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金匮方歌括 书名:金匮方歌括 作者:陈念祖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免费下载700多本医学电子书请到A+医学百科医学电子书专题 网址:http://www.a-hospital.com/w/%E5%8C%BB%E5%AD%A6%E7%94%B5%E5%AD%90%E4%B9%A6 A+医学百科正在整理中医学典籍,欢迎您的参与。 如有关于《金匮方歌括》的问题和讨论请移步本书页面:http://www.a-hospital.com/w/%E9%87%91%E5%8C%AE%E6%96%B9%E6%AD%8C%E6%8B%AC <目录> <篇名>小引 属性:辛未秋孟。元犀趋保阳。承膝下欢。窃见家君公事稍暇。取伤寒、金匮等书业已三四注 者。 节劳 一十 注之 \x嘉庆十六年重九前一日。次男元犀识于保阳旅寓。\x <目录> <篇名>序 属性:窃闻医之有仲景。犹儒之有孔子也。仲景治黄岐之学而综其要。犹孔子祖尧舜之道而集 其成 今 而又 字经等四种。明白简约。斟酌尽当。厥功伟矣。冢嗣古愚得其传。着长沙歌括六卷。所以便 伤寒 所谓 一 歌 生 于 \x道光十六年。岁次丙申春正月。愚弟江鸿升拜撰。\x <目录> <篇名>凡例 属性:一、方中分两煮法服法。俱遵原本。但古今之权量不同。汉之一两。今止二钱零。予遵 程氏 如桂 味各 二枚 也。 一、每方歌括之后。必加方解。间有治法方法。意义既详于歌中者。不复于方后再解。 一、前贤名言精论。千古不磨者。本集或于歌中。或于注中。采集不遗。间有未惬于心 者。 者。 者。 一、伤寒、金匮诸方。皆出伊芳圣汤液经。说见艺文志。其方通造化之微。不可以寻常寒 温补 庵 日离 一、金匮附方。虽系后人赘入。而方引药味。却亦不凡。今其方名以仿宋字体别之。 <目录>卷一\痉湿病方 <篇名>栝蒌桂枝汤 属性:治太阳病。其症备。身体强。KT KT 然。脉反沉迟。此为痉病。此汤主之。 栝蒌根 桂枝 生姜(切。) 芍药(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 枚。擘。) 上六味 咀。以水九升。微火煮取三升。温分三服。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 歌曰 太阳症备脉(反)沉迟。身体KT KT 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 枚宜。 元犀按。痉是血虚筋燥为病。言湿者。是推其未成痉之前。湿气挟风而郁成内热也。本 条云 加栝蒌 燥而痉 又按。方中姜、桂合甘、枣为辛甘化阳。芍药合甘、枣为苦甘化阴。阴阳和则得微汗而 邪解矣。啜粥则又资阳明之谷气以胜邪。更深一层立法。但项背KT KT 脉浮数者。为风 淫于外而内之津液未伤。故加葛根以宣外。脉沉迟者。为风淫于外而内之津液已伤。故加栝 蒌根以滋内。以栝蒌根苦寒润燥之功大也。内经云。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痉。庞安常谓此方 栝蒌根不主 <目录>卷一\痉湿病方 <篇名>葛根汤 属性:(歌见长沙方歌括。) 治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 。此汤主之。 葛根 麻黄 甘草 芍药 桂枝 生姜 大枣 元犀按。无汗例用麻黄汤。然恶其太峻。故于桂枝汤加麻黄以发汗。君葛根以清经络之 热。 <目录>卷一\痉湿病方 <篇名>大承气汤 属性:(歌见长沙方歌括。) 治痉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 齿。可与此汤。 大黄 浓朴 枳实 芒硝 元犀按。胸满口噤脚挛急 齿等证。皆热甚灼筋。筋急而甚之象。以此汤急下而救阴。 牙药不能进。以此汤从鼻中灌之。 <目录>卷一\痉湿病方 <篇名>麻黄加术汤 属性:治湿家身烦疼。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宜此汤主之。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炙。) 白术(四两。) 杏仁 (七十个。去皮尖。)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覆 歌曰 烦疼湿气裹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元犀按。身烦疼者。寒湿之邪着于肤表也。肤表实故无汗。无汗则邪无从出矣。方用麻 黄汤 此 方可知。今人炒燥炒黑上蒸水漂等制。皆失经旨。 <目录>卷一\痉湿病方 <篇名>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属性: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 麻黄(半两。) 杏仁(十个。去皮尖) 薏苡(半两。) 甘草(一两。炙) 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歌曰 风湿身疼日晡时。(湿无去来。风有休息。与上节湿家分别在此。)当风(汗出当 风。) (参) 以上二方。为湿家立法也。又有风湿之证。其痛轻掣不可屈伸。非如湿家之痛 重着不能转侧。且湿家发热旦暮不殊。风湿发热日晡增甚。晡申时也。阳明旺于申酉戌。土 恶湿。 然言风 无寒不作 之权。制 <目录>卷一\痉湿病方 <篇名>防己黄汤 属性: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主之。 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炙。) 白术(七钱半。) 黄 (一两一分。一本。 用一两。) 上锉麻豆大。每服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 喘者。 加麻 三分 歌曰 身重脉浮汗。(上节无汗。故用麻黄发之。此节汗出。只用防己驱之。) 恶风。 七钱 加减歌曰 喘者再入五钱麻。胃不和兮芍药加。三分分字去声读。七钱五分今不瘥。寒 取细 岐秘 (合参) 上方治实邪无汗。即桂枝、麻黄二汤例也。虚汗自出。故不用麻黄以散之。 只用防己以驱之。服后如虫行及腰下如冰云云。皆湿气下行之征也。然非 、术、甘草。 焉 车 运于 驳。 责焉。防己功用。余先君注有神农本草经。议论甚详。毋庸再赘。 <目录>卷一\痉湿病方 <篇名>桂枝附子汤 属性:桂枝 附子 生姜 甘草 大枣 <目录>卷一\痉湿病方 <篇名>白术附子汤 属性:附子 白术 生姜 甘草 大枣 <目录>卷一\痉湿病方 <篇名>甘草附子汤 属性:甘草 附子 桂枝 白术 以上三方歌解证治。俱见长沙方歌括。 <目录>卷一\痉湿病方 <篇名>白虎人参汤 属性:(歌见长沙方歌括) 太阳中热者。 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主之。 知母 石膏 甘草 粳米 人参 元犀按。白虎西方神名也。其令为秋。其政清肃。凉风至。白露降。则溽暑潜消。以此 汤有 <目录>卷一\痉湿病方 <篇名>一物瓜蒂汤 属性:治太阳中 。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此汤主 瓜蒂(二七个。) 上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温服。 歌曰 病阴阳认要真。热疼身重得其因。暑为湿恋名阴暑。二七甜瓜蒂可珍。 元犀按。此物能去水气。水去则暑无所根据而自愈矣。 尤在泾云。暑虽阳邪。而气恒与 湿 阴 而 水去而暑解。此治中暑兼湿者之法也。 <目录>卷一 <篇名>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属性:总歌 百合(尤云。百脉朝于肺。以肺为主。)病从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 利如 之气 而淅 <目录>卷一\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篇名>百合知母汤 属性:百合病发汗后者。此方主之。 百合(十枚。) 知母(三两。)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别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 水二 歌曰 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箴。渍去沫涎七(枚)百合。别煎泉水是金针(诸 方 元犀按。百脉俱朝于肺。百脉俱病。病形错杂。不能悉治。只于肺治之。肺主气。气之 为病 源下 阴 王晋三云。本文云。百脉一宗。明言病归于肺。君以百合甘凉清肺。即此可疗此疾。再 佐以 伤太 救阴 <目录>卷一\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篇名>百合滑石代赭石汤 属性:百合病下之后者。此汤主之。 百合(七枚。擘。)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 上先煎百合如前法。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石。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 升 歌曰 不应议下下之瘥。既下还当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堪夸。 元犀按。误下者。其热必陷。热陷必伤下焦之阴。故以百合清补肺金引动水源。以代赭 石镇 矣。 王晋三云。误下伤少阴者。溺时淅然。以滑石上通肺下通太阳之阳。恐滑石通府利窍仍 蹈出 <目录>卷一\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篇名>百合鸡子黄汤 属性:百合病吐之后者。此方主之。 百合(七枚。) 鸡子黄(一枚。) 上先煎百合如前法。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歌曰 不应议吐吐伤中。(中者阴之守也。)必仗阴精上奉功。(内经云。阴精上奉其人 寿。 元犀按。吐后伤中者。病在阴也。阴伤。故用鸡子黄养心胃之阴。百合滋肺气下润其燥。 胃 王晋三云。误吐伤阳明者。以鸡子黄救厥阴之阴以安胃气。救厥阴即所以奠阳明。救肺 之母 <目录>卷一\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篇名>百合地黄汤 属性: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此汤主之。 百合(七枚。) 生地黄汁(一升。) 上先煎百合如前法。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温分再服。中病。勿更 服 歌曰 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迁延日久。始终在太阳经不变者。)地汁一 升百 元犀按。病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是郁久生热。耗伤气血矣。主以百合地黄汤者。 以 中病者。热邪下泄。由大便而出矣。故曰如漆色。 <目录>卷一\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篇名>百合洗方 属性: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此方主之。 百合(一升) 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已。食煮饼。勿以咸豉也。 歌曰 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流连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勿以 咸豉 (合参) 皮毛为肺之合。洗其外。亦所以通其内也。又食煮饼者。假麦气谷气以输津。 勿以咸豉者。恐咸味耗水以增渴也。 <目录>卷一\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篇名>栝蒌牡蛎散 属性:百合病渴不瘥者。此散主之。 栝蒌根 牡蛎(熬。等分。) 上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歌曰 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苦寒。咸寒。) 效逾 元犀按。洗后而渴不瘥。是内之阴气未复。阴气未复。由于阳气之亢。故用牡蛎以潜其 阳。 <目录>卷一\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篇名>百合滑石散 属性:百合病变发热者。此散主之。 百合(一两。炙。) 滑石(三两。) 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歌曰 前此寒无热亦无。(首章言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变成发热热堪虞。清疏滑石宜 三两 元犀按。百合病原无偏热之证。变发热者。内热充满。淫于肌肤。非如热之比。主以百 合滑石 取散 <目录>卷一\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篇名>甘草泻心汤 属性:治狐惑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 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宜此汤。蚀于下部则 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甘草(四两。炙。)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 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 伤寒(论中)甘草泻心汤。却妙增参三两匡。彼治痞成下利甚。此医狐惑探源方。 元犀按。虫有情识。故能乱有情识之心脏。而生疑惑矣。虫为血化之物。故仍归于主血 之心 热。杂以辛苦之味。名曰泻心。意深哉。 <目录>卷一\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篇名>苦参汤 属性:苦参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用苦参半斤。槐白皮、野狼牙根各四两。煎熏洗之。 <目录>卷一\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篇名>雄黄熏法 属性:雄黄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 歌曰 苦参汤是洗前阴。下蚀(从下而冲于上。)咽干热最深。更有雄黄熏法在。肛门 虫蚀亦 元犀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狐惑病乃感风木湿热之气而生。寒极而化也。苦参 苦寒 取其 寒而 <目录>卷一\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篇名>赤小豆当归散 属性:治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 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此方主之。并治先便后血。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 当归(十分。) 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歌曰 眼 赤黑变多般。小豆生芽曝令干。豆取三升归十分。杵调浆水日三餐。 元犀按。此治湿热侵阴之病。大抵湿变为热则偏重于热。少阴主君火。厥阴主风木。中 见少 出火极似水之色。主以赤豆去湿清热解毒。治少阴之病。当归导热养血。治厥阴之病。下以 浆水。以和胃气。胃气与少阴和。则为火土合德。胃气与厥阴和。则为土木无忤。微乎微乎。 又按。或谓是狐惑病。或谓是阴阳毒病。然二者皆湿热蕴毒之病。金匮列于二证交界处。 即 <目录>卷一\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篇名>升麻鳖甲汤 属性:治阳毒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此汤 升麻(二两。) 当归 甘草(各一两。) 蜀椒(炒去汗。一两。) 鳖甲(手指大一 片。炙。)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阴毒。去蜀椒、雄黄。 歌曰 (面)赤斑(纹)咽痛毒为阳。鳖甲周遭一指量。半两雄黄升二两。椒归一两草 同行。 元犀按。非常灾疠之气。从口鼻而入咽喉。故阴阳二毒皆咽痛也。阴阳二证。不以寒热 脏腑 之里者为阴。 <目录>卷一\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篇名>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 属性:治阴毒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歌曰 身痛咽痛面皮青。阴毒苛邪隶在经。(阴毒以面不赤而青。身不斑纹而痛如被杖 别之 去特丁宁。(蜀椒。雄黄二物。阳毒用之者。以阳从阳。欲其速散也。阴毒去之者。恐阴邪 不可劫。而阴气反受损也。) 王晋三云。升麻入阳明太阳二经。升清逐秽。辟百邪。解百毒。统治温厉阴阳二病。如 阳毒为病面赤斑如锦纹。阴毒为病面青身如被杖咽喉痛。毋论阴阳二毒。皆已入营矣。但升 麻仅走二经气分。故必佐当归通络中之血。甘草解络中之毒。微加鳖甲守护营神。俾椒、黄 猛劣之品攻毒透表。不能乱其神明。 阴毒去椒、黄者。太阴主内。不能透表。恐反动厉毒也。肘后、千金方阳毒无鳖甲者。 不欲其守。亦恐留恋厉毒也。 <目录>卷二\疟病方 <篇名>鳖甲煎丸 属性:治疟病以月一日发。当十五日愈。设不瘥。当月尽解。如其不瘥。结为症瘕。名 急治之。宜此丸主之。 鳖甲(十二分。炙。) 乌扇(三分。烧。即射干。)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 胶 (四分 上二十三味。为末。取 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升。浸灰。俟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 煮 用鳖 歌曰 寒热虚实相来往。全凭阴阳为消长。天气半月而一更。人身之气亦相仿。否则天 人气 硝十 十二 方中四分 如胶。绞汁 方云。渐加二 尤在泾云。天气十五日一更。人之气亦十五日一更。气更则邪当解也。否则三十日天人 之气 不服之势。故宜急治。鳖甲煎丸行气逐血之药颇多而不嫌其峻。一日三服不嫌其急。所谓乘 其未集而击之也。 王晋三云。鳖甲煎丸都用异类灵动之物。若水陆。若飞潜。升者降者走者伏者。咸备焉。 但 熄 大 芩 入 清 亦 药 <目录>卷二\疟病方 <篇名>白虎加桂枝汤 属性:治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烦疼。时呕。此汤主之。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桂枝(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歌曰 白虎原汤论已详。桂加三两另名方。无寒但热为温疟。骨节烦疼呕又妨。(白虎 汤歌 王晋三云。内经论疟。以先热后寒邪藏于骨髓者。为温瘅二疟。仲景以但热不寒邪藏于 心者 欤。 行至 同是少 罔顾虑 <目录>卷二\疟病方 <篇名>蜀漆散 属性:治疟多寒者。名曰牡疟。此散主之。 蜀漆(烧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各等分。) 上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匕。 歌曰 阳为痰阻伏心间。牡疟阴邪自往还。蜀漆云龙平等杵。先时浆服不逾闲。 王晋三云。邪气结伏于心下。心阳郁遏不舒。疟发寒多热少。不可谓其阴寒也。主之以 蜀漆 母在 邪涌 <目录>卷二\附外台秘要三方 <篇名>牡蛎汤 属性:治牡疟。 牡蛎 麻黄(各四两。) 甘草(二两。) 蜀漆(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二升。温服一升。 若 歌曰 先煎三(两蜀)漆四(两)麻黄。四(两牡)蛎二甘后煮良。邪郁胸中须吐越。 驱寒散结并 (犀) 按。疟多寒者名牡疟。是痰饮填塞胸中。阻心阳之气不得外通故也。赵氏云。 牡蛎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 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 柴胡(八两。) 人参 黄芩 甘草(各三两。) 栝蒌根(四两。) 生姜(三两。) 大 枣(十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 柴胡去夏为伤阴。加入蒌根四两珍。疟病渴因邪灼液。蒌根润燥可生津。 王晋三云。正疟寒热相间。邪发于少阳。与伤寒邪发于少阳者稍异。内经言。夏伤于大 暑。 伏于 盖 。而加天花粉生津润燥。岂非与正伤寒半表半里之邪。当用半夏和胃而通阴阳者有别乎。 柴胡桂姜汤(歌见长沙方歌括。)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甘草(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初服微烦。复服 汗出 王晋三云。夏月暑邪。先伤在内之伏阴。至秋复感凉风。更伤卫阳。其疟寒多微有热。 显然 和其 阳明 阳也 元犀按。先贤云。疟病不离少阳。少阳居半表半里之间。邪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 热。争则病作。息则病止。止后其邪仍居于少阳之经。愚意。外为阳。内为阴。先寒者邪欲 出。其气干于太阳。冲动寒水之气而作也。后热者。以胃为燥土。脾为湿土。湿从燥化。则 木亦从 虚。得 <目录>卷二\中风历节方 <篇名>侯氏黑散 属性: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菊花(四十分。) 白术 防风(各十分。) 桔梗(八分。) 黄芩(五分。) 细辛 干 姜 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等。 常 歌曰 黑散辛苓归桂芎。参姜矾蛎各三同。菊宜四十术防十。桔八芩须五分通。 犀按。王晋三云。程云来谓金匮侯氏黑散。系宋人校正附入唐人之方。因逸之。其辨论 颇详 固涩 开千 服六 <目录>卷二\中风历节方 <篇名>风引汤 属性:除热瘫痫。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螈 。日数发。医所不疗。除热方。 巢氏云 宜此汤。 大黄 干姜 龙骨(各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 牡蛎(各二两。) 寒水石 滑 石赤石 上十二味。杵。粗筛。以苇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按。 方中 歌曰 四两大黄二牡甘。龙姜四两桂枝三。滑寒赤白紫膏六。瘫痫诸风个中探。 元犀按。大人中风牵引。小儿惊痫螈 。正火热生风。五脏亢盛。及其归迸入心。其治 同也 草以 浓土 更用 以石 <目录>卷二\中风历节方 <篇名>防己地黄汤 属性:治中风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热。其脉浮者。 防己 甘草(各一分。) 桂枝 防风(各三分。) 上四味。以酒一杯渍之。绞取汁。生地黄二斤。 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药汁。 更 歌曰 妄行独语病如狂。一分己甘三桂防。杯酒渍来取清汁。二斤蒸地绞和尝。 徐灵胎云。生渍取清汁。归之于阳以散邪热。蒸取浓汁。归之于阴以养血。此皆治风邪 归附 <目录>卷二\中风历节方 <篇名>头风摩散 属性:治头风。 大附子(一枚。) 盐(各等分。) 上附子为散。和盐。以方寸匕摩头上。令药力行。 歌曰 头风偏痛治如何。附子和盐等分摩。躯壳病生须外治。马膏桑引亦同科。 灵枢。马膏、白酒和桂。桑钩钩之。醇酒入椒、姜。绵絮熨之。三十遍而止。皆外法也。 特于此推论之。 <目录>卷二\中风历节方 <篇名>桂枝芍药知母汤 属性:治诸肢节疼痛。身体 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 麻黄(各二两。) 附子(二枚。炮。) 白 术知母 防风(各四两。) 生姜(五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同煎。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 服。 歌曰 脚肿身羸欲吐形。芍三姜五是前型。知防术桂均须四。附子麻甘二两停。 元犀按。用桂枝汤去枣。加麻黄以助其通阳。加白术、防风以伸其脾气。芍药、附子、 知母 <目录>卷二\中风历节方 <篇名>乌头汤 属性:治历节病不可屈伸疼痛者。又主香港脚疼痛不可屈伸。 麻黄 芍药 黄 甘草(各三两。炙。) 乌头(五枚。) 上将乌头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另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 内 歌曰 历节疼来不屈伸。或加香港脚痛维均。芍 麻草皆三两。五粒乌头煮蜜匀。 尤在泾云。此治寒湿历节之正法也。寒湿之邪。非麻黄、乌头不能去。而病在筋节。又 非皮 留邪 <目录>卷二\中风历节方 <篇名>矾石汤 属性:治香港脚冲心。 矾石(二两。) 上一味。以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 歌曰 香港脚冲心矾石汤。煮须浆水浸之良。湿收毒解兼除热。补却灵枢外法彰。 尤在泾云。香港脚之病。湿伤于下而气冲于上。矾石味酸涩性燥。能却水收湿解毒。毒解 湿收 <目录>卷二\附方 <篇名>古今录验续命汤 属性: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 转侧 麻黄 桂枝 人参 甘草 干姜 石膏 当归(各三两。) 川芎(一两五钱。) 杏仁(四十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 更服。 歌曰 姜归参桂草膏麻。三两均匀切莫差。四十杏仁芎两半。古今录验主风邪。 元犀按。风阳邪也。气通于肝。痱闭也。风入闭塞其毛窍。阻滞营卫不行也。盖风多挟 寒。国中时由皮肤而入。以渐而深入于内。郁久则化热。热则伤阴。阴伤内无以养其脏腑。 外不能充于形骸。此即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所由来也。主以古今录验 续命 甘草。以发其肌表之风邪。兼理其内蕴之热。又以人参、当归、芎 。补血调气。领麻黄、 石膏等药。穿筋骨。通经络。调营卫。出肌表之邪。是则此方从内达外。圜转周身。驱邪开 痱。无有不到。称曰古今录验续命汤。其命名岂浅哉。 <目录>卷二\附方 <篇名>千金三黄汤 属性: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麻黄(五分。) 独活(四分。) 细辛(二分。) 黄 (二分。) 黄芩(三分。)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加大黄二分。 腹满 附子一 歌曰 风乘火势乱心中。节痛肢拘络不通。二分 辛四分独。黄芩三分五麻攻。 加减歌曰 二分黄加心热端。消除腹满枳枚单。虚而气逆宜参补。牡蛎潜阳悸可安。增 入蒌 元犀按。此附治风中太少。通护阴阳。驱邪之方也。足太阴属脾。主四肢手足拘急恶寒。 经 阴 清 参 <目录>卷二\附方 <篇名>近效术附汤 属性: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三两。炙。) 上三味锉。每五钱匕。生姜五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歌曰 一剂分服五钱匕。五片生姜一枣饵。枚半附子镇风虚。二术一草君须记。 喻嘉言云。此方全不用风药。但以附子暖其水脏。术、草暖其土脏。水土一暖。则浊阴 之 <目录>卷二\附方 <篇名>崔氏八味丸 属性:治香港脚上入少腹不仁。(即肾气丸。见妇人杂病。) <目录>卷二\附方 <篇名>千金越婢加术汤 属性:(歌见水气病。) 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而汗大泄。厉风气。下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白术(四两。) 大 枣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加附子 一枚 元犀按。方中术、甘、姜、枣。所以维正气之根。不使阳随汗出。阴随热化也。恶风加 附子者。所以预防其亡阳也。 <目录>卷二\血痹虚劳方 <篇名>黄桂枝五物汤 属性: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黄 芍药 桂枝(各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歌曰 血痹如风体不仁。桂枝三两芍 均。枣枚十二生姜六。须令阳通效自神。 元犀按。内经云。邪入于阴则为痹。然血中之邪。以阳气伤而得入。亦必以阳气通而后 出。 之缓。加黄 之强有力者。于气分中调其血。更妙倍用生姜以宣发其气。气行则血不滞而痹 除。此夫倡妇随之理也。 <目录>卷二\血痹虚劳方 <篇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属性: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此汤主之。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 三两。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歌曰 男子失精女梦交。坎离救治在中爻。桂枝汤内加龙牡。三两相匀要细敲。 短剧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一两五钱。附子一两。名曰二加龙骨汤。 徐氏云。桂枝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内证得之能补虚调阴阳。加龙骨、牡蛎者。 以失精梦交为神精间病。非此不足以敛其浮越也。 元犀按。徐忠可以龙骨、牡蛎敛其浮越四字括之。未免以二味为涩药。犹有人之见存也。 吾 蛎 也 <目录>卷二\血痹虚劳方 <篇名>天雄散 属性:天雄(三两。)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尤在泾云。此疑后人所附。 为补 歌曰 阴精不固本之阳。龙骨天雄三两匡。六两桂枝八两术。酒调钱匕日三尝。 元犀按。此方虽系后人采取。然却认出春之脚。阳之家。而施以大温大补大镇纳之剂。 可谓 龙骨 经所 主下之分。 <目录>卷二\血痹虚劳方 <篇名>小建中汤 属性:(歌见长沙方歌括。) 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者主之。 桂枝 甘草 大枣 芍药 生姜 胶饴 张心在云。肺损之病。多由五志生火。销铄金脏。咳嗽发热。渐至气喘。侧眠。消瘦 羸瘠 效。其故何欤。窃尝观于炉中之火而得之。炊饭者始用武火。将熟则掩之以灰。饭徐透而 不焦黑。则知以灰养火。得火之用而无火之害。断断如也。五志之火内燃。温脾之土以养之。 而焰自息。方用小建中汤。虚甚加黄 。火得所养而不燃。金自清肃。又况饴糖为君。治嗽 妙品。且能补土以生金。肺损虽难着手。不患其不可治也。然不独治肺损。凡五劳七伤。皆 可以 <目录>卷二\血痹虚劳方 <篇名>黄建中汤 属性:治虚劳里急。诸不足者主之。 即小建中汤加黄 一两五钱。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中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 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歌曰 小建汤加两半 。诸虚里急治无遗。急当甘缓虚当补。愈信长沙百世师。 加减歌曰 气短胸满生姜好。三两相加六两讨。如逢腹满胀难消。加茯两半除去枣。及 疗肺 元犀按。虚劳里急者。里虚脉急也。诸不足者。五脏阴精阳气俱不足也。经云。阴阳俱 不足 小建 是也 于中 虚劳 <目录>卷二\血痹虚劳方 <篇名>八味肾气丸 属性:(即肾气丸。见妇人杂病。) 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此丸主之。 <目录>卷二\血痹虚劳方 <篇名>薯蓣丸 属性: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 薯蓣(三十分。) 人参(七分。) 白术(六分。) 茯苓(五分。) 甘草(二十 分。) (六分。) (六分。) 桂枝 分。) 豆黄卷(十分。 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歌曰 三十薯蓣二十草。三姜二蔹百枚枣。桔茯柴胡五分匀。人参阿胶七分讨。更有六 分不 丸功可造。风气百疾并诸虚。调剂阴阳为至宝。 魏念庭曰。人之元气在肺。人之元阳在肾。既剥削。则难于遽复矣。全赖后天之谷气资 益其 气百 白 芎、芍药、地黄、麦冬、阿胶养血滋阴。以柴胡、桂枝、防风去邪散热。以杏仁、桔梗、 白蔹下气开郁。惟恐虚而有热之人。滋补之药上拒不受。故为散其邪热。开其逆郁。而气血 平顺。补益得纳。为至当不易之道也。 <目录>卷二\血痹虚劳方 <篇名>酸枣仁汤 属性:治虚劳虚烦不得眠。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芎 (一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歌曰 酸枣(仁)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佐之良。芎甘各一相调剂。服后恬然足睡乡。 尤在泾云。人寤则魂寓于目。寐则魂藏于肝。虚劳之人。肝气不荣。故以枣仁补敛之。 然 所 <目录>卷二\血痹虚劳方 <篇名>大黄虫丸 属性: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 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者。此丸主之。 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 螬(百枚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服五丸。日三服。 歌曰 干血致劳穷源委。缓中补虚治大旨。螬蛭百个 半升。桃杏虻虫一升止。一两干 漆 生大可恃。 尤在泾曰。风气不去。则足以贼正气而生长不荣。故薯蓣丸为要方。干血不去。则足以 留新 芦茹丸 而为痹 补虚和 血也。 忧患 于肝 则饥 故 液 皆伤其经络营卫之气也。细绎本文云。腹满不能食。肌肤甲错。面目黯黑。明是不能内谷以 通流营卫。则营卫凝注。瘀积之血。牢不可破。即有新生之血。亦不得畅茂条达。惟有日渐 羸瘦。而成内伤干血劳。其有不死者几希矣。仲景乃出佛心仙手。治以大黄 虫丸。君以大 黄。从胃络中宣瘀润燥。佐以黄芩清肺卫。杏仁润心营。桃仁补肝虚。生地滋肾燥。干漆性 急飞窜。破脾胃关节之瘀血。虻虫性升。入阳分破血。水蛭性下。入阴分逐瘀。螬蛴去两胁 下之坚血。 虫破坚通络行阳。却有神功。故方名标而出之。芍药、甘草扶脾胃。解药毒。 缓中补虚者。缓舒也。绰也。指方中宽舒润血之品而言也。故喻嘉言曰。可用琼玉膏补之。 勿以 、术补中。失却宽舒胃气之义。 <目录>卷二\附方 <篇名>千金翼炙甘草汤 属性:(歌见长沙方歌括) 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 十一日死。 甘草 桂枝 生姜 人参 阿胶 大枣 麻仁 麦冬 生地 徐云。此虚劳中润燥复脉之神方。今人喜用胶、麦等而畏用姜、桂。岂知阴凝燥气。非 阳不 <目录>卷二\附方 <篇名>肘后獭肝散 属性:治冷劳。又主鬼疰。一门相染。 獭肝一具。炙干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歌曰 獭肝变化少人知。一月能生一叶奇。鬼疰冷劳宜此物。传尸虫蛊是专司。 王晋三云。獭肝散。奇方也。葛稚川治尸疰鬼疰。仲景治冷痨。皆取用之。按獭肝性温。 能 善变 象。而獭肝一月生一叶。又有一退叶。是其性亦能消长出入以杀隐见变幻之虫。真神品也。 <目录>卷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方 <篇名>甘草干姜汤 属性: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 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以此方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歌曰 二两干姜四炙甘。姜须炮透旨须探。(伤寒。金匮各方中。只此一方用炮。)肺中 津涸 蔚按。肺痿皆为热证。然热有虚实之不同。实热宜用寒剂。而此则亡津液而致虚。以虚 而生 甘为主。佐以炮透之干姜。变其辛温之性而为苦温之用。于甘温除大热成法中。又参以活法。 面 <目录>卷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方 <篇名>射干麻黄汤 属性: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者主之。 射干(三两。) 麻黄 生姜(各四两。) 细辛 紫菀 款冬花(各三两。) 大枣(七 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歌曰 喉中咳逆水鸡声。三两干辛款菀行。夏味半升枣七粒。姜麻四两破坚城。 上方主温。此方主散。 尤在泾云。咳而上气。肺有邪则气不降而反逆也。肺中寒饮上入喉间。为呼吸之气所激。 则 枣 <目录>卷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方 <篇名>皂荚丸 属性:治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者。此丸主之。 皂荚(八两。刮去皮。酥炙。) 上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歌曰 浊痰上气坐难眠。痈势将成壅又坚。皂荚蜜丸调枣下。绸缪须在雨之前。 蔚按。痰有固而不拔之势。故用皂荚开其壅闭。涤其污垢。又以枣膏安其胃气。祛邪中 不离 <目录>卷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方 <篇名>浓朴麻黄汤 属性:治咳而脉浮者主之。 浓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 杏仁夏味半升量。升(小)麦四麻五朴良。三两姜辛膏(鸡)蛋大。脉浮咳喘此 方当。( 元犀按。咳而脉浮者。内有饮而表有邪也。表邪激动内饮。饮气上凌。则心肺之阳为之 蒙蔽 黄解表出邪。干姜、五味、半夏、细辛化痰涤饮。小麦保护心君。然表邪得辛温而可散。内 饮 尤妙先煮小麦。 学人当细心体认。方得其旨焉。 <目录>卷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方 <篇名>泽漆汤 属性:治咳而脉沉者。此汤主之。 半夏(半升。) 泽漆(三升。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紫参(一本作紫菀。) 生姜 白前(各五两。) 甘草 黄芩 人参 桂枝(各三两。) 上九味。 咀。内泽漆汤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歌曰 五两紫参姜白前。三升泽漆法分煎。桂芩参草同三两。半夏半升涤饮专。 元犀按。咳而脉浮者。表有邪也。表邪不解。则干动内饮而为咳。用浓朴麻黄汤宽胸解 表。 气不降 逆。佐以 降逆气。并和里气。生姜、桂枝。调营卫。运阳气。并行饮气。人参、甘草。奠中土。交阴 阳以和之。犹治水者。先修堤岸以杜其泛滥之患也。先煮泽漆者。取其气味浓浓。领诸药入 肾。充肾气。使其吸引有权。则能通府以神其妙用焉。 受业林礼丰按。本方主太阳之里。太阳底面便是少阴。咳而脉沉者。病在太阳之里少阴 之表也。盖太阳主皮毛。邪伤皮毛。必干于肺。肺伤则不能生水。而少阴之枢逆于下。故立 此方。君以泽漆者。以其气味苦寒。壮肾阴。利水而止咳也。复用白前宣肺气。黄芩泄肺热。 人参补 肺虚可 用也。 <目录>卷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方 <篇名>麦门冬汤 属性: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此汤主之。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 甘草(各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 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歌曰 火逆原来气上冲。一升半夏七升冬。参甘二两粳三合。枣十二枚是正宗。 喻嘉言云。于大建中气大生津液队中。增入半夏之辛温一味。其利咽下气。非半夏之功。 善 <目录>卷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方 <篇名>葶苈大枣泻肺汤 属性:治肺痈喘不得卧者主之。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鸡子大。) 大枣(十二枚。) 上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歌曰 喘而不卧肺痈成。口燥(口中辟辟干燥。) 胸疼(胸中隐隐痛。)数实呈。(肺 痿脉数 尤在泾云。葶苈苦寒。入肺泄气闭。加大枣甘温以和药力。与皂荚丸之饮以枣膏同法。 <目录>卷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方 <篇名>桔梗汤 属性: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此汤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歌曰 脓如米粥肺须清。毒溃难支药要轻。甘草二兮桔一两。土金合化得生生。 元犀按。肺痈尚未成脓。用葶苈泻之。今已溃后。用此汤排脓解毒。宜缓治。不可峻攻 也。余解见长沙方歌括。 <目录>卷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方 <篇名>越婢加半夏汤 属性:治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此汤主之。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二两。) 半 夏(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歌曰 风水多兮气亦多。水风相搏浪滔滔。全凭越婢平风水。加夏半升奠巨波。 元犀按。此肺胀。原风水相搏。热气奔腾。上蒸华盖。走入空窍。故咳而上气喘目如脱 状证 脉浮大者。风为阳邪。鼓荡于其间故也。方用麻黄、生姜直攻外邪。石膏以清内热。甘 草、 <目录>卷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方 <篇名>小青龙加石膏汤 属性: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此汤主之。 小青龙方见痰饮咳嗽。再加石膏二两。即此方也。 歌曰 小龙分两照原方。二两膏加仔细详。水饮得温方可散。欲除烦躁藉辛凉。 尤在泾云。此亦内邪外饮相搏之证。但兼烦躁则挟有热邪。特加石膏。即大青龙例也。 然心下有水。非温药不得开而去之。故不用越婢加半夏。而用小青龙加石膏。寒温并进。水 热俱捐。于法为尤密矣。魏念庭云。师为肺冷而干燥将痿者。立甘草干姜汤一方。为肺热而 枯焦 立射 立浓 又为 膏一 可成 弃之。益见济人无己之苦心也。 <目录>卷三\附方 <篇名>外台炙甘草汤 属性:(方出千金。见血痹虚劳。歌见长沙方歌括。)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 元犀按。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心阴不足也。心阴不足则心阳上炽。势必克金而 成肺 余义见伤寒论。不再赘。 <目录>卷三\附方 <篇名>千金甘草汤 属性:(歌解见长沙方歌括。) 甘草一味。以水三斗。煮减半。温分三服。 千金生姜甘草汤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生姜(五两。) 人参(三两。) 甘草(四两。) 大枣(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三升。分温三服。 歌曰 肺痿唾涎咽燥殃。甘须四两五生姜。枣枚十二参三两。补土生津润肺肠。 元犀按。中者土也。土能生金。金之母。即资生之源也。夫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 渴者。是中土虚。水气逆。阻其津液不能上滋也。方用生姜甘草汤者。君生姜破阴行阳。蒸 津液上 令土旺则生金制水矣。 <目录>卷三\附方 <篇名>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属性: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 生姜(各三两。) 甘草(三两) 大枣(十二枚。) 皂荚(一枚。去皮子。 炙焦。)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歌曰 桂枝去芍本消阴。痰饮挟邪迫肺金。一个皂驱粘腻浊。桂枝运气是良箴。 元犀按。非辛温之品。不能行阳运气。非甘润之品。不能补土生津。君以姜、桂之辛温。 行阳消阴。佐以大枣、甘草之甘润。补阴生液。若夫开壅塞。涤污垢。以净其涎沫者。则皂 荚丸 <目录>卷三\附方 <篇名>外台桔梗白散 属性:(歌解见长沙方歌括。)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 如米粥者。为肺痈。 桔梗 贝母(各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霜。) 上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在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 止。 <目录>卷三\附方 <篇名>千金苇茎汤 属性: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 苇茎(二升。) 薏苡仁(半升。) 桃仁(五十粒。) 瓜瓣(半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 吐如 歌曰 胸中甲错肺痈成。烦满咳痰数实呈。苡瓣半升桃五十。方中先煮二升茎。 元犀按。此方以湿热为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者。是湿热之邪结在肺也。肺既结。 则 之源。瓜瓣排瘀。开结热之路。方下注云。再服当吐如脓者。指药力行。肺痈溃矣。 <目录>卷三\附方 <篇名>葶苈大枣泻肺汤 属性:治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 喘鸣迫塞。此汤主之。(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须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 <目录>卷三\奔豚气病方 <篇名>奔豚汤 属性: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者主之。 甘草 当归 芎 黄芩 芍药(各二两。) 半夏 生姜(各四两。) 生葛(五两。) 甘李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歌曰 气冲腹痛号奔豚。四两夏姜五(两)葛根。归芍芎芩甘二两。李皮须到一升论。 按伤寒论云。厥阴之为病。气上冲心。今奔豚而见往来寒热。腹痛。是肝脏有邪。而气 通于 阴阳相 徐忠可云。此方合桂枝、小柴胡二汤。去柴胡。去桂枝。去大枣。以太阳少阳合病治法。 解 正 尤在泾云。苓桂为奔豚主药。而不用者。病不由肾发也。按服此汤而未愈者。用乌梅丸 神效 <目录>卷三\奔豚气病方 <篇名>桂枝加桂汤 属性:(歌见长沙方歌括。) 治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此汤主之。 桂枝汤(方见妇人妊娠病。)加桂枝二两。 元犀按。汗后又迫其汗。重伤心气。心气伤不能下贯元阳。则肾气寒而水滞也。加以针 处被 入之 <目录>卷三\奔豚气病方 <篇名>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属性:(歌见长沙方歌括。) 治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此汤主之。 茯苓 甘草 大枣 桂枝 此发汗后心气不足。而后肾气乘之脐下悸。即奔豚之兆也。 孙男心典禀按。因惊而得。似只宜以心为治也。然自下而上。动于肾气。激乱于厥阴。 而撤 草大 骨救逆 苓心下 先祖云 <目录>卷三\胸痹心痛短气方 <篇名>栝蒌薤白白酒汤 属性:治胸痹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者。此汤主 之。 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半升。)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歌曰 胸为阳位似天空。阴气弥沦痹不通。薤白半升(栝)蒌一个。七升白酒奏奇功。 孙男心典禀按。胸为气息之路。若阴邪占居其间。则阻其阳气不通。故生喘息咳唾胸背 痛诸证。寸口者。脉之大会。阳之位也。内经诊脉篇云。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上附上。 右外 即内 为 栝 则 <目录>卷三\胸痹心痛短气方 <篇名>栝蒌薤白半夏汤 属性: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主之。 括蒌实(一枚。捣。) 薤白(三两。) 半夏(半升。) 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 胸背牵疼不卧时。(上言胸背痛。兹又加以不得卧。其痛甚矣。所以然者。有痰 饮以 增 元犀按。加半夏一味。不只涤饮。且能和胃而通阴阳。 <目录>卷三\胸痹心痛短气方 <篇名>枳实栝蒌薤白桂枝汤 属性:治胸痹。心中痞气留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者。此汤主之。人参汤 枳实(四枚。) 薤白(半升。) 桂枝(一两。) 浓朴(四两。) 栝蒌实(一枚。 捣。)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朴。取二升。去滓。入诸药。再煮数沸。分温再服。 歌曰 痞连胸胁逆攻心。(尤云。心下痞气是气痹而成痞也。按胁下逆抢心者。气不由 中上而从胁逆。是中痹而阻诸气之往来也。)薤白半升四朴寻。一个栝蒌一两桂。四枚枳实 撒浮阴。(尤云。宜急通其痞结之气。) 元犀按。枳实、浓朴泄其痞满。行其留结。降其抢逆。得桂枝化太阳之气。而胸中之滞 塞自开。以此三药与薤白、栝蒌之专疗胸痹者而同用之。亦去疾莫如尽之旨也。 <目录>卷三\胸痹心痛短气方 <篇名>人参汤 属性:(即伤寒论桂枝人参汤。) 人参 干姜 白术 桂枝 甘草 歌曰 理中加桂人参汤。(尤云。速复其不振之阳。)阳复阴邪自散藏。休讶补攻分两道。 道消(小人道消。)道长(君子道长。)细推详。 元犀按。此别胸痹证虚实之治。实者邪气抟结。蔽塞心胸。故不用补虚之品。而专以开 泄之 使 审 <目录>卷三\胸痹心痛短气方 <篇名>茯苓杏仁甘草汤 属性: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者。此汤主之。橘皮枳实生姜汤亦主之。 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服。 歌曰 痹而短气孰堪医。甘一苓三淡泄之。更有杏仁五十粒。水行(则)气(自)顺不 求奇。 <目录>卷三\胸痹心痛短气方 <篇名>橘皮枳实生姜汤 属性: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歌曰 痹而气塞又何施。枳实辛香三两宜。橘用一斤姜减半。气开(则)结(自)散勿 迟疑。受业林礼丰按。胸痹胸中气塞者。由外邪搏动内饮。充塞于至高之分。闭其气路。非 辛温不 枳实 水邪 水行 而酌 <目录>卷三\胸痹心痛短气方 <篇名>薏苡附子散 属性:治胸痹缓急者。此散主之。 薏苡仁(十五两。) 大附子(十枚。炮。)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歌曰 痹来缓急属阳微。(经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附子十枚切莫违。更有 薏仁 元犀按。薏苡禀阳明金气。金能制风。肝为风脏而主筋。取治筋之缓急。人之所知也。 合附 汤。与此相表里。 <目录>卷三\胸痹心痛短气方 <篇名>桂枝生姜枳实汤 属性:治心中痞。诸逆心悬痛者。此汤主之。 桂枝 生姜(各三两。) 枳实(五两。)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歌曰 心悬而痛痞相连。痰饮上弥客气填。三两桂姜五两枳。祛寒散逆并攻坚。 元犀按。心下痞者。心阳虚而不布。阴邪僭居心下而作痞也。尤云。诸逆该痰饮客气而 言。 壮阳 姜、 <目录>卷三\胸痹心痛短气方 <篇名>乌头赤石脂丸 属性: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此丸主之。 乌头(一分。炮。) 蜀椒 干姜(各一两。) 附子(半两。) 赤石脂(一两。)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歌曰 彻背彻胸痛不休。(前言心痛彻背。尚有止息之时。今则阴寒极而痛极矣。)阳光 欲 喻嘉言曰。前后牵连痛楚。气血疆界俱乱。若用气分诸药。转益其痛。势必危殆。仲景 用蜀 姜之 不相 气攻 <目录>卷三\附方 <篇名>九痛丸 属性:治九种心痛。(一虫。二注。三风。四悸。五食。六饮。七冷。八热。九去来痛是 而并以一方治之者。岂痛虽有九其因于积冷结气者多耶。) 附子(三两。炮。) 生野狼牙 巴豆(去皮。熬。研如膏。) 干姜 吴茱萸 人参(各 一 上六味末之。炼蜜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 兼治卒 中恶 主之 歌曰 九种心疼治不难。野狼(牙吴) 萸姜(巴)豆附参安。附须三两余皆一。攻补同 行仔细看 魏云。凡结聚太甚。有形之物参杂其间。暂用此丸。政刑所以济德礼之穷也。 <目录>卷三\腹满寒疝宿食方 <篇名>附子粳米汤 属性: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者。此汤主之。 附子(一枚。炮。) 半夏 粳米(各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 腹中切痛作雷鸣。胸胁皆膨呕吐成。附子一枚枣十个。半升粳夏一甘烹。 元犀按。腹中雷鸣。胸胁逆满呕吐。气也。半夏功能降气。腹中切痛。寒也。附子功能 驱寒。 而交乎 <目录>卷三\腹满寒疝宿食方 <篇名>浓朴七物汤 属性:治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者。此汤主之。 浓朴(半斤。) 甘草 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枝(二 两。) 生姜(五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 多者 歌曰 满而便闭脉兼浮。三两甘黄八朴投。二桂五姜十个枣。五枚枳实效优优。 元犀按。病过十日。腹满发热。脉浮而数。夫脉浮而发热。邪盛于表也。腹满而脉数。 邪实 小承 权宜 恐 <目录>卷三\腹满寒疝宿食方 <篇名>大柴胡汤 属性:(歌见长沙方歌括。)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此汤。 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枳实 大黄 大枣 生姜 元犀按。实者当下症。大承气汤尤恐不及。况大柴胡汤乎。按之心下满痛者。太阳之邪 逆而 <目录>卷三\腹满寒疝宿食方 <篇名>浓朴三物汤 属性:治痛而便闭者。此汤主之。 浓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歌曰 痛而便闭下无疑。四两大黄朴倍之。枳用五枚先后煮。小承变法更神奇。 尤在泾云。承气意在荡实。故君大黄。三物意在行气。故君浓朴。 元犀按。此方不减大黄者。以行气必先通便。便通则肠胃畅。而腑脏气通。通则不痛也。 <目录>卷三\腹满寒疝宿食方 <篇名>大承气汤 属性:(见痉病。) 治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 以上三方。虽缓急不同。而攻泄则一。所谓中满泻之于内也。伤寒论浅注已解。毋庸再 赘。 <目录>卷三\腹满寒疝宿食方 <篇名>大建中汤 属性: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满。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 此汤主之。 蜀椒(二合。炒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上二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二升。分温再服。如一炊 顷可 歌曰 痛呕食艰属大寒。腹冲头足触之难。(腑脏经络皆寒所痹。痛甚手不可近也。)干 姜四两椒二合。参二饴升食粥安。 受业林礼丰按。胸为阳气出入之位。师云心胸中大寒者。胸中之阳不宣。阴寒之气从下 而上 出见 腹之 可 椒性纯阳下达。镇阴邪之逆。助干姜以振中土之阳。服后一炊顷饮粥者。亦温养中焦之气以 行药力也。 <目录>卷三\腹满寒疝宿食方 <篇名>大黄附子汤 属性:治胁下偏痛。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此汤。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 细辛(二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 行四五里。进一服。 歌曰 胁下偏疼脉紧弦。若非温下恐迁延。大黄三两三枚附。二两细辛可补天。 尤在泾云。阴寒成聚。非温不能已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结。故曰阴寒聚结。宜急以温药 下之 <目录>卷三\腹满寒疝宿食方 <篇名>赤丸 属性:治寒气厥逆者。 乌头(二两。炮。) 茯苓(四两。) 细辛(一两。) 半夏(四两。) 上四味末之。内真朱为色。炼蜜为丸。如麻子大。先食饮。酒下三丸。日再服。一服不 知。稍增。以知为度。 歌曰 寒而厥逆孰为珍。四两夏苓一两辛。中有乌头二两炮。蜜丸朱色妙通神。 元犀按。寒气而至厥逆。阴邪盛也。方中乌头、细辛以温散独盛之寒。茯苓、半夏以降 泄其 阳 <目录>卷三\腹满寒疝宿食方 <篇名>大乌头煎 属性:治腹满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 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此主之。(犀按。白津者汗淡不 咸。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必咀。)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 五合 歌曰 沉紧而弦痛绕脐。白津(汗出淡而不咸之名。)厥逆(四肢冷。)冷凄凄。(一身 恶寒之 元犀按。上条与本条。俱阴寒内结之症。寒为厥。气为逆。是积久阴邪聚满于中也。阴 邪 曰寒气厥逆者。乃纯阴用事。阳气将亡。法宜温中壮阳。大破阴邪。非甘温辛热之品。焉能 救其万一哉。 <目录>卷三\腹满寒疝宿食方 <篇名>当归生姜羊肉汤 属性: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主之。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加生姜成一片。痛多而呕者。 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歌曰 腹痛胁疼(腹胸皆寒气作主。无复界限。里)急不堪。(是内之营血不足。致阴 气不能 加减歌曰 寒多增到一斤姜。痛呕宜加橘术商。术用一兮橘二两。祛痰止呕补中方。 元犀按。方中当归行血分之滞而定痛。生姜宣气分之滞而定痛。亦人所共晓也。妙在羊 肉之 活 之 当 <目录>卷三\腹满寒疝宿食方 <篇名>乌头桂枝汤 属性:(桂枝汤见呕吐哕下利。) 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 能治者。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乌头(五枚。) 上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令得一升后。初服五合。不知。 即 歌曰 腹痛(内寒)身疼(外寒)肢不仁。(脾主四肢。不仁者寒盛于中。无阳气以温 之也。)药 方。)桂枝 按。解之者。溶化也。知。效也。如醉状。外寒方解。得吐者。内寒已伸。故为中病也。 道光庚辰岁。予大小儿年二十六岁。初病时少腹满。两旁相去有六寸远。结二痈。长三 寸。阔二寸。不红不痛。其气似相通状。大便不通。发作寒热。食少。医者纷纭不一。或以 托里发散。或用下法。药多不效。至二三日之后。少腹满。渐高胀及腹上。及胸胁。逆气冲 及咽喉。药物饮食不能下咽。气喘。冷汗出。四肢厥。有一时许竟目直口开。予不得已。用 大温回阳之剂灌之。其初不能下咽。后约进有四分之一。其气略平些。苏回。予查其病症。 云夜夜泄精。或有梦。或无梦。泄时知觉。以手捏之。有二三刻久方止。夜夜如是。后惊不 敢睡。至鸡鸣时亦泄。诊其脉弦细芤迟。余思良久。方觉阴寒精自出句。生二痈者。乃阴寒 聚结也。治之非大温大毒之品不能散阴寒之结。非大补元气不能胜阴邪之毒也。后用四逆、 白通理中、建中等汤数服。病症渐渐而瘥。此足见长沙之法。运用无穷。愿后之学人。深思 而 <目录>卷三\附方 <篇名>外台乌头汤 属性:治寒疝腹中绞痛。贼风入攻。五脏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令人阴缩。手 (即大乌头煎。见上。) <目录>卷三\附方 <篇名>外台柴胡桂枝汤 属性:(歌见长沙方歌括。)治心腹卒中痛者。 柴胡(四两。)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 大枣(十二 枚。) 生姜(三两。) 甘草(一两。) 桂枝(一两半。) 芍药(一两半。) 右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目录>卷三\附方 <篇名>外台走马汤 属性: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巴豆(二枚。去皮心。熬。) 杏仁(二枚。) 上二味。以绵缠。捶令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饮之。当下。老少量之。通治飞尸鬼击 病。 歌曰 外来异气伤人多。腹胀心疼走马搓。巴杏二枚同捣细。冲汤捻汁好驱邪。 受业门人林士雍按。中恶心痛。大便不通。此实邪也。然邪气虽实。亦以体虚而受也。 是故 利 口 虚者则不可用矣。近世有痧疾病。疑即此也。昔闻之先业师曰。今所谓痧疾者。乃六淫邪毒 猛恶厉气所伤。凡所过之处。血气为之凝滞不行。其症或见身痛。心腹胀满绞痛。或通身青 紫。四肢厥冷。指甲色如靛青。口噤。牙关紧闭。不能言语。或心中忙乱。死在旦夕。是邪 毒内入矣。宜泻其毒。或刺尺泽、委中、足十趾。必使络脉贯通。气血流行。毒邪自解矣。 愚意。轻者用刮痧之法。随即服紫金锭。或吐或下或汗出。务使经气流通。毒邪亦解。或吐 泻不止。腹痛肢厥。大汗出。脉微欲绝者。宜用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四逆汤等以回阳气。 以化阴邪。庶毒厉之邪渐消。若口不能开者。当从鼻孔中灌之。 集验良方有云。行路之人 路中犯此痧疾者。不得不用刮痧之法。刮后或其人不省者。宜用人尿拌土。将此土环绕脐中。 复使同行之人向脐中溺之。使中宫温。则气机转运。血脉流行矣。 <目录>卷三\附方 <篇名>大承气汤 属性:(见痉病。) 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者。有宿食也。此汤主之。 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此汤。 下利不欲食者。此有宿食。当下之。宜此 <目录>卷三\附方 <篇名>瓜蒂散 属性:(歌见长沙方歌括。) 治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此散主之。 瓜蒂 赤小豆 香豉。 <目录>卷四\五脏风寒积聚方 <篇名>旋复花汤 属性:治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者主之。 旋复花(三两。) 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歌曰 肝着之人欲蹈胸。(肝气着滞反行其气于肺。所谓横之病也。胸者肺之位。欲按 摩之以通其气也。)热汤一饮便轻松。(欲饮热者。欲着之气得热则散。) 复花三两葱十四。新绛通行少许从。(旋复花咸温下气。新绛和血。葱叶通阳。新绛查 本 <目录>卷四\五脏风寒积聚方 <篇名>麻仁丸 属性:(歌见长沙方歌括。) 治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 则坚。其脾为约。此丸主之。 麻仁 芍药 枳实 大黄 浓朴 杏仁 按。脉浮者阳盛。脉涩者阴伤。脾为胃行其津液。阴伤则脾无所运矣。又。约者弱也。 脾弱 <目录>卷四\五脏风寒积聚方 <篇名>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属性:(一名肾着汤。) 治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