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杂病心法要诀 书名:杂病心法要诀 作者:吴谦等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免费下载700多本医学电子书请到A+医学百科医学电子书专题 网址:http://www.a-hospital.com/w/%E5%8C%BB%E5%AD%A6%E7%94%B5%E5%AD%90%E4%B9%A6 A+医学百科正在整理中医学典籍,欢迎您的参与。 如有关于《杂病心法要诀》的问题和讨论请移步本书页面:http://www.a-hospital.com/w/%E6%9D%82%E7%97%85%E5%BF%83%E6%B3%95%E8%A6%81%E8%AF%80 <目录>卷一 <篇名>中风总括 属性:风从外中伤肢体,痰火内发病心官,体伤不仁与不用,心病神昏不语言。当分中络 经腑脏,更审虚实寒热痰,脱证撒手为脾绝,开口眼合是心肝,遗尿肾绝鼾声肺,闭证握 固紧牙关,初以通关先取嚏,痰壅不下吐为先。 【注】风,谓虚邪,贼风从外而中伤人四肢躯体,故名曰中风,痰火,谓痰火从内而 发,病患心主之官,故名曰痰火。体中风邪,轻则顽麻不仁,重则瘫痪不用。心病痰火,轻 则舌强难语,重则痰壅神昏。此证或内或外,单病轻,兼病重,当细辨其中络。中经,中 腑,中脏,及中经络兼中腑脏。并细审其兼虚、兼实、兼寒、兼热、兼痰,与夫脱证、闭 证之浅深缓急而治之,凡国中宜先用通关散取嚏,有嚏可治,无嚏多死。口噤者,用开 关散,擦牙软之,痰涎壅盛,用诸吐法涌之。若口噤不开,汤药不能下咽者,则将应服之 药,随引调如面茶,含在不病患口内,用苇管或笔管插入病患鼻孔,使气连药吹之,其 药自能入咽。不可用金器撬之,恐伤齿也。 【按】中风一证,分中血脉、中腑、中脏,始自李东垣,中血脉者,大秦艽汤;中腑者, 小续命汤;中脏者,三化汤。然从未见有三化汤中脏之证,惟《金匮》书中分为四证∶曰 络、曰经、曰腑、曰脏,其说最为的当,可为后世法。盖口眼 斜,肌肤不仁,邪在络 也;左右不遂,筋骨不用,邪在经也;昏不识人,便尿阻隔,邪在腑也;神昏不语,唇 缓涎出,邪在脏也。学人细阅诸家之论,自知不谬云尔。 <目录>卷一 <篇名>中风死候 属性:寸口脉平卒中死,生气独绝暴脱之,五脏几息呼吸泯,譬如堕溺岂能期。脉来一息 七八至,不大不小尚能医,大小浮昼沉夜死,脉绝不至死何疑。脱证并见皆死候,摇头上 窜气长嘘,喘汗如油痰拽锯,肉脱筋痛发枯直。 【注】寸口脉平,谓寸、关、尺脉俱平之人,忽然卒中而死者,皆因中邪太甚,闭塞 九窍天真之气,不能与人之生气相通,则独绝于内也。譬如堕跌溺水,岂能预期其死耶! 脉来一息七、八至者,不大不小虽困可治。若大而无伦,小而如纤,浮主昼死,沉主夜死, 不可治也。五脏脱证,若三脏,四脏并见,及摇头上窜等证,皆死候也。 \x通关散 开关散 熏鼻法 解语法\x 通关星皂细荷半,开关乌梅冰片南,巴油纸皂烟熏鼻,龟尿舌下点难言。 【注】通关散∶南星、皂角、细辛、薄荷、生半夏为末。吹鼻有嚏可治。开关散∶乌梅 肉、冰片、生南星为末,擦牙,其噤可开。巴豆油纸卷皂角末,烧烟熏入鼻内,人事自省。 取龟尿点在舌下,言语自易。 \x三圣散 瓜蒂散 全蝎散 五元散 巴矾丸\x 无汗吐宜防藜蒂,有汗瓜蒂入蝎全,重剂藜豆矾皂胆,痰壅吐以巴矾丸。 【注】痰涎壅盛,无汗表实,用三圣散,即防风、藜芦、瓜蒂吐之。有汗里实,用瓜 蒂散,即瓜蒂、赤小豆,或用全蝎散,即瓜蒂散加全蝎吐之。此皆吐之轻剂也,甚则用 五元散,乃藜芦、赤小豆,白矾、皂角、胆矾、巴矾丸,即巴豆,枯白矾吐之。 \x乌药顺气散\x 乌药顺气实中络, 斜顽麻风注疼,麻黄枳桔乌蚕共,白芷干姜陈草芎。 【注】实中络,谓风邪中络之人,形气实者也。 斜,口眼歪斜也。顽麻,肌肤麻木 也。风注疼,风气攻注骨节疼也。是方麻黄、枳壳、桔梗、乌药、僵蚕、白芷、陈皮、干 姜、甘草、川芎也。 \x大秦艽汤\x 大秦艽汤虚中络, 斜偏废减参珍,秦艽生地石膏共,羌独防芷细辛芩。 【注】虚中络,谓风邪中络之人,形气虚 者也。偏废,谓半身不遂也。减参珍,谓八珍汤减去人参,加入秦艽、生地。石膏。羌 活、独活、白芷、防风、细辛、黄芩也。偏废是中经之证,而亦可治之者,以此方能养 血荣筋,为久病风人调理之剂。 \x换骨丹\x 中经气实宜换骨, 斜瘫痪芷芎防,冰麝朱香槐苦味,仙人麻首蔓苍桑。 【注】中经气实,谓风邪中经之人,形气实也。瘫,左不用也;痪,右不用也。换骨 丹∶白芷、川芎,防风、冰片、麝香、朱砂、木香、槐角、苦参、五味子,葳灵仙、人参、 麻黄膏、何首乌、蔓荆子、苍术、桑皮也,麻黄膏者,以麻黄熬成膏,和煎药为丸,朱砂 滚衣也。 \x小续命汤\x 小续命汤虚经络,八风五痹总能全,麻杏桂芍通营卫,参草归芎气血宣,风淫防风 湿淫己,黄芩热淫附子寒,春夏石膏知母入,秋冬桂附倍加添。 【注】虚经络,谓风邪中经。中络之人,形气虚也,八风,谓八方之邪风中人为病也。 五痹,详见痹门要诀中。 \x黄 五物汤\x 黄 五物虚经络,偏废虚风无力瘫,心 清语謇因舌软,舌强神浊是火痰,补卫黄 起不用,益营芍桂枣姜煎,左加当归下牛膝, 筋瓜骨虎附经添。 【注】黄 五物汤,治因虚召风,中人经络而病半身不遂者。然审其人若舌强难言,神 气不清,则是痰火为病,不宜此方,若心清语謇,舌软无力难言者,乃是营卫不足之病, 宜用此方。经曰∶卫虚则不用,营虚则不仁。此方君黄 而补卫,以起不用;臣桂枝、白 芍而益营,以治不仁;佐生姜、大枣以和营卫也。不仁不用在右者属气,宜倍加黄 ;在 左者属血,则加当归。在下两腿两膝软者,则加牛膝;骨软不能久立者,则加虎骨;筋软 难于屈伸者,则加木瓜;周身或左或右经络不宣通者,则加炮附子,有寒者亦加之。此 方屡试屡效者,其功力专于补外,所以不用人参补内、甘草补中也。 \x三化汤 搜风顺气丸\x 三化气实风中腑,昏冒闭满小承羌。形气俱虚及风燥,搜风顺气自然康。 【注】气实风中腑,谓风邪中腑之人,形气实也。昏冒,谓神昏不知人也。闭满,谓 二便阻隔腹满胀也,小承羌,谓小承气汤(浓朴、枳实,大黄)加羌活,即三化汤也。 若其人形气俱虚,则当以搜风顺气丸缓缓治之,自然康也,久病风之人,大便多结燥,谓 之风燥。或用续命汤汗过,三化汤下过,津液枯干,以致结燥。凡病不论中经络脏腑,但 有二便阻隔,形气不足,难堪攻下者,均宜此法,以搜六腑之风,通肠胃中之气,二便 自利矣。 \x牛黄清心丸\x 牛黄清心实中藏,痰壅神昏不语言,口眼 斜形气盛,两手握固紧牙关。 【注】牛黄清心丸,治风邪中脏之人,形气俱实,其证痰涎壅塞,神昏不能言语,口 眼斜,形气满盛,两手握固,牙关紧急之闭证,皆可服之。 \x参附汤\x 参附汤治虚中脏,唇缓涎出不语言,昏不知人身偏废,五脱证见倍参煎。 【注】参附汤,即人参、附子也,治风邪中脏之人,形气俱虚,其证唇缓不收,痰涎流出, 神昏不语,身肢偏废,或与五脏脱证并见,宜大倍人参,先固虚脱,次治风邪可也。 \x千金还魂汤\x 经络闭证卒中恶,气促神昏不识人,无汗拘急身偏痛,肉桂麻草杏还魂。 【注】经络闭证,谓风邪中经络之闭证也。气促,谓气粗盛也,无汗四肢拘急,身体偏 痛,乃表邪固闭,宜用肉桂、麻黄、甘草、杏仁,即还魂汤以开之。 \x夺命散\x 脏腑闭证腹满闭,昏噤痰结在喉间,危急汤药不能下,夺命巴芷半葶南。 【注】脏腑闭证,谓风邪中脏腑之闭证也。腹满闭,谓腹满二便闭也。兼之神昏口噤不 开,结痰喉间不下,宜用是方吐下之,巴豆、白芷,半夏、葶苈、生南星也。 \x三生饮\x 三生饮治中风寒,厥逆沉伏涌气痰、星香乌附俱生用,气虚加参脱倍添。 【注】中风寒,谓不论经络脏腑、风邪中脏寒之人也。厥逆,谓四肢冷也。沉伏,谓 六脉沉伏也。是方生南星、生川乌、生附子、木香也。惟寒盛气实者宜之。若气虚者加人 参,虚极将脱者大倍人参,始可用之而无倒戈之害也。 \x祛风至宝汤\x 祛风至宝中风热,浮数面赤热而烦,通圣加蝎天麻细,白附羌独连柏蚕。 【注】中风热,谓不论经络脏腑,风邪中腑热之人也。浮数,谓六脉浮数也。热而烦, 谓身热心烦也。通圣,谓防风通圣散,方中加全蝎、天麻、细辛、白附、羌活、独活、黄 柏、黄连、僵蚕也。防风通圣散,详在伤寒门。 \x青州白丸子\x 青州白丸中风痰, 斜瘫痪涌痰涎,小儿惊痰为妙药,白附乌星半夏丸。 【注】中风痰,谓不论经络脏腑、风邪中表,有痰饮之人也。涌痰涎,谓痰涎涌盛也。 是方生白附子、生川乌,生南星、生半夏、法制为丸也。 \x羌活愈风汤\x 羌活愈风治外中,手足无力语出难,肌肉微掣不仁用,大秦艽汤参再添,官桂黄 杜防己,知枳柴荷蔓菊前,苍麻半朴杞地骨,调理诸风症可安。 【注】治外中,谓风从外中之病也,此病之来,必有先兆,如手足无力,语言謇涩,时 有肌肉微动牵掣,大指次指麻木不用,皆风邪外中之先兆也,宜用此汤。大秦艽汤参再 添,谓大秦艽汤方中,再添人参、官桂、黄 、杜仲、防己、知母、枳壳、柴胡、薄荷、 蔓荆子、菊花、前胡、苍术、麻黄、半夏、浓朴、枸杞、地骨皮也。调理诸风症可安,谓 凡中风内邪将除,外邪渐尽,更服此药调理,以行导诸经,久则大风悉去,清浊自分,荣 卫自和矣。 \x清热化痰汤\x 清热化痰治内发,神短忽忽语失常,头眩脚软六君麦,芩连菖枳竹星香。 【注】治内发,谓痰火内发之病也。此病之来,必有先兆,如神短忽忽,言语失常,上 盛下虚,头眩脚软,皆痰火内发之先兆也,宜用此汤,即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橘红、 半夏、麦冬、黄芩、黄连、石菖蒲、枳实、竹茹,南星、木香也。 \x地黄饮子\x 四肢不收无痛痱,偏枯身偏不用疼,其言不变志不乱,邪在分腠五物能。甚不能言 为喑痱,夺厥入脏病多凶,地黄桂附蓉巴远,萸斛冬味薄菖苓。 【注】风痱、偏枯、喑痱三病,皆属外中,而有微甚浅深之别也。风痱,谓四肢不收,身 无痛处,偏枯,谓半身不遂,身有痛处。其言不变志不乱,乃邪微浅,病在分腠荣卫之 间,以黄 五物汤能补荣卫而散风邪也。甚者不能言,志乱神昏,则为喑痱,乃肾虚内 夺,少阴不至而厥,其邪已入于脏,故曰病多凶也。地黄饮子是治肾虚内夺之方,是方 熟地、肉桂、附子、肉苁蓉、巴戟、远志、山萸、石斛、麦冬、五味子、薄荷、石菖蒲、茯 苓也。 \x涤痰汤\x 涤痰内发迷心窍,舌强难言参蒲星,温胆热盛芩连入,神昏便闭滚痰攻。 【注】内发,谓痰火内发,迷人心窍,令人精神恍惚,舌强难言也。涤痰汤,即人参、 菖蒲、南星、合温胆汤也,温胆汤,橘红、半夏、茯苓、甘草、竹茹、枳实也。热盛加黄 芩、黄连,大小二便闭,用礞石滚痰丸攻之可也。 <目录>卷一 <篇名>类中风总括 属性:类中类乎中风证,尸厥中虚气食寒,火湿暑恶皆昏厥,辨在 斜偏废间。 【注】类中风证,皆名尸厥,谓形厥而气不厥也,故口鼻无气,状类死尸而脉自动也。 中虚、中气、中食、中寒、中火、中湿、中暑、中恶等证,虽忽然昏倒,人事不省,类 乎真中风病,但不见口眼 斜,偏废不仁不用等证,自可辨也。 \x独参汤 参附汤 星香汤 三物备急丹 夺命散\x 尸厥无气而脉动,或脉微细有无间。缘于病后气血竭,人参参附星香痰,气闭腹满 二便闭,或腹急痛备急丹,服后转鸣吐下验,喉间痰结夺命先。 【注】尸厥之证,有虚、有实,虚者,以独参汤。虚兼寒者,以参附汤。虚兼痰者,以 星香饮加人参汤。实者气闭似死,脉动有力,腹满胀,二便闭或腹急痛,气闭,前后不通 者,以备急丹。实兼痰者,以夺命散。 \x补中益气汤 生脉补精汤\x 补中益气疗虚中,烦劳过度气不升,虚冒有痰加苓半,欲冒生麦地归茸。 【注】补中益气汤治虚中之证,即李杲所云∶内伤气虚之人,烦劳过度,清气不升,忽 然昏冒也。欲冒,谓因房劳过度昏冒也。生脉饮即人参、麦冬、五味子合熟地、当归、鹿 茸,名曰生脉补精也。 \x木香调气饮\x 木香调气实气中,暴怒气逆噤昏痰,风浮肢温气沉冷,木藿砂蔻草丁檀。 【注】实气中,谓形气俱实之人中气也。因暴怒气逆,忽然昏倒噤急也。风浮肢温气 沉冷,谓中风之人,脉浮手足温,中气之人,脉沉手足冷,可别也。是方木香,藿香、砂 仁、白蔻、甘草、丁香、檀香也。 \x八味顺气散\x 八味顺气虚气中,标本兼施邪正安,参苓术草扶元气,乌芷青陈利气痰。 【注】虚气中,谓形气俱虚之人中气也。宜用此标本兼施,邪正相安之剂也。 \x瓜蒂散 姜盐汤\x 食中过饱感寒风,或因怒恼塞胸中,忽然昏厥肢不举,瓜蒂姜盐探吐平。 【注】瓜蒂散,挟痰者用之。姜汤,挟寒者用之。盐汤,过食者用之。探吐,谓作此 汤数盅,令病者饮一盅,随用指探吐,不吐再饮再探,以吐通快为度,可立愈也。 \x附子理中汤\x 附子理中疗寒中,腹痛拘急噤牙关,有汗身寒或吐泻,附子参术草姜干,无汗身寒 加麻细,阴毒川乌用生煎,呕吐丁香吴萸入,脉微欲绝倍参添。 【注】寒中之证,即腹痛诸证者是也,宜用附子理中汤。若无汗加麻黄。细辛,阴毒 加生川乌,呕吐加丁香、吴茱萸,脉微欲绝倍加人参,阴毒寒极也,详在《伤寒心法》。 \x凉膈散\x 凉膈火中神昏冒,栀翘芩薄草硝黄,兼治一切胸膈热,便燥谵妄与斑狂。 【注】火中之证,即刘完素所云∶七情过极,五志之火内发,则令人昏倒无知,筋骨 不用也。 \x香薷饮 藿香正气散 辰砂益元散 熨脐法 苍术白虎汤 人参白虎汤\x 暑中须分阴与阳,阴邪无汗似寒伤,壮热心烦或呕泻,香薷扁朴二香汤 ,更兼昏愦蒸蒸汗,面垢喘渴证为阳,不省熨脐灌蒜水,益元苍参白虎汤。 【注】阴邪无汗似寒伤,谓暑中阴邪,似伤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而更壮热心烦,或 呕或泻也,得之于受暑纳凉,寒外暑内,宜香薷饮。二香汤,谓香薷饮合藿香正气饮,详 在霍乱门,若有如上之证,更兼精神昏愦,蒸蒸自汗,面垢喘渴,则为暑中阳邪,得之于 赤日长途,中外皆热,国中昏愦不省者,急以热物熨脐,蒜汁合水灌之即省,继以辰砂 益元散。气实者,苍术白虎汤,气虚者,人参白虎汤,选而用之可也。 \x渗湿汤\x 渗湿湿中内昏冒,震亨湿热热生痰,浓味醇酒生冷水,胃苓香附抚砂连。 【注】湿中内,谓湿从内生之病,即朱震亨所云∶湿热生痰,昏冒之证,得之于伤浓 味醇酒生冷水物过节也。渗湿汤,即胃苓汤加香附、抚芎、砂仁、黄连。 \x除湿汤\x 除湿阴雨湿蒸雾,卧湿涉水瘴山岚,头身重痛便溏肿,羌 升柴防水煎。 【注】除湿汤,即羌活、 本、升麻、柴胡、防风、苍术,治湿因外中。得之于天阴 淫雨,晴后湿蒸,早晨雾露,及久卧湿地,远行涉水,瘴气山岚。其证头身重痛,甚而 昏冒大便溏泻,皮肤浮肿也。 \x调气平胃散\x 调气平胃疗恶中。庙冢忤恶卒然昏。面黑错忘苏合主,次以木香平胃匀。 【注】苏合主,谓中恶之病,以苏合香丸为主也。次以木香平胃匀,谓以中气木香调 气散之方,合平胃散之药调理也。 <目录>卷一 <篇名>伤风总括 属性:伤风属肺咳声重,鼻塞喷嚏涕流清,鼻渊脑热不喷嚏,浊涕秽久必鼻红。 【注】伤风属肺,故喷嚏也,鼻渊属脑,故不喷嚏也。伤风寒邪,故涕清也,鼻渊热 邪,故涕浊也。鼻渊病久或有秽气,则热深,故脑衄鼻血也。 \x川芎茶调散\x 参苏饮治虚伤风,实者茶调及头疼,芎芷薄草羌茶细,荆防痰半热膏清。 【注】参苏饮方,在咳嗽门,治气虚之人伤风之病。若气实者,用川芎茶调散,即川 芎、白芷、薄荷、甘草、羌活、茶叶、细辛、荆芥、防风,伤风头痛者,亦可用也,有痰 者加半夏清痰,有热者加石膏清热可也。 \x苍耳散\x 苍耳散治鼻渊病,风热入脑瞑头疼,涕流不止鼻塞热,苍耳辛夷芷薄葱。 【注】鼻渊病属风热入脑,故目瞑而头疼涕流不止,较之伤风为甚焉,鼻塞,气不利 也。热,鼻孔中热也,甚者,孔热而痛及其脑也。苍耳散,即苍耳子炒去刺,研破一两, 加辛夷三钱,白芷、薄荷各一钱,葱三茎也。 \x黄连防风通圣散\x 鼻渊初病施苍耳,黄连防风久病方,孔痛胆调冰硼散,鼻血犀角地黄汤。 【注】鼻渊,风热伤脑之病,初病则风邪盛,故用苍耳散,以散为主,久病则热郁深, 故用防风通圣散加黄连,以清为主也。热气涌涕伤其鼻孔成疮故痛也,宜以猪胆汁调冰 硼散敷之。热蕴于脑,伤及所过营血故衄也。宜以犀角地黄汤凉之可也。 <目录>卷一 <篇名>痉病总括 属性:痉病项强背反张,有汗为柔无汗刚,生产血多过汗后,溃疮犬咬破风伤。 【注】痉病之证,详在《伤寒心法》,有汗为柔痉,无汗为刚痉。产后去血过多,伤 寒发汗过多,则为内因。溃疡破伤、狗咬,则为外因。皆风邪乘虚入太阳经而成此病也。 <目录>卷一 <篇名>痉病死证 属性:痉证脉散多应死,反张离席一掌亡,眼小目瞪昏不语,额汗如珠命必伤。 【注】反张离席一掌,谓离席四五指许也。眼小,谓目睫紧小也。目瞪,谓眼珠不转也。 \x葛根汤 桂枝加葛根汤 小续命汤 桂枝加附子汤 当归补血汤 大承气汤 桃仁承气汤\x 刚痉葛根汤发汗,柔痉桂枝加葛良,若兼杂因小续命,过汗桂枝加附汤,伤血桂枝 合补血,里实瘀血承气方,溃疡十全加风药,破伤狗咬另参详。 【注】刚痉用葛根汤,即桂枝汤加麻黄、葛根。柔痉用桂枝加葛根汤,即桂枝汤加葛 根汗之。杂因,谓风寒湿杂揉为病,用小续命汤,随风寒湿轻重治之。过汗表虚,汗出 不止,因而成痉,用桂枝加附子汤,即桂枝汤加附子也。伤血,谓产后金疮大伤血后,用 桂枝汤合补血汤,即当归黄 也。里实,谓痉病腹满二便闭,以大承气汤。及产后恶露 不尽,少腹硬急,以桃仁承气汤下之。溃疡去脓血过多,为风所袭者,用十全大补汤加 祛风之药治之。 <目录>卷一 <篇名>破伤风 属性:破伤亡血筋失养,微伤风入火之端,燥起白痂疮不肿,湿流污水紧牙关。 【注】破伤去血过多,筋失所养,经络空虚,风邪乘之为病,即经曰“风邪乘虚而 入”也,为风虚邪,宜桂枝汤合当归补血汤治之。夫伤重出血过多而病风者常也,然时 有微伤浅损,去血甚少,风邪乘之而病者,以其人素热,因风而然。即刘完素曰∶热甚风 搏并于经络也,为风火邪,宜防风通圣散加蝎尾治之。凡此证不论虚实,风毒内蕴不发 于外,疮口周遭燥起白痂,疮不甚肿,湿流污黑之水,牙关微紧,不似寻常活动,皆破 伤风之先兆也。 \x防风通圣散加蝎尾方 全蝎散 左龙丸 斑蝥大黄方\x 火盛通圣加蝎尾,风盛全蝎左龙丸,外因烧酒火罐法,犬风斑大酒同煎。 【注】破伤火盛者,多阳明证,用防风通圣散加蝎尾治之。风盛者,多太阳证,用全 蝎散,即生蝎尾七枚研末,热酒服之。服后不解,渐深入里,用左龙丸,即野鸽粪、江 鳔、僵蚕、雄黄、蜈蚣、天麻、朱砂、巴豆霜为丸也,方详在《丹溪心法》诸破伤风门 内。皆宜外用砂烧酒壶两个,盛多半壶烧酒,先以一壶上火令滚无声,倾酒即按在破伤疮 口,拔出污黑血水,满则自落。再以次壶仍按疮口,轮流提拔,以尽为度,其风立愈。犬 咬风毒入腹成痉风者,用斑蝥七枚,以糯米拌炒米黄,去米为末,生大黄末一钱合均,黄 酒一盏,煎至半盏,空心温服,取下毒物,弱者减半服之可也。 <目录>卷一 <篇名>痹病总括 属性:三痹之因风寒湿,五痹筋骨脉肌皮,风胜行痹寒痹痛,湿胜着痹重难支。皮麻肌木 脉色变,筋挛骨重遇邪时,复感于邪入脏腑,周同脉痹不相移。 【注】三痹之因,风寒湿三气杂合而为病也。其风邪胜者,其痛流走,故曰行痹。寒 邪胜者,其痛甚苦,故曰痛痹。湿邪胜者,其痛重着,故曰着痹。此为病之因而得名,曰 三痹也。又有曰五痹者,谓皮、脉。肌、筋。骨之痹也。以秋时遇此邪为皮痹,则皮虽麻 尚微觉痛痒也。以夏时遇此邪为脉痹,则脉中血不流行、而色变也。以长夏时遇此邪为 肌痹,则肌顽木不知痛痒也。以春时遇此邪为筋痹,则筋挛节痛屈而不伸也,以冬时遇 此邪为骨痹,则骨重酸疼不能举也,曰入脏腑者,谓内舍五脏之痹也。以皮痹不已,复 感于邪,内舍于肺,成肺痹也。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成心痹也。肌痹不已,复 感于邪,内舍于脾,成脾痹也,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成肝痹也,骨痹不已,复 感于邪,内舍于肾,成肾痹也,此皆以病遇邪之时,及受病之处而得名,曰五痹也。所 谓邪者,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周痹亦在血脉之中,随脉上下为病,故同脉痹,但患有 定处,不似脉痹左右相移也。近世曰痛风,曰流火。曰历节风。皆行痹之俗名也。 <目录>卷一 <篇名>周痹 属性:周痹患定无歇止,左右不移上下行,似风偏废只足手,口眼无斜有痛疼。 【注】周痹,或痛、或肿,或手、或足,患有定处,痛无歇止。或从上病及于下,或 从下病及于上,而不似众痹痛有歇止,左右相移流走也。周痹,或两手,或两足,或只 手足,或偏废不仁不用,而似中风,但不口眼 斜,身有痛疼也。 <目录>卷一 <篇名>痹病生死证 属性:痹在筋骨痛难已,留连皮脉易为功,痹久入脏中虚死,脏实不受复还生。 【注】痹在筋骨则受邪深,故痛久难已。痹在皮脉则受邪浅,故易治也。凡痹病日久内 传,所合之脏,则为五脏之痹。若其人中虚受邪,则难治多死,其人脏实而不受邪,复还于 外,则易治多生。假如久病皮痹,复感于邪,当内传肺而为肺痹,若无胸满而烦喘咳之证, 则是脏实不受邪。余脏仿此。 <目录>卷一 <篇名>痹入脏腑证 属性:肺痹烦满喘咳嗽,肾胀尻踵脊代头。脾呕痞硬肢懈堕,心烦悸噫恐时休,数饮卧惊 肝太息,饮秘胀泻在肠究,胞秘沃痛鼻清涕,三焦胃附胆无忧。 【注】久病皮痹,复感于邪,见胸满而烦喘咳之证,是邪内传于肺,则为肺痹也。久 病骨痹,复感于邪,而见腹胀,尻以代踵,足挛不伸.脊以代头,伛偻不直之证,是邪内 传于肾,则为肾痹也,久病肌痹,复感于邪,而见呕涎心下痞硬,四肢懈堕之证。是邪内 传于脾,则为脾痹也。久病脉痹,复感于邪。而见心烦、心悸、嗌干,噫气,有时则恐之 证,是邪内传于心,则为心痹也。久病筋痹,复感于邪,而见喜饮小便数多,夜卧则惊太 息之证。是邪内传于肝,则为肝痹也。久痹不已复感于邪,脏实不受而传腑者,凡见喜 饮小便秘,不胀则泻,不泻则胀之证,是邪内传于大小肠,则为肠痹也。凡见少腹胞中, 按如沃汤状而痛,小便秘涩,鼻流清涕之证,是邪内传于膀胱,则为胞痹也。三焦之痹附 于膀胱,从水道也。胃痹附于大、小二肠,从传化也。胆为清净之府,不受痹邪,故曰无 忧也。 \x小续命汤 增味五痹汤\x 痹虚加减小续命,痹实增味五痹汤,麻桂红花芷葛附,虎羊 草二防羌。 【注】痹虚,谓气虚之人病诸痹也,宜用加减小续命汤,风胜行痹倍防风,寒胜痛痹 倍附子,湿胜着痹倍防己,皮痹加黄 或桂枝,皮脉痹加姜黄或加红花,肌痹加葛根或 加白芷,筋痹加羚羊角或加续断,骨痹加虎骨或加狗脊。有汗减麻黄,便溏减防己,寒 胜减黄芩加干姜,热胜减附子加石膏,加减治之。痹实,谓气血实之人病诸痹也,宜用 增味五痹汤,即麻黄、桂枝,红花、白芷、葛根、附子、虎骨、羚羊角、黄 、甘草、防 风、防己、羌活也,行痹以羌活、防风为主,痛痹以麻黄、附子为主,着痹以防己,羌活 为主,皮痹以黄 、桂枝皮为主,脉痹以红花。桂枝为主,肌痹以葛根。白芷为主,筋 痹以羚羊角为主,骨痹以虎骨为主,增味于五痹治之可也。 \x木通汤 附子五苓散 苍术五苓散\x 三痹木通长流水,湿加防己风羌防,寒痹附麻分汗入,胞肠五苓附子苍。 【注】三痹,谓行痹、痛痹、着痹也,宜用木通一味,不见水者二两,以长流水二碗, 煎一碗,热服取微汗,不愈再服,以愈为度。若其痛上下、左右流走相移者,加羌活、防 风以祛风邪,其痛苦甚者,有汗加附子,无汗加麻黄,以去寒邪,其痛重着难移者,加 防己以胜湿邪。其所应加之药,不可过三钱,弱者俱减半服。胞痹宜用五苓散加附子,肠 痹宜五苓散加苍术,以利寒饮也。五苓散方在伤寒门。 \x三痹汤 独活寄生汤\x 三痹十全无白术,牛秦续杜细独防,独活加桑除 续,入脏乘虚久痹方。 【注】三痹,谓三痹汤,即十全大补汤无白术,加牛膝、秦艽、续断、杜仲,细辛、独 活,防风也,独活,谓独活寄生汤,根据三痹汤方加桑寄生,除去黄 ,续断也。此皆治 五痹不已,乘虚入脏,反留连日久,调理痹病之方也。 \x黄 益气汤\x 黄 益气虚皮痹,皮麻不知痒与疼,补中益气加红柏,味秋芩夏桂加冬。 【注】气实麻木,用小续命汤加麻黄治之。气虚麻木,用黄 益气汤,即补中益气汤加 红花、黄柏也,秋加五味子,夏加黄芩,冬加桂枝皮。 \x蠲痹汤 加味升阳散火汤\x 蠲痹冷痹身寒厥,附归 草桂羌防,肌热如火名热痹,羚犀升阳散火汤。 【注】蠲痹汤,即附子、当归、黄 、炙草、官桂、羌活、防风,治痹病而身寒无热, 四肢厥冷,名曰冷痹也。加味升阳散火汤,即内伤门升阳散火汤加羚羊角、犀角,治痹病 而肌热如火,名曰热痹也。 <目录>卷一 <篇名>痿病总括 属性:五痿皆因肺热生,阳明无病不能成,肺热叶焦皮毛瘁,发为痿 不能行,心热脉痿 胫节纵,肾骨腰脊不能兴,肝筋拘挛失所养脾肉不仁燥渴频。 【注】五痿,心、肝、脾、肺、肾之痿也。痿属燥病,故皆因肺热而生也,阳明者,五 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阳明无病,则宗筋润、能束骨而利机关,虽有肺热不能成痿也。 肺热叶焦,阳明虚弱,津液不化,筋骨失养,皮毛瘁痿,发为痿 不能行也,因而心气热 为脉痿,则胫节纵而不任地,肺兼心病也。因而肾气热为骨痿,则腰脊不能兴举,肺兼肾 病也。因而肝气热为筋痿,则筋失所养,拘挛不伸,肺兼肝病也。因而脾气热为肉痿,则 胃燥而渴,肌肉不仁,肺兼脾病也。 <目录>卷一 <篇名>痿痹辨似 属性:痿病足兮痹病身,仍在不疼痛里分,但观治痿无风药,始晓虚实别有因。 【注】痿痹之证,今人多为一病,以其相类也。然痿病两足痿软不痛,痹病通身肢节 疼痛。但观古人治痿,皆不用风药,则可知痿多虚,痹多实,而所因有别也。 <目录>卷一 <篇名>痿病治法 属性:痿燥因何治湿热,遵经独取治阳明,阳明无故惟病肺,胃壮能食审证攻,控涎小胃 湿痰热,阳明积热法三承,胃弱食少先养胃,久虚按证始收功。 【注】痿属燥病,因何而用治湿热苦燥之药?盖遵《内经》之治法,独取于阳明胃也。 故胃家无病,虽有肺热,惟病肺而不病痿也。是知病痿者,胃家必有故也,或湿热、或积 热、或湿痰,不论新久,若胃壮能食,当先审证攻之。胃有湿痰,用控涎丹攻之。有湿 热者,用小胃丹攻之,有积热者,用三承气汤攻之。此治胃壮能食之法也。若胃弱饮食 减少,气血津液不足,当先以补养脾胃为主。其有久病留连,诸虚燥热,或攻下之后调理, 当审证治之,始收全功也。 \x加味二妙汤\x 加味二妙湿热痿,两足痿软热难当,防己当归川萆 ,黄柏龟版膝秦苍。 【注】热难当,谓两足热难当也。膝秦苍,谓牛膝、秦艽、苍术也。 \x清燥汤 虎潜丸 十全大补汤 加味金刚丸\x 时令湿热清燥效,阴虚湿热虎潜灵,久虚痿软全金主,萆瓜牛菟杜苁蓉。 【注】清燥汤在内伤门。虎潜丸有成方。全金主,谓十全大补汤、加味金刚丸,久病 气血虚,以十全大补汤为主;筋骨痿软,以加味金刚丸为主。加味金刚丸,即萆 、木 瓜,牛膝、菟丝子、杜仲、肉苁蓉也。 <目录>卷一 <篇名>香港脚总括 属性:香港脚风寒湿热病,往来寒热状伤寒,腿脚痛肿热为火,不肿不热是寒干。 【注】香港脚乃内有湿热,外感风寒,相合为病,故往来寒热,状类伤寒。两脚腿痛肿 热如火者,是火盛也,不肿不热而痛者,是寒盛也,名曰干香港脚。 <目录>卷一 <篇名>香港脚死证 属性:香港脚脉急少腹顽,不三五日入心间,呕吐喘满目额黑,恍惚谵妄命难全。 【注】香港脚脉急,少腹顽木,不知痛痒,不过三五日内,其邪必入心间。若入心间,呕 吐喘满,是为香港脚冲心之证。目额皆黑,恍惚谵妄,则是水来克火之征,故曰命难全也。 \x攒风散 羌活导滞汤 胜湿饼子 五积散 独活寄生汤\x 香港脚表解攒风散,麻桂杏草萆乌良,里解导滞羌独活,防己当归枳大黄,湿盛重肿 胜湿饼,二丑荞面遂成方,寒湿五积加附子,寒虚独活寄生汤。 【注】初病香港脚,表实无汗,用攒风散汗之,即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萆 、炮 川乌也,里实热盛,二便不利,用羌活导滞汤下之,即羌活,独活、防己、当归、枳实、 大黄也。湿盛重肿,用胜湿饼子,即黑丑、白丑头末,甘遂末,各五钱,荞麦面一两五钱, 水和作饼,三钱,煮熟,空心茶清服逐之。寒湿者,用五积散加附子治之,方在伤寒门。寒 虚者,用独活寄生汤补之,方在痹门。 \x当归拈痛汤\x 当归拈痛虚湿热,茵陈四苓与羌防,人参当归升芩草,苦参知母葛根苍。 【注】湿热香港脚而形气虚者,宜用当归拈痛汤,即茵陈,白术、茯苓、猪苓、泽泻、羌 活、防己、人参、当归,升麻,黄芩、甘草、苦参、知母、葛根、苍术也。 \x加味苍柏散\x 加味苍柏实湿热,二活二术生地黄,知柏芍归牛膝草,木通防己木瓜榔。 【注】湿热香港脚而形质实者,宜用加味苍柏散,即羌活、独活、苍术、白术、生地黄、 知母、黄柏、赤芍、当归、牛膝、甘草、木通、防己、木瓜、槟榔也。 \x大防风汤\x 两膝肿大而疼痛,髀胫枯细鹤膝风,大防风附羌牛杜,十全大补减茯苓。 【注】两膝肿大疼痛,膝上至髀、膝下胫足枯细,但存皮骨,两膝状若鹤膝,故名鹤 膝风也。宜大防风汤,即防风、附子、羌活、牛膝、杜仲、人参、白术、炙草、当归、川 芎、白芍、熟地、炙 、肉桂也。此病若得之于痢疾病后者,名曰痢风,亦用此方。 <目录>卷二 <篇名>内伤总括 属性:内伤劳役伤脾气,饮食伤胃伤其形,伤形失节温凉过,气湿热暑火寒中。 【注】劳役伤气,伤元气也。饮食伤形,伤胃腑也。伤气宜补,有热中、湿热。暑热、 火郁、寒中之不同。伤形宜消,有饮食失节、过于温凉之不一也。 <目录>卷二 <篇名>内伤外感辨似 属性:内伤脉大见气口,外感脉大见人迎,头疼时痛与常痛,恶寒温解烈火仍,热在肌肉 从内泛,热在皮肤扪内轻,自汗气乏声怯弱,虽汗气壮语高声,手心热兮手背热,鼻息气 短鼻促鸣,不食恶食内外辨,初渴后渴少多明。 【注】内伤外感脉皆大,内伤之脉、气口大于人迎,不似外感之脉、人迎大于气口也。 内伤外感皆头痛,内伤之头痛有时而痛,有时不痛,不似外感之头痛,常常而痛不休也。 内伤外感皆恶寒,内伤之恶寒得就温衣而即解,不似外感之恶寒,虽近烈火而仍恶也。内 伤外感皆发热,内伤之发热,热在肌肉,以手扪之,热从内泛,不似外感之发热,热在 皮肤,以手扪之,热自内轻也,内伤外感皆自汗,内伤之自汗,气短乏声怯弱,不似外 感之自汗,气壮促语声高也,内伤外感手皆热,内伤之热手心热,不似外感之热,手背 热也,内伤外感皆鼻不和,内伤之鼻息气短而喘,不似外感之鼻息气促而鸣也。内伤外 感皆不食,内伤之不食口中无味,不似外感之不食,闻食则恶也,内伤外感皆渴,内伤 之渴初病即渴,其饮甚少,不似外感之渴,三日后始渴,其饮甚多也。 \x补中益气汤\x 补中益气升阳清,热伤气陷大虚洪,头痛表热自汗出,心烦口渴畏寒风,困倦懒言 无气动,动则气高喘促声,保元甘温除大热,血归气术补脾经,佐橘降浊散滞气,升柴从 胃引阳升,阴火肾躁加地柏,阳热心烦安神宁。 【注】补中益气汤治内伤,清阳下陷,因劳役过度,热伤元气,故脉虚大而洪也,内 伤头痛,时作时止也。内伤表热,尝自汗出也。心烦,气虚恶烦劳也。口渴,气陷不蒸 化也,畏寒畏风。表气虚失卫也,困倦懒言,中气乏不周也。动则气喘上气,不足息也。保 元,谓人参、黄 、甘草,名保元汤也。臣当归和脾血,白术益脾气,佐橘皮降浊、散 胸中滞气,升、柴、升清,从胃中引阳也,阴火时显躁热,加黄柏、生地,补水救阴。阳 热昼夜心烦,合朱砂安神丸,泻火安神。 \x调中益气汤\x 调中弦洪缓沉涩。湿热体倦骨酸疼,气少心烦忽肥瘦,口沫食出耳鸣聋,胸膈不快 食无味,二便失调飧血脓,保元升柴苍橘柏,去柏加木亦同名。 【注】调中益气汤亦治内伤。清气下陷,浊气上乘,清浊相干而兼湿热者,故二便不 调,飧泻脓血也。此汤与补中益气汤,虽互相发明,然其证脉则不可不分别也。内伤之 病,脾胃元气一虚,四脏失其调和,所以五脏之脉,交相混见,故肝弦、心洪、脾缓之 脉反见于上。按之沉涩,肺脉而反见于下也。身肢重倦,气不周也。骨节酸疼,血不荣也。 气少,中气乏也。心烦,心血少也。忽肥忽 瘦者,火乘土位,上并阳分。则血脉上行而上盛,故面赤红而肥;下并阴分,则血脉下 行而上虚,故面青白而瘦,即今之虚损病患,早则面青白瘦而恶寒,午后则面红赤肥而发 热者是也,口沫,谓口中沃沫,脾不散精也。食出,谓食入反出,胃虚不纳也,耳鸣聋,谓 耳鸣、耳聋,阴火上冲也。胸膈不快,浊气滞也,饮食无味,胃气伤也。二便不调,谓 大便时泻不泻,小便时利不利,脾湿不分也。飧,谓完谷不化之飧泻,脾虚湿不化也。血 脓,谓大便后或见脓见血,脾湿热酿成也。保元,谓保元汤,即人参、黄 、炙草,升麻、 柴胡、苍术,橘皮、黄柏也。去黄柏加木香,亦名调中益气汤,以热少气不和者宜之也。 \x升阳益胃汤\x 内伤升阳益胃汤,湿多热少抑清阳,倦怠懒食身重痛,口苦舌干便不常,洒洒恶寒 属肺病,惨惨不乐乃阳伤,六君白芍连泽泻,羌独黄 柴与防。 【注】内伤气虚,湿多热少,遏抑春生清气,不得上升,脾胃之证,宜服此汤。其证 倦怠懒食,身重而痛,口苦舌干。便不常,谓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如常也,洒洒恶寒,卫 气不足,属肺皮毛之病也,惨惨不乐,面色不和,乃阳气伤而不伸也。六君,谓人参、白 术、茯苓、炙草、橘皮、半夏也。加白芍、黄连、泽泻、黄 、羌活,独活、柴胡、防风, 即是升阳益胃也。 \x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x 补中升阳泻阴火,火多湿少困脾阳,虽同升阳益胃证,然无泻数肺阳伤。补脾胃气 参草,升阳柴胡升与羌,石膏芩连泻阴火,长夏湿令故加苍。 【注】内伤气虚,热多湿少,阴火困脾,阳气不得上升,脾胃之证,宜服此方。此方 所治,虽同升阳益胃之证,然无大便不调,小便频数,洒洒恶寒肺病,惨惨不乐阳伤之证 也。 内伤补中、调中。益胃等汤加减法∶ 冬加姜桂草蔻益,秋芍白蔻缩槟榔,夏月气冲芩连柏,春加风药鼓清阳,长夏沉困 精神少,人参麦味泽苓苍。肺热咳嗽减参去。春加金沸款冬芳,夏加麦冬五味子,秋冬连 根节麻黄,头痛蔓荆甚芎入,巅脑 本苦细尝,沉重懒倦或呕逆,痰厥头疼半夏姜。口 干嗌干或表热,加葛生津清胃阳,大便燥涩元明粉,血燥归桃熟大黄。痞胀香砂连枳朴, 寒减黄连加炒姜。胃痛草蔻寒益智,气滞青皮白蔻香,腹痛芍草芩桂审,脐下痛桂熟地 黄。内外烦疼归和血,胁下痛急草柴良,身重脚软己苍柏,身疼发热 防羌。 【注】冬加干姜、官桂。草豆蔻、益智,助阳气也,秋加白芍,白豆蔻、缩砂仁、槟 榔,助燥收也。夏月加黄连、黄芩、黄柏,降阴火也。或腹中气上冲逆,属阴火冲上,虽 非夏月亦加之。春加风药,谓羌活、独活、防风, 本之类,佐参 之品;能鼓清阳之气 上升也。长夏身肢沉困,精神短少,加人参、麦冬、五味子,恐暑伤气也。加泽泻、茯苓、 苍术,去脾湿也。肺中有热咳嗽,减人参、远肺热也,春加金沸草、款冬花,散肺风也。夏 加麦冬、五味子,保肺气也。冬加连根节麻黄,散肺寒也。头痛加蔓荆子,引太阳也。痛 甚加川芎,上行捷也。巅痛脑痛加 本,入督脉也。苦头痛加细辛,走少阴也。痰厥头 痛,沉重懒倦,或呕逆痰涎,加半夏、生姜,治痰逆也。口干嗌干,或表发热,加葛根,生 津解肌也。大便燥涩加元明粉,血虚燥加当归,血实燥加桃仁,热实燥加大黄,心下痞 胀气不快加木香,食不消加砂仁,心下结热加黄连,心下结气加枳实,胃气壅塞加浓朴。 如胃中寒,或冬月,减去黄连,加炒干姜,胃痛加草豆蔻,胃寒或唾沫加益智,气满不快 加白豆蔻、青皮,腹痛加白芍、甘草。审其有热加黄芩,有寒加官桂。脐下痛加肉桂、熟 地黄。腹内身外刺痛,此属血涩不足,加当归以活血也,胁下痛或急缩,加甘草,柴胡, 以和肝也。身重脚软,加防己、苍术、黄柏,去湿热在内也。身痛发热,加 本、防风、羌活,疏风在表也。 \x清暑益气汤 清燥汤\x 长夏湿暑交相病,暑多清暑益气功,汗热烦渴倦少气,恶食尿涩便溏行,补中去柴 加柏泽,麦味苍曲甘葛青,湿多痿厥清燥地,猪茯柴连减葛青。 【注】长夏之令,暑湿炎蒸,交相为病。暑多湿少为病,其证则自汗身热,心烦口渴, 倦困少气恶食,小便涩少,大便稀溏,宜清暑益气汤,即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黄柏、泽 泻、麦冬、五味子、苍术、神曲、甘葛,青皮也。若湿多暑少为病,则成痿厥之证。腰 以下痿软,难于转动,行走不正,两足欹侧,宜清燥汤。即本方更加生地、猪苓、茯苓、柴 胡、黄连,减去甘葛、青皮也。 \x升阳散火汤 火郁汤\x 血虚胃弱过食凉,阳郁于脾散火汤,肌肤筋骨肢困热,扪之烙手热非常,羌独芍防 升柴葛,人参二草枣生姜,火郁加葱减参独,恶寒沉数发之方。 【注】二草,炙甘草、生甘草。恶寒,谓身虽有如是烙手之热而反恶寒。脉来沉数,则 可知火郁肌里,宜以此方发之。 \x白术附子汤 加味理中汤\x 内伤水来侮土病,寒湿白术附子汤,涎涕腹胀时多尿,足软无力痛为殃,腰背胛眼 脊背痛,丸冷阴阴痛不常,苍附五苓陈半朴,虚宜理中附苓苍。 【注】东垣内伤热中之病,用补中益气汤;寒中之病,用白术附子汤。寒中为水来侮土, 寒湿之病,其证内则腹胀多尿涎涕,外则足软胛脊腰背睾丸痛。脾胃寒湿而气不虚者,宜 用是方,即五苓散加苍术、附子、陈皮、半夏、浓朴也。若脾胃寒湿而气虚者,则宜用 理中汤加附子、茯苓、苍术是也。 \x人参资生丸\x 资生脾胃俱虚病,不寒不热平补方,食少难消倒饱胀,面黄肌瘦倦难当。 【注】缪仲醇制资生丸方,为脾胃俱虚,不寒不热平补之药,其所治之证,乃饮食减 少,过时不化,倒饱胀闷,面色痿黄,肌肉渐瘦,困倦无力也。方见诸书,故不录药味。 \x清胃理脾汤\x 清胃理脾治湿热,伤食平胃酌三黄,大便粘秽小便赤,饮食爱冷口舌疮。 【注】清胃理脾汤,即平胃散加黄连、黄芩、大黄也。酌三黄者,谓有热滞而不实者, 不可入大黄也。伤食,谓伤食病证,如痞胀、哕呕、不食、吞酸。恶心、噫气之类。更兼 大便粘臭,小便赤涩,饮食爱冷,口舌生疮,皆伤醇酒浓味,湿热为病之证也。 \x理中汤\x 理中治虚寒湿伤,食少喜热面青黄,腹痛肠鸣吐冷沫,大便腥秽似鸭溏。 【注】白术附子汤,治脾胃寒湿形气实者也。理中汤,治脾胃寒湿形气虚者也,虚者, 其证食少,喜食热物,面色青黄,腹痛肠鸣,吐冷涎沫,大便腥秽不臭,似鸭粪澄澈清溏 也,故宜此汤。 \x消食健脾丸\x 胃强脾弱脾胃病,能食不化用消食,平胃炒盐胡椒共,麦柏楂曲白蒺藜。 【注】脾胃病中,有胃强脾弱一证,胃强所以能食,脾弱不能消化,宜服消食健脾汤 丸,助其消化。用苍术、陈皮、浓朴、甘草、炒盐、胡椒、山楂、神曲、麦芽、白蒺藜,末, 蜜丸服之,更节其饮食,自然脾胃和而能健运矣。 \x开胃进食汤\x 开胃进食治不食,少食难化胃脾虚,丁木藿香莲子朴,六君砂麦与神曲。 【注】此方治不思饮食,少食不能消化,脾胃两虚之证。方即六君子汤,加丁香、木 香、藿香、莲子、浓朴、缩砂、麦芽、神曲也。 \x平胃散\x 一切伤食脾胃病,痞胀哕呕不能食,吞 酸恶心并噫气,平胃苍朴草陈皮,快膈枳术痰苓半,伤谷二芽缩神曲,肉滞山楂面莱菔。 滞热芩连柏大宜。 【注】伤食等证,宜用平胃散,即苍术、浓朴、甘草、陈皮也。快膈加枳实、白术,有 痰加半夏、茯苓。伤谷滞者,加麦芽、谷芽、缩砂、神曲,伤肉滞者,加山楂。伤面滞者, 加莱菔。有热者,加黄芩。黄连、黄柏、大黄,酌而用之。 \x葛花解酲汤\x 葛花解酲发酒汗,懒食热倦呕头疼,参葛四苓白蔻缩,神曲干姜陈木青。 【注】伤酒宜用葛花解酲汤汗之,汗出立愈。其证头痛懒食,呕吐身热,倦怠而烦,似 乎外感而实非外感,皆因酒所致也。方即人参、葛花、白术、茯苓、猪苓、泽泻、白蔻、 缩砂、神曲、干姜、陈皮,木香、青皮。 \x秘方化滞丸\x 秘方化滞寒热滞,一切气积痛攻方,巴豆醋制棱莪术,青陈连半木丁香。 【注】秘方化滞丸,治不论寒热一切气滞积痛,攻下之妙药也。即巴豆、三棱、 莪术、青皮、陈皮、黄连、半夏、木香、丁香也,此方出《丹溪心法附余》书中,屡试屡验,按 证随引,量其老少虚实增损进退。以意用之,久久自得其效。 <目录>卷二 <篇名>虚劳总括 属性:虚损成劳因复感,阳虚外寒损肺经,阴虚内热从肾损,饮食劳倦自脾成,肺损皮毛 洒寒嗽,心损血少月经凝,脾损食少肌消泻,肝损胁痛懒于行。肾损骨痿难久立,午热夜 汗骨蒸蒸,从下皮聚毛落死,从上骨痿不起终。恐惧不解则伤精,怵惕思虚则伤神,喜 乐无极则伤魄,悲哀动中则伤魂,忧愁不已则伤意,盛怒不止则伤志,劳倦过度则伤气, 气血骨肉筋精极。 【注】虚者,阴阳、气血、荣卫、精神、 骨髓、津液不足是也。损者,外而皮、脉、肉筋、骨,内而肺、心、脾、肝、肾消损是也。 成劳者,谓虚损日久,留连不愈,而成五劳、七伤,六极也。因复感者,谓不足之人,阳 虚复感外寒,则损从皮毛肺始;阴虚更生内热,则损从骨髓肾始;内伤饮食劳倦,则损 从肌肉脾始,此虚损成劳之因。然其证有五∶一损皮聚毛落,洒淅恶寒咳嗽,肺劳也;二 损血脉虚少,男子面无血色,女子月经不通,心劳也;三损饮食减少,肌肉消瘦,大便溏 泻,脾劳也;四损两胁引胸而痛,筋缓不能行,肝劳也,五损骨痿不能久立,午后发热, 盗汗骨蒸,肾劳也。从下肾脏损起者,损至皮聚毛落则死也。从上肺脏损起者,损至骨 痿不能起于床则终也。从脾脏损起者,或至皮聚毛落,或至骨痿不起,皆死也。 虚损为七伤之证∶一、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盖五脏主藏精 者,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一、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 恐惧自失,破 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也。一、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则意不 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也。一、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 正,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也,一、忧愁不已则伤意,意伤则 乱, 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也,一、盛怒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 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也。一、劳倦过度则伤气,气伤则火愈壮,壮火则食气, 故无气以动,喘乏汗出,内外皆越,则气日耗,气日耗则死矣。 虚损为六极之证∶一,数转筋,十指爪甲痛,筋极也。一、牙齿动,手足痛,不能 久立,骨极也,一、面无血色,头发坠落,血极也。一、身上往往如鼠走,削瘦干黑,肉 极也。一、气少无力,身无膏泽,翕翕羸瘦,眼无精光,立不能定,身体苦痒,搔之生疮, 精极也。一、胸胁逆满,恒欲大怒,气少不 能言,气极也。 【按】前人分七伤之证。似多不经。根据《内经》改之。庶后学易明也。 <目录>卷二 <篇名>虚劳死证 属性:阴劳细数形尽死,阳劳微革气脱终,枯白颧红一侧卧,嗽哑咽痛咯星红。五脏无胃 为真脏,形肉虽存不久停,一息二至名曰损,一息一至行尸名。大骨枯槁大肉陷,动作益 衰精髓空,真脏未见一岁死,若见真脏克期凶。喘满动形六月死,一月内痛引肩胸,身 热破 肉尽脱,十日之内不能生。真脏脉见目眶陷,目不见人顷刻倾,若能见人神犹持, 至所不胜日时终。 【注】阴虚之劳脉细数,则必形消着骨而后死者,阴主形也。阳虚之劳脉微革,则不 待痿尽忽然而脱者,阳主气也。五脏之脉无和缓象,为无胃之真脏脉,即形肉虽存,亦 必不久于人世也。一息二至,损病之脉也。一息一至,行尸之脉也。大骨,颧、肩、股、腰 之大骨也。大肉,头项、四肢之大肉也。枯槁者,骨痿不能支也。陷下者,肉消陷成坑 也。动作精神渐衰,真脏脉不见,期一岁死,若真脏脉见,遇所不胜之时日凶可期也。若 真藏脉不见,有是证者,喘满动形,六月而死;有是证者,五脏内损,痛引肩胸者,一 月而死;有是证者,肉尽之处,皆枯燥破裂,谓之破 ,身热不已,十日内死。真脏脉见, 目眶下陷,视不见人,顷刻而死。若能见人,则神尚未去,至所不胜之日时而死也。 <目录>卷二 <篇名>虚劳治法 属性:后天之治本血气,先天之治法阴阳,肾肝心肺治在后,脾损之法同内伤。 【注】后天脾胃水谷生化荣卫,故治法本乎气血。先天肾脏精气生化之原,故治法本 乎阴阳。五脏虚损治法,俱在于后,而脾脏虚损治法已载内伤,故曰同内伤也。 \x拯阴理劳汤\x 阴虚火动用拯阴,皮寒骨蒸咳嗽侵,食少痰多烦少气,生脉归芍地版贞。薏苡橘丹 连合草,汗多不寐加枣仁,燥痰桑贝湿苓半,阿胶咳血骨热深。 【注】此方即人参、麦冬、五味、当归、白芍、生地、龟版、女贞、薏苡、橘红、丹 皮、莲子、百合、炙草也。汗多不寐,俱加枣仁。咳而嗽痰,加桑皮、贝母,嗽而湿痰, 加茯苓、半夏。咳嗽、咯血,加阿胶。骨蒸热深,加地骨皮也。 \x拯阳理劳汤\x 阳虚气弱用拯阳,倦怠恶烦劳则张,表热自汗身酸痛,减去升柴补中方,更添桂味 寒加附,泻入升柴诃蔻香,夏咳减桂加麦味,冬咳不减味干姜。 【注】此汤即人参、黄 、炙草、白术、陈皮、肉桂、当归、五味子也。倦怠,懒于 动也,恶烦劳动,则气张而喘乏也。恶寒加附子,泄泻仍入升麻、柴胡,更加诃子、肉 蔻、木香也,夏月咳嗽,减肉桂加麦冬、五味子,冬月咳嗽,不减肉桂,更加五味子、干 姜也。 \x六味地黄汤 都气汤 七味地黄汤 生脉地黄汤 桂附地黄汤 知柏地黄汤 金匮肾气汤\x 肾虚午热形消瘦,水泛为痰津液伤,咳嗽盗汗失精血,消渴淋浊口咽疮,熟地药萸 丹苓泽,加味劳嗽都气汤,引火归元加肉桂,火妄刑金生脉良。桂附益火消阴翳,知柏壮 水制阳光,车牛桂附名肾气,阳虚水肿淋浊方。 【注】午热,午后发热也。水泛为痰,谓日食饮食所化津液,肾虚不能摄水,泛上为 痰也。盗汗,谓睡而汗出,觉而即止之汗也。失精,遗精也。消渴,谓饮水而即消,渴仍 不止也,淋者,尿淋漓不利也。浊者,尿之前后有浊液也。口咽生疮,虚火炎也。均宜 六味地黄汤治之。劳嗽加味,谓加五味子,名都气汤也。引火归原加肉桂,名七味地黄汤。 火妄刑金加生脉饮,名生脉地黄汤也。桂附,谓加肉桂,附子。知柏,谓加知母、黄柏。车 牛桂附,谓加车前、牛膝、肉桂、附子,名桂附。知柏肾气等汤也。 \x大补阴丸 滋阴降火汤\x 大补阴丸制壮火,滋阴降火救伤金,龟版知柏地髓剂,二冬归芍草砂仁,咳加百味 汗地骨,血痰金贝虚 参,虚热无汗宜散火,有汗骨蒸亦补阴。 【注】阴虚火旺,无水以制,宜用大补阴丸滋水制火。方即龟版、知母、黄柏。生地 为末,猪脊髓炼蜜为丸。若火旺无制,妄行伤金,肺痿咳嗽,宜用滋阴降水汤救其伤金。 方即大补阴丸加麦冬,天冬、当归、白芍、炙草、缩砂,咳甚加百合、五味子,盗汗加地 骨皮,咯血加郁金,痰多加川贝母,气虚加人参、黄 。凡虚热如火烙手,无汗者为火 郁,宜升阳散火汤,有汗者为骨蒸,亦宜大补阴丸及滋阴六黄等汤也。 \x保元汤\x 一切气虚保元汤, 外参内草中央,加桂能生命门气,痘疮灰陷与清浆。 【注】保元汤,即人参、黄 、炙草也。黄 补表气,人参补里气,炙草补中气,加 肉桂能生命门真气,且能治小儿痘疮灰白、顶陷、清浆。 \x四君子汤 五味异功汤 六君子汤 七味白术散 四兽饮\x 脾胃气虚四君子,脉软形衰面白黄,倦怠懒言食少气,参苓术草枣姜强。气滞加陈 异功散,有痰橘半六君汤,肌热泻渴藿木葛,虚疟六君果梅姜。 【注】治气虚兼气滞不快,根据四君加陈皮,名五味异功散。治气虚兼有痰饮,根据四君加 橘红、半夏,名六君子汤。治气虚肌热渴泻,根据本方加藿香、木香、葛根,名七味白术散。 治气虚久疟留连不愈,根据六君子汤,加草果、乌梅、生姜,名四兽饮。 \x芎归汤 开骨散\x 一切血病芎归汤,产后胎前必用方,气虚难产参倍入,交骨难开龟发良。 【注】芎归汤,即川芎、当归,又名佛手散。气虚产难或时久伤气。根据本方倍加人参。临 产交骨难开,根据本方加整龟版一具,本人梳下乱发一团,他人梳下之发亦可,名开骨散。 \x四物汤 圣愈汤 六物汤 加味四物汤 地骨皮饮\x 调肝养血宜四物,归芎芍地酌相应,气虚血少参 补,气燥血热知柏清。寒热柴丹 炒栀子,但热无寒丹骨平,热甚芩连寒桂附,止血茅蒲破桃红。 【注】调肝养血宜四物汤,即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酌相应,谓补血用白芍,熟 地,破血用赤芍,凉血用生地。气虚血少,宜加参、 ,名圣愈汤。气燥血热,宜加知、柏 名六物汤。血虚寒热往来,宜加味四物汤,即本方加柴胡、丹皮、炒栀子也。血虚惟发热 不恶寒,宜地骨皮饮,即本方加地骨皮,牡丹皮也。血分热甚,根据本方加黄芩、黄连。寒 甚加肉桂、附子,破血加桃仁、红花,止血加茅根、蒲黄炒黑。 \x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 人参养荣汤\x 一切气血两虚证,八珍四物与四君,气乏色枯毛发落,自汗盗汗悸忘臻,发热咳嗽 吐衄血,食少肌瘦泄泻频,十全大补加 桂,荣去芎加远味陈。 【注】气虚,四君子汤。血虚,四物汤。气血两虚,八珍汤。八珍者,即四君、四物 也。若有气乏色枯,毛发脱落,自汗盗汗,心悸健忘,发热咳嗽,吐血、衄血,食少肌瘦, 泄泻等证,则宜十全大补汤,即八珍汤加黄 、肉桂也,人参养荣汤,即十全大补汤减 去川芎,更加远志、五味子、陈皮也。 \x小建中汤 黄 建中汤 当归建中汤 双和饮\x 虚劳腹痛小建中,悸衄之血梦失精,手 足烦热肢酸痛,芍草饴桂枣姜同,卫虚加 黄 建,荣虚当归建中名,温养气血双和饮, 三方减饴加地芎。 【注】诸虚劳极,里急腹痛,宜以小建中汤温和脾胃。并治里虚心悸,衄下亡血,夜 梦失精,手足烦热,四肢酸痛,血液亏损等证。是方白芍药、甘草、饴糖、中桂、大枣、 生姜也,若卫气虚者,加黄 ,名曰黄 建中汤。若里不急、腹不痛有是证者,则当以 温养气血,用双和饮,即此三方减去饴糖,加入熟地、川芎,乃八珍汤减人参、白术、茯 苓,加黄 、中桂,盖以补阴血为主也。 \x补肝汤\x 补肝汤治肝虚损,筋缓不能自收持,目暗KT KT 无所见,四物酸枣草瓜宜。 【注】补肝汤,即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酸枣仁、炙草、木瓜也。 \x加味救肺饮\x 加味救肺治肺损,嗽血金家被火刑,归芍麦味参 草,百花紫菀马兜铃。 【注】加味救肺饮,即当归、白芍、麦冬、五味子、人参、黄 、炙草、百合、款冬花、 紫菀、马兜铃也。 \x天王补心丹\x 天王补心心虚损,健忘神虚烦不眠,柏子味苓归地桔,三参天麦远朱酸。 【注】是方,即柏子仁、五味子,茯苓、当归、生地、桔梗、丹参、人参、元参、天 冬、麦冬、远志、朱砂、酸枣仁。 \x归脾汤\x 归脾思虚伤心脾,热烦盗汗悸惊俱,健忘怔忡时恍惚,四君酸远木归 。 【注】悸,心自跳动也,惊,目触物骇也。健忘,言事易忘也。怔忡,心冲动甚也。恍 惚,心时不明也。方乃四君子,加酸枣仁、远志、木香、当归、黄 。 \x人参固本汤丸 保元生脉固本汤\x 固本肺肾两虚病,肺痿咳血欲成劳,二冬二地人参共,保元生脉脾同调。 【注】人参固本汤、丸,即人参、天冬、麦冬、生地、熟地也。根据本方再加保元之黄 、炙草,生脉之五味,三方合一,名保元生脉固本汤。同调,谓同调脾、肺、肾三经 虚也。 \x逍遥散\x 逍遥理脾而清肝,血虚骨蒸烦嗽痰,寒热颊赤胁不快,妇人经病脉虚弦,术苓归芍 柴薄草,加味栀丹肝热添,肝气滞郁陈抚附,热加吴萸炒黄连。 【注】是方,即白术、茯苓、当归、白芍、柴胡、薄荷、甘草也。肝气热,根据本方加炒 栀子、丹皮,名加味逍遥散。肝气滞加陈皮,肝气郁加抚芎、香附,肝气郁热,加吴茱萸、 炒川黄连。惟薄荷只可少许为引,不宜多用。 <目录>卷二 <篇名>痨瘵总括 属性:痨瘵阴虚虫干血,积热骨蒸咳嗽痰,肌肤甲错目黯黑,始健不泻下为先。 【注】久病痨疾而名曰瘵。瘵者,败也,气血两败之意也。有阴虚干血者,有阴虚积 热者,当以诸补阴药治之。肌肤甲错,谓皮肤干涩也,目黯黑者,谓目黑无光也。始健, 谓初病尚壮;不泻,谓久病不泻也,二者皆可以攻下为先治也。 <目录>卷二 <篇名>痨瘵治法 属性:痨瘵至泻则必死,不泻能食尚可痊,初取利后宜详审,次服柴胡清骨煎,虚用黄 鳖甲散,热衰大补养荣参,皮热柴胡胡连入,骨蒸青蒿鳖甲添,阴虚补阴诸丸剂,阳虚补 阳等汤圆,咳嗽自同咳嗽治,嗽血成方太平丸。 【注】痨瘵之人,病至大便泄泻,则必死矣。若不泻能食,尚堪任药攻治,故可痊也。 初取利后,审其热之微甚,人之强弱。若热甚人强,宜用柴胡清骨散;热不甚人弱,宜 用黄 鳖甲散;热微人弱,宜用十全大补、人参养荣等汤。若皮外发热,加柴胡、胡连。骨 内蒸热,加青蒿、鳖甲。午后阴虚发热,宜用补阴诸丸汤药。阳虚恶寒清瘦,宜用补阳 诸丸汤药。咳嗽不已,同咳门方参而治之。嗽血者,宜用成方太平丸可也。 \x大黄 虫丸 大黄青蒿煎 传尸将军丸\x 干血大黄 虫治,积热蒿黄胆便煎,癸亥腰眼灸七壮,后服传尸将军丸。 【注】大黄 虫丸有成方。大黄青蒿煎,即青蒿、大黄、猪胆汁、童便煎。痨瘵日久, 有生恶虫,身死之后,多遭传染,甚而灭门,名曰传尸痨,宜癸亥日灸两腰眼各七壮,后 服传尸将军丸。此方载《丹溪心法》书中。 \x柴胡清骨散\x 清骨骨蒸久不痊,热甚秦知草胡连,鳖甲青蒿柴地骨,韭白髓胆童便煎。 【注】此方乃秦艽、知母、炙草、胡连、鳖甲、青蒿、柴胡、地骨皮、韭白、猪脊髓、 猪胆汁、童便也。 \x黄 鳖甲散\x 黄 鳖甲虚劳热,骨蒸晡热渴而烦,肌肉消瘦食减少,盗汗咳嗽出血痰,生地赤芍 柴秦草,知 菀骨半苓煎,人参桂桔俱减半,鳖甲天冬桑倍添。 【注】此方即生地、赤芍、柴胡、秦艽、炙草、知母、黄 、紫菀、地骨皮、半夏、茯 苓、人参,桂枝、桔梗、鳖甲、天冬,桑白皮也。 <目录>卷二 <篇名>自汗盗汗总括 属性:自汗表阳虚恶冷,阳实蒸热汗津津,盗汗阴虚分心肾,心虚不固火伤阴。 【注】无因汗出,谓之自汗。自汗谓表阳虚,汗出则恶寒冷,宜用后方。若蒸蒸发热, 汗出不恶寒,则为里阳实,宜以调胃承气汤下之。睡则汗出,觉则汗止,谓之盗汗。盗 汗为阴虚,当分心虚不固,心火伤阴也。 \x黄 六一汤 玉屏风散 黄 建中汤\x 自汗表虚黄 草,玉屏风散术 防,气虚加参阳虚附,血虚黄 建中汤。 【注】黄 六一汤,即黄 六钱,甘草一钱也。玉屏风散,即黄 、白术、防风也,二 方皆治表虚自汗,若气虚加人参,阳虚加附子可也。若不恶寒不气少,则为血虚,不可 用参、附,宜黄 建中汤,即小建中汤加黄 也。方在伤寒门。 \x当归六黄汤 酸枣仁汤\x 盗汗心火下伤阴,归 二地柏连芩,心虚酸枣芍归地,知柏苓 五味参。 【注】当归六黄汤,治心火伤阴盗汗,即当归、黄 、黄芩、黄连、黄柏、生熟地黄 也。酸枣仁汤,治心虚不固盗汗,即酸枣仁、当归、白芍、生地、知母、黄柏、茯苓、黄 、五味子、人参也。 <目录>卷二 <篇名>失血总括 属性:九窍出血名大衄,鼻出鼻衄脑如泉,耳目出血耳目衄,肤出肌衄齿牙宣,内衄嗽涎 脾唾肾,咯心咳肺呕属肝,精窍尿血膀胱淋,便血大肠吐胃间。 【注】九窍一齐出血,名曰大衄。鼻出血,曰鼻衄。鼻出血如泉,曰脑衄。耳出血,曰 耳衄。目出血,曰目衄。皮肤出血,曰肌衄。齿牙出血,曰齿衄,又名牙宣。此皆衄血随 所患处而命名也。若从口出则为内衄,内衄出血,涎嗽出于脾,唾出于肾,咯出于心,咳 出于肺,呕出于肝,吐出于胃,尿血从精窍而出,淋血从膀胱而出。呕吐之分,呕则有 上逆漉漉之声,吐则无声也。 <目录>卷二 <篇名>失血死证 属性:失血身凉脉小顺,大疾身热卧难凶,口鼻涌出而不止,大下溃腐命多倾。 【注】大疾,脉大疾也。卧难,不能卧也。大衄、大下,血出如涌泉不止,内溃腐尸之气,则命倾也。 <目录>卷二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