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小儿药证直诀 书名:小儿药证直诀 作者:钱乙 朝代:宋 年份:公元1032~ll13年 免费下载700多本医学电子书请到A+医学百科医学电子书专题 网址:http://www.a-hospital.com/w/%E5%8C%BB%E5%AD%A6%E7%94%B5%E5%AD%90%E4%B9%A6 A+医学百科正在整理中医学典籍,欢迎您的参与。 如有关于《小儿药证直诀》的问题和讨论请移步本书页面:http://www.a-hospital.com/w/%E5%B0%8F%E5%84%BF%E8%8D%AF%E8%AF%81%E7%9B%B4%E8%AF%80 <目录> <篇名>原序 属性:医之为艺诚难矣,而治小儿为尤难。自六岁以下,黄帝不载其说,始有《颅囟经》,以 占寿 然小儿脉微难见,医为持脉,又多惊啼,而不得其审,其难二也。脉既难凭,必资外证。而 其骨气未成,形声未正,悲啼喜笑,变态不常,其难三也。问而知之,医之工也。而小儿多 未能言,言亦未足取信,其难四也。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又所用多犀、珠、龙 、麝,医苟难辨,何以已疾?其难五也。种种隐奥,其难固多。余尝致思于此,又目见庸医 妄施方药而杀之者,十常四五,良可哀也!盖小儿治法,散在诸书,又多出于近世臆说,汗 漫难据,求其要妙,岂易得哉!太医丞钱乙,字仲阳,汶上人。其治小儿,该括古今,又多 自得,著名于时。其法简易精审,如指诸掌。先子治平中登第,调须城尉识之。余五六岁时 ,病惊疳癖瘕,屡至危殆,皆仲阳拯之良愈。是时仲阳年尚少,不肯轻传其书。余家所传者 ,才十余方耳!大观初,余筮仕汝海,而仲阳老矣。于亲旧间,始得说证数十条。后六年, 又得杂方。盖晚年所得益妙。比于京师,复见别本。然旋着旋传,皆杂乱。初无纪律,互有 得失,因得参校焉。其先后则次之,重复则削之,讹谬则正之,俚语则易之。上卷脉证治法 ,中卷记尝所治病,下卷诸方,而书以全。于是古今治小儿之法,不可以加矣。余念博爱者 ,仁者之用心,幼幼者圣人之遗训,此惠可不广耶!将传之好事者,使幼者免横夭之苦,老 者无哭子之悲,此余之志也。因以明仲阳之术于无穷焉。 \x宣教郎大梁阎季忠序\x <目录> <篇名>钱仲阳传 属性:钱乙,字仲阳。上世钱塘人,与吴越王有属。 纳土,曾祖 随以北,因家于郓。父颢, 善针医,然嗜酒喜游。一旦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复返。乙时三岁。母前亡,父同产姑,嫁医吕氏,哀 其孤,收养为子。稍长读书,从吕君问医。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返迹父。凡五六返,乃得 所在。又积数岁,乃迎以归。是时乙年三十余。乡人惊叹,感慨为泣下,多赋诗咏其事。后七年,父以寿 终,丧葬如礼。其事吕君,犹事父。吕君殁,无嗣,为之收行葬服,嫁其孤女,岁时祭享,皆与亲等。乙 始以《颅囟方》着山东。元丰中,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奏授翰林医学,赐绯。明年,皇 卷。夫当诸臣搜采之日,天下藏书之家,莫不争献秘笈。卒未得是书真本,而今乃复见于世,岂非古 人精气有不可磨灭者欤?是书原刻阎名作“孝忠”,“真诀”作“直诀”,今未敢易也。“聚珍本”往往 有阎氏方论误入钱书者,今根据朱本,则各得其所矣。其药味分量间有不同,今各注于本方之末。至《薛氏 医案》本已为薛氏所乱,不足引证云。 \x光绪十七年辛卯长夏内阁中书周学海谨记\x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小儿脉法 属性:脉乱不治,气不和弦急,伤食沉缓,虚惊促急,风浮,冷沉细。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变蒸 属性: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脏六腑,成而未全。自生之后,即长骨脉,五脏六腑之神 智也。变者,易也。(巢论云∶上多变气。)又生变蒸者,自内而长,自下而上,又身热,故以生 之日后,三十二日一变。变每毕,即情性有异于前。何者?长生腑脏智意故也。何谓三十二 日 十段而上之,十日百段。三十二日计三百二十段,为一遍。亦曰一蒸。骨之余气,自脑分入 龈中,作三十二齿。而齿牙有不及三十二数者,由变不足其常也。或二十八日即至,长二十 八齿,以下仿此,但不过三十二之数也。凡一周遍,乃发虚热,诸病如是。十周则小蒸毕也 。计三百二十日生骨气,乃全而未壮也。故初三十二日一变,生肾生志。六十四日再变生 膀胱。其发耳与KT 冷。肾与膀胱俱主于水,水数一,故先变。生之九十六日三变,生心喜。 一百二十八日四变生小肠。其发汗出而微惊。心为火,火数二,一百六十日五变生肝哭。一 百九十二日六变生胆。其发目不开而赤。肝主木,木数三。二百二十四日七变生肺声。二百 五十六日八变生大肠。其发肤热而汗或不汗。肺属金,金数四。二百八十八日九变生脾智。 三百二十日十变生胃。其发不食,肠痛而吐乳。此后乃齿生,能言知喜怒,故云始全也。太 仓云∶气入四肢,长碎骨于十变。后六十四日长其经脉,手足受血,故手能持物,足能行立 也。经云∶变且蒸,谓蒸毕而足一岁之日也。师曰∶不汗而热者,发其汗,大吐者,微下, 不可余治。是以小儿须变蒸。脱齿者,如花之易苗。所谓不及三十二齿,由变之不及。齿当 与变日相合也,年壮而视齿方明。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五脏所主 属性: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摇(聚珍本作搐);虚则卧而悸动不安。 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顿闷;虚则切牙,多欠气。热则外生气;湿则 内生气。 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 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 肾主虚,无实也。惟疮疹,肾实则变黑陷。 更当别虚实证。假如肺病又见肝证,切牙多呵欠者,易治,肝虚不能胜肺故也。若目直 、大 补母,实则泻子。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五脏病 属性:肝病,哭叫,目直,呵欠,顿闷,项急。 心病,多叫哭,惊悸,手足动摇,发热饮水。 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 肺病,闷乱哽气,长出气,气短喘息。 肾病,无精光,畏明,体骨重。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肝外感生风 属性:呵欠,顿闷,口中气热。当发散,大青膏主之。若能食,饮水不止,当大黄丸微下之 。余不可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肝热 属性:手寻衣领及乱捻物,泻青丸主之。壮热饮水,喘闷,泻白散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肺热 属性:手掐眉目鼻面,甘桔汤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肺盛复有风冷 属性:胸满短气,气急喘嗽上气。当先散肺,后发散风冷。散肺,泻白散、大青膏主之。肺不 伤寒则不胸满。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肺虚热 属性:唇深红色,治之散肺。虚热,少服泻白散。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肺脏怯 属性:唇白色,当补肺,阿胶散主之。若闷乱气粗,喘促哽气者,难治,肺虚损故也。 脾肺病久,则虚而唇白。脾者肺之母也,母子皆虚,不能相营,故名曰怯肺,主唇白。 白而泽者吉,白如枯骨者死。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心热 属性: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切牙,皆心热也。导赤散主之。 心气热则心胸亦热,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卧。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心实 属性:心气实则气上下行涩,合卧则气不得通。故喜仰卧,则气得上下通也。泻心汤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肾虚 属性:儿本虚怯,由胎气不成,则神不足。目中白睛多,其颅即解,(囟开也,)面色 白。此 皆难养,纵长不过八八之数。若恣色欲多,不及四旬而亡。或有因病而致肾虚者,非也。又肾 气不足,则下窜,盖骨重惟欲坠于下而缩身也。肾水,阴也,肾虚则畏明,皆宜补肾,地 黄丸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面上证 属性: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赤者,热也,随证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目内证 属性:赤者,心热,导赤散主之。 淡红者,心虚热,生犀散主之。 青者,肝热,泻青丸主之。浅淡者补之。 黄者,脾热,泻黄散主之。 无精光者,肾虚,地黄丸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肝病胜肺 属性:肝病秋见。(一作日晡)肝强胜肺,肺怯不能胜肝,当补脾肺治肝。益脾者,母令子实故 也。补脾,益黄散;治肝,泻青丸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肺病胜肝 属性:肺病春见。(一作早晨)肺胜肝,当补肾肝治肺脏。肝怯者,受病也。补肝肾,地黄丸; 治肺,泻白散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肝有风 属性:目连扎不搐,得心热则搐。治肝,泻青丸;治心,导赤散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肝有热 属性:目直视不搐,得心热则搐。治肝,泻青丸;治心,导赤散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肝有风甚 属性:身反折强直不搐,心不受热也,当补肾治肝。补肾,地黄丸;治肝,泻青丸主之。 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目属肝,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 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扎也。若热入于目,牵其筋脉,两 俱紧,不能转视,故目直也 。若得心热则搐,以其子母俱有实热,风火相搏故也。治肝,泻青丸;治心,导赤散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惊痫发搐 属性:男发搐,目左视无声,右视有声;女发搐,目右视无声,左视有声∶相胜故也。更有发 时证。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早晨发搐 属性:因潮热,寅、卯、辰时身体壮热,目上视,手足动摇,口内生热涎,项颈急。此肝旺, 当补肾治肝也。补肾,地黄丸;治肝,泻青丸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日午发搐 属性:因潮热,巳、午、未时发搐,心神惊悸,目上视,白睛赤色,牙关紧,口内涎,手足动 摇。此心旺也,当补肝治心。治心,导赤散、凉惊丸;补肝,地黄丸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日晚发搐 属性:因潮热,申、酉、戌时不甚搐而喘,目微斜视,身体似热,睡露睛,手足冷,大便淡黄 水。是肺旺,当补脾治心肝。补脾,益黄散;治肝,泻青丸;治心,导赤散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夜间发搐 属性:因潮热,亥、子、丑时不甚搐,而卧不稳,身体温壮,目睛紧斜视,喉中有痰,大便银 褐色,乳食不消,多睡,不纳津液。当补脾治心。补脾,益黄散;治心,导赤散、凉惊丸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伤风后发搐 属性:伤风后得之,口中气出热,呵欠,顿闷,手足动摇。当发散,大青膏主之。小儿生本怯 者,多此病也。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伤食后发搐 属性:伤食后得之,身体温,多唾多睡,或吐不思食而发搐。当先定搐,搐退,白饼子下之, 后服安神丸。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百日内发搐 属性:真者不过三两次必死,假者发频不为重。真者内生惊痫,假者外伤风冷。盖血气未实, 不能胜任乃发搐也。欲知假者,口中气出热也。治之可发散,大青膏主之,及用涂囟浴体法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急惊 属性:因闻大声或大惊而发搐,发过则如故,此无阴也。当下,利惊丸主之。 小儿急惊者,本因热生于心。身热面赤引饮,口中气热,大小便黄赤,剧则搐也。盖热 盛则风生,风属肝,此阳盛阴虚也。故利惊丸主之,以除其痰热。不可与巴豆及温药大下之,恐 蓄虚热不消也。小儿热痰客于心胃,因闻声非常,则动而惊搐矣。若热极,虽不因闻声及惊 ,亦自发搐。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慢惊 属性:因病后,或吐泻脾胃虚损,遍身冷,口鼻气出亦冷,手足时螈 ,昏睡,睡露睛。此无 阳也,栝蒌汤主之。 凡急慢惊,阴阳异证,切宜辨而治之,急惊合凉泻,慢惊合温补。世间俗方,多不分别 ,误小儿甚多。又小儿伤于风冷,病吐泻,医谓脾虚,以温补之;不已,复以凉药治之;又不已, 谓之本伤风,医乱攻之。因脾气即虚,内不能散,外不能解。至十余日,其证多睡露睛,身 温,风在脾胃,故大便不聚而为泻。当去脾间风,风退则利止。宣风散主之。后用使君子丸 补其胃。亦有诸吐利久不差者,脾虚生风而成慢惊。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五痫 属性:凡治五痫,皆随脏治之,每脏各有一兽并,五色丸治其病也。 犬痫∶反折,上窜,犬叫,肝也。 羊痫∶目证,吐舌,羊叫,心也。 牛痫∶目直视,腹满,牛叫,脾也。 鸡痫∶惊跳,反折,手纵,鸡叫,肺也。 猪痫∶如尸,吐沫,猪叫,肾也。 五痫重者死,病后甚者亦死。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疮疹候 属性: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咳嗽嚏喷,手足梢冷,夜卧惊悸多睡,并 疮疹证,此天行之病也。惟用温凉药治之,不可妄下及妄攻发、受风冷。 五脏各有一证∶肝脏水 ;肺脏脓 ;心脏斑;脾脏疹;归肾变黑。 惟斑疹病后,或发痫,余疮难发。痫矣,木胜脾,木归心故也。若凉惊,用凉惊丸; 温惊,用粉红丸。 小儿在胎十月,食五脏血秽,生下则其毒当出。故疮疹之状,皆五脏之液。肝主泪,肺 主涕,心主血,脾为裹血。其疮出有五名,肝为水 ,以泪出如水,其色青小。肺为脓 ,如涕 稠浊,色白而大。心为斑,主心血,色赤而小,次于水 。脾为疹,小次斑疮,其主裹血, 故赤色黄浅也。涕、泪出多,故脓 、水 皆大;血营于内,所出不多,故斑疹皆小也。病 者,涕泪俱少,譬胞中容水,水去则瘦故也。 始发潮热三日以上,热运入皮肤,即发疮疹,而不甚多者,热留肤腠之间故也。潮热随 脏出,如早食潮热不已,为水 之类也。 疮疹始发之时,五脏证见,惟肾无候,但见平证耳,KT 凉、耳凉是也。KT 、耳俱属于 肾, 者,死病也。 凡疮疹若出,辨视轻重。若一发便出尽者,必重也;疮夹疹者,半轻半重也;出稀者轻 ,里 陷,昏睡,汗出不止,烦躁热渴,腹胀,啼喘,大小便不通者困也。凡疮疹当乳母慎口,不 可令饥及受风冷。必归肾而变黑,难治也。 有大热者,当利小便;有小热者,宜解毒。若黑紫干陷者,百祥丸下之;不黑者慎勿下 。更看时月轻重∶大抵疮疹属阳,出则为顺,故春夏病为顺,秋冬病为逆。冬月肾旺又盛寒,病 多归肾变黑。又当辨春脓 ,夏黑陷,秋斑子,冬疹子,亦不顺也,虽重病犹十活四五。黑 者无问何时,十难救一。其候或寒战噤牙,或身黄肿紫,宜急以百祥丸下之。复恶寒不已 ,身冷出汗,耳KT 反热者,死病也。何以然?肾气大旺,脾虚不能制故也。下后身热气温, 欲饮水者可治,以脾土胜肾,寒去而温热也。治之宜解毒,不可妄下,妄下则内虚多归于肾 。若能食而痂头焦起,或未黑而喘实者,可下之。身热,烦渴,腹满而喘,大小便涩,面赤 ,闷乱,大吐,此当利小便;不差者,宜宣风散下之。若五七日痂不焦,是内发热,热气蒸 于皮中,故疮不得焦痂也。宜宣风散导之,用生犀磨汁解之,使热不生,必着痂矣。 疮疹由内相胜也,惟斑疹能作搐。疹为脾所生,脾虚而肝旺乘之。木来胜土,热气相击 ,动于心神,心喜为热,神气不安,因搐成痫。斑子为心所生,心生热,热则生风,风属于肝, 二脏相搏,风火相争,故发搐也。治之当泻心肝补其母,栝蒌汤主之。 疮黑而急泻,便脓血并痂皮者顺,水谷不消者逆。何以然?且疮黑属肾,脾气本强,或 旧服补脾药,脾气得实,肾虽用事,脾可制之。今疮入腹为脓血及连痂皮得出,是脾强肾退, 即病出而安也。米谷及泻乳不化者,是脾虚不能制肾,故自泄也,此必难治。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伤风 属性:昏睡口中气热,呵欠顿闷,当发散,与大青膏解。不散,有下证,当下,大黄丸主之。 大饮水不止而善食者,可微下。余不可下也。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伤风手足冷 属性:脾脏怯也,当和脾后发散。和脾,益黄散;发散,大青膏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伤风自利 属性:脾脏虚怯也,当补脾,益黄散;发散,大青膏主之。未差,调中丸主之。有下证,大黄 丸下之。下后服温惊丸。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伤风腹胀 属性:脾脏虚也,当补脾,必不喘后发散,仍补脾也。去胀,塌气丸主之;发散,大青膏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伤风兼脏 属性:兼心则惊悸。 兼肺则闷乱,喘息哽气,长出气,嗽。 兼肾则畏明。 各随补母,脏虚见故也。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伤风下后余热 属性:以药下之太过,胃中虚热,饮水无力也。当生胃中津液,多服白术散。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伤寒疮疹同异 属性:伤寒男体重、面黄;女面赤、喘急、憎寒。各口中气热、呵欠顿闷、项急也。疮疹则腮 、多喷嚏、悸动、昏倦、四肢冷也。伤寒,当发散之。治疮疹,行温平之功,有大热者解毒 。余见前说。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初生三日内吐泻壮热 属性:不思乳食,大便乳食不消或白色,是伤食。当下之,后和胃。下用白饼子;和胃用益黄 散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初生三日以上至十日吐泻身温凉 属性:不思乳食,大便青白色,乳食不消,此上实下虚也。更有兼见证。 肺睡露睛、喘气。 心惊悸、饮水。 脾困倦、饶睡。 肝呵欠、顿闷。 肾不语、畏明。 当泻,见儿兼脏,补脾,益黄散主之。此二证。多病于秋夏也。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初生下吐 属性:初生下,拭掠儿口中,秽恶不尽,咽入喉中故吐,木瓜丸主之。凡初生,急须拭掠口中 ,令净,若啼声一发则咽下,多生诸病。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伤风吐泻身温 属性:乍凉乍热,睡多气粗,大便黄白色,呕吐,乳食不消,时咳嗽,更有五脏兼见证,当煎 入脏君臣药,化大青膏,后服益黄散。如先曾下,或无下证,慎不可下也。此乃脾肺受寒,不能 入食也。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伤风吐泻身热 属性:多睡,能食乳,饮水不止,吐痰,大便黄水,此为胃虚热渴吐泻也。当生胃中津液, 以止其渴,止后用发散药。止渴多服白术散。发散大青膏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伤风吐泻身凉 属性:吐沫,泻青白色,闷乱不渴,哽气,长出气,睡露睛,此伤风荏苒轻怯,因成吐泻。当 补脾后发散。补脾,益黄散;发散,大青膏主之。此二证,多病于春冬也。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风温潮热壮热相似 属性:潮热者,时间发热,过时即退,来日根据时发热,此欲发惊也。壮热者,一向热而不已, 甚则发惊痫也。风热者,身热而口中气热,有风证。温壮者,但温而不热也。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肾怯失音相似 属性:病吐泻及大病后,虽有声而不能言,又能咽药,此非失音,为肾怯,不能上接于阳故也 。当补肾,地黄丸主之。失音乃猝病耳。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黄相似 属性:身皮、目皆黄者,黄病也。身痛,膊背强,大小便涩,一身尽黄,面目指爪皆黄, 如屋尘色,看物皆黄,渴者难治,此黄胆也。二证多病于大病后。别有一证,不因病后,身 微黄者,胃热也。大人亦同。又有面黄,腹大,食土,渴者,脾疳也。又有自生而身黄者, 胎疸也。古书云∶诸疸皆热,色深黄者是也;若淡黄兼白者,胃怯、胃不和也。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夏秋吐泻 属性:五月十五日以后,吐泻,身壮热,此热也。小儿脏腑,十分中九分热也。或因伤热乳 食,吐乳不消,泻深黄色,玉露散主之。 六月十五日以后,吐泻,身温似热,脏腑六分热四分冷也。吐呕,乳食不消,泻黄白 色,似渴,或食乳或不食乳。食前少服益黄散;食后多服玉露散。 七月七日以后,吐泻,身温凉,三分热七分冷也。不能食乳,多似睡,闷乱哽气,长出 气,睡露睛,唇白多哕,欲大便,不渴。食前多服益黄散;食后少服玉露散。 八月十五日以后,吐泻,身冷无阳也。不能食乳,干哕,泻青褐水。当补脾,益黄散主 之。不可下也。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吐乳 属性:吐乳,泻黄,伤热乳也。吐乳,泻青,伤冷乳也。皆当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虚羸 属性:脾胃不和,不能食乳,致肌瘦。亦因大病或吐泻后,脾胃尚弱,不能传化谷气也。有冷 者,时时下利,唇口青白;有热者,温壮身热,肌肉微黄。此冷热虚羸也。冷者,木香丸主之。 夏月不可服,如有证则少服之。热者,胡黄连丸主之。冬月不可服,如有证则少服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咳嗽 属性:夫嗽者,肺感微寒。八九月间,肺气大旺,病嗽者,其病必实,非久病也。其证面赤、 痰盛、身热,法当以葶苈丸下之。若久者,不可下也。十一月、十二月嗽者,乃伤风嗽也,风 从背脊第三椎肺俞穴入也,当以麻黄汤汗之。有热证,面赤、饮水、涎热、咽喉不利者,宜 兼甘桔汤治之。若五七日间,其证身热,痰盛,唾粘者,以褊银丸下之。有肺盛者,咳而后 喘,面肿,欲饮水,有不饮水者,其身即热,以泻白散泻之。若伤风咳嗽五七日,无热证而 但嗽者,亦葶苈丸下之,后用化痰药。有肺虚者,咳而哽气,时时长出气,喉中有声,此久 病也,以阿胶散补之。痰盛者,先实脾,后以褊银丸微下之,涎退即补肺,补肺如上法。有 嗽而吐水,或青绿水者,以百祥丸下之。有嗽而吐痰涎、乳食者,以白饼子下之,有嗽而 咯脓血者,乃肺热,食后服甘桔汤。久嗽者,肺亡津液,阿胶散补之。咳而痰实,不甚喘, 而面赤,时饮水者,可褊银丸下之。治嗽大法∶盛即下之,久即补之,更量虚实,以意增损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诸疳 属性:疳在内,目肿,腹胀,利色无常,或沫青白,渐瘦弱,此冷证也。 疳在外,鼻下赤烂,目燥,鼻头上有疮不着痂,渐绕耳生疮。治鼻疮烂,兰香散。诸疮 ,白粉散主之。 肝疳,白膜遮睛,当补肝,地黄丸主之。 心疳,面黄颊赤,身壮热,当补心,安神丸主之。 脾疳,体黄腹大,食泥土,当补脾,益黄散主之。 肾疳,极瘦,身有疮疥,当补肾,地黄丸主之。 筋疳,泻血而瘦,当补肝,地黄丸主之。 肺疳,气喘,口鼻生疮,当补脾肺,益黄散主之。 骨疳,喜卧冷地,当补肾,地黄丸主之。 诸疳,皆根据本脏补其母及与治疳药,冷则木香丸,热则胡黄连丸主之。 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因大病或吐泻后,以药吐下,致脾胃虚弱亡津液。且小 儿病疳,皆愚医之所坏病。假如潮热,是一脏虚一脏实,而内发虚热也。法当补母而泻本脏则愈 。假令日中发潮热,是心虚热也,肝为心母,则宜先补肝,肝实而后泻心,心得母气则内平 ,而潮热愈也。医见潮热,妄谓其实,乃以大黄、牙硝辈诸冷药利之。利既多矣,不能禁约 而津液内亡,即成疳也。又有病癖,其疾发作,寒热饮水,胁下有形硬痛。治癖之法,当 渐消磨,医反以巴豆、 砂辈下之。小儿易虚易实,下之既过,胃中津液耗损,渐令疳瘦。 又有病伤寒,五六日间有下证,以冷药下之太过,致脾胃津液少,即使引饮不止,而生 热也。热气内耗,肌肉外消,他邪相干,证变诸端,因亦成疳。 又有吐泻久病,或医妄下之,其虚益甚,津液燥损,亦能成疳。 又有肥疳,即脾疳也,身瘦黄,皮干,而有疮疥。其候不一,种种异端,今略举纲纪∶ 目涩或生白膜,唇赤,身黄干或黑,喜卧冷地,或食泥土,身有疥疮,泻青白黄沫,水利色变, 易腹满,身耳鼻皆有疮,发鬓作穗,头大项细极瘦,饮水,皆其证也。 大抵疳病当辨冷热肥瘦。其初病者为肥热疳,久病者为瘦冷疳。冷者木香丸,热者黄 连丸主之。冷热之疳,尤宜如圣丸。故小儿之脏腑柔弱,不可痛击,大下必亡津液而成疳。 凡有可下,量大小虚实而下之,则不至为疳也。初病津液少者,当生胃中津液,白术散主之 。惟多则妙。余见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胃气不和 属性:面 白无精光,口中气冷,不思食,吐水。当补脾,益黄散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胃冷虚 属性:面 白色弱,腹痛不思食。当补脾,益黄散主之。若下利者,调中丸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积痛 属性:口中气温,面黄白,目无精光,或白睛多,及多睡,畏食,或大便酸臭者。当磨积, 宜消积丸;甚者,当白饼子下之。后和胃。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虫痛 属性:(虚实腹痛附) 面 白,心腹痛,口中沫及清水出,发痛有时,安虫散主之。小儿本怯者,多此病。 积痛、食痛、虚痛,大同小异。惟虫痛者,当口淡而沫自出,治之随其证。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虫与痫相似 属性:小儿本怯,故胃虚冷,则虫动而心痛,与痫略相似,但目不斜,手不搐也。安虫散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气不和 属性:口频撮,当调气,益黄散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食不消 属性:脾胃冷,故不能消化。当补脾,益黄散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腹中有癖 属性:不食,但饮乳是也。当渐用白饼子下之。 小儿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凉乍热,饮水或喘嗽,与潮热相类,不早治,必 成疳。以其有癖,则令儿不食,致脾胃虚而热发,故引饮水过多,即荡涤肠胃,亡失津液,脾胃 不能传化水谷,其脉沉细,益不食,脾胃虚衰,四肢不举,诸邪遂生,鲜不瘦而成疳矣。余 见疳门。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虚实腹胀 属性:(肿附) 腹胀由脾胃虚,气攻作也。实者闷乱喘满,可下之,用紫霜丸白饼子。不喘者虚也,不 可下。若误下,则脾气虚,上附肺而行,肺与脾子母皆虚。肺主目胞腮之类,脾主四肢,母气虚 甚,即目胞腮肿也。色黄者,属脾也。治之用塌气丸渐消之。未愈渐加丸数,不可以丁香、 木香、橘皮、豆蔻大温散药治之。何以然?脾虚气未出,腹胀而不喘,可以散药治之。使上 下分消其气,则愈也。若虚气已出,附肺而行,即脾胃内弱,每生虚气,入于四肢面目矣。 小儿易为虚实,脾虚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服温则生热,当识此勿误也。胃久虚热,多生 疸病,或引饮不止。脾虚不能胜肾,随肺之气上行于四肢,若水状;肾气浸浮于肺,即大 喘也。此当服塌气丸。病愈后面未红者,虚衰未复故也。 治腹胀者,譬如行兵战寇于林。寇未出林,以兵攻之,必可获;寇若出林,不可急攻, 攻必有失,当以意渐收之,即顺也。 治虚腹胀,先服塌气丸;不愈,腹中有食积结粪,小便黄,时微喘,脉伏而实,时饮水 ,能食者,可下之。盖脾初虚而后结有积。所治宜先补脾,后下之,下后又补脾,即愈也。补肺 恐生虚喘。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喜汗 属性:浓衣卧而额汗出也,止汗散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盗汗 属性:睡而自汗出,肌肉虚也,止汗散主之。遍身汗,香瓜丸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夜啼 属性:脾脏冷而痛也,当与温中药,及以法禳之,花火膏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惊啼 属性:邪热乘心也,当安心,安神丸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弄舌 属性:脾脏微热,令舌络微紧,时时舒舌。治之勿用冷药及下之,当少与泻黄散,渐服之。亦 或饮水,医疑为热,必冷药下之者,非也。饮水者,脾胃虚,津液少也。又加面黄肌瘦,五心烦 热,即为疳瘦,宜胡黄连丸辈。大病未已,弄舌者凶。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丹瘤 属性:热毒瓦斯客于腠理,搏于血气,发于外皮,上赤如丹,当以白玉散涂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解颅 属性:年大而囟不合,肾气不成也,长必少笑。更有目白睛多, 白色瘦者,多愁少喜也。余 见肾虚。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太阳虚汗 属性:上至头,下至项,不过胸也,不须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胃怯汗 属性:上至项,下至脐,此胃虚,当补胃,益黄散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胃啼 属性:小儿筋骨血脉未成,多哭者,至小所有也。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胎肥 属性:生下肌肉浓,遍身血色红。盈月以后,渐渐肌瘦,目白睛粉红色,五心热,大便难,时 时生涎,浴体法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胎怯 属性:生下面色无精光,肌肉薄,大便白水,身无血色,时时哽气多哕,目无精彩,当浴体法 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胎热 属性:生下有血气,时叫哭,身壮热如淡茶色,目赤,小便赤黄,粪稠,急食乳,浴体法主之 。更别父母肥瘦,肥不可生瘦,瘦不可生肥也。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急欲乳不能食 属性:因客风热入儿脐,流入心脾经,即舌浓唇燥,口不能乘乳,当凉心脾。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龟背龟胸 属性:肺热胀满,攻于胸膈,即成龟胸。又乳母多食五辛亦成。儿生下客风入脊,逐于骨髓。 即成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肿病 属性:肾热传于膀胱,膀胱热盛,逆于脾胃,脾胃虚而不能制肾,水反克土,脾随水行,脾主 四肢 ,肺为心克,故喘。或问曰∶心刑肺,肺本见虚,今何喘实?曰∶此有二,一者肺大喘,此 五脏逆;二者肾水气上行,傍浸于肺,故令大喘。此皆难治。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五脏相胜轻重 属性:肝脏病见秋,木旺肝强胜肺也,宜补肺泻肝。轻者肝病退,重者唇白而死。 肺病见春,金旺肺胜肝,当泻肺。轻者肺病退,重者目淡青,必发惊。更有赤者,当搐 ,为肝怯,当目淡青色也。 心病见冬,火旺心强胜肾,当补肾治心。轻者病退,重者下窜不语,肾虚怯也。 肾病见夏,水胜火,肾胜心也,当治肾。轻者病退,重者悸动当搐也。 脾病见四旁,皆仿此治之。顺者易治,逆者难治。脾怯当面赤黄,五脏相反,随证治之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杂病证 属性:目赤兼青者,欲发搐。 目直而青,身反折强直者,生惊。 切牙甚者,发惊。 口中吐沫水者,后必虫痛。 昏睡善嚏悸者,将发疮疹。 吐泻昏睡露睛者,胃虚热。 吐泻昏睡不露睛者,胃实热。 吐泻乳不化,伤食也。下之。 吐沫及痰或白、绿水,皆胃虚冷。 吐稠涎及血,皆肺热,久则虚。 泻黄、红、赤、黑皆热,赤亦毒。 泻青白,谷不化,胃冷。 身热不饮水者,热在外;身热饮水者,热在内。 口噤不止则失音。迟声亦同。 长大不行,行则脚细。 齿久不生,生则不固。 发久不生,生则不黑。 血虚怯为冷所乘,则唇青。 尿深黄色,久则尿血。 小便不通,久则胀满,当利小便。 洗浴拭脐不干,风入作疮,令儿撮口,甚者,是脾虚。 吐涎痰热者,下之;吐涎痰冷者,温之。 先发脓 ,后发斑子者,逆。 先发脓 ,后发疹子者,顺。 先发水 ,后发疹子者,逆。 先发脓 ,后发水 多者,顺;少者,逆。 先水 ,后斑子多者,逆;少者,顺。 先疹子,后斑子者,顺。 凡疮疹只出一般者,善。 胎实面红,目黑睛多者,多喜笑。 胎怯面黄,目黑睛少,白睛多者,多哭。 凡病先虚,或下之,合下者先实其母,然后下之。假令肺虚而痰实,此可下。先当益脾 ,后方泻肺也。 大喜后食乳食,多成惊痫。 大哭后食乳食,多成吐泻。 心痛吐水者,虫痛。 心痛不吐水者,冷心痛。 吐水不心痛者,胃冷。 病重,面有五色不常;不泽者,死。 呵欠面赤者,风热。 呵欠面青者,惊风。 呵欠面黄者,脾虚惊。 呵欠多睡者,内热。 呵欠气热者,伤风。 热证疏利或解化后,无虚证,勿温补,热必随生。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不治证 属性:目赤脉贯瞳仁。 囟肿及陷。 鼻干黑。 鱼口气急。 吐虫不定。 泻不定精神好。 大渴不止,止之又渴。 吹鼻不喷。 病重口干不睡。 时气唇上青黑点。 颊深赤如涂胭脂。 鼻开张。 喘急不定。 <目录> <篇名>卷中·记尝所治病二十三证 属性:李寺丞子,三岁,病搐,自卯至巳。数医不治,后召钱氏视之。搐目右视,大叫哭。李 曰∶ ,发搐时无声,右视有声;女发时,右视无声,左视有声。所以然者,左肝右肺,肝木肺金 ,男目右视,肺胜肝也;金来刑木,二脏相战,故有声也。治之,泻其强而补其弱。心实者 ,亦当泻之,肺虚不可泻。肺虚之候,闷乱哽气,长出气,此病男反女,故男易治于女也。 假令女发搐目左视,肺之胜肝,又病在秋,即肺兼旺位,肝不能任,故哭叫。当大泻其肺, 然后治心续肝。所以俱言目反直视,乃肝主目也。凡搐者,风热相搏于内,风属肝,故引 见之于目也。钱用泻肺汤泻之,二日不闷乱,当知肺病退。后下地黄丸补肾,三服后,用泻 青丸、凉惊丸各二服。凡用泻心肝药,五日方愈,不妄治也。又言∶肺虚不可泻者何也?曰 ∶设令男目右视,木反克金,肝旺胜肺,而但泻肝,若更病在春夏,金气极虚,故当补其肺 ,慎勿泻也。 广亲宅七太尉,方七岁,潮热数日欲愈。钱谓其父二大王曰∶七使潮热方安,八使预防 惊搐 急搐。召钱治之,三日而愈。盖预见目直视而腮赤,必肝心俱热,更坐石机子,乃欲冷,此 热甚也。肌肤素肥盛,脉又急促,故必惊搐。所言语时者,自寅至午,皆心肝所用事时。治 之,泻心肝补肾,自安矣。 李司户孙病,生百日,发搐三五次。请众医治,作天钓或作胎惊痫,皆无应者。后钱 用大青膏如小豆许,作一服发之。复与涂囟法封之,及浴法,三日而愈。何以然?婴儿初生,肌 骨嫩怯,被风伤之,子不能任,故发搐。频发者,轻也。何者?客风在内,每遇不任即搐。搐稀 者,是五内发病,不可救也。搐频者。宜散风冷,故用大青膏。不可多服,盖儿至小,易虚易实 ,多即生热,止一服而已,更当封浴,无 东都王氏子,吐泻,诸医药下之,至虚,变慢惊。其候,睡露睛,手足螈 而身冷。钱 曰∶ 医留八正散等,数服不利而身复冷。令钱氏利小便。钱曰∶不当利小便,利之必身冷。王曰 ∶已身冷矣,因抱出。钱曰∶不能食而胃中虚,若利大小便即死。久即脾胃俱虚,当身冷而 闭目,幸胎气实而难衰也。钱用益黄散、使君子丸,四服,令微饮食。至日午果能饮食。所 以然者,谓利大小便,脾胃虚寒,当补脾,不可别攻也。后又不语,诸医作失音治之。钱曰 ∶既失音,开目而能饮食。又牙不紧,而口不紧也,诸医不能晓。钱以地黄丸补肾。所以然 者,用清药利小便,致脾肾俱虚,今脾已实,肾虚,故补肾必安。治之半月而能言,一月而 痊也。 东都药铺杜氏,有子五岁,自十一月病嗽,至三月末止。始得嗽而吐痰,乃外风寒蓄 入肺 丸、半夏丸、褊银丸诸法下之,其肺即虚而嗽甚。至春三月间尚未愈,召钱氏视之。其候 面 也。春三月者,肝之位也,肺衰之时也。嗽者,肺之病。肺之病,自十一月至三月,久即虚 痿。又曾下之,脾肺子母也,复为肝所胜,此为逆也,故嗽而喘促,哽气,长出气也。钱急 与泻青丸,泻后与阿胶散实肺。次日面青而不光,钱又补肺,而嗽如前,钱又泻肝,泻肝 未已,又加肺虚,唇白如练。钱曰∶此病必死,不可治也。何者?肝大旺而肺虚热,肺病不 得其时而肝胜之。今三泻肝而肝病不退,三补肺而肺证犹虚,此不久生,故言死也。此证病 于秋者,十救三四;春夏者,十难救一。果大喘而死。 京东转运使李公,有孙八岁,病嗽而胸满短气。医者言肺经有热,用竹叶汤、牛黄膏 各二 曰∶医已用竹叶汤、牛黄膏。钱曰∶何治也?医曰∶退热、退涎。钱曰∶何热所作?曰∶肺经热 而生嗽,嗽久不除生涎。钱曰∶本虚而风寒所作,何热也?若作肺热,何不治其肺而反调心?盖 竹叶汤、牛黄膏,治心药也。医有惭色。 东都张氏孙,九岁,病肺热。他医以犀、珠、龙、麝、生牛黄治之,一月不愈。其证∶ 嗽喘 他医用凉药攻之,一月尚无效。钱曰∶凉药久则寒不能食。小儿虚不能食,当补脾,候饮 食如故,即泻肺经,病必愈矣。服补脾药二日,其子欲饮食。钱以泻白散泻其肺,遂愈。张 曰∶何以不虚?钱曰∶先实其脾,然后泻其肺,故不虚也。 睦亲宫十太尉,病疮疹,众医治之。王曰∶疹未出。属何脏腑?一医言谓大热,一医言 伤寒 脏也?医曰∶在脾胃。钱曰,既在脾胃,何以惊悸?医无对。钱曰∶夫胎在腹中,月至六七则已 成形,食母秽液,入儿五脏。食至十月,满胃脘中,至生之时,口有不洁。产母以手拭净,则无 疾病。俗以黄连汁压之,云下脐粪及涎秽也。此亦母之不洁,余气入儿脏中,本先因微寒入而成 。疮疹未出。五脏皆见病症,内一脏受秽 乍热,手足冷痹,面腮燥赤,咳嗽时嚏,此五脏证俱也。呵欠顿闷,肝也;时发惊悸, 心也;乍凉乍热,手足冷,脾也;面目腮颊赤,嗽嚏,肺也。惟肾无候,以在腑下,不能食 秽故也。凡疮疹乃五脏毒,若出归一证,则肝水 、肝脓 、心斑、脾疹,惟肾不食毒秽而 无诸证。疮黑者属肾,由不慎风冷而不饱,内虚也。又用抱龙丸数服愈。其别无他候,故未 发出,则见五脏证,已出则归一脏也。 四大王宫五太尉,因坠秋千发惊搐,医以发热药,治之不愈。钱氏曰∶本急惊,后生大 热,当先退其热。以大黄丸、玉露散、惺惺丸,加以牛黄、龙、麝解之。不愈。至三日,肌肤上 热。钱曰∶更二日不愈,必发斑疮。盖热不能出也。他医初用药发散,发散入表,表热即 斑生。本初惊时,当用利惊药下之,今发散乃逆也。后二日,果斑出。以必胜膏治之,七日 睦亲宅一大王,病疮疹,始用一李医,又召钱氏。钱留抱龙丸三服,李以药下之。其疹 稠密 可下也。但当用平和药,频与乳食,不受风冷可也。如疮疹三日不出,或出不快,即微发之 ;微发不出即加药,不出即大发之。如大发后不多,及脉平无证者,即疮本稀,不可更发也 。有大热者,当利小便;小热者,当解毒,若出快,勿发勿下,故止用抱龙丸治之。疮痂若 起,能食者,大黄丸下一二行即止。今先下一日,疮疹未能出尽,而稠密甚,则难治,此误 也。纵得安,其病有三∶一者疥,二者痈,三者目赤。李不能治,经三日黑陷,复召钱氏。 曰∶幸不发寒而病未困也。遂用百祥丸治之,以牛李膏为助。若黑者,归肾也。肾主胜脾, 土不克水,故脾虚寒战则难治。所用百祥丸者,以泻膀胱之腑,腑若不实,脏自不盛也。何 以不泻肾?曰∶肾主虚,不受泻。若二服不效,即加 皇都徐氏子,三岁,病潮热,每日西则发搐,身微热而目微斜,反露睛,四肢冷而喘, 大便 斜露睛?曰∶搐则目斜。何肢冷?曰∶冷厥必内热。曰∶何喘?曰∶搐之甚也。曰∶何以治之 ?曰∶嚏惊丸鼻中灌之,必搐止。钱又问曰∶既谓风病,温壮搐引,目斜露睛,内热肢冷, 及搐甚而喘,并以何药治之?李曰∶皆此药也。钱曰∶不然,搐者肝实也,故令搐。日西身 微热者,肺潮用事。肺主身,温且热者,为肺虚。所以目微斜、露睛者,肝肺相胜也。肢冷者 ,脾虚也。肺若虚甚,用益黄散、阿胶散。得脾虚证退后,以泻青丸、导赤散、凉惊丸治之 。后九日平愈。 朱监簿子,五岁,夜发热,晓即如故。众医有作伤寒者,有作热治之,以凉药解之不愈 。其 白术散末煎一两,汁三升,使任其意取足服。朱生曰∶饮多不作泻否?钱曰∶无生水不能作 泻,纵荡不足怪也,但不可下耳。朱生曰∶先治何病?钱曰∶止渴治痰,退热清里,皆此药 也。至晚服尽。钱看之曰∶更可服三升。又煎白术散三升,服尽得消愈。第三日又服白术散 三升,其子不渴无涎。又投阿胶散,二服而愈。 朱监簿子,三岁,忽发热。医曰∶此心热,腮赤而唇红,烦躁引饮。遂用牛黄丸三服 ,以 , 黄沫如何?曰∶胃气正,即泻自止,此虚热也。朱曰∶医用泻心汤何如?钱曰∶泻心汤者, 黄连性寒,多服则利,能寒脾胃也。坐久众医至,曰实热。钱曰虚热。若实热,何以泻心汤 下之不安,而又加面黄颊赤,五心烦躁,不食而引饮?医曰∶既虚热,何大便黄沫?钱笑曰∶ 便黄沫者,服泻心汤多故也。钱后与胡黄连丸治愈。 张氏三子病,岁大者,汗遍身;次者,上至顶,下至胸;小者,但额有汗。众医以麦煎 散,治之不效。钱曰∶大者与香瓜丸;次者与益黄散;小者与石膏汤。各五日而愈。 广亲宅四大王宫五太尉,病吐泻不止,水谷不化。众医用补药,言用姜汁调服之。六 月中 服,并服之。众医皆言∶吐泻多而米谷不化,当补脾,何以用凉药?王信众医,又用丁香散 三服。钱后至曰∶不可服此。三日外必腹满身热,饮水吐逆。三日外一如所言。所以然者, 谓六月热甚,伏入腹中而令引饮,热伤脾胃,即大吐泻。他医又行温药,即上焦亦热,故喘 而引饮,三日当死。众医不能治,复召钱至宫中,见有热证,以白虎汤三服,更以白饼子下 之。一日减药二分,二日三日,又与白虎汤各二服, 、脑子、牛黄、天竺黄、茯苓,以朱砂为衣,与五丸 冯承务子,五岁,吐泻,壮热,不思食。钱曰∶目中黑睛少而白睛多,面色 白,神怯 黑睛少,肾虚也。黑睛属水,本怯而虚,故多病也。纵长成,必肌肤不壮,不耐寒暑,易虚易 实,脾胃亦怯。更不可纵酒欲,若不保养,不过壮年,面上常无精神光泽者,如妇人之失血 也。今吐利不食,壮热者,伤食也,不可下。下之虚入肺则嗽,入心则惊,入脾则泻,入肾 则益虚。此但以消积丸磨之,为微有食也。如伤食甚则可下,不下则成癖也。实食在内,乃 可下之,毕,补脾必愈。随其虚实,无不效者。 广亲宫七太尉,七岁,吐泻。是时七月,其证全不食而昏睡,睡觉而闷乱,哽气,干哕,大 便或有或无,不渴。众医作惊治之,疑睡故也。钱曰∶先补脾,后退热。与使君子丸补脾; 退热,石膏汤。次日又以水银、硫黄二物下之,生姜水调下一字。钱曰∶凡吐泻,五月内, 九分下而一分补;八月内,十分补而无一分下。此者是脾虚泻。医妄治之,至于虚损,下之 即死。当即补脾。若以使君子丸即缓。钱又留温胃益脾药止之。医者李生曰∶何食而哕?钱 曰∶脾虚而不能食,津少即哕逆。曰∶何泻青褐水?曰∶肠胃至虚,冷极故也。钱治而愈。 黄承务子,二岁,病泻。众医止之,十余日,其证便青白,乳物不消,身凉,加哽气、昏睡 。医谓病困笃。钱氏先以益脾散三服,补肺散三服。三日,身温而不哽气。后以白饼子微下 之,与益脾散二服,利止。何以然?利本脾虚伤食,初不与大下。 置十日,上实下虚, 脾气弱,引肺亦虚,补脾肺,病退即温,不哽气是也。有所伤食,仍下之也,何不先下后补 ?曰∶便青为下脏冷,先下必大虚,先实脾肺,下之则不虚,而后更补之也。 睦亲宫中十大王,疮疹,云疮疹始终出,未有他证,不可下,但当用平和药,频与乳食,不 受风冷可也。如疮疹三日不出,或出不快,即微发之。如疮发后不多出,即加药;加药不 出,即大发之。如发后不多,及脉平无证,即疮本稀,不可更发也。有大热者,当利小便。 小热者,当解毒。若不快,勿发勿下攻,止用抱龙丸治之。疮疹若起能食者,大黄丸下一二 行即止。有大热者,当利小便;有小热者,宜解毒。若黑紫干陷者,百祥丸下之;不黑者, 甚,勿下。身热烦躁,腹满而喘,大小便涩,面赤闷乱大吐,此当利小便。不瘥者,宣风散 下之也。若五七日痂不焦,是内发热气,蒸于皮中,故疮不得焦痂也。宜宣风散导之,用生 犀角磨汁解之,使执不生必着痂矣。 辛氏女子,五岁,病虫痛。诸医以巴豆、干漆、 砂之属,治之不效。至五日外,多哭 仰睡卧不安,自按心腹,时大叫。面无正色,或青、或黄、或白、或黑,目无光而慢,唇白 吐沫。至六日,胸高而卧转不安。召钱到,钱详视之。用芜荑散三服,见目不除青色,大惊 曰∶此病大困,若更加泻,则为逆矣。至次日,辛见钱曰∶夜来三更果泻。钱与泻盆中看, 如药汁,以杖搅之,见有丸药。钱曰∶此子肌浓当气实,今证反虚,不可治也。辛曰∶此子 肌浓当气实,今证反虚,不可治也。辛曰∶何以然?钱曰∶脾虚胃冷则虫动,而今反目青, 此肝乘脾,又更加泻,知其气极虚也。而丸药随粪下,即脾胃已脱,兼形病不相应,故知死 病。后五日昏笃,七日而死。 段斋郎子,四岁,病嗽,身热,吐痰,数日而咯血。前医以桔梗汤及防己丸,治之不愈。涎 上攻,吐、喘不止。请钱氏,下褊银丸一大服,复以补肺汤、补肺散治之。或问∶段氏子 咯血肺虚,何以下之?钱曰∶肺虽咯血,有热故也。久则虚痿,今涎上潮而吐,当下其涎, 若不吐涎,则不甚便。盖吐涎能虚,又生惊也。痰实上攻,亦能发搐,故以法只宜先下痰, 而后补脾肺,必涎止而吐愈,为顺治也。若先补其肺,为逆耳!此所谓识病之轻重先后为治 郑人齐郎中者,家好收药散施。其子忽脏热,齐自取青金膏,三服并一服,饵之。服毕 三更泻五行,其子困睡,齐言子睡多惊,又与青金膏一服,又泻三行,加口干身热,齐言尚 有微热未尽,又与青金膏。其妻曰∶用药十余行未安,莫生他病否?召钱氏至,曰∶用药十 余行未安,莫生他病否?召钱氏至,曰∶已成虚羸。先用前白术散,时时服之,后服香瓜丸 ,十三日愈。 曹宣德子,三岁,面黄,时发寒热,不欲食而饮水及乳。众医以为潮热,用牛黄丸、麝 ,不愈。及以止渴干葛散,服之反吐。钱曰∶当下白饼子,后补脾。乃以消积丸磨之,此乃 癖也。后果愈。何以故?不食,但饮水者,食伏于管内不能消,致令发寒,服止渴药吐者, 以药冲故也,下之即愈。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大青膏 属性:治小儿热盛生风,欲为惊搐,血气未实,不能胜邪,故发搐也。大小便根据度,口中气热 ,当发之。 天麻(末一钱) 白附子(末生一钱五分) 青黛(研一钱) 蝎尾(去毒生末) 乌蛇梢肉( 酒浸焙干取末各一钱) 朱砂(研) 天竺黄(研) 上同再研细,生蜜和成膏,每服半皂子大至一皂子大。月中儿粳米大。同牛黄膏、温薄 荷水化一处服之。五岁以上,同甘露散服之。 学海案∶“聚珍本”蝎尾、蛇梢肉各五分,有麝香研,同朱砂、竺黄各一字匕。方末 云《阎氏集宝生信效方》内小儿诸方,言皆得于汝人钱氏,其间大青膏无天麻,有大青生研 一分,其余药味,分料和制,与此皆同。其方下证治云∶治小儿伤风,其候伸欠顿闷,口中 气热,恶风脉浮,比此为详。只用薄荷汤下。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凉惊丸 属性:治惊疳。 草龙胆 防风 青黛(各三钱) 钩藤(二钱) 黄连(五钱) 牛黄 麝香 龙脑(各一字) 面糊丸粟米大,每服三五丸,金银花汤下。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粉红丸 属性:(又名温惊丸) 天南星(腊月酿牛胆中百日,阴干,取末四两别研,无酿者,只锉炒熟用) 朱砂(一钱 五分研) 天竺黄(一两研) 龙脑(半字别研) 坯子胭脂(一钱研,乃染胭脂。) 上用牛胆汁和丸,鸡头大,每服一丸,小者半丸,沙糖温水化下。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泻青丸 属性:治肝热搐搦,脉洪实。 当归(去芦头切焙秤) 龙脑(焙秤) 川芎 山栀子仁 川大黄(湿纸裹煨) 羌活 防风 (去芦头切焙秤) 上件等分为末,炼蜜和丸,鸡头大,每服半丸至一丸,煎竹叶汤同沙糖温水化下。 学海案∶“聚珍本”方后附录云,王海藏斑疹改误云,东垣先生治斑后风热毒,翳膜气 晕遮睛,以此剂泻之,大效。初觉易治。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地黄丸 属性: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 白等方。 熟地黄(八钱) 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 泽泻 牡丹皮 白茯苓(去皮各三钱)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泻白散 属性:(又名泻肺散) 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 地骨皮 桑白皮(炒各一两) 甘草(炙一钱) 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 ,食前服。 学海案∶“聚珍本”甘草作半两。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阿胶散 属性:(又名补肺散) 治小儿肺虚气粗喘促。 阿胶(一两五钱麸炒) 黍粘子(炒香) 甘草(炙各二钱五分) 马兜铃(五钱焙) 杏仁(七个去皮尖炒) 糯米(一两炒)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导赤散 属性:治小儿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切牙,皆心热也。心气热则心胸亦 热,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 生地黄 甘草(生) 木通(各等分) 上同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一本不用甘草,用黄芩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益黄散 属性:(又名补脾散) 治脾胃虚弱及治脾疳,腹大,身瘦。 陈皮(去白一两) 丁香(二钱,一方用木香) 诃子(炮去核) 青皮(去白) 甘草(炙各 五钱) 上为末,三岁儿一钱半,水半盏,煎三分,食前服。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泻黄散 属性:(又名泻脾散) 治脾热弄舌。 藿香叶(七钱) 山栀子仁(一钱) 石膏(五钱) 甘草(三两) 防风(四两去芦切焙) 上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 学海案∶“聚珍本”山栀仁一两,甘草三两云一作三分。方后有附论石膏文云,南方以 石为石膏,以石膏为寒水石,正与京师相反,乃大误也。盖石膏洁白,坚硬有墙壁,而寒水 石则软烂,以手可碎,外维青黑,中有细文,方书中寒水石则火锻用之。石膏则坚硬不可入 火,如白虎汤用石膏,则能解肌热,破痰,治头痛。若用寒水石则误矣。又有一等,坚白全 类石膏,而方敲之,亦皆成方者,名方解石也,可代石膏用之。南人有不信此说者,季忠尝 相与同就京师大药肆中,买石膏、寒水石、方解石三种,又同诣惠民和剂局,及访诸国医询 之,皆合此说,乃信季忠顷编《保生信效方》,已为辨论,恐小儿尤不可误,故复见于此。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白术散 属性: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精液苦竭,烦渴躁,但欲饮水,乳食不进,羸瘦 困劣,因而失治,变成惊痫,不论阴阳虚实,并宜服。 人参(二钱五分) 白茯苓(五钱) 白术(五钱炒) 藿香叶(五钱) 木香(二钱) 甘草 (一钱) 葛根(五钱,渴者加至一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煎,热甚发渴,去木香。 学海案∶“聚珍本”葛根二两,余并一两。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涂囟法 属性:麝香(一字) 薄荷叶(半字) 蝎尾(去毒为末,半钱,一作半字) 蜈蚣末 牛黄末 青 黛末(各一字) 上同研,用熟枣肉剂为膏,新绵上涂匀,贴囟上,四方可出一指许,火上炙手频熨,百 日内外小儿,可用此。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浴体法 属性:治胎肥、胎热、胎怯。 天麻末(二钱) 全蝎(去毒为末) 朱砂(各五钱) 乌蛇肉(酒浸焙干) 白矾(各二钱) 麝香(一钱) 青黛(三钱) 上同研匀,每用三钱,水三碗,桃枝一握、叶五七枚,同煎至十沸,温热浴之,勿浴背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甘桔汤 属性:治小儿肺热,手掐眉目鼻面。 桔梗(二两) 甘草(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加荆芥、防风,名如圣汤 。热甚加羌活、黄芩、升麻。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安神丸 属性:治面黄颊赤,身壮热,补心。一治心虚肝热,神思恍惚。 马牙硝(五钱) 白茯苓(五钱) 麦门冬(五钱) 干山药(五钱) 龙脑(一字研) 寒水石 (五钱研) 朱砂(一两研) 甘草(五钱) 上末之,炼蜜为丸,鸡头大,每服半丸,砂糖水化下,无时。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当归汤 属性:治小儿夜啼者,脏寒而腹痛也。面青手冷,不吮乳者是也。 当归 白芍药 人参(各一分) 甘草(炙半分) 桔梗 陈皮(不去白各一分) 上为细末,水煎半钱,时时少与服。又有热痛,亦啼叫不止,夜发,面赤唇焦,小便黄 赤,与三黄丸,人参汤下。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泻心汤 属性:治小儿心气实,则气上下行涩,合卧则气不得通,故喜仰卧,则气上下通。 黄连(一两去须) 上为末,每服五分,临卧取温水化下。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生犀散 属性:治目淡红,心虚热。 生犀(二钱锉末) 地骨皮(自采佳) 赤芍药 柴胡根 干葛(锉各一两) 甘草(炙五钱) 上为粗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食后。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白饼子 属性:(又名玉饼子) 治壮热。 滑石末(一钱) 轻粉(五钱) 半夏末(一钱) 南星末(一钱) 巴豆(二十四个,去皮膜 ,用水一升,煮干研细) 上三味,捣罗为末,入巴豆粉,次入轻粉,又研匀,却入余者药末,如法令匀,糯米粉 如绿豆大,量小儿虚实用药。三岁以下,每服三丸至五丸,空心,紫苏汤下。忌热物,若三 五岁儿,壮实者不以此为,加至二十丸,以利为度。 学海案∶“聚珍本”巴豆二十四粒,余并二钱。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利惊丸 属性:治小儿急惊风。 青黛 轻粉(各一钱) 牵牛末(五钱) 天竺黄(二钱) 上为末,白面糊丸,如小豆大,二十丸,薄荷汤下。一法炼蜜丸,如芡实大一粒,化下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栝蒌汤 属性:治慢惊。(学海案∶《本草纲目》引此云,治慢惊带有阳证者。白甘遂即蚤休也。) 栝蒌根(二钱) 白甘遂(一钱) 上用慢火炒焦黄色,研匀,每服一字,煎麝香薄荷汤调下,无时。凡药性虽冷,炒焦用 之,乃温也。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五色丸 属性:治五痫。 朱砂(五钱研) 水银(一两) 雄黄(一两) 铅(三两,同水银熬) 珍珠末(一两研) 上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四丸,金银、薄荷汤下。 学海案∶“聚珍本”金银下有“花”字。金银能镇心肝,安魂魄,正治惊痫,今人多以 金银器煎汤下药,斯乃古义。“花”字衍也。前凉惊丸方下,亦有“花”字并衍。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调中丸 属性:人参(去芦) 白术 干姜(炮各三两) 甘草(炙减半) 上为细末,丸如绿豆大,每服半丸至二、三十丸,食前温水送下。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塌气丸 属性:治虚胀如腹大者,加萝卜子名褐丸子。 胡椒(一两) 蝎尾(去毒五钱) 上为细末,面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陈米饮下,无时。一方有木香一钱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木香丸 属性:治小儿疳瘦腹大。 木香 青黛(另研) 槟榔 豆蔻(去皮各一分) 麝香(另研一钱五分) 续随子(去皮一两) 虾蟆(三个烧存性) 上为细末,蜜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薄荷汤下,食前。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胡黄连丸 属性:治肥热疳。 川黄连(五钱) 胡黄连(五钱) 朱砂(一钱另研) 以上二物为细末,入朱砂末,都填入猪胆内,用淡浆水煮,以杖于铫子上,用线钓之, 底,候壹炊久取出,研入芦荟、麝香各一分,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二、三十丸 ,米饮下,食后。(一方用虾蟆半两不烧)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兰香散 属性:治疳气,鼻下赤烂。 兰香叶(菜名,烧灰二钱) 铜青(五分) 轻粉(二字) 上为细末,令匀,看疮大小干贴之。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白粉散 属性:治诸疳疮。 海螵蛸(三分) 白芨(三分) 轻粉(一分) 上为末,先用浆水洗,拭干贴。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消积丸 属性:治大便酸臭。 丁香(九个) 缩砂仁(二十个) 乌梅肉(三个) 巴豆(二个,去皮油心膜) 上为细末,面糊丸黍米大。三岁以上三、五丸;以下三、二丸。温水下,无时。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安虫散 属性:治小儿虫痛。 胡粉(炒黄) 槟榔 川楝子(去皮核) 鹤虱(炒各二两) 白矾(铁器熬一分) 干漆(炒 烟尽二分) 雄黄(一分) 巴豆霜(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大者半钱。温米饮调下,痛时服。 学海案∶“聚珍本”无干漆、雄黄、巴豆霜。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紫霜丸 属性:治消积聚。 代赭石( 醋淬七次) 赤石脂(各一钱) 杏仁(五十粒去皮尖) 巴豆(三十粒去皮膜心 出油) 上先将杏仁巴霜入乳钵内,研细如膏,却入代赭、石脂末,研匀,以汤浸蒸饼为丸,如粟米 大。一岁服五丸,米饮汤下;一二百日内儿三丸,乳汁下。更宜量其虚实加减,微利为度。 此药兼治惊痰诸证,虽下不致虚人。 学海案∶“聚珍本”无赤石脂。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止汗散 属性:治六阳虚汗,上至顶,不过胸也,不须治之。喜汗,浓衣卧而额汗出也,止汗散止之。 上用故蒲扇灰,如无扇,只将故蒲烧灰研细,每服一、二钱,温酒调下,无时。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香瓜丸 属性:治遍身汗出。 大黄瓜(黄色者一个,去穣) 川大黄(湿纸裹煨至纸焦) 胡黄连 柴胡(去芦) 鳖甲( 醋炙黄) 芦荟 青皮 黄柏 上除黄瓜外,同为细末。将黄瓜割去头,填入诸药置满,却盖口,用杖子插定,漫火内 ,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二丸,食后,冷浆水或新水下;大者五、七丸至十丸。 学海案∶“聚珍本”更有黄连,又云各等分。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花火膏 属性:治夜啼。 灯花(一棵) 上涂乳上,令儿吮之。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白玉散 属性:治热毒瓦斯客于腠理,搏于血气,发于外皮,上赤如丹,是方用之。 白土(二钱五分,又云滑石) 寒水石(五钱) 上为末,用米醋或新水调涂。 <目录>卷下·诸方 <篇名>牛黄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