。能去惊。辟邪恶之气。若儿形色不实。怯弱者。不宜服之。如胎热。或 身体色赤黄者。宜多服。此法在三日外也。 <目录>卷一 <篇名>中寒论 属性:儿才生。毕迟。或断脐晚者。令见冒冷。故寒中之也。又先断脐。后洗浴。则水气得入之。或洗时水气所干。亦为 中寒之候。其证腹中绞痛。夭矫啼呼。面青黑。尿清白。当以当归末为粉。着于絮上。灸而熨脐腹。日日频熨。至啼止 脐干为度。仍不可灸令大热。恐引惊也。 <目录>卷一 <篇名>初生不乳论 属性:初生洗浴断脐 包。革秽污。下脐粪都了。经日不饮乳。及不小便者。此因难产。或包裹举迟。中寒。或被风邪微 干。伤动藏气所致。有此候者。多为撮口。治不可稍缓。 \x通关散\x 治初生儿不饮乳。及不小便。 以石银器中贮奶汁二合。入四破葱白一寸。煎取一合。注子分灌之。服尽立效。 <目录>卷一 <篇名>脐风撮口论 属性:儿自初生。至七日内外。忽然面青。啼声不出。口撮唇紧。不能哺乳。口青色。吐白沫。四肢逆冷。乃脐风撮口之 证也。此由儿初生剪脐。不定伤动。或风湿所乘。其轻则病在皮肤。而为脐疮不瘥。其重则病入腑脏。而为脐风撮口。 亦如大人因破伤而感风。则牙关噤而口撮。不能入食。身硬。四肢厥逆。与此候颇同。故谓之 脐风撮口。乃最恶之病也。千金有曰。小儿忽患脐风撮口者。百无一活。皆坐视而毙。良可悯恻。有一法极验。但世罕 有知者。凡遇其患。则看儿齿龈上有小泡子如米状。急以温水蘸熟绵子。裹手指。轻轻擦破。即便口开而安。 又法。视小儿口中上下龈间。若有白色如豆大许。便以指甲于当中掐之。自外达内。令匝至。微有血出亦不妨。又 于白处两边尽头。亦根据此掐令内外气断。不必直破入指甲矣。恐太甚则伤儿。此二法相类。子母秘录云。于掐破处以蜈 蚣末敷之。大良。及有治方集之后。 治小儿断脐之后。不慎照管。致风湿所乘。令儿不能乳哺。名曰脐风。宜速疗之。不久则为撮口也。 当归(去须半两洗焙) 天浆子(去壳三个微炒) 乱发(一钱烧灰) 上为细末。入麝香一字许。时时敷脐。 又方 黄柏(锉) 釜下墨煤 乱发(烧灰存性) 上各等分。同为细末。用一字或半钱敷之。 \x金两黄散\x 治小儿脐疮不瘥。因风传变。欲为撮口。或为发痫者。 川黄连(去须一分为末) 胡粉(一钱研) 龙骨(一钱 红研) 上同为细末。每用少许敷之。时时用。 \x定命散\x 治小儿剪脐中风。唇青撮口。吐白沫。四肢冷。 赤足蜈蚣(半条酒炙令干) 川乌头尖(三个生) 麝香(少许) 上为末。入麝研匀。每服半字。煎金银薄荷汤调灌。 治小儿初生撮口 蛇蜕皮(一分微炒) 钩藤(一分) 干蝎梢(一分以上先细末) 朱砂(一分别研水飞) 麝香(半钱别研) 真 牛黄(半钱别研) 上同研细。拌匀再研。每服一字。取竹沥一二点。同乳汁调灌下。一方只蛇蜕朱砂麝香各一分。每用半字。 津调涂口中。日五七次。 \x又方\x 以盐豉置脐上灸之。 \x又方\x 以夜合花枝浓煎汁。拭口并洗。 \x又方\x 于儿口傍。先刺令见血。碎雀瓮(即天浆子)汁涂之。 \x又方\x 生捣鼠妇。并雀瓮汁相和。调涂抹口中。渐渐乳。得效。鼠妇乃湿生虫也。 <目录>卷一 <篇名>胎中病论 属性:儿自生下。至一腊前后有病者。多是未生之前。在母胎妊之时。母食毒物。胎有所感。至生下之后。毒瓦斯发而为病。 又有母于妊娠之时。失于固养。气形勿充。疾 因之。故圣济经言。病生于中者。与生俱生也。今叙于后。 \x梗舌\x 儿才生出母腹。因与揩拭口中恶物。便仔细看儿口中。如有皮膜。似芦苇管中之膜。裹定儿舌。或连舌根者。此名 梗舌。乃胎毒所攻而生。或母于妊娠时。爱食飞禽之物。感而所致。便须急以指甲刺破剥去之。揩拭血净。用烧白矾灰 细末。敷半绿豆许。若不摘去。则梗其舌而不能语。令儿哑也。及日数多。亦不能去也。 \x气闭\x 儿初生一二日间。有大小便不通。腹胀满而欲绝者。此胎毒之气郁闭所致也。便急令一妇人。用温水先漱口了。后 吸咂儿前后心。并脐下及手足心。共七处。各五七次。以赤红色为度。须臾气散。则自通矣。 不即尔。无生意也。有此候。用此法。可谓再生。 \x鹅口\x 儿自初生。至七日内外。因胎毒上攻。于舌上生白屑如米。连口两角。生黄疮。及舌下有膜。如 石榴子大。令儿声不发者。名曰鹅口。 \x保命散\x 治小儿鹅口 白矾(一分烧) 马牙硝(半两研细) 朱砂(一分研细水飞干) 上同研匀细末。每用一字。取白鹅粪。以水搅取汁调之。先以手指缠乱发。揩拭儿舌上口角颊中。去垢秽净 。然后用药敷之令遍。缠发揩时。以井花水沾用。或以绵缠指头。沾栗 汁用。 治小儿鹅口不能乳。以马牙硝研细。遍掺舌上下两颊口角内外患处。日三四次。 \x又方\x 以桑白皮汁。和胡粉敷之。 \x又方\x 以鸡 中黄皮烧灰研细。乳和敷之。 \x又方\x 以白鹅矢汁灌口中。 \x又方\x 以黍米汁敷之。 \x又方\x 以全蝎七枚。先用薄荷汁浸过。后用薄荷七叶裹之。文武火炮过。焙令干。研末。更入黄丹。同研匀细。 熟蜜和为膏。敷病处。 \x垂痈\x 儿自初生。至七日内外。因胎毒上攻。血气不敛。儿口中上 连喉舌。生物如芦箨盛水之状。或 作。在悬雍之前。塞其气路不通。令儿危殆。名曰垂痈。又儿生下即死者。多此病也。人少知之。当急视之。 凡遇是病。便以指甲摘破。或以绵缠长针。留尖如粟米许 刺之。令儿气泄则活。其 破。则出青黄血水。便用帛子 拭。及用盐汤蘸帛榐揩令净。若入喉。即伤儿。慎之慎 之。如一刺复作者。再刺。 \x如圣散\x 治垂痈。 铅霜(一分研细) 真牛黄(一分研细) 太阴玄精石(一分研细) 朱砂(一分研细水飞日干) 上件再同研匀。入白龙脑细末半钱相和。每用抄一字至半钱。掺儿口中。 重 (重龈童舌)儿初生。至七日内外。因胎毒上攻于儿口中。若发于 上作肿。作两重之状。名曰重 。 若发于上下齿龈两傍。肿如垒龈者。名曰重龈。若发于舌上肿起。初更生一小舌者。名曰重舌。肿闷作痛。令儿 多啼。不能哺乳而妨碍。 治重 重龈 以蛇蜕皮烧灰。研细末敷之。 \x又方\x 治如前。以生蒲黄末敷之。 \x乌 骨散\x 治重舌肿闷。妨碍吮乳。 乌 骨(一两) 干蜣螂(半两烧灰) 蒲黄(半两研) 枯白矾灰(一两研) 上和研如粉。每用半钱。以鸡子黄调涂肿上。咽津不妨。 \x又方\x 治如前。以蛇蜕皮为末。干捻敷舌下患处。不一时便消。不能饮乳者。用之得能饮。或以鸡羽蘸淳醋 。榐药掠舌下。 \x又方\x 以木兰皮长一尺。广四寸。削去粗皮。以醋一升。渎之取汁。注患处。 \x又方\x 以伏龙肝研细末。牛蒡汁调敷。或以衣鱼(即蠹鱼)涂舌上。 \x又方\x 以马牙硝末涂舌下。日三。 \x又方\x 以三家屠肉。切如指大。以摩舌上。 \x又方\x 以黄丹豆许。纳管中。吹舌下。 \x又方\x 以蒲黄敷之。不过三次。瘥。一方。微炒。以纸铺地上。出火毒。研罗细末。先用温水蘸帛裹指。轻轻 掠。后掺药。 \x又方\x 以桑白皮煮浓汁。涂乳上吮儿。 治重舌妨闷欲死 以乱发烧灰。研细末。以敷舌下。频频用。或烧簸箕皮敷上。 \x又方\x 治如前。以鹿角炙。适温热熨之。或如米粒大。安舌下。 \x又方\x 以小豆煮汁。和鹿角灰敷之。日三。或以赤小豆末。醋和敷舌上。 \x又方\x 以露蜂房烧灰。研细末。醋和膏敷之。 \x蓐疮\x 儿自初生。至七日内外。因胎毒攻发。身生疮者。名曰蓐疮。谓在产草上生疮也。 治蓐疮 以黄连为细末。先用生麻油涂盏子内。将黄连末遍掺油上。倒合在铫三脚子上。下用艾叶火熏令极 干。刮聚。再入生油腻粉各少许。和膏敷之。 \x又方\x 以泽兰心细嚼敷之。 \x又方\x 以葵根烧灰敷之。 治小儿初生三日。头面生疮缘起。身体壮热。多啼。 升麻 柴胡(去苗) 石膏(各一分) 甘草 当归(去须各半两) 上为 咀。每服一钱。水半盏。煎至二分。去滓。时时与。量儿大小加之。 治小儿初生。蓐中生热疮。以鸡子五枚敲破。去白。只取黄。又以乱发如鸡子黄许。二味相和。铫子中煎熬 。取汁涂之。更用苦参末敷之。甚奇。刘禹锡云。顷在武陵生子。蓐内便有热疮。发于臂腿。蔓延半身。初用他 药无益。状候至重。昼夜啼号不乳。因阅本草有云。乱发合鸡子黄煎消为水。疗小儿惊热下痢。注云。去痰热百 病。又鸡子。本草云。疗热疮。因用之。立效如神。煎法。鸡子黄乱发初入铫煎时甚干。少顷发焦。遂有液出。 旋取置一瓷碗中。以液尽为度。 \x口噤\x 儿自初生。至七日内外。忽口噤。不能乳。腹急多啼。下青黑粪。或口生疮如米。名曰口噤。此证牙关急而 口噤。与撮口相似。然撮口证面色青。啼声不出。口吐白沫。此口噤证。面色赤而多啼。口不吐白沫。所以异也 。此缘儿在母腹中时。为风热伤胎所致。故圣济经曰。风热伤胎。生而口噤也。千金云。赤者为心噤。白者为肺噤。 \x立圣散\x 治初生儿口噤不开。不收乳。 干蜘蛛(一个 去足 口取新竹沥入蚬壳中浸一宿 炙焦为末) 干蝎梢(七个为末) 腻粉(一钱) 上同研匀细末。每服一字。乳汁调,滴儿口中,时时用。 \x又方\x 以鹿角粉大豆末等分研细。乳和。涂乳上。令儿吮服。 \x又方\x 以生甘草一分细锉。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放温。分数次。灌儿口中。令吐出痰涎秽物。后取猪 乳汁点儿口中。瘥。亦治撮口。 \x又方\x 以真牛黄少许研细。淡竹沥调一字灌之。次以猪乳滴口中。 \x又方\x 以赤足蜈蚣去足。炙黄为末。以猪乳调半钱。分三四次温灌之。一方用雀瓮不开口者五枚。烧灰研 细末。饮调服一字。 \x又方\x 以白僵蚕二枚为末。蜜和。敷儿口内。如无。以原蚕蛾二枚。炙黄代之。亦治撮口。 \x又方\x 以雀矢白。水和丸麻子大。乳服二丸。鸡矢白亦佳。 \x又方\x 鸡矢白枣大。绵裹。水五合。煮二沸。分服。 治小儿口噤体热 以青竹茹三两。醋一升。煎取三分之一。温分数服。 治小儿口噤。牙关不开。以天南星一个煨熟。急用纸封角。莫令透气。却以纸裹。近上尖处。翦一窍子鸡头 大。令热气出。于鼻孔中熏之。牙关立开。亦治撮口。 \x 啼\x 儿自初生以来。身色青白。无血色。好啼哭。昼夜不止。身体仰而 。夜则甚。腹满不乳。大便青白。昼夜 啼。诸药不效者。此名 啼。乃儿未生以前。在胎胞中时为风冷伤所致。故圣济经曰。风冷伤胎。生而 啼。千 金有云。小儿有胎寒。则腹痛 啼。时时吐 。或腹中如鸡子黄。按之如水声便没。没而复出。不急治。多变为痫。 \x养脏汤\x 治小儿胎寒 啼。 当归(去芦一两) 沉香 丁香 白术 桂心 川芎(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姜二片。煎半盏。去滓。滴儿口中。 治小儿忽患腹痛。夭矫汗出者。亦胎寒也。以梨叶煮浓汁七合。分三四次服。出千金。 \x又方\x 以当归为末。每用一小豆许。乳汁调下。日二夜一。病儿大。添之。 \x又方\x 以柏子仁为末。每服一钱半。温水调下。 \x矾石丸\x 治小儿胎寒 啼。发痫。以马齿矾。火 半日为末。枣肉和 丸黍米大。每服一丸。乳汁送下。量儿大小增损。以瘥为度。有痰亦去。神良。兼治腹胀不嗜食。大便青黄色。 \x血癖\x(又名胎积) 儿未生之前。在母腹中。藉母经血以滋养焉。至生下时。须拭去口中恶血。及用药下尽儿腹中秽血之粪。 方才饲乳。若于生时。揩拭儿口中恶血不净。吞咽入腹。或腹中旧有秽粪。不曾下之。或下之不尽。因而成癖。 故名曰血癖。又名曰胎积。至生下百日内外。儿生头疮。眼目赤涩。小便如血。口中气急。身体紫色。腹胀躁烦。多啼 不乳。 \x胎积丸\x 治小儿血癖。 白丁香(二十一个) 轻粉(半钱) 滑石(半钱) 乳香(半钱) 巴豆(三十个针串灯上烧焦微存性) 上为末。糊丸黍米大。每一二丸。看虚实大小与服。煎柳心七个。汤放温送下。连一二服。粪下恶物是效。 亦令乳母服和气药调养饲儿。若儿服药后吐不止。大便不通。面黑气喘者死。 \x胎赤眼\x 儿自生下。至开眼以后。眼两 及睑眶赤烂。名曰胎赤眼。此因儿生时稍难。留滞时久。或不慎照顾。致恶 血入于儿眼。又或生下时。揩拭儿眼边恶血不尽。亦令入儿眼。渍 以生是病。不急治之。则至长不瘥。 \x二金散\x 治小儿胎赤眼。 黄连(去须一钱) 黄柏(一钱) 上先为粗末。用奶汁同浸一宿。焙干收之。每用少许。以新绵裹 荆芥汤浸之。放温。时时频洗。 \x胎惊\x 儿在母腹。未生之前。因有所惊。胎内感之。至生下百日以来。儿心神不宁。睡卧不醒。壮热躁烦。啼哭无 时。上视发搐。面青腰直。撮口缩腮。粪青黄水者。此名胎惊。方论著于惊疾门之中。 \x胎怯\x 儿自生下以来。面无精光。肌肉脆薄。大便白水。身无血色。时时哽气多哕。目黑睛少。羸 多哭。此胎怯 也。宜天麻浴汤治之。 \x胎肥\x 儿生下肌肉浓。遍身血色红润。至盈月以后。渐渐肌瘦。目白睛粉红色。五心热。大便难。时时生涎。此胎 肥也。更看父母肥瘦。肥不可生瘦。瘦不可生肥。治亦天麻浴汤。 \x胎热\x 儿生下有血气。时叫哭。身壮热。如淡茶色。目赤。大便黄赤。粪稠。急食乳。此胎热也。治亦宜天麻浴 汤。 \x天麻浴汤\x 治小儿胎怯胎肥胎热等诸疾。 天麻(二钱) 蝎尾(去毒为末) 朱砂末 白矾末(各半钱) 麝香(一字) 乌蛇肉(酒浸去皮焙干为末) 青黛末(各三钱) 上为末匀。每服三钱。水三碗。桃枝叶五七条。煎十数沸。带热浴之。勿得浴背。汤须适温热用。 治小儿胎热。或乳母饮食粗恶辛苦。乳汁不起。儿色如淡茶黄色。瘦瘠不为肌肤。四肢痿 缭戾。服之充 悦健壮。 芍药(二两半) 柴胡(去苗二两半) 鳌甲 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半) 人参(去芦) 大黄(各一两) 甘草 干姜(各半两如热即用枳实) 上为末。炼蜜和丸大豆大。百日至一岁儿服一丸。乳服。日二。量儿大小增减。 <目录>卷一\胎中病论 <篇名>诸不治病 属性:\x胎内十二证\x 一、双瞽。二、只眇。三、骈拇。四、六指。五、体残。六、肢废。七、独肾。八、喑哑。九、缺 唇。十、社老。十一、挛拳。十二、侏儒。 \x胎外十二证\x 一、睛凸。二、近睹。三、鼻 。四、耳反。五、结喉。六、项瘿。七、舌短。八、节弹。九、龟胸。十、 驼背。十一、膝并。十二、交胫。 \x六指\x 儿生下六指者。外科以利刀截一指。外贴生油膏。往往有不见痕迹者。 \x缺唇\x 儿生下缺唇。亦能弥缝。然不能掩其痕。十二病中。惟是二种仅有手段。昔人之不能。而后人得之。千载 之后。必有治今人不治之病者。 <目录>卷二 <篇名>五气论 属性:儿自胎孕以至生成。皆禀五行而分五脏。故自五气以生五态。而各不同。圣济经言。五行孕秀有异宜。 五态委保有殊气。冲和均赋。体性潜异者。盖母气胎育。有盛衰之虚实。故其子生也。有刚柔之勇怯。又经云。 心气虚而语晚。肝气微而行迟。脾气弱而肉瘠。肾气怯而解颅。如此之类。悉皆是矣。然五脏之气。禀受殊异。 其于怯弱者。圣人亦有方药以补养之矣。 \x心\x 心气盛者。则伶俐。早言笑。形神清而多发。心气怯者。则性痴而迟语。发久不生。生则不黑。心主血。发 为血之余。怯则久不生也。心系舌之本。怯则语迟也。 治小儿生下无发。以鲫鱼烧灰末。和酱敷之。即生。 \x巨胜丹\x 治小儿发久不生。 当归(去芦一两) 生干地黄(去苗土一两) 芍药(一两以上并为末) 巨胜(一合别研) 胡粉(半两别研) 上同研匀细。炼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煎黑豆汤下。兼化涂头上。量大小用。 \x又方\x 以楸叶中心子杵烂。绞汁涂之。 \x又方\x 以羊屎烧灰。淋汁。同豉汁洗之。三日一次。不过十次。即生。 \x又方\x 治血热。发薄不生。以桃柳煎汤。入猪胆汁和。沐头。发自生。 \x菖蒲丸\x 治小儿心气不足。从小至数岁不能言。 石菖蒲(二钱) 人参(去芦焙半两) 丹参(去芦一钱) 天门冬(去心焙一两) 麦门冬(去心焙一两) 赤石脂(三钱) 上同为细末。炼蜜丸绿豆大。温水下五七丸。至十余丸。量大小增损。日三。久服取效为度。无时。 \x又方\x 治同前。 菖蒲(一两一寸九节者良) 远志(甘草水煮去心一两) 桂心(一两) 黄 (半两) 人参(去芦半两) 黄连(去须半两) 酸枣仁(汤浸去皮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二粒。煎生姜汤化下。无时。 灸法 灸心俞三壮。灸两足踝三壮。 \x又方\x 治五六岁不语。此心气不足。舌本无力。不能发转故也。一云。风冷伤于少阴。以赤小豆为末。酒 和涂舌上。神效。以社坛余胙酒。与少许饮。 \x肝\x 肝气盛者。则跷健而早行立。肝气怯者。则长不能行而脚细,名曰鹤膝。肝主筋。怯则筋弱。故长不能行 也。又或眉久不生。眉属肝。肝气不荣。故眉久不生也。何以知眉属肝。且五脏皆有毛。其发属心。心为火。 火性炎上。故发生上枪也。须属肾。肾为水。水性润下。故须生下顺也。是以女人皆无外肾。故无须也。毛属 肺。肺在五脏之上而主外。故毛生皮肤之外也。眼睫属脾。眼轮亦属脾。脾在右偏。故睫斜生眼轮之上也。眉属 肝。肝在左偏。故眉斜生眼睫之上也。左为上。右为下。所以眉在上而睫在下也。 \x麝茸丹\x 治小儿从小至数岁不能行。大验。 麝香(研) 茄茸(酥涂炙黄) 生干地黄(去苗土焙) 虎胫骨(酥涂炙黄) 当归(去芦洗焙) 黄 (锉各半两) 上为细末。用羊髓二两。煮烂。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磨沉香汤送下。乳前。日三服。 \x羚羊角丸\x 治同前。 羚羊角(用尖细节密者锉取末) 虎胫骨(敲破涂酥炙黄) 生干地黄(去苗土焙) 酸枣仁(去皮炒过秤) 白茯苓(去黑皮各半两) 桂(去粗皮不得见火) 防风(去芦切焙) 当归(去芦切焙) 黄 (切焙各一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剂。每用一 子大。食前温水化下。日三。儿大者加之。 \x又方\x 以五加皮为末。饮服之。 灸法 小儿自小至五岁。不能行者。灸两足踝各三壮。 又灸法 小儿鹤膝脚细。不能行者。灸膝眼三壮。 治小儿生下无眉毛。欲得生者。以七月中采乌麻花。不拘多少。阴干为末。以生乌麻油浸。每夜敷之。 \x赤芝散\x 治小儿眉毛眼睫。因癣退不生。名乳颊癣。 野油花(旋复花是) 赤箭(天麻苗) 防风(去芦各等分) 上为细末。先洗癣净 干。以好油调涂之。后服乌犀丸。 \x乌犀丸\x 犀角末(一钱) 猪牙皂角末(二钱) 干蟾末(三钱) 龙脑(少许) 上为细末。熊胆汁和丸绿豆大。每服一丸。温水下。量儿大小加减。 \x脾\x 脾气盛者。肌肉浓而色紫。耐壮而乳多。脾气怯。则肌虚而喜汗。汗多则肉瘠。脾主肌肉。怯则肌虚。虚则 荣卫衰。故汗多而肉瘠也。 \x丁香散\x 治小儿脾怯多汗。 陈皮(一两) 青皮(去穣) 诃子肉(去核) 甘草(各半两) 丁香(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食前温服。儿小分之。 \x香瓜丸\x 治小儿喜汗。 大黄瓜(黄色出种子者) 川大黄(湿纸裹煨至纸焦) 胡黄连 柴胡(去芦) 青皮(去嚷) 鳖甲 (醋炙黄) 黄柏(去粗皮) 芦荟 上药各等分。瓜用一个。先将黄瓜割顶去瓤。以诸药为细末。填瓜内至满。却将顶盖口。杖子签定。慢火 内煨熟。取药并瓜研之。如皮研不烂则去之。干后入面糊。和丸绿豆大。每服三二丸。乳后冷浆水下。儿大加 之。 \x粉身法\x 黄连(去须) 牡蛎(火 ) 贝母(各七钱) 上为细末。以米粉一升。同研匀。粉身。与丁香散同用。 \x肺\x 肺气盛者。肌肤莹白滑腻。发细黑浅。肺气怯则肌肤粗败。若无皮而血凝。故宝鉴亦名血凝。孙真人言。小 儿出腹。肌肉犹是血也。渐渐坚化。肺主皮肤。肺气不充则血沮败。不成肌肤。故若无皮毛而血凝。面目绕鼻口 悉黄,闭目撮面。口中干燥。四肢不能伸缩。哭无声。不吮乳。此皮毛不敛也。多是不育。千金治以龙胆汤。 (方具于后) 治初生儿血凝。皮肉不敛。哭无声。不吮乳。以胡粉研细。酒和涂之。干即再。 \x又方\x 以白僵蚕为末。煎汤。适寒温浴之。 灸法 初生儿血凝。以脐四边各去脐半寸。并鸠尾下。五处各灸三壮。 \x肾\x 肾气盛者。囟小而合早。牙齿早生。肾气怯者。解颅而囟不合。牙久不生。生则不固。面惨。目睛多白。肾 主骨髓。脑为髓海。怯则脑髓不成。故囟解而不能结也。解颅不瘥。而百病交攻。极难 将护。此最为大病矣。又肾主骨。牙乃骨之余。怯则牙久不生也。 \x玉乳丹\x 治小儿解颅。 钟乳粉(根据法炼者半两) 熟干地黄(根据法蒸者半两) 柏子仁(半两) 当归(去芦半两) 防风(去芦分锉) 补骨脂(一分拣净微炒) 或加黄 茯苓亦得。 上为细末。入钟乳粉柏子仁拌匀。炼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煎茴香汤送下。乳后。 \x又方\x 治同前。 细辛(去苗) 桂心(各半两) 干姜(七钱半) 上为细末。以乳汁和敷缝上。干即复敷。儿面赤即愈。 \x又方\x 以蛇蜕皮炒焦为末。用猪颊车骨中髓。调敷缝上。日三。一方只用猪颊髓。 \x又方\x 以驴蹄烧灰。研细末。生油和敷缝上。以瘥为度。 治小儿囟不合 生蟹足骨半两。白蔹半两。为细末。以乳汁和贴缝上。 \x又方\x 以龟甲煮汤。适寒温渍之。不得用黑者。 治小儿囟不合。鼻塞不通。以大天南星微炮去皮。为细末。淡醋调。摊绯帛子上贴之。仍炙手热。频熨立效。 治小儿囟不合。囟肿囟陷并主之。 蛇蜕皮(半两烧灰细研) 防风(去芦) 白芨 大黄(湿纸裹煨纸焦各一分) 上为细末。入青黛一分。同研极匀。每用半钱。用 猪胆汁调匀。将纸一片。按大小长短。翦一纸花子。摊药在 上。仍于四边各留少白纸。用淡醋糊涂遍。以贴病上。不住以温水润动。一伏时换。一方以防风一两半。柏子仁白芨各 一两。为末。乳汁和敷囟上。十日知。二十日愈。日一易之。 又法 治小儿解颅。囟不合。作头巾与裹。遮护之。久而自合。千金云。良法也。 治小儿齿久不生 以雄鼠屎三十枚。日一枚拭齿断。即生。其屎两角尖者。乃雄鼠屎也。一云。用雌鼠屎。两头圆 者。 \x又方\x 以黑豆三十粒。于牛粪火内烧令烟尽。细研。入麝香少许。再研匀细。用针挑不生齿处。令血出。以药 末揩上。不得见风。忌醋。多年不生者。用之极效。 \x又方\x 以尿坑中竹木。正旦刮屑涂之。即生。 <目录>卷二 <篇名>乳母论 属性:儿生自乳养者。一切不论。若令乳母乳养者。必择其人。若有宿疾。狐臭瘿 。上气喘嗽。疥癣头疮。龟胸驼背。 鼻紧唇。痴聋喑哑。颠狂惊痫。痈疽等疾。并不可令乳儿也。 凡乳母乃血气化为乳汁。则吾性善恶。悉由血气所生。应喜怒饮食。一切禁忌并宜戒慎。若纵性恣意。因而乳儿。 则令儿感生疾病也。若房劳乳儿。则令儿瘦瘁。交胫不能行。若醉以乳儿。则令儿身热腹满。若蓄热乳儿。则令儿变黄。 不能食。若怒作乳儿。则令儿惊狂上气。若吐下乳儿。则令儿虚羸气弱。是皆所忌也。 凡每乳儿。乳母当先以手按散其热。然后与儿吮之。若乳汁涌。恐儿咽乳不及。虑防呛噎。则辄夺之。令儿少息。 又复与之。如是数反则可也。又当视儿饥饱节度。一日之中,知几乳而足量以为常。每于早晨。若有宿乳。须当捻去。 若夏月不去热乳。令儿吐 。冬月不去寒乳。令儿咳痢。又若儿大喜之后。不可便乳。令儿惊痫。若儿大哭之后。不可 便与乳。令儿吐泻。又乳儿不可太饱。恐停滞不化。若太饱。则以空乳令吮则消。 凡每乳儿。乳母当以臂枕儿头。令儿口与乳齐。乃乳之。不可用膊。即太高。令儿饮乳不快。多致儿噎。又乳母欲 寐。则夺去其乳。恐睡着不觉。被乳填沃口鼻。别生其他事。又且不知儿饥饱也。 凡儿生六十日。目瞳子成。能识人。百日。任脉反复。一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独坐。二百日。掌骨成。能匍匐。 三百日。膑骨成。能独立。三百六十日,膝骨成。能移步。乳母常须根据时按节。续续教引。使 儿能会。此是定法也。即不得常常抱持。过时都不教引。致令儿筋骨弛堕。又恐成腰脚之疾也。 <目录>卷二 <篇名>慎护论 属性:凡乳母慎护养儿。乳哺欲其有节。襁褓欲其有宜。达其饥饱。察其强弱。适其 薄。循其寒燠。盖自有道。不可不 知也。 凡儿自初生至盈月。宜常常时取猪乳汁滴儿口中。令咽。最为佳妙。又以珍珠末一大豆许。用蜜一蚬壳和之。分三 次或四次。每十日内外与一次。涂儿口中。安心神。镇魂魄。 凡儿生肌肉未成。不可与暖浓新绵之衣。当与故絮帛薄衣。若与新绵浓暖,则蒸燠生热。筋骨缓弱。故圣济经云。 襁褓者衣欲旧帛。绵欲故絮。非乃恶于新燠。亦资父母之余气。以致养焉。 凡乳母。若遇天和无风之时。当抱儿在日中嬉戏。使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硬密。堪耐风寒。若藏帏帐之内。 重衣温暖。譬如阴地草木。不见风日。则脆软不任。易为伤损。故圣济经言。重衣温浓。帏帐周密。宜与减损。甚则伤 皮肤。害血脉。是生多疾也。 凡儿常令薄衣,虽冬月。但令着两夹衣。及衲衣之类,若极寒。即渐加旧絮衣。人家多务爱惜。乃以新绵浓衣。温 养过宜。适以为害。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若至来春稍暖。须渐减其衣。不可便行卒减,恐令儿伤中风寒。 凡儿于冬月。须着帽项之衣。夏月须着背褡。及于当脊。更衬缀一重。以防风寒所干。谓诸脏之俞。皆在于背故也。 又常令乳母。每日三时。摸儿项后筋两辕之间。名曰风池。若热。即须熨之。令微汗则愈。谚云。戒养小儿。慎护风池 者是也。 凡儿于春时。不可覆头裹足。致阳气不得出泄。则发热矣。 凡儿常当看觑消息。无令身体有汗。若汗出则致腠理虚。而以受风寒。昼夜寤寐。皆当慎之。须审天气冷暖。衣服 浓薄。 凡儿于暑月。时常令在凉处。勿禁水浆。但少少与之。唯是不宜多与。 凡儿不可抱于檐下洗浴。又不可当风解脱。恐为寒干。又啼哭未断。不可与乳。冒冷冲寒。不可哺饲。恐为食伤。 又不可近神佛之前。驴马之畔。又不可令儿见怪异之物。及各门异户不相识之人。恐为客忤。 凡儿生三日之外。当与少哺。姚和众云。以粟米煮粥。饮研如乳汁。每日与半蚬壳许。以助谷神。导达肠胃。孙真 人云。以粳米饮。七日外与三大豆许。慎不可杂与药吃。巢氏云。儿生满三十日后。当哺少物。如二枣核许。至五十日。 如樱桃许。至百日。如大枣许。若乳少。当以意增之。不可多与。恐不能胜。别生病矣。若乳多。不消哺食者。亦须少 少与之。以壮肠胃。儿大。稍稍增之。当有常剂。圣济经亦云。儿生三日用饮。过三日用哺。哺之以赖壳气也。哺之多 少。量日为则。如是则五脏得养。而胃气壮矣。今之养小儿者。多务爱惜过当。往往至二三岁。尚未与食。致脾胃虚弱。 体力怯软。平生多病。若在半年之后。宜煮陈米稀粥与之。十月以后。渐与稠粥烂饭。以助中气。则自然易养少病。惟 忌生冷油腻荤茹甜物。 凡小儿乳哺。既有常剂。若忽尔却乳哺少者。此是腹中少有不和也。盒饭与微微下之。若都不肯食。但饮少乳者。 此伤重。要下之。不可不下也。若不与下。则生寒热。或为吐痢。及为癖积。脉大者发痫。皆不早治之由也。孙真人亦 曰。小儿寒热。亦当下之。乃瘥。又小儿乳哺。不能无痰癖也。常当节适之。若稍不进乳食。便以微药克化。紫圆最妙。 (方在后)不得行 药转痢。又不得为无事而迁延。致病大即难治尔。小儿微患。便与微下。则损不甚而易愈矣。若于 春夏之时有疾。(千金云。立夏后)切不可妄行吐下。及微疾亦不可乱行针灸。盖针灸伤经络。吐下损腑脏故也。若误行 转泻。则使下焦虚而上焦热。变成大病也。故巢氏有言。小儿春夏。自非甚病。决定不可吐下者是也。 <目录>卷二 <篇名>食忌论 属性:凡小儿有不可食之物。不可不知。今具于后。 小儿不可多食栗子。令儿气弱行迟。热食则气壅。 小儿不可食蕨菜。令儿立则无力。久不能行。小儿不可食芡。令儿不能行。 小儿不可食黍米鸡肉胡瓜。令儿腹中生虫。经验方云。小儿未断乳。食鸡肉。令小儿腹中生蛔虫。 小儿不可食越瓜。令儿发痼疾。 小儿不可食麦。令儿发落。(麦是荞麦也) 小儿不可食凫茨。令儿脐下痛。 小儿不可食鲟鱼。令儿生症癖。 小儿不可食炒豆猪肉。令生气壅致死。 <目录>卷二 <篇名>大小论 属性:经言六岁以上者为小儿。十八以上者为少年。据此之言。则十八以下者。皆为小儿也。此乃古之所论尔。以 今时校之。则时世相异。理或未当。且礼云。男子三十曰壮有室。又曰。男子三十而娶。是古之男子。皆三十以 上方娶。故十八以下。得为小儿之称。今之时则不然。男不过十五而娶。至十八已有生一二子者。岂得为小儿 也。以今时言之。当以十四以下为小儿治。其十五以上者。天癸已行。婚冠既就。则为大人治耳。 <目录>卷二 <篇名>诸般色泽纹证论 属性:经云。小儿六岁已还者。经所不载。有病难治。无承据之事也。详之。此谓婴儿未能 言者。有病则无由问其所苦。故无承据也。若能言者。必能问之。小儿岂有六岁尚不能言者哉。其不能言者。唯 一二岁儿也。故先贤言婴儿未能言者。最为幼小。有病则肌肤未全。寸关不辨。变蒸交互。气血细微。若凭诊 切。实难明晓。惟在观其形色。参其证候。乃知病之所在者矣。其观视之法。须要安神定志。勿令情意惑乱。不 得于儿哭断之时。睡起之际。则色不正矣。须于辰时之后。巳时之前。夏即未热。冬即未温。外色不杂。内气闲 雅。乃可向明而观察之也。圣济经曰。通识之士。必察刚柔勇怯。视其盛衰虚实。适以寒温。平以阴阳。病之轻 重缓急。随证以治之。不必蔽于难治也。诸所论繁紊。难以执据。今采其当者。 叙而次之。 <目录>卷二\诸般色泽纹证论 <篇名>诸色泽候 属性:\x面上五脏部分色\x 左颊主肝。右颊主肺。额上主心。鼻上主脾。(一云唇口)颐上主肾。色青为风。色赤为 热。色黄为食。色白为气。色黑为寒也。 \x面上五脏四时色\x 经言五脏之色。皆外荣于面。故死生疾病系焉。肝主春。其色青。心主夏。其色赤。脾主 长夏。其色黄。肺主秋。其色白。肾主冬。其色黑。是谓五脏之色。随四时各荣于面也。其色不深不浅。应常光 润者。为平和也。若色重深者。其脏实。浅淡者。其脏虚。 \x面上五脏生死色\x 经曰。滋荣者。其色生。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乌羽。枯夭 者。其色死。青如草兹。赤如 血。黄如枳实。白如枯骨。黑如炱煤。 \x面上五脏部分相乘色\x 肝色青者本色也。赤者心乘肝也。黄者脾乘肝也。白者肺乘肝也。黑者肾乘肝也。 心色赤者本色也。青者肝乘心也。黄者脾乘心也。白者肺乘心也。黑者肾乘心也。脾色黄者本色也。青者肝乘脾 也。赤者心乘脾也。黑者肾乘脾也。白者肺乘脾也。肺色白者本色也。青者肝乘肺也。赤者心乘肺也。黄者脾乘 肺也。黑者肾乘肺也。肾色黑者本色也。青者肝乘肾也。赤者心乘肾也。黄者脾乘肾也。白者肺乘肾也。 \x面上五脏四时相乘色\x 经言青赤见于春。赤黄见于夏。黄白见于长夏。白黑见于秋。黑青见于冬。是谓五脏 之生。五行相继也。为病轻。若肝色见青白。心色见赤黑。脾色见黄青。肺色见白赤。肾色见黑黄。是谓真藏之 色。五行相克也。为病重。 \x面目死生色\x 内经曰。凡病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圣济经云。脾真为本。 而面黄必生者。以真气外荣故也。若面青目赤。面青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者。皆死。谓无脾色 外荣。而真气已绝故也。 \x鼻上色\x 圣济经曰。鼻端青为腹冷。黑为水气。白为无血。黄为胸寒。赤为有风。鲜明为留饮。 \x目内色\x 赤者心热。淡红者虚热。青者肝热。浅淡者肝虚。黄者脾热。无精色肾虚。 \x金匮死色\x 凡小儿病者。有黑色满面。或绕口入口。或延眉绕目。或暗人中者。皆死。有青色延面。连目 入耳者死。目无精光。眼中有物。如横红针者死。 \x外台死色\x 凡小儿病者。面上有青黑色。如纱盖定。从发际至印堂者。不以疾状浅深。六十日死。至鼻柱者。 一月死。至人中者。十日死。满面者。即日死。 <目录>卷二\诸般色泽纹证论 <篇名>诸处纹状候 属性:耳后完骨上。有青脉如线三两路。卧不静者。此痫疾候。当刺。掐破令血出。以为小治。若目肿破者。死候也。 手大指后。白肉鱼际之上,有筋络色青黑者。胃中有寒。赤黄者有热。赤青黑杂者寒热。若青而小短者少气。 叉手处。手大指第二指之间虎口上。有筋脉如线。看其颜色曲直。以决其病。若纹直者是惊。曲者是伤。沉隐为风。 曲外有冷。曲内为食。 〔歌曰〕虎口青纹直。情知四足惊。黑色元因水。赤乃火飞禽。淡红人惊发。湾紫有伤寻。外冷内为食。沉隐定风 生。长大疾须重。短小得安平。但看叉手处。病候验虚真。 第一指上仄三节。名曰三关。小儿从男左女右看之。有八般筋脉纹状。以验其病。名曰八片锦。最下一节。名为气 关。有纹过者。病才觉重。诸病既生。则气不调顺。故名气关也。第二节。名为风关。有纹过者。须发惊风。渐加困重。 故名风关也。第三节。名为命关。有纹过者。则病极而命危殆。故名命关也。 \r图\p03-b42a1.bmp\r 鱼刺形。主初惊。在气关。主壮热吐泻。在风关。主初惊才发。在命关。惊极难治。 〔歌曰〕形如鱼刺是初惊。遍体如汤面色青。吐泻躁烦如似此。通肠和气便惺惺。 垂针形。主泻痢。在气关。主伤冷吐泻。在风关。泻传惊风。在命关。惊传慢惊风极候。 〔歌曰〕形如悬针泻痢多。发惊身热定违和。此病若变惊风慢。命关已度是沉 。 水字形。主肺惊。在气关。涎痰咳嗽虚积。在风关。发惊喘哽涎。在命关。困不治。 〔歌曰〕形如水字肺家惊。虚积相传面色青。鬲上有涎须与治。命关若过更无宁。 乙字形。又曰中曲。主食惊。在气关。主食伤吐痢。在风关。传变风。乙形属肝。肝刑于脾。在命关。传慢 脾风。不治。 〔歌曰〕形如乙曲病因肝。眼慢惊啼螈 偏。冷积为伤传变此。慢脾风已度三关。 去蛇形。主内实外虚。来蛇形。主外实内虚。蛇中卷形。内外俱虚。此数样皆曲虫。又曰曲蛇。在气关。主 疳积。在风关。主劳带惊。在命关。不治。 〔歌曰〕形如蛇曲病因深。脾积疳劳又带惊。未过二关宜早治。若过三关更莫论。 长者弓形。短者环形。主疳积。在气关。吐逆疳热。吃泥土。在风关。疳极羸瘦。在命关。不治。 〔歌曰〕形如环弓疳气黄。好食泥土是寻常。此病早求良医治。三关已到命飞扬。 乱纹形。主虫痛。在气关。主气不和。有虫积。食诸生物。在风关。主虫咬心腹痛。在命关。病困极难治。 〔歌曰〕纹乱纵横虫上寻。晓夜啼号不可禁。神佛求遍都无应。安虫取积得康宁。 珠形死候。此候不拘三关上下。见者皆为死候。 〔歌曰〕流珠死候不须医。便是沉 莫疗之。三关若见都休望。安排后事更无疑。 〔诸纹总歌〕鱼刺初惊候。悬针泻痢多。水纹惊肺积。乙样是肝讹。曲虫惊疳病。环弓一论过。乱纹虫咬 甚。流珠病已 。 <目录>卷二\五脏主病论 <篇名>诸形证候 属性:\x肝脏\x 肝主风。肝病实。则目直叫哭。呵欠顿闷项急。(治当泻之)肝病虚。切牙多欠。口中气热。 则外生风。口中气温。则内生风。(治当补之)肝热则 衣捻物。热甚则目直视不搐。风主动。又风淫 末疾。热即风动于四末。故手 衣捻物也。热入于目。牵其筋脉。则两 俱紧。不能 转视。故目直也。(治当泻其心肝)肝有风则目连札。风甚则身反折强直不搐。凡病新久皆引风。风 动上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则目上下左右如风之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札也。风甚则风入于 筋脉。筋脉紧急。故身反强直也。(治当泻肝补肾)肝有热有风。甚则皆兼惊证。不搐者。谓未得心热故也。若 心热乘于肝。则子母俱有实热。风火相搏。而乃发搐。其抽掣之势。如风荡火也。(治在惊疾门之中)若肝热 衣捻物。壮热饮食喘闷者。肺乘之也。(治当泻肺)肝于四时。冬相春王。夏衰秋绝。若在春肝王之时。(早 晨亦同)反见肺病乘肝者。是肺强肝怯也。(治当泻肺补其肾。今肝虚补肾者。母能令子实也。甚则宜补其 肝。或子母俱补)轻者肺病退则愈。重者目中淡青。必发惊。若更有赤者。当发搐也。谓怯则目淡青色。有心热 则赤。故当发搐。肝虚实皆主风。若外感生者。则呵欠顿闷。口中气热。(治当发散)若能食饮水不止者。当微 下之。余不可下也。 \x心脏\x 心主惊。心病实。则叫哭发热饮水。惕跳上窜发搐。(治当泻之)心病虚。则卧而悸动不安。 手足摇纵。(治当补之)心病虚实皆主摇。心实则喜仰卧。谓心气实则气上行涩。若合面卧。气则不通快。故 喜仰卧。使气得上下通也。(治当泻之)心热则视其口中气温。或合面卧而就冷。及上窜切牙也。谓心热则 胸亦热。儿虽不能言。有就冷之意。故合面卧也。(治当泻热)若邪热乘心。则为惊啼。(治当安神)心于 四时。春相夏王。秋衰冬绝。若在夏心王之时。(日中亦同)反见肾病乘心者。是肾强心弱也。(治当补其肝 心。泻其膀胱。今肾强而泻膀胱者。谓肾主虚而无实。泻其膀胱之府。则脏不得盛也)轻者肾病退则 愈。重者悸动不已。当发搐也。 \x脾脏\x 脾主困。脾病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能食。(治当下之)脾病虚。则身温四肢冷。吐泻生风。 (治当补之)脾寒者夜啼。脾属阴冷。即夜间发痛。故儿啼哭。(治当温中)脾热者弄舌。脾热则舌络 紧。故时时舒吐也。或时饮水。热则津液少故也。(治当分解其热)不可用凉药下之。医者多疑其饮水为热。 便以凉药下之。加面黄肌瘦。五心烦热。则为疳也。(治在疳疾门中)若不因脾热。大病未已。弄舌 者凶也。又脾藏冷热皆主吐泻困倦。若吐乳色黄者伤热。吐乳色青者伤冷。四时之间。秋冬春三时皆冷多。唯 夏暑时有热多。 \x胃\x 胃热者。若吐泻昏睡。露睛者虚热也。若吐泻昏睡。不露睛者实热也。胃久虚热。多生疸病。胃冷者。 若吐痰白沫绿水。不食腹痛。或泻青白痢。谷不化者。胃虚冷也。若胃虚怯有汗者。但上至项。下至脐也。若面 白。目无精光。口频撮。口中气冷。不思食者。胃不和也。又小儿筋骨未 成。血脉未全。自小多啼哭者。胃啼也。脾胃二者。腑脏表里。人之司命。故同病也。脾于四时。王在四旁。 (谓四季月)若于王时。反见他藏病乘脾者。是脾弱也。(如春季三月木位土王之时。见肺来乘之。秋九月金 位土王之时。见肝来乘之之类是也。他仿之。治当补弱为强。随证治之)轻者所乘之藏病退则愈。重者面目赤 黄。脾怯也。 \x肺脏\x 肺主喘。肺病实。则身温闷乱。气促喘急。(治当泻之)肺病虚。则身热哽气。长出气。(治当 补之)肺热则手掐眉目鼻面。甚则吐稠涎。及咯血者。久则肺虚。(治当补之)若虚热则唇深红色。(治 当解热)若实则涎痰潮吐。(治宜下涎)肺气盛而热。又复有风冷者。则胸满短气闷乱。喘嗽上气。(当先治 肺。后散风冷)若肺只伤风者。不胸满也。(但只散风)又肺有虚实寒热咳嗽者。并于咳嗽门论之。 肺于四时。夏相秋王。冬衰春绝。若在秋肺王之时。(日 时同)反见肝病来乘肺者。是肝强肺怯也。肺怯则 唇色白。若病而闷乱气粗。喘促气哽者难治。为肺虚损也。唇白谓肺脾病久也。脾为肺之母。母子 皆虚。不能相营也。故名曰怯。(治当补脾肺而泻其肝也)轻者肝病退则愈。重者唇白枯者死。白泽者吉。 \x肾脏\x 肾主虚。肾病无实。唯斑疮。肾实则变黑陷。余无实病。肾病虚。则身冷无精光。畏明。体骨重。 盖肾气不足。则下窜而骨重。 惟欲坠于下而缩身也。又肾属水。阴也。虚则畏明。若因他病致肾虚者非也。又肾虚者。谓本怯。由胎气不成。 精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 白无光。多解颅。此皆难养。纵长不过八八之数。若恣色欲。多不及四十而亡也。 (治并当补之)肾于四时。秋相冬王。春衰夏绝。若在冬肾王之时。(夜半同)反见心病来乘肾者。是心强肾弱 也。(治当泻心而补肾)轻者心病退则愈。重者下窜不语。肾怯虚也。凡病必视其新久虚实。假令肺病又见肝 证。若切牙多欠者则易治。调肝虚不能乘肺也。若目直叫哭。项急顿闷者则难治。谓肺病久则虚。肝强而 实。反胜其肺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又病必视其五脏衰王时候。参其相乘胜负虚实。其顺易治。微邪是 也。逆者难治。贼邪是也。五脏相反。随证治之。 凡病先虚。或已经下之。有合下之者。必先实其母。后下其子也。假如肺虚而痰实。此可下之证。当先益 其脾。后乃泻肺也。诸病仿此。 凡病有热者。或疏利解化之后。无虚证者。勿得用温补之。若用之。热必随生。 <目录>卷二\五脏主病论 <篇名>诸死绝候 属性:\x乔岳五脏绝歌\x 〔心脏〕吐泻变为痢。血黑渴难当。(心主血。心绝则血色变黑。虚燥而发渴)肌瘦难行 坐。虚舌不缩藏。(心主舌。绝则不能收)两脸如脂赤。(痢久则面当无色。今面色反如脂者。心绝 则虚阳上发也)无语口生疮。(心主舌。绝则不能语)若向夏中得。更莫细思量。〔肝脏〕眼目时时涩。浑身似 醉人。频频只要睡。心烦又多嗔。(肝主目。绝则不能开。故涩而只要睡。又肝主筋力。绝则如醉 人。不能举也。又肝主怒。绝则多怒不止也)唇白眼胞肿。狂躁足啼声。东方应此候。病则不宜春。〔脾脏〕面 色黄时好。不可见相传。体弱憎寒甚。虫行觅食餐。(脾主肢体。绝则体弱。又脾绝则肾逆乘之。故发热憎寒。 脾绝则胃热。故虫不安而上吐出)吃乳唇无力。齿露盖时难。(脾主唇。绝则不能收掩其齿。又不能吮乳)眼倾 休下药。(眼眶属脾。绝则倾陷)免更住人间。〔肺脏〕肺候应白色。莫使见绝形。鼻青孔燥黑。腹胀眼胞 倾。(肺主鼻。绝则肝逆乘之而色青。又 肺绝则无涕。故孔黑燥也。肺主眼胞。绝则陷之)项直喘气急。胸凸没回声。(肺主气。绝则喘急项直。以引气 也。气绝则胸中满凸。但有出气而无回气也)秋间逢此候。四方别托生。〔肾脏〕冷汗时时有。 尿多夜里惊。(肾绝则阴阳相离。故冷汗出而小便不禁。精者神之舍。绝则精神离。故夜里多惊。肾属阴。夜亦 属阴故也)遍身生粟疥。手足冷如冰。(阳尽不能充暖故也)项倒头难举。面黑没精神。(肾绝则天柱骨倒。面 目皆黑。无精神也)此候应壬癸。冬得殒其身。 \x王叔和死证歌\x 眼上赤脉。下贯瞳人。囟门肿起。兼及作坑。鼻干黑燥。肚大青筋。目多直视。都不转睛。 指甲黑色。忽作鸦鸣。虚舌退场门。啮齿咬人。鱼口气急。啼不作声。蛔虫既出。必是死形。用药速急。十无一生。 \x钱乙死证\x 泻不定。精神好。大渴不定。止之又渴。吹鼻不喷。病重口干不睡。时气唇上青黑点。颊深赤 如涂胭脂。鼻孔开张。喘急不定。面有五色。不常不泽。 \x诸般死证\x 病困汗出。如珠不流。头毛上逆。唇口枯干。口鼻冷气。头足相抵。卧正如缚。四肢垂 。手足 掌冷。 \x通真子死候歌\x 囟陷唇干目直视。口中冷气卧如痴。身形强直手足软。掌冷头低尽莫医。 <目录>卷三 <篇名>变蒸论 属性: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