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医方集解 书名:医方集解 作者:汪昂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82年 免费下载700多本医学电子书请到A+医学百科医学电子书专题 网址:http://www.a-hospital.com/w/%E5%8C%BB%E5%AD%A6%E7%94%B5%E5%AD%90%E4%B9%A6 A+医学百科正在整理中医学典籍,欢迎您的参与。 如有关于《医方集解》的问题和讨论请移步本书页面:http://www.a-hospital.com/w/%E5%8C%BB%E6%96%B9%E9%9B%86%E8%A7%A3 <目录> <篇名>自序 属性:孔子曰∶“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夫仁为心性之学,尚不可以无方,况于百家 众艺,可以无方而能善此乎。诸艺之中,医为尤重,以其为人之司命,而圣人之所以必慎者 也。窃尝思之,凡病必有症,症者,证也,有斯病必形斯候者也。证必有脉,脉者,脏腑经 络、寒热虚实所由分也。有与证相符者,有与证不相符者,必参验之,而后可施治者也,察 脉辨证,而方立焉。方者,一定不可易之名。有是病者,必主是药,非可移游彼此,用之为 尝试者也。 方之祖始于仲景,后人触类扩而充之,不可计殚,然皆不能越仲景之范围。盖前人作法 后人因焉,创始者难为力,后起者易为功,取古人已验之成规而斟酌用之,为效不既易乎。 然 于 方之有解,始于成无己,无己慨仲景之书后人罕识,爰取《伤寒论》而训诂之,诠证 方, 析微 不度 考》 家之 所见 不 或曰∶善师者不陈,得鱼者忘筌,运用之妙,在于一心,何以方为。余曰∶般 不弃规 矩, 而神 取是 \x康熙壬戍岁阳月休宁 庵汪昂题于延禧堂\x <目录> <篇名>凡例 属性:一古今方书,至为繁多。然于方前第注治某病某病,而未尝发明受病之因,及病在某经 某络 病之 希矣 惠后 良法 历年 及后 兹仿 言, 一《医方考》因病分门,病分二十门,方凡七百首。然每证不过数方,嫌于方少,一方 而二 三百 不穷 一本集所载,皆中正和平、诸书所共取、人世所常用之方,即间有一二厉剂,亦攻坚泻 热所 又 一古人立方,分两多而药味寡,譬如劲兵,专走一路,则足以破垒擒王矣。后世无前人 之朗 无宜 一仲景《伤寒论》,前人印定眼目,自成无己而外,鲜所发明。陶节庵虽着《伤寒六书 》, 不 也 间 一仲景伤寒诸方,为古今方书之祖,故注释尤加详悉,观者幸勿以其繁而厌之。 一正方之后,系以附方,一则篇章省约,一则便于披寻,且以示前人用药加减之法也。 一时丁衰晚,洞垣窥脏之技,世不再睹,而村间市井,稍能诵《药性》、读《回春》者 ,辄 备要 原因 手, 高 一医书浩瀚,泛览为难,岐黄之家,尚艰博涉;文墨之士,奚暇旁通。若非篇章简要, 词理 会 见闻不多,集中采用,不满数十家;又恐注释大繁,观者易倦,其中篇章漫衍,不能尽录者 ,不得不稍为删节,非敢轻肆,以限于尺幅也。然出自某人某书,必仍存其名集,至于古今 相沿之语,相袭之方,不知始自何人,而不可废者,皆采录之;或文法未畅者,亦僭为删润 ;间有窃附鄙见者,必加“昂按”二字。至每方之正解,有全用昔人者,有出自心裁者,然 作述相半,未敢师心自用也。 一古人治疗,识见高明,而用意深远,其处方用药,多有非后人所易测识者(有上病下 取,下病上取者,有阴病治阳、阳病治阴者,又有隔二、隔三之治者)。况余不业岐黄,又 学无 晓者 一《纲目》、《准绳》二书,有采用前人而不着其名氏、不能推原所自,则以“《纲目》曰” 、“《准绳》曰”三字概之。 一集中所分门类,盖以治病之道,当治于未病,故先补养;及既受病,则有汗、吐、下 三法,故次发表、涌吐、攻里;若表证未除,里证复急者,当表里交治,故次发表攻里;又 有病 气血 云百病皆由痰起,故次除痰;若饮食不节,能致积滞,故次消导;又滑则气脱,故次收涩; 虫能 方,以备采择。末附“救急良方”,以应仓猝。再附“勿药无诠”于卷终,使知谨疾摄生之 要, 一本集虽名“方解”,然而病源脉候、脏腑经络、药性治法,罔不毕备,诚医学之全书 ,岐 之苦 一服药节度,有食前、食后之分,古今相传,罔敢或异。愚谓不然。凡人饮食入腹,皆 受纳 分金 药入 肺药 方 耳 必 附记于此,以质明者。 一十二经络∶手太阴肺,手少阴心,手厥阴心包,手太阳小肠,手少阳三焦,手阳明大 肠,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足少阳胆,足阳明胃,附此以备查考。 <目录> <篇名>补养之剂第一 属性:补者,补其所不足也;养者,栽培之、将护之,使得生遂条达,而不受戕贼之患也。人 之气禀,罕得其平,有偏于阳而阴不足者,有偏于阴而阳不足者,故必假药以滋助之。而又 须优 已病 铸兵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六味地黄丸 属性:(钱氏仲阳因仲景八味丸减去桂附,以治小儿,以小儿纯阳,故减附桂,今用通治大小 证 治肝肾不足,真阴亏损,精血枯竭,憔悴羸弱,腰痛足酸,自汗盗汗,水泛为痰。(仲 景曰∶气虚有痰,宜肾气丸补而逐之。丹溪曰∶久病阴火上升,津液生痰不生血,宜补血以 制相火,其痰自除,)发热咳嗽(肾虚则移热于肺而咳嗽。按之至骨,其热烙手,骨困不任, 为肾热,)头晕目眩(《直指方》云∶淫欲过度,肾气不能归元,此气虚头晕也;吐衄崩漏, 脾不摄血,致血妄行,此血虚头晕也,)耳鸣耳聋,遗精便血,消渴淋沥,失血失音,舌燥 喉痛,虚火牙痛,足跟作痛,下部疮疡等(证诸证皆由肾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详注分见 各门)。 地黄(砂仁酒拌,九蒸九晒。八两) 山茱肉(酒润) 山药(四两) 茯苓(乳 拌) 丹皮 为君;精滑头 心虚火盛及有瘀血,丹皮为君 地黄只用臣分两。 此足少阴、厥阴药也。熟地滋阴补肾,生血生精;山茱温肝逐风,涩精秘气;牡丹泻君 相之 不知 蒸);山药清虚热于肺脾,补脾固肾能涩精;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泽泻泻膀胱水 邪,而聪耳明目(解见后注)。六经备治,而功专肾肝;寒燥不偏,而补兼气血。苟能常服, 其功未易殚述也(或谓肾气丸为补水之剂,以熟地大补精血故也,不知精血足则真阳自生, 况山药,茱萸,皆能涩精固气。气者,火也,水中之火,乃为真阳。此剂水火兼补,不寒不 燥,至平淡,至神奇也。或曰肾气丸实补肝药也,肾为肝母,子虚则补母之义,古云,肝肾 之病,同一治也。昂按∶“肾气丸”,熟地温而丹皮凉,山药涩而茯苓渗,山茱收而泽泻泻, 补肾而兼补脾,有补而必有泻,相和相济,以成平补之功,乃平淡之精奇,所以为古今不易 之良方也。即有加减,不过一二味,极三四味而止,今人多拣本草补药,任意加入,有补无 泻,且客倍于主,责成不专,而六味之功反退处于虚位,失制方之本旨矣,此后世庸师之误 也。李士材曰∶用此方者,有四失∶地黄非怀庆则力薄,蒸晒非九次则不熟,或疑地黄之滞 而减之,则君主弱,或恶泽泻之泻而减之,则使力薄,顾归咎于药之无功,毋乃愚乎。按∶ 泽泻,《本经》云聪耳明目,为其能渗下焦之湿热也,湿热既除,则清气上行,故能养五脏、 起阴气、补虚损、止头旋,有聪耳明目之功,是以古方用之。今人多以昏目疑之,盖服之太 多。则肾 本方煎服,名六味地黄汤。治同(赵养葵作《医贯》,专用此汤大剂治病,且云∶即以 伤寒口渴言之,邪热入于胃府,消耗津液,故渴,恐胃汁干,急下之以存津液。其次者,但 云欲饮水者,不可不与,不可多与,别无治法,纵有治者,徒知以芩、连、栀、柏、麦冬、 五味、花粉,甚则石膏、知母,此皆有形之水,以沃无形之火,安能滋肾中之真阴乎。若以 六味地 亦赵 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尺脉弱者宜之(李士材曰∶肾有两枚,皆属于水,初无水 火之别。《仙经》曰∶两肾一般无二样,中间一点是阳精。两肾中间,穴名命门,相火所居 也。一阳生于二阴之间,所以成乎坎而位于北也。李时珍曰∶命门为藏精系胞之物,其体非 脂非肉,白膜裹之,在脊骨第七节两肾中央,系着于脊,下通二肾,上通心肺,贯脑,为生 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气之府。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内经》所谓七节之旁 中有小心是也。以相火能代心君行事,故曰小心。昂按∶男女媾精,皆禀此命火以结胎,人 之穷通寿夭,皆根于此,乃先天无形之火,所以主云为而应万事,蒸糟粕而化精微者也。无 此真阳之火,则神机灭息,生气消亡矣。惟附子、肉桂,能入肾命之间而补之,故加入六味 丸中,为补火之剂。有肾虚火不归经,大热烦渴,目赤唇裂,舌上生刺,喉如烟火,足心如 烙,脉洪大无伦,按之微弱者,宜十全大补汤吞八味丸。或问燥热如此,复投附桂,不以火 济火乎。曰∶心包相火附于命门,男以藏精,女以系胞,因嗜欲竭之,火无所附,故厥而上 炎;且火从肾出,是水中之火也。火,可以水折;水中之火,不可以水折。桂附与火同气而 味辛,能开腠里、致津液、通气道,据其窟宅而招之,同气相求,火必下降矣,然则桂附者, 固治相火之正药欤。八味丸用泽泻,寇宗 谓其接引桂附,归就肾经,李时珍曰∶非接引也, 茯苓、泽泻,皆取其泻膀胱之邪气也。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一阖一辟, 此乃玄妙,后世不知此理,专一于补,必致偏胜之害矣。张仲景用此丸治汉武帝消渴,喻嘉 言曰∶下消之证,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故用此以折其水,使不顺趋。夫肾水下趋则消, 肾水不上腾则渴,舍此安从治哉。《金匮》又用此方治香港脚上入少腹不仁;又治妇人转胞小 便不通;更其名为肾气丸,盖取收摄肾气归元之义)。本方加黄柏、知母各二两,名知柏八 味丸∶治阴虚火动,骨痿髓枯,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尺脉旺者宜之(此以补天 一所生之水也。朱丹溪曰∶君火者,心火也,人火也,可以水灭,可以直折,黄连之属可以 制之;相火者,天火也,龙雷之火也,阴火也,不可以水湿折之,当从其类而伏之,惟黄柏 之属可以降之。按∶知柏八味丸与桂附八味丸寒热相反,而服之者皆能有功,缘人之气禀不 同,故补阴补阳,各有攸当,药者,原为补偏救弊而设也。《医贯》曰∶左尺脉虚细数者, 是肾之真阴不足,宜六味丸以补阴;右尺脉沉细数者,是命之相火不足,宜八味丸以补阳; 至于两尺微弱,是阴阳俱虚,宜十补丸,此皆滋先天化源。自世之补阴者,率用知柏反戕脾 胃,多致不起,不能无憾,故特表而出之。又曰∶王节斋云,凡酒色过度,损伤肺肾真阴者, 不可过服参 ,服多者死,盖恐阳旺而阴消也。自此说行而世之治阴虚咳嗽者,视参 如砒 鸩,以知柏为灵丹,使患此证者,百无一生,良可悲也。盖病起房劳,真阴亏损,阴虚火上 故咳,当先以六味丸之类补其真阴,使水升火降,随以参 救肺之品,补肾之母,使金水相 生,则病易愈矣。世之用寒凉者,固不足齿,间有知用参 者,不知先壮水以制火,而遽投 参以补阳,反使阳火旺而金益受伤,此不知后先之着者也)。本方加桂一两,名七味地黄 丸,引无根之火降而归元。本方加五味三两,名都气丸∶治劳嗽(益肺之源以生肾水。再加 桂,亦治消渴)。本方加五味二两、麦冬三两,名八仙长寿丸。再加紫河车一具,并治虚损 劳热(河车名混沌皮,本人之血气所生,故能大补气血)。本方加杜(仲姜炒)、牛膝(酒洗) 各二两,治肾虚腰膝酸痛。本方去泽泻,加益智仁三(两盐、酒炒),治小便频数(益智辛 热,涩精固气)。本方用熟地二两、山药、山茱、丹皮、归尾、五味、柴胡各五钱、茯神、 泽泻各二钱半,蜜丸,朱砂为衣,名益阴肾气丸(即明目地黄丸,东垣)∶治肾虚目昏(加 柴胡者,所以升阳于上也)。附桂八味丸加车前、牛膝,名肾气丸(《济生》)∶治蛊胀(别见 湿门)。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七宝美髯丹 属性:(邵应节) 治气血不足,羸弱周痹,肾虚无子,消渴,淋沥,遗精,崩带,痈疮,痔肿等证(周痹, 周身 交。 何首乌(大者,赤、白各一斤去皮,切片,黑豆拌,九蒸九晒) 白茯苓(乳拌) 牛 膝( 半斤) 此足少阴、厥阴药也。何首乌涩精固气,补肝坚肾,为君;茯苓交心肾而渗脾湿;牛膝 强筋骨而益下焦;当归辛温以养血;枸杞甘寒而补水;菟丝子益三阴而强卫气;补骨脂助命 火而暖丹田;此皆固本之药,使荣卫调适,水火相交,则气血太和,而诸疾自已也(何首乌 流传虽久,服者尚寡,明嘉靖间,方士邵应节进此方,世宗服之,连生皇子,遂盛行于世。 昂按∶地黄、何首乌皆君药也,故六味丸以地黄为君,七宝丹以何首乌为君,各有配合,未 可同类而共施也。即有加减,当各根据本方,随病而施损益。今人多以何首乌加入地黄丸中, 合两方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还少丹 属性:(杨氏) 治脾肾虚寒,血气羸乏,不思饮食,发热盗汗,遗精白浊,肌体瘦弱,牙齿浮痛等证(肾 为先天之根本,脾为后天之根本,二本有伤,则见上项诸证,故未老而先衰,二本既固,则 自康 熟地黄(二两) 山药 牛膝(酒浸) 枸杞(酒浸,两半) 山茱肉 茯苓(乳拌) 杜 仲( (酒浸) 肉苁 一方茯苓换茯神,加川续断,名打老儿丸(妇人年过百岁,打其老儿子不肯服此丸)。 此手足少阴、足太阴药也。两肾中间有命火,乃先天之真阳,人之曰用云为,皆此火也 。此 能入 水足 茱、五味生肺液而固精;远志、菖蒲通心气以交肾(遗精白浊,由于心肾不交);大枣补气 益血,润 丹溪去楮实,更名滋阴大补丸(此阴阳平补之剂,而曰滋阴者,肾为阴脏也)。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黑地黄丸 属性:治脾肾不足,房室虚损,形瘦无力,面色青黄(此脾肾两伤之证);亦治血虚久痔(气 不摄血 苍术(油浸) 熟地黄(一斤) 五味子(半斤) 干姜(春冬一两,秋七钱,夏五钱), 枣肉 此足太阴、少阴药也。喻嘉言曰∶此方以苍术为君,地黄为臣、五味为佐,干姜为使; 治脾肾两脏之虚,而去脾湿、除肾燥,两擅其长,超超元箸,视后人之脾肾双补,药味庞杂 者,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虎潜丸 属性:治精血不足,筋骨痿弱,足不任地,及骨蒸劳热(肝主筋,血不足则筋痿;肾主骨,精 不 黄柏(盐、酒炒) 知母(盐、酒炒) 熟地黄(三两) 虎胫骨(酥炙,一两) 龟 板(酥炙 皮(盐水润,二两 茯苓、甘草、五味 此足少阴药也,黄柏、知母、熟地,所以壮肾水而滋阴;当归、芍药、牛膝,所以补肝 虚而养血;牛膝又能引诸药下行,以壮筋骨,盖肝肾同一治也;龟得阴气最浓,故以补阴而 为君;虎得阴气最强,故以健骨而为佐。用胫骨者,虎虽死犹立不仆,其气力皆在前胫,故 用以入足,从其类也;琐阳益精壮阳,养筋润燥;然数者皆血药,故又加陈皮以利气,加干 姜以通阳;羊肉甘热,属火而大补,亦以味补精、以形补形之义,使气血交通、阴阳相济也 。名虎潜者,虎,阴类,潜藏也。一名补阴丸,盖补阴所以称阳也凡阳胜者不必泻阳,只补 其阴以配阳,使水火均平,自无偏胜之患也。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天真丸 属性:治一切亡血过多,形槁肢羸,饮食不进,肠胃滑泄,津液枯竭。久服生血益气,暖胃驻 颜。 精羊内(七斤。)去筋膜脂皮,批开入下药末 肉苁蓉 山药湿者。(十两) 当归(十 二 二 温酒下。如难 此手足太阴药也。喻嘉言曰∶此方可谓长于用补矣。人参、羊肉同功十剂曰∶补可去弱 ,人 黄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三才封髓丹 属性:(《拔萃》) 降心火,益肾水,滋阴养血,润而不燥。 天门冬 熟地黄(二两) 人参(一两) 黄柏(酒炒,三两) 砂仁(两半) 甘草 (炙,七 此手足太阴、足少阴药也。天冬以补肺生水,人参以补脾益气,熟地以补肾滋阴,以药 有天地人之名,而补亦在上中下之分,使天地位育,参赞居中,故曰三才也。喻嘉言曰∶加 黄柏 参两 本方除后三味,等分煎,名三才汤,治脾肺虚劳咳嗽。本方除前三味,名凤髓丹《治要 》∶治心火旺盛,肾精不固,易于施泄。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大造丸 属性:(吴球) 治虚损劳伤,咳嗽潮热虚损∶一损肺,皮槁毛落;二损心,血液衰少;三损脾,饮食不 为肌肤;四损肝,筋缓不自收持;五损肾,骨痿不起于床。五劳者,志劳、思劳、心劳、忧 劳、 愁思 逆于 云∶ 其精 紫河车(一具) 败龟板(二两。童便浸三日,酥炙黄) 黄柏(盐、酒炒 杜仲酥炙。 两 砂仁六钱同 当归,乳煮 此手太阴、足少阴药也。河车本血气所生,大补气血,为君;败龟得阴气最全,黄柏禀 阴气最浓,滋阴补水,为臣;杜仲润肾补腰(腰者,肾之府);牛膝强筋壮骨;地黄养阴退 热,制以茯苓、砂仁,入少阴而益肾精;二冬降火清金,合之人参、五味,能生脉而补肺气。 大要以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补天丸 属性:(丹溪) 治气血衰弱,六脉细数,虚劳之证。 紫河车(一具) 黄柏(酒炒) 龟板(酥炙。三两) 杜仲(姜汁炒) 牛膝(酒浸。 二两) 陈皮(一两。)冬加干姜五钱,夏加炒五味子一两。酒糊丸(此即前方加陈皮而除 肺家药)。 此足少阴药也。黄柏、龟板滋肾之药,杜仲、牛膝腰膝之药,皆以补肾而强阴也;河车 名曰混沌皮,用气血以补气血,假后天以济先天,故曰补天;加陈皮者,于补血之中而兼调 其气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人参固本丸 属性:治肺劳虚热肺主气,气者,人身之根本也。肺气既虚,火又克之,则成肺劳而发热,有 咳嗽、咯血、肺痿诸证也。 人参(二两) 天冬(炒) 麦冬(炒) 生地黄 熟地黄(四两。)蜜丸。 此手太阴、足少阴药也。肺主气,而气根于丹田肾部,故肺肾为子母之脏,必水能制火 而后火 无所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参乳丸 属性:大补气血。 人参末 人乳粉,等分。蜜丸。炖乳取粉法,取无病年少妇人乳,用银瓢或锡瓢,倾乳 少许 燥降 粉, 此手足太阴、足厥阴药也。人参大补元气,人乳本血液化成,用之以交补气血,实平淡 之神奇也。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天王补心丹 属性:终南宣律师课诵劳心,梦天王授以此方,故名 治思虑过度,心血不足,怔忡健忘,心口多汗,大便或秘或溏,口舌生疮等证心也者, 君主 之液 心之 与痰 藏, 固有 生地(四两。酒洗) 人参 玄参(炒) 丹参(炒) 茯苓(一用茯神) 桔梗 远 志(炒。 (酒洗) 五味子(一 一方有石菖蒲四钱(菖 一方有甘草。 此手少阴药也。生地、玄参北方之药,补水所以制火,取既济之义也;丹参、当归所以 生心 肺为心之华盖而朝百脉(百脉皆朝于肺,补肺生脉脉即血也),所以使天气下降也(天气下 降,地气上腾,万物乃生);天冬苦入心而寒泻火,与麦冬同为滋水润燥之剂;远志、枣仁、 柏仁所以养心神,而枣仁、五味酸以收之,又以敛心气之耗散也;桔梗清肺利膈,取其载药 上浮而归于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孔圣枕中丹 属性:(《千金》) 治读书善忘,久服令人聪明读书易忘者,心血不足,而痰与火乱其神明也。 败龟板(酥炙) 龙骨(研末,入鸡腹煮一宿) 远志 九节菖蒲,等分,为末。每服 酒调 此手足少阴药也。龟者,介虫之长,阴物之至灵者也;龙者,鳞虫之长,阳物之至灵者 也; 藏于 气上达于心,强志益智;菖蒲辛散肝而香舒脾,能开心孔而利九窍,去湿除痰(菖蒲为水草 之精英,神仙之灵药);又龟能补肾(玄武龟蛇属肾,肾藏志),龙能镇肝(青龙属肝,肝藏 魂,)使痰火散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大补阴丸 属性:(丹溪) 治水亏火炎,耳鸣耳聋,咳逆虚热耳为肾窍,耳鸣耳聋,皆属肾虚,水不制火,木挟火 势冲逆而上,则为咳逆,即今之呃忒也。肾脉洪大,不能受峻补者。 黄柏(盐、酒炒) 知母(盐水炒。四两) 熟地黄(酒蒸) 败龟板(酥炙,六两。) 猪脊髓 此足少阴药也。四者皆滋阴补肾之药,补水即所以降火,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也。 加脊髓者,取其能通肾命,以骨入骨,以髓补髓也人身肾命、系于脊骨。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滋肾丸 属性:(又名通关丸。东垣。) 治肾虚蒸热,脚膝无力,阴痿阴汗,冲脉上冲而喘,及下焦邪热,口不渴而小便秘肾中 有水有火,水不足则火独治,故虚热;肝肾虚而湿热壅于下焦,故脚膝无力、阴痿阴汗;冲 脉起于 黄柏(酒炒。二两) 知母(酒炒。一两) 桂(一钱)。蜜丸。 此足少阴药也。水不胜火,法当壮水以制阳光,黄柏苦寒微辛,泻膀胱相火,补肾水不 足, 每相须而行,为补水之良剂。肉桂辛热,假之反佐,为少阴引经,寒因热用也(李东垣曰∶ 经曰∶ 关者甚 生于肺 用清燥 流而溺 石,腿 则阴无 此病 之证 阴如 之殊 又当 分气 本方去桂,名疗肾滋本丸∶治肾虚目昏。本方去桂、加黄连,名黄柏滋肾丸∶治上热下 冷、水衰心烦(上热下冷,阳极似阴也)。单黄柏一味,名大补丸∶治肾、膀胱虚热(气虚 者用四君子汤下,血虚者四物汤下,)腰股痛而足心热;为末,姜汁、酒调服,名潜行散; 治痛风,腰以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斑龙丸 属性:治虚损,理百病,驻颜益寿。 鹿角胶 鹿角霜 菟丝子 柏子仁 熟地黄,等分。为末,酒化胶为丸。一方加补骨脂 ;一方加鹿茸肉苁蓉 阳起石 附子 黄 当归 枣仁(炒) 辰砂,亦名斑龙丸(此 峻补气血 此手足少阴药也。鹿角胶霜、菟丝、熟地,皆肾经血分药也,大补精髓;柏子仁入心而 养心 不亦宜乎。(鹿,一名斑龙,睡时以首向尾,善通督脉,是以多寿。头为六阳之会,茸角钟 于鹿首,岂寻常含血之属所可拟哉。成都道士常货斑龙丸,歌曰∶尾闾不禁沧海竭,九转灵 丹都漫说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龟鹿二仙膏 属性:治瘦弱少气,梦遗泄精,目视不明,精极之证(五劳之外,又有六极,谓气极、血极、 精极、筋极、骨极、肌极也。精生气,气生神,精极则无以生气,故瘦弱少气;气弱则不能 生神,故目 不明;精气不固,水不能济火,故遗泄而精愈耗也。) 鹿角(十斤) 龟板(五斤) 枸杞(二斤) 人参(一斤。)先将鹿角、龟板锯截刮 净,水浸 此足少阴药也。龟为介虫之长,得阴气最全(介虫阴类;)鹿角遇夏至即解,禀纯阳之 性(阴生即解,)且不两月长至一二十斤,骨之速生无过于此者(人身惟骨难长,)故能峻补 气血;两者皆用气血以补气血,所谓补之以其类也。人参大补元气,枸杞滋阴助阳,此血气 阴阳交补之剂,气足则精固不遗,血足则视听明了,久服可以益寿,岂第已疾而已哉(李时 珍曰∶龟鹿皆灵而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以养阴也; 鹿首常返向尾,能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补火丸 属性:治冷劳气血枯竭,肉瘠齿落,肢倦言微吴鹤皋曰∶凡人之身有真火焉,寄于右肾,行于 三焦,出入于甲胆,听命于天君,所以温百骸、养脏腑、充九窍者,皆此火也,为万物之父 ,故曰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此火一息,犹万物无父,故其肉衰而瘠,血 衰而枯,骨衰而齿落,筋衰而肢倦,气衰而言微矣。 石硫黄(一斤) 猪大肠(二尺。)将硫黄为末,实猪肠中,烂煮三时,取出去肠,蒸 饼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渐加之(凡服硫黄者,忌食诸禽兽血。) 此足少阴命门药也。硫黄,火之精也,亦号将军(大黄至寒,亦号将军,)故用之以补 火;以其大热有毒,故用猪肠烂煮以解之;庸俗之人,忌而罕用,盖不知有破邪归正、返滞 还清、消阴回阳、化魄生魂之力也(吴鹤皋曰∶戴元礼有言曰,诸凉药皆滞,诸热药皆燥, 惟硫黄热而不燥。昔仁和吏早衰,服之年至九十。他如范文正公之金液丹,《得效》之玉真 丸,《和剂》之来复丹、半硫丸、灵砂丹,《百选》之二气丹,《活人》之返阴丹,杨氏之紫 霞丹皆用之,但所主各有攸当耳。昂按∶人有真阳虚衰,附桂所不能补者,非硫黄不能补之; 今人以为燥毒,弃而不用,不知硫黄性虽燥而疏利,与燥涩者不同,本草称为救危妙药,道 家以之服食,尊之为金液丹,固人所可常服者;且硝与磺,一阴一阳,然皆同类之物,今人 惟知用芒 附∶金液丹∶硫黄(十两)。研末,瓷盆盛。水和赤石脂封口,盐泥固济,日干;地内 埋一小罐,盛水令满,安盆在内,用泥固济。慢火养七日七夜,加顶火一斤 ,取出,研末, 蒸饼丸 玉真丸∶生硫黄(二两) 生硝石 石膏 半夏(一两)。姜汁糊丸。姜汤或米饮下, 每四十丸 来复丹∶太阴元精石 舶上硫黄 硝石(一两,硝黄同微炒,不可火大,柳条搅结成砂 子) 五灵脂(去砂石) 青皮 陈皮(一两。)醋糊丸。米饮下。治伏暑泄泻,身热脉弱 (《玉机微义》曰∶硝石性寒,佐以陈皮,其性疏快,硫黄能利人,若作暖药止泻,误矣。 此由啖食生冷,或冒暑热,中脘闭结,挥霍变乱,此药通利三焦,分理阴阳,服之甚验。若 因暑火湿热者勿用。 半硫丸∶半夏 硫黄,等分。生姜糊丸。治老人虚秘、冷秘。 灵砂丹∶水银三两 硫黄(一两。)炼成研末,糯米糊丸。治诸虚痼冷。 二气丹∶硝石 硫黄,等分。为末。石器炒成砂,再研,糯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 丸,井水下。治伏暑伤冷,二气交错,中脘痞结,或呕或泄,霍乱厥逆。 返阴丹∶治阴毒伤寒,心神烦躁,四肢逆冷。硫黄五两 硝石 太阴元精石一两 附子 (炮) 干姜(炮) 桂心(五钱)。用铁铫先铺元精末一半,次铺硝石末一半,中间下硫 黄末,又着硝石一半盖硫黄,再以元精末盖上。用小盏合著炭三斤,烧令得所,勿令烟出。 研末,和前药末饭 《本事方》破阴丹∶治阴中伏阳,烦躁,六脉沉伏。硫黄、水银各一两,陈皮、青皮各 五钱 冷 《伤寒百问》方∶硫黄五钱。艾汤调下。治身冷脉微,厥而烦躁。令卧,汗出愈。 黑锡丹∶黑铅 硫黄各二两。将锡熔化,渐入硫黄,候结成片,倾地上出火毒,研至无 声为度。治阴阳不升降,上盛下虚,头目眩运。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唐郑相国方 属性:治虚寒喘嗽,腰脚酸痛(肺虚气乏而痰多则喘嗽,肾虚则脚酸痛。) 破故纸(十两。酒蒸为末) 胡桃肉(二十两。去皮烂捣。)蜜调如饴。每晨酒服一大 匙,不能饮者熟水调。忌芸苔、羊肉(芸苔,菜也。) 此手太阴、足少阴药也。破故纸属火,入心包、命门,能补相火以通君火,暖丹田、壮 元阳;胡桃属木,能通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补养气血,有木火相生之妙。气足则肺不 虚寒,血足则肾不枯燥,久服利益甚多,不独上疗喘嗽,下强腰脚而已也(古云∶黄柏无知 母、破故纸无胡桃,犹水母之无虾也。李时珍曰∶命门在两肾中央,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 肾命相通,藏精而恶燥。胡桃状颇相类,皮汁青黑,故入北方,佐破故纸润燥而调血,使精 气内 本方加杜仲一斤、生姜炒蒜四两,名青娥丸∶治肾虚腰痛(经曰∶腰者肾之府,转移不 能 本方加杜仲、胡芦巴、小茴香、萆 ,名喝起丸∶治小肠气痛引腰。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二至丸 属性:补腰膝,壮筋骨,强阴肾,乌髭发。价廉而功大。 冬青子(即女贞实。冬至日采。不拘多少,阴干,蜜酒拌蒸,过一夜,粗袋擦去皮,晒 干为末,瓦瓶收贮。或先熬干,旱莲膏旋配用) 旱莲草(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捣汁熬膏, 和前药为 此足少阴药也。女贞甘平,少阴之精,隆冬不凋,其色青黑,益肝补肾;旱莲甘寒,汁 黑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扶桑丸 属性:(胡僧) 除风湿,起羸 ,驻容颜,乌髭发,却病延年。 嫩桑叶(去蒂洗净,暴干。一斤。为末) 巨胜子(即黑脂麻,淘净。四两) 白蜜(一 斤。)将脂麻擂碎熬浓汁,和蜜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一方桑叶为末,脂麻蒸捣, 等 此足少阴、手足阳明药也。桑乃箕星之精,其木利关节,养津液(故凡熬药,俱用桑柴; 其叶 弘景 歌曰 如漆 可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参苓白术散 属性:治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吐或(泻土为万物之母,脾土受伤,则失其健运之职,故饮 食不消;兼寒则呕吐,兼湿则濡泄也。饮食既少,众脏无以禀气,则虚羸日甚,诸疾丛生矣。)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甘草(炙) 山药(炒) 扁豆(炒) 薏仁(炒) 莲 肉(去心, 此足太阴、阳明药也。治脾胃者,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而已。人参、白术 、茯 湿;砂仁、陈皮调气行滞之品也,然合参、术、苓、草,暖胃而又能补中(陈皮、砂仁,入 补药则补;)桔梗苦甘入肺,能载诸药上浮,又能通天气于地道(肺和则天气下降,)使气得 升降而益和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炒香散 属性:(王荆公) 治梦遗失精,惊悸郁结(肾主藏精,心主藏神,邪火妄行,心肾不交,上实下虚,则梦 中 山药(二两。姜汁炒) 人参 黄 远志(炒) 茯苓 茯神(一两) 桔梗(三钱) 甘草(二钱) 木香(二钱五分) 麝香(一钱) 辰砂(二钱,另研为末。)每服二钱, 酒下。 此手足少阴药也。心,君火也,君火一动,相火随之,相火寄于肝胆,肾之阴虚则精不 藏,肝之阳强,则气不固(阳即邪火也,)故精脱而成梦矣(《准绳》曰∶病之初起,亦有不 在肝肾而在心肺脾胃之不足者,然必传于肝肾而精乃走也。又曰∶心肾乃水火之脏,法天地, 施生化成之道,故藏精神,为五脏之宗主,若由他脏而致肾之泄者,必察四属以求其治。大 抵精自心而泄者,则血脉空虚,本纵不收;自肺而泄者,则皮槁毛焦,喘急不利;自脾而泄 者,色黄肉消,四肢懈怠;自肝而泄者,筋痿色青;自肾而泄者,色黑髓空而骨坠。即脉亦 可辨也。朱丹溪曰∶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 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于动,心动则相火翕然随之,虽不交会,精亦暗流而渗漏矣。所以 圣贤只是教人收心养性,其旨深矣。)山药益阴清热,兼能涩精,故以为君;人参、黄 所 以固其气,远志、二茯所以宁其神,神宁气固,则精自守其位矣;且二茯下行利水,又以泄 肾中之邪火也;桔梗清肺散滞,木香疏肝和脾(行气故疏肝,肝疏则木不克土而脾和,)丹 砂镇心安神麝香通窍解郁,二药又能辟邪,亦所以治其邪感也。加甘草者,用以交和乎中, 犹黄婆之媒婴 也黄婆脾也;婴儿 女,心肾也。)是方不用固涩之剂,但安神正气,使精 与神气相根据而自固矣。以其安神利气,故亦治惊悸郁结(楼全善曰∶详古治梦遗方,属郁滞 者居大半,庸医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玉屏风散 属性:治自汗不止,气虚表弱,易感风寒(阳也者,卫外而为固也,阳虚不能卫外,故津液不 固 黄 (炙,四两) 防风(一两) 白术(炒,二两。)为末。每服三钱。 此足太阳、手足太阴药也。黄 补气,专固肌表,故以为君;白术益脾,脾主肌肉,故 以为臣;防风去风,为风药卒徒,而黄 畏之,故以为使,以其益卫固表,故曰玉屏风(李 东垣曰∶黄 得防风,其功益大,取其相畏而相使也。《准绳》曰∶卒中偏枯之证,未有不 因真气不周而病者,故黄 为必用之君药,防风为必用之臣药。黄 助真气者也,防风载黄 助真气,以周于身者也,亦有治风之功焉。许胤宗治王太后中风口噤,煎二药熏之而愈, 况服之乎。) 前药等分煎,名黄 汤∶洁古用代桂枝汤,治春夏发热有汗,脉微弱,恶风寒者。恶风 甚,加桂枝。又用川芎、苍术、羌活等分,名川芎汤;以代麻黄汤,治秋冬发热无汗,恶风 寒者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四君子汤 属性:治一切阳虚气弱,脾衰肺损,饮食少思,体瘦面黄,皮聚毛落,脉来细软(脾者,万物 之母也,肺者,气之母也,脾胃一虚,肺气先绝。脾不健运,故饮食少思;饮食减少,则营 卫无所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姜三片 枣二枚,煎。 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 茯苓 受荫 故 本方加陈皮,名异功散(钱氏)∶调理脾胃。再加半夏,名六君子汤∶治气虚有痰,脾 虚鼓 虚寒胃痛,或腹痛泄泻。六君子加麦冬、竹沥∶治四肢不举(脾主四肢)。六君子加柴胡、 葛根、黄芩、白 枣煎,名四兽 气相搏,发为 之剂。本方加 不遂,在右者属气虚 治脾虚肌热,泄泻,虚热作 治消渴不能食。本方除人参,加 方。本方除茯苓,加干姜,名四 阴阳未辨,姑与服之,若阳厥便 六神散(陈无择∶)治小儿表热去后又发热者(世医到此,尽不能晓,或再用凉药,或再解 表,或谓不治。此表里俱虚,气不归元, 煎,和其胃气,则收阳归内,而身凉矣。 名八珍汤∶治心肺虚损,气血两虚(心主血, 为肌肤(血气充,然后肌肉长。)若伤之重者,真阴 四物之中,又加黄 以助阳固表,加肉桂以引火归元 补勿一泻之,此汤是也)。十全大补去川芎,加陈皮,名 悸,筋惕肉 ,或汗出不止,及下后下利不止,身体疼痛。 眩悸 惕之证;阳明宜下,下多亡阴,故有下利身痛之证。)十 活、附子、杜仲、牛膝,名大防风汤∶治鹤膝风。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四物汤 属性:(见血门)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补中益气汤 属性:(见气门)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升阳益胃汤 属性:(东垣) 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 食不 于胸中 重节痛 调,湿 黄 (二两) 人参 甘草(炙) 半夏(一两。脉涩者用) 白芍(炒) 羌活 独 活防风 (小便利、不渴 枣煎。又补中益气汤加炒曲、黄芩,亦名益胃升阳汤(东垣)∶治妇人经候凝结,血块暴下, 脾虚水泻。 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六君子助阳益胃,补脾胃之上药也(参、术、苓、草、陈皮、半 夏),加黄 以补肺而固卫,芍药以敛阴而调荣,羌活、独活、防风、柴胡以除湿痛(羌活 除百节之痛)而升清阳,茯苓、泽泻以泻湿热而降浊阴,少佐黄连以退阴火,补中有散,发 中有收,使气足阳升,自正旺而邪服矣(东垣曰∶此治肺之脾胃虚也。何故秋旺用参术芍药 之类反补脾,为脾胃虚则肺俱受病,故因时而补易为力也。又曰∶余病脾胃久衰,一日体重, 肢节疼痛,大便泄下,小便闭塞,默思《内经》云∶在下者,因而竭之,是先利小便也,又 治诸泻小便不利者,先分利之,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当用淡渗以利之,病虽即已,是 降之又降,复益其阴,而重竭其阳也,治以升阳风药,是为宜耳;羌活、独活、升麻、柴胡 各一钱,防风、炙甘草各五分,一剂而愈。大法寒湿之胜,风以平之,又曰∶下者举之,圣 人之法,举一可知百矣。东垣又曰∶药中但犯泽泻、猪苓、茯苓、木通、灯草淡味渗泄之类, 皆从时令之旺气,以泄脾胃之外邪,而补金水之不足也。或小便已数,肝肾不受邪者而误用 之,必大泻真阴,竭绝肾水,先损其两目也。又曰∶《灵枢》云∶头有疾,取之足,谓阳病 取阴也;足有疾、取之上,是阴病取阳也;中有疾、旁取之,中者,脾胃也,旁者少阳甲胆 克之,又是升阳助清气上行之法也)。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属性:(东垣) 治饮食伤胃,劳倦伤脾,火邪乘之,而生大热,右关脉缓弱,或弦、或浮数(右关缓弱, 脾虚 下 矣 黄 苍术(泔浸,炒) 甘草(炙) 羌活(一两) 升麻(八钱) 柴胡(两半) 黄 连(酒 服三钱或五钱 此足太阴、阳明、少阳药也。柴胡、升麻、羌活,助阳益胃以升清气;人参、苍术、黄 、甘草,益气除湿以补脾胃;黄芩、黄连、石膏,凉心清胃以泻阴火(李东垣曰∶胃乃脾 之刚,脾乃胃之柔。饮食不节,则胃先病,脾无所禀而后病;劳倦则脾先病,不能为胃行气 而后病;胃为十二经之海,脾胃既虚,十二经之邪不一而出;假令不能食而肌肉削,此本病 也;右关脉缓而弱,本脉也;或本脉中兼见弦脉,证中或见四肢满闷、淋溲、便难、转筋一 二证,此肝之脾胃病也,当加风药以泻之。脉中兼见洪大,证中或见肌热、烦热、面赤、肉 消一二证,此心之脾胃病也,当加泻心火之药。脉中兼见浮涩,证中或见短气,气上喘嗽、 痰盛、皮涩一二证,此肺之脾胃病也,当加泻肺及补气之药。脉中兼见沉细,证中或见善欠、 善恐一二证,此肾之脾胃病也,当加泻肾水之浮,及泻阴火之药。所以言此者,欲人知百病 皆从脾胃生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补肺汤 属性:治肺虚咳嗽(有声无痰曰咳,盖伤于肺气;有痰无声曰嗽,盖动于脾湿也;有声有痰曰 咳嗽。有因风、因火、因痰、因湿、因食、因虚之异。此为肺虚不能生肾水,水不制火,虚 火上炎 久嗽 人参 黄 (蜜炙) 五味子(炒) 紫菀(一钱) 桑白皮(蜜炙) 熟地黄(二钱。) 入蜜少 此手太阴、足少阴药也。肺虚而用参 者,脾为肺母,气为水母也(虚则补其母);用 熟地者,肾为肺子,子虚必盗母气以自养,故用肾药先滋其水,且熟地亦化痰之妙品也(丹 溪曰∶补水以制相火,其痰自除);咳则气伤,五味酸温,能敛肺气;咳由火盛,桑皮甘寒, 能泻肺火;紫菀辛能润肺,温能补虚。合之而名曰补肺,盖金旺水生,咳嗽自止矣(此治肺 虚咳嗽,若实火咳者禁用。刘宗浓曰∶因劳而嗽,则非嗽为本也,故此汤与《金匮》肾气丸 为少阴例药。《仁斋直指》曰∶肺出气也,肾纳气也,肺为气主,肾为气本。凡咳嗽暴重, 自觉气从脐下逆上者,此肾虚不能收气归元,当用地黄丸、安肾丸,毋徒从事于肺,此虚则 补子之义也。《医贯》曰∶五行惟肺肾二脏,母病而子受邪。何则,肺主气,肺有热,气得 热而上蒸,不能下生于肾,而肾受伤矣;肾伤则肺益病;盖母藏子宫,子隐母胎,凡人肺金 之气,夜卧则归藏于肾水之中,因肺受心火之邪,欲下避水中,而肾水干枯,火无可容之地, 因是复上而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补肺阿胶散 属性:(钱乙) 治肺虚有火,嗽无津液而气哽者(火盛则津枯,津枯则气哽。) 阿胶(蛤粉炒。两半) 马兜铃(焙) 甘草(炙) 牛蒡子(炒香。一两) 杏仁(去 皮尖。 此手太阴药也。马兜铃清热降火(兜铃象肺,故入肺),牛蒡子利膈滑痰(润肺解热, 故治火嗽),杏仁润燥散风,降气止咳,阿胶清肺滋肾,益血补阴。气顺则不哽,液补则津 生(阿胶补血液),火退而嗽宁矣。土为金母,故加甘草、粳米以益脾胃(李时珍曰∶补肺 阿胶散用马兜铃,非取其补肺,取其清热降气,而肺自安也。其中阿胶、糯米乃补肺之正药。 昂按∶清热降气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生脉散 属性:(见暑门)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百合固金汤 属性:(赵蕺庵) 治肺伤咽痛,喘嗽痰血(肺金受伤,则肾水之源绝;肾脉挟咽,虚火上炎,故咽痛;火 上 生地黄(二钱) 熟地黄(三钱) 麦冬(钱半) 百合 芍药(炒) 当归 贝母 生 甘草( 此手太阴、足少阴药也(肺肾为子母之脏,故补肺者,多兼滋肾)。金不生水,火炎水 干,故以二地助肾滋水退热为君;百合保肺安神,麦冬清热润燥,元参助二地以生水,贝母 散肺郁而除痰,归芍养血,兼以平肝(肝火盛则克金)。甘桔清金,成功上部(载诸药而上 浮),皆以甘寒培元清本,不欲以苦寒伤生发之气也(李士材曰∶蕺庵此方殊有卓见。然土 为金母,清金之后,亟宜顾母,否则金终不可足也。《医贯》曰∶咳嗽吐血,未必成瘵也, 服四物知柏之类不已,则瘵成矣;胸满膨胀,悒悒不快,未必成胀也,服山楂、神曲之类不 止,则胀成参;面目浮肿,小便秘涩,未必成水也,服渗利之药不止,则水成矣;气滞膈塞, 未必成噎也,服青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紫菀汤 属性:(海藏) 治肺伤气极,劳热久嗽,吐痰吐血(气极∶六极之一也。肺主气,元气虚则阴火盛,壮 火 紫菀(洗净、炒) 阿胶(蛤粉炒成珠) 知母 贝母(一钱) 桔梗 人参 茯苓 甘 草( 此手太阴药也。劳而久嗽,肺虚可知,即有热证,皆虚火也。海藏以保肺为君,故用紫 菀、阿胶(二药润肺补虚,消痰止嗽);以清火为臣,故用知母、贝母(二药辛寒,润燥消 痰);以参苓为佐者,扶土所以生金;以甘桔为使者,载药上行脾肺(桔梗载诸药上行,而 能清肺,甘草辅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秦艽扶羸汤 属性:(直指) 治肺痿骨蒸,或寒或热成劳,咳嗽声嗄不出,体虚自汗,四肢倦怠。(肺痿,有火热伤 肺而得之者,有肺气虚寒而得之者。骨蒸,骨里蒸蒸然热,阴虚也;咳嗽,阴火乘肺也;或 寒或热 柴胡(二钱) 秦艽 人参 当归 鳖甲(炙) 地骨皮(钱半) 紫菀 半夏 甘草 (炙。 此手太阴、足少阳药也。柴胡、秦艽散表邪兼清里热(柴胡解肌热,秦艽退骨蒸),鳖 甲、地骨滋阴血而退骨蒸(地骨皮凉血,退有汗骨蒸),参草补气,当归和血,紫菀理痰嗽 (润肺除痰),半夏发音声(肺属金、声之所从出也。有物实之,则金不鸣,燥湿除痰,则 金清而声自开矣。有声嘶而哑者,肺已损也,难治)。表里交治,气血兼调,为扶羸良剂(透 肌解热,柴胡、秦艽、干葛为要剂,故骨蒸方中多用之。寇宗 曰∶柴胡《本经》并无一字 治劳,甄权、大明并言补虚劳,医家执而用之,贻害无穷。李时珍曰∶劳有五,若劳在肝、 胆、心、心包有热,或少阳经寒热,则柴胡乃手足厥阴、少阳必用之药;劳在脾胃有热,或 阳气下陷,则柴胡为退热升清必用之药;惟劳在肺肾者,不可用耳,寇氏一概摈斥,殊非通 论。昂按∶杨氏此方,用柴胡为君,则肺劳亦有用之者矣。大抵柴胡能退热升清,宣畅气血。 昔孙琳治劳疟,而曰∶热有在皮肤、在脏腑、在骨髓。在骨髓者,非柴胡不除;则柴胡亦有 退骨蒸之力矣,况有滋补之药以辅之乎。《直指方》又云∶柴胡之退热,不及黄芩。李时珍 曰∶黄芩之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黄鳖甲散 属性:(谦甫) 治男女虚劳客热,五心烦热,四肢怠惰,咳嗽咽干,自汗食少,或日晡发热(五心∶心 窝、手心、足心也。脾主四肢,五心烦热,是心火陷于脾土之中,宜升发火郁。四肢倦怠, 脾虚也;咳嗽,肺火也;咽干,肾水不足、相火上炎也;自汗,阳虚也;食少,脾胃弱也; 日西潮 黄 (蜜炙) 鳖甲(炙) 天冬(五钱) 秦艽 柴胡 地骨皮 茯苓(三钱) 桑 白皮 紫菀 半夏 芍药 生地黄 知母 甘草(炙。三钱半) 人参 桔梗 肉桂(一钱 半。)每一两加姜煎(此即前方减当归,加黄 、茯苓、生地、芍药、天冬、知母、桑皮、 桔梗、肉桂)。《 此手足太阴、足少阳药也,鳖甲、天冬、芍、地、知母滋肾水而泻肺肝之火,以养阴也 (地黄、知母滋肾水,天冬泻肺火,鳖甲、芍药泻肝火);黄 、人参、桂、苓、甘草固卫 气而补脾肺之虚,以助阳也;桑皮、桔梗以泻肺热,半夏、紫菀以理痰嗽(紫菀润肺止嗽, 半夏化痰利咽,故《金匮》治喉痹咽痛,皆用半夏,盖辛能散亦能润也);秦艽、地骨以散 内热而除蒸,柴胡以解肌热而升阳,此表里气血交治之剂也。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秦艽鳖甲散 属性:(谦甫) 治风劳骨蒸,午后壮热,咳嗽,肌瘦,颊赤,盗汗,脉来细数(风,阳邪也,在表则表 热 虚火 鳖甲(一两。灸) 秦艽 知母 当归(五钱) 柴胡 地骨皮(一两) 乌梅(一个) 青蒿 此足少阳、厥阴药也。风生热而热生风,非柴胡、秦艽不能驱风邪使外出;鳖,阴类, 用甲者,骨以及骨之义;乌梅酸涩,能引诸药入骨而敛热;青蒿苦寒,能从诸药入肌而解蒸 (柴胡、青蒿,皆感少阳生发之气,凡苦寒之药,多伤脾胃,惟青蒿清芬入脾,独宜于血虚 有热之人);知母滋阴,当归和血,地骨散表邪兼清里热,又止汗除蒸之上品也地骨皮退有 汗之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益气聪明汤 属性:(东垣) 治内障目昏,耳鸣耳聋。(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 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聋也。李东垣曰∶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 黄 人参(五钱) 葛根 蔓荆子(三钱) 白芍 黄柏(二钱如有热烦乱,春月 渐加,夏倍之;如脾虚,去之;热减少用) 升麻(钱半) 炙甘草(一钱)每四钱,临卧 服、五更再服。 此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药也。十二经脉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 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大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矣。参 甘温以补脾胃;甘草甘缓以和 脾胃;干葛、升麻、蔓荆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舞胃气,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阳上升 ,则九窍通利,耳聪而目明矣;白芍敛阴和血,黄柏补肾生水,盖目为肝窍,耳为肾窍,故 又用二者平肝滋肾也。 <目录>补养之剂第一 <篇名>羊肉汤 属性:(韩祗和) 治伤寒汗下太过,亡阳失血,恶人蜷卧,时战如疟,及产脱血虚(韩祗和曰∶若止救逆, 效必迟矣;与羊肉汤,为效甚速。病患色虽见阳,是热客上焦;中下二焦阴气已盛,若调得 下焦有阳,则上焦阳气下降丹田,知所归宿矣)。 当归 白芍 牡蛎( ,一两) 龙骨( 。五钱) 生姜(二两) 附子(炮。二两) 桂枝 此足少阴药也。当归、芍药以补其阴,附子、姜、桂以复其阳,龙骨、牡蛎以收其脱, 羊肉大补以生其气血。 <目录> <篇名>发表之剂第二 属性:发者,升之、散之、汗之也;表者,对里而言也。三阳为表,三阴为里,而太阳为表之 表,阳明为表之里,少阳为半表半里也。邪之伤人,先中于表,以渐而入于里,始自太阳, 以及 汗之 误补 筋脉 <目录>发表之剂第二 <篇名>麻黄汤 属性:(仲景) 治伤寒太阳证,邪气在表,发热、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痛、项背强,恶寒恶风(但 有一毫头痛恶寒,尚为在表),无汗而喘,脉浮而紧(寒邪外束,阳不得越,故郁而为热。 经曰∶人之伤寒,则为病热。寒国中人,必先在表,即足太阳寒水之经。太阳为诸阳主气, 乃一身纲维,本经之脉,起目 、上脑下项、循肩、挟脊、抵腰、行于身后,故所过之处无 不痛也。恶寒者,虽无风而恶寒;恶风者,当风而始恶之,故恶寒必兼恶风。恶寒有阴阳之 分,恶风惟属阳经,故三阴无恶风之证,风为阳邪,寒为阴邪也。《原病式》曰∶身热恶寒, 热在表也,热在表而浅,邪畏正,故病热而反恶寒,或言为寒在表,及热在皮肤,寒在骨髓 者,误也。凡人之伤风暑湿,皆有汗,惟伤寒独不汗出,寒能涩血,又表实也。气上逆故喘, 邪在表故脉浮,伤寒脉紧而伤风脉缓者,寒劲急而风缓散也。喻嘉言曰∶冬伤寒,春伤温, 夏秋伤暑伤湿,此四时正病也。然夏秋亦有伤寒,冬春亦有伤暑伤湿,乃四时之客病,所谓 异气也。冬春正病,有汗为伤风,无汗为伤寒;即夏秋正病,有汗为伤暑湿,无汗仍为伤寒。 亦治 宜 宜 之 提出太阳,不欲其陷入阳明,故不用葛根也)。亦治哮证(哮喘由风寒客于背俞,复感于寒 而作,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甘草(一两。炙用) 先 煮麻黄数沸,去沫,内诸药煎,热服,覆取微汗。中病即止,不必尽剂,无汗再服(凡用麻 黄去节,醋汤略泡, 汗出则愈。《活人 藏曰∶表证当汗, 三阳,汗当急而 急下、少与、微 此足太阳药也。麻黄中空,辛温气薄,肺家专药,而走太阳,能开腠散寒(皮腠,肺之 所主,寒从此入,仍从此出);桂枝辛温,能引营分之邪,达之肌表(桂入营血,能解肌, 营卫和,始能作汗);杏仁苦甘,散寒而降气;甘草甘平,发散而和中。经曰∶寒淫于内, 治以甘热,佐以苦辛是已(喻嘉言曰∶麻黄发汗,其力最猛,故以桂枝监之,甘草和之,用 杏仁润下以止喘逆。正如驭马防其放逸耳。李士材曰∶古云冬不用麻黄,夏不用桂枝,盖以 冬主闭藏,不应疏泄,夏令炎热,不宜辛温,经所谓必先岁气,毋伐天和是也。又云∶夏月 不用麻黄,两说相反何耶。或舍时从证,或舍证从时,临时变通,存乎其人耳。李时珍曰∶ 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未有究其精微者。津液为汗,汗即血也,在营则为 血,在卫则为汗。寒伤营,营血内涩,不能外通于卫,卫气闭固,津液不行,故无汗发热而 恶寒;风伤卫,卫气外泄,不能内护于营,营气虚弱,津液不固,故有汗发热而恶风。然风 寒皆由皮毛而入,皮毛,肺之合也,证虽属太阳,然面赤怫郁、咳嗽有痰,喘而胸满,非肺 病乎。盖皮毛外闭,则邪热内攻,故用麻黄、甘草,同桂枝引出营分之邪,达之肌表,佐以 杏仁泄肺而利气。汗后无大热而喘者,加石膏。《活人书》∶夏至后加石膏、知母,是皆泄肺 火之药,是麻黄汤虽太阳发汗重剂,实散肺经火郁之药。腠理不密,则津液外泄,而肺气虚, 虚则补其母,故用桂枝同甘草,外散风邪以救表,内伐肝木以防脾;佐以芍药泻木而固脾; 使以姜枣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下后微喘者,加浓朴、杏仁以利肺气也;汗后脉沉迟者,加 人参以益肺气也。《活人书》加黄芩为阳旦汤,以泄肺热也,是桂枝汤虽太阳解肌轻剂,实 为理脾救肺之药也。王履曰∶伤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不即病者,谓之温暑,其原不殊,故 一称为伤寒,其类则殊,施治不得相混。仲景之书,专为即病之伤寒设,不兼为不即病之温 暑设也,今人或以伤寒法治温暑,不过借用耳。三阴伤寒,寒证十居七八,若温暑但一于热 耳,后人误为通治,遂疑诸热剂不敢用,是未悟仲景立麻黄、桂枝汤之有所主,有其时矣, 苟知非治温暑之剂,则群疑冰释矣。又曰∶伤寒即发于冬寒之时,寒邪在表,闭其腠理,非 辛温不能散之,此麻黄、桂枝等剂所以必用也;温病热病,发于喧热之时,郁热自内达外, 无寒在表,故非辛凉、苦寒、苦酸之剂不能解之,此桂枝、麻黄等所以不可用,而后人所处 水解散、大黄汤、千金汤、防风通圣之类,兼内外者之所以可用也。夫即病之伤寒,有恶风 恶寒之证者,风寒在表,表气受伤也;后发之温热病,有恶风恶寒之证者,必重感风寒,而 表气亦受伤也,若无新中之风寒,则无恶风恶寒之证,故仲景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 恶寒者,为温病”。温病如此,则知热病亦如此,而不渴恶寒者,非温热病矣。或有不因新 中风寒亦见恶风恶寒之证者,盖因表虚热达于表而伤表气,所谓卫虚则恶风,营虚则恶寒耳, 非伤风恶风,伤寒恶寒也。温病热病,亦有先见表证而后传里者,盖郁热自内达外,外不得 泄,还复入里,而成可攻之证,非如伤寒从表而始也。每见世人治温热病,误攻其里,亦无 大害,误发其表,变不可言,此足明其热之自内达外矣。间有误攻致害者,乃春夏暴寒所中 之疫证,邪纯在表,未入于里,不可与温病热病同论。夫秋冬伤寒,真伤寒也,春夏伤寒, 寒疫也,与温病热病自是两途,岂可同治。况伤寒直中阴经,与太阳虽伤,不及郁热,即传 阴经为寒证而当温者,又与温病热病大不同,其可混治乎。一阳子曰∶伤寒传足不传手,非 穷理之言也。草窗刘子指足经所属水土木,水遇寒而涸冰,土遇寒而坼裂,木遇寒而凋枯, 故寒善伤之;手经所属金与火,金遇寒而越坚,火体极热,寒不能袭,故寒不能伤。昧者奇 之,将人身营卫经络,上下截断,不相联系,失血气周流、瞬息罔间之旨矣。夫寒邪袭人, 必先皮毛灼热,鼻塞息粗,肺主皮毛,是手太阴肺辛金先受病矣,海藏有伤寒自皮毛入之语, 先师有桂麻羌芎之设,虽太阳表之表之剂,然汗法舍皮毛何自而解;更衣悖常,结闭溏泄, 手阳明大肠庚金病矣,先师有硝黄朴实之用,虽兼正阳三阴里之里之剂,然下法舍大肠何自 而通;刘子谓金遇寒而越坚,信乎。阳气怫郁,舌苔、言妄,手少阴心丁火病矣;先师有泻 心数法;亢极动血,上下烦蒸,手厥阴心包火,手少阳三焦火病矣,治有三黄、柴芩数条; 小便癃秘,手太阳小肠丙火病矣,治有五苓,导赤之例;刘子谓火热寒不能伤,信乎。经又 云∶人之伤寒,则为病热,既云病热,则无水冰土坼木枯之说,而有金烁火亢之征矣,刘子 何人,敢恃管见惑世诬人哉。《机要》云∶有厥阴经下利不止,脉沉而迟,手足厥逆,唾涕 脓血,此难治,宜麻黄汤、小续命汤汗之,此有表邪缩于内,当泻表而愈。张子和曰∶飧泄 以风为根,风非汗不出。有病此者,腹中雷鸣,水谷不分,小便滞涩,服涩药温药不效,灸 中脘脐下数壮,燥热转甚,津液枯竭。延余视之,脉浮大而长,身表微热,用桂枝麻黄汤, 加姜枣煎,连进三大剂,汗出终日,至旦而愈,次以胃风汤和其脏腑,食进而安。经曰∶春 伤于风,夏必飧泄,故可汗而愈。按风属木,脾属土,木克土,故泄也。附∶大黄汤∶大黄 两半 芒硝 大腹皮 木通 甘草各一两 桂心七钱半 桃仁二十一枚。治阳毒伤寒未解, 热在内,恍惚如狂。破棺千金汤∶苦参一两。酒煮,取吐,治天行热毒垂死。水解散、防 通圣散,见表里门。) 本方除桂枝,加石膏,名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治汗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 出而喘,无大热者(或问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桂枝既不可行,麻黄可行耶;无大热,石 膏可行耶。喻嘉言曰∶治伤寒先分营卫,桂麻二汤,断无混用之理,此证太阳之邪,虽从汗 解,然肺中热邪未尽,所以热虽少止,喘仍不止,故用麻黄发肺邪,杏仁下肺气,甘草缓肺 急,石膏清肺热,即以治足太阳之药,通治手太阴经也。倘误行桂枝,宁不壅塞肺气而吐痈 脓乎);亦治温疟先热后寒。本方加白术,名麻黄加术汤(金匮)∶治湿家身体烦痛,宜发汗。 本方去桂枝、杏仁,加附子,名麻黄附子汤(金匮)∶治脉沉虚胀者,为气水,属少阴,发 其汗即止。本方除桂枝、杏仁,名甘草麻黄汤(金匮)∶治里水(一身面目黄肿,脉沉,小 便不利,重覆取汗)。本方去桂用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名三拗 汤(《局方》)∶治感冒风寒,咳嗽,鼻塞(麻黄留节,发中有收;杏仁留尖,取其发,连皮, 取其涩;甘草生用,补中 忌汗诸(证仲景曰∶阳盛阴虚,下之则愈,汗之则死;阴盛阳虚,汗之则愈,下之则死。 脉浮 汗, 利虽 津液 夺汗 桂枝 汗则 在里 竭, 虚里 动气者 伤寒伤风辨(伤寒郁而后能发热,伤风即能发热;伤寒无汗,伤风有汗;伤寒无涕,伤 风 阴阳表里(辨阳证之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便清、不渴,手足温和;阴证之表, 无热恶寒,面惨息冷,手足厥逆。阳证之里,唇焦舌燥,烦渴掀衣,扬手掷足,大便秘结, 小便赤涩,爪甲红活,身轻易于转侧,脉浮洪数;阴证之里,不渴,蜷卧,引衣自盖,唇紫 舌卷,大便滑泄,小便清白,爪甲青黑,身重难于转侧,脉沉细数;惟腹痛与呕,阴阳里证 皆有之。三阳经又有阴阳表里之分;太阳以热在皮肤,头痛项强,在经为表,麻黄汤、桂枝 汤、九味羌活汤;以口渴尿赤,热入膀胱,在腑为里,五苓散。阳明以热在肌肉,目痛不眠, 在经 为 芩 湿 八 <目录>发表之剂第二 <篇名>桂枝汤 属性:(仲景) 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发热头痛,自汗,恶风恶寒,鼻鸣干呕(关前为阳,卫亦阳, 阳以 于风 强, 属表 风壅 伤寒 表未解也,可发汗(脉迟汗多属阳明证,以微恶寒尚兼太阳,仍当从外解肌,断其入胃腑之 路)。 桂枝 芍药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热服。须臾啜稀热 粥,以 者,更作服。 此足太阳药也。仲景以发汗为重,解肌为轻,中风不可大汗,汗过则反动营血,虽有表 邪, 以酸 温能散(散寒止呕),枣甘温能和,此不专于发散,又以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者也。麻黄汤 专于发散,故不用姜枣,而津液得通矣(庞安时曰∶若无汗、小便数,或手足逆、身冷、不 恶寒、反恶热者,慎不可用。又自汗、小便数者,不可服。自汗为阳虚,小便数为下焦虚寒, 初病表里俱虚,病不在表,服此重汗,竭其津液,是虚虚也。经曰∶脉浮紧、发热、汗不出 者,不可与。脉紧为伤寒,与之则表益实而汗愈难出矣。《伤寒例》曰∶桂枝下咽,阳盛则 毙;承气入胃,阴盛则亡。周扬俊曰∶风既伤卫,则卫气疏,不能内护于营。而汗自出矣。 汗者,血之液也,苟非用血药,以桂枝和营散邪,以芍药护营固里,则不但外邪不出,且入 而为里患矣。然后知和营则外邪出,邪出则卫自密,更不必用固表之药,而汗自止矣。仲景 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和谐故耳,以营行脉中, 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王好古曰∶或问桂枝止烦出汗,仲景治伤寒 发汗数处皆用桂枝汤,又曰无汗不得用桂枝,汗多者桂枝甘草汤,此又能闭汗也。二义相通 否乎?曰∶仲景云,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阴虚阳必凑之,故用桂枝发其汗, 此乃调其营气,则卫气自和,风邪无所容,遂自汗而解,非若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