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瑰宝苑 姚贞白医案 免费下载700多本医学电子书请到A+医学百科医学电子书专题 网址:http://www.a-hospital.com/w/%E5%8C%BB%E5%AD%A6%E7%94%B5%E5%AD%90%E4%B9%A6 A+医学百科正在整理中医学典籍,欢迎您的参与。 如有关于《姚贞白医案》的问题和讨论请移步本书页面:http://www.a-hospital.com/w/%E6%96%87%E4%BB%B6%3A%E5%A7%9A%E8%B4%9E%E7%99%BD%E5%8C%BB%E6%A1%88.txt -------------------------------------------------------------------------------- 姚贞白老中医师,是姚氏行医的第五代,幼承家学,在父荫轩老医师教育下,勤奋熟读经典。既长,游学大江南北,观摩各家流派,丰富自己的医疗科学知识,并不断以理论和实践相印证,重视治病因地、因人、因病制宜。他行医五十余年,医风朴素,态度和蔼,在医理上有创新,临证疗效显著。 姚老中医是昆明市中医院院长,热爱中医事业。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他曾指导着子女和门人,撰成“巽园医话”及“临床治验录”初稿。但是,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原稿散失。1973年~1977年8月,当他数次中风昏迷,在各级党委的关怀下,经抢救治疗好转后,他仍以坚强的毅力,用回忆口述的方式,由子姚承祖、姚承济执笔,通过长期的努力,完成了这部《医案》初稿。稿成,曾经由昆明医学院姚蓬心同志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1978年4月,在省、市卫生局和市中医院的直接领导下,正式成立“姚贞白诊疗经验整理小组”。小组由中医师张浩然、葛鸿源、苏藩及姚老医师子女姚克敏、姚承济、姚承祖医师等六人组成。整理时,对每一案例,认真核实、讨论病情,分析医理,酌句修辞,力求体现姚老中医的学术风格。 姚贞白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源于内、难、长沙、金元诸子、温热病学以及历代各大家。如“虚痨发热”数案,他本内经阴阳离合论:“少阳为枢”之机理,从枢转少阳,以平谧脏腑阴阳为总旨,取伤寒论之柴胡、白虎等方经义,又灵活融化温病学之养阴生津、清热化燥及历代治虚痨法,更加重视患者之体质及妇、儿特点。故能拟就一系列程序井然之治则及方药,收到显著的疗效。 类上情况,他的辨证观点颇为明晰。他确认“病同证异”的客观病理现实。如对“眩晕”、“脉管炎”、“紫斑”、“黄疸”、“中风”、“霍乱”、“蛔厥与厥阴伤寒”等病之不同案例,从不同的角度着手,析理精透,法有常变。同时,他强调标、本、缓、急在每症中的规律性,重视初、中及后期治则和方义的机转权变。在各诊次之间,认为要有一定的衔接性和连贯性,这就必须紧紧地把握着症候机理内在的线索。 他既重治标,更重治本,而又不忘调理善后。以治标为先导,意在清理层次,剖露本质,为治本创造条件,如“咳喘”、“咳嗽痰厥昏睡症”、“烧咳伤阴闭经”等案皆为显例。调理善后,则为固本要着。 他早年善治时病,晚年更精于内科及妇科诸疾。对于逆、难大症,不拘陈法,善作决断。如治李××之“少阴热化证”案,鲁××之“胆结石”案、潘××之“肠梗阻”案、常××之“黄疸臌张(肝硬化)”案、王××之“子痫”、周××之“经闭四年”案等,均化险为夷,获取良效。 本书共收内、妇、儿科九十九例,目录原拟按年代顺序,以便反映姚老医师医疗风格的变化和学术思想的发展。但为了读者阅读方便,目录改为按病症分类,另在书后附一按年代的目录索引,供读者参考。这九十九个案例,是姚老中医治验的重要部分,其他诊疗经验俟后出版。每例之后所附之按语大部分是整理小组撰写的,部分按语标明“姚按”,是姚老中医心得体会。医案和按语,简述治疗经验,反映姚老医师的学术思想,公开了一些有效验方,供广大同道参考、借鉴。由于我们水平所限,错漏之处,请读者指正。 《姚贞白诊疗经验整理小组》 1979午5月1日 自 序 我的这部医案是历来治验心得。早在解放前,就想把先辈在长期临证中所医治过的典型病例编撰成一个集子和广大同道交流研究。但在旧社会,祖国医学受尽摧残,整个中医事业处于即将灭亡之境,此愿望迄未实现! 解放后,党和毛主席挽救了中医,党的中医政策,空前提高了中医的社会地位和积极性。1964年我和其他科技工作者光荣地出席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同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在昆期间,曾鼓励我要很好地发掘提高祖国医学遗产,并指示要重视祖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医药特点,重视来往昆明的国际友人的保健工作,并嘱咐我,要把自己平生和家传的学术经验整理出来,贡献给人民,这就更坚定了我著书的愿望。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身边的手稿和记录散失殆尽,自己也因各种原因数次中风,全身瘫痪,深感党的关怀挽救,不然已失去了生命。 1978年,省、市卫生局党委为我成立了《姚贞白诊疗经验整理小组》,从各方面关心我的学术经验整理工作。现经过整理小组同志们的长期努力,第一部分“医案”已经定稿,就要和广大群众见面了。 在收集、回忆、写作的过程中,深深感到自己的学识不足,远未达到客观要求,并且书中难免有错误缺点,敬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九七九年元月姚贞白于病中 伤 寒 太阳阳明证 陈××,男,成人,干部。1964年12月。 初诊:患者出访归国,途经昆明,忽卧病,邀余往诊。 自云因在国外,寒温失宜,至昆又感风寒。症见头疼身困,恶冷发烧,胸闷,脘腹作痛,小便短黄,便稀不爽,日二、三行。诊脉浮紧,两关兼滞,舌红苔黄腻。证属太阳阳明合病,表里不清,食积胃滞。治宜葛根汤加减: 粉葛根12克藿香梗6克烧神曲9克法半夏9克广陈 皮6克 白茯苓12克 炒谷、麦芽备9克 焦山查9克 冲 波蔻4.5克 净竹茹6克 生姜2片 小枣7枚 烧鸡金2个 复诊:服药得汗,寒热已罢,便爽溺黄,胸腹较舒。头眩身困,饮食尚差。脉缓微弦,舌腻退薄。此太阳阳明证罢,表里渐和,但脾胃未调。续拟下方: 藿香梗4.5克 西砂仁6克(冲) 陈皮6克 法半夏9克 茯 苓神12克猪苓片9克炒谷、麦芽各9克甘草3克 净竹 茹6克 烧鸡金1个 小枣7枚 三诊:各症消除,脉和,舌润,唯神倦乏力,消化尚弱。续拟调脾健胃,和中益气,病遂全愈。处方。 苏条参12克 漂白术9克 广木香2.4克 冲砂仁6克 茯 苓神15克 广陈皮6克 甘草3克 竹茹4.5克 荷项2个 小枣7枚 [按]此例取伤寒法,而用药活变,非畏麻桂辛燥,实因人、地之异使然也。 大青龙汤证辨误 何××,男,四十九岁,昆明市人。1939年3月。 初诊:患者年近五旬,初病喘咳痰凝,早晚恶寒。服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病不减,夜间烦躁尤甚。一周后,卧床不起,扶送来诊。症见头痛身疼,恶冷,午后热势较甚,无汗。大便秘,小便黄。烦躁不安,脘闷食少。脉象浮紧滑数,舌红,苔黄燥。此系表寒闭束,肺胃伏热不清,治拟大青龙汤加味。处方: 生麻黄6克 桂枝木6克 光杏仁9克 生石膏9克粉 葛根9克 生甘草3克 炒枳壳6克 生姜1片 大枣3枚 二诊:上方服后得汗,头疼身痛顿减。恶寒已罢,热势退大半。但咳喘,痰凝带血,鼻衄。唇焦口燥,思冷饮,夜烦。大便不畅,小便短黄。脉弦滑,舌红苔黄。此表寒已解,伏热外现,肺燥,胃火熏灼。续拟清热、润燥、除烦,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 鲜京竹叶50片生石膏24克生麻茸3克光杏仁9克麦 门冬9克天花粉9克炒黄芩6克焦栀子3克淡豆豉 2.4克 白茅根15克净枇杷叶3片鸡金2个(烧) 谷麦芽 各9克(炒) 三诊:上方服二剂,脉转和缓,舌红润。痰血及鼻衄已止,仅有微咳,其余诸症平息。此属病后气弱阴虚,肺胃余热不净,心神不足。宜续养阴润肺,化痰止咳。处方: 白元参9克大寸冬9克炒知母6克天花粉9克炒杭 芍9克净杷叶3片炙冬花9克炙紫菀9克生甘草 3克竹茹6克粳米16克广枯络9克 [按]病本太阳伤寒,兼有里热,投桂枝厚朴杏子汤,致表寒未除,引动里热化燥。乃转用大青龙汤治之,表寒解,肺胃伏热外观,再以竹叶石膏汤加栀豉、元麦等方药,清热养阴,使肺胃热除而病瘳。 伤寒痞逆 周××,女,五十二岁,昆明市人。1954年6月。 初诊:病已半月,症见头疼身痛,恶寒发热,胸满胁痛,饮食不思。曾服发表、消导、攻里药,病不解,反结心下。烦躁,干呕频作,便秘溺黄,腹胀且鸣,昼夜呻吟叫号。 诊脉弦滑而数,舌苔薄黄。余谓此属伤寒太阳证,下之过早,而为痞逆。本仲景半夏泻心汤主之。处方: 法半夏12克 党参15克 川干姜9克 云黄连3克(炒冲) 炒 黄芩6克 甘草3克 大枣5枚 二诊:药后,呕逆减轻,发热渐退,夜能安卧。尚感胸闷暖气,腹中作鸣,便秘未通,溺短黄。脉细弦带滑,舌苔薄黄。此胸痞渐散,湿邪郁热不清,续用原方加减: 法半夏9克 川干姜6克 黄连3克(炒冲) 炒黄芩3克 党参3克 波蔻6克(冲) 烧鸡金6克 生姜6克 小枣10枚 瓜萎仁9克(冲) 三诊:上方服二剂,呕逆腹鸣已止,胸中痞闷减轻,烧热全退,大便已通,小便清长。能进食,脉转缓和,舌淡润。此痞积散,热清湿化,改拟下方调治: 苏条参12克 法半夏9克 广陈皮6克 金石斛9克 云茯 苓12克冲波蔻6克生苡仁12克 生甘草3克 烧鸡金6克 生姜2片 小枣10枚 [姚按]半夏能和胃止呕,以千姜之辛温开之,芩连之苦寒泄之,参、枣,甘草、甘缓以和之,则痞逆消而胃气复。 妊娠伤寒 李××,女,三十岁,家庭妇女,住本市大兴街。1932年春。 初诊:结婚十年不孕,经余调治,已妊八月。近因感寒,头疼发热,身痛恶冷。服双解散、桂枝汤,恶寒稍减,而现壮热,口苦思饮,便秘、溺赤。胎动不安,入夜烦躁谵语,病情转急重。证见颜面潮红,口唇干燥,前板齿焦,咳嗽痰浓带血,谵妄烦躁不安时。脉象浮、洪、滑、数,重按有力。 舌苔干黄,尖红少津。 此属妊娠伤寒,太阳未罢,转传阳明,肺胃两燔,气津受灼,病情严重,宜防热极风动,痉厥早产。法当清热泻火,兼解肌表,养胃益阴,以护胎元。方宜仲景自虎汤加味治之: 生石膏30克炒知母6克粉葛根9克炒黄芩6克焦栀 子6克 淡豆豉6克 生甘草3克烧鸡金2个白粳米15克 净竹茹6克 三日后复诊:上方已服二剂,脉转弦数而滑。舌苔较退,略布津液。壮热减,神识渐苏,烦躁谵语渐平。咳嗽痰浓仍带血,二便虽通不畅。胎动不安。此太阳症罢,阳明热邪逼胎,阴虚肺燥。续宜清热润肺,益气生津。原方化裁。 白元参9克 大寸冬9克生石膏15克 炒知母6克炒黄 芩6克炒杭芍9克 云茯神15克生甘草3克净竹茹6克 冬桑叶9克 白粳米15克 三诊:上方服二剂,烧热全退,神识已清,咳嗽轻减,痰血已止,二便通畅。能进少量稀粥,自觉精神倦怠。胎动未安,腰酸,时出自汗。脉细弦而滑,舌苔转润。法当养血滋阴、固气安胎。处方: 白人参6克(另煨兑服) 净杷叶3片 麦门冬9克 当归身12克 炒杭芍9克 菟丝子12克 炒黄芩6克 广桔络9克 桑寄 生12克 生甘草3克 浮小麦15克 小枣10枚 连服五剂,病遂痊愈。足月顺产一子,母子均安。 [按]“有故无殒”虽经有明训,然而临此险证,能明断病机,直驱其邪,实属难能。况邪去正虚,复以养血滋阴,固气安胎。可见,承先启后,策乃万全。 少阴中寒 张××,女,四十岁,四川省人。1939年冬。 初诊:患者系卖饼小商贩,平素操劳过度,身体虚弱。 时值冬令严寒,又兼雨雪,因外出营业受寒。上午发病,下午即不能行动,由家属背来就诊。 症见脉象沉细而紧,舌质淡,苔薄白。恶寒发热,神倦纳呆,头疼身痛,四肢厥冷,咳嗽不宣。此属寒入少阴,兼肺胃不清,治宜温经散寒,和胃化痰。拟麻辛附子汤加味治之: 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煎透) 麻茸6克 细辛2.4克 法半夏6克 广皮6克 炒厚朴9克 生甘草3克 生姜2片 小枣9枚 鸡内金1枚(烧) 二诊:上方服后,夜得微汗,身痛顿减,四肢温暖,烧热恶寒已罢。天明时能进稀粥,咳嗽有痰,咳时胸胁牵痛。 自汗,头眩。脉转缓滑稍弦,舌淡苔白。此少阴寒邪散后,营卫未和,肝,肺气滞,伏风未净,脾胃不足。拟方: 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煎透) 法夏9克 广皮6克 桂枝木6克 茯神12克 炒杭芍9克 炙麻根4.5克 甘草3克 烧姜2片 大枣3枚 三诊:诸症渐愈,脉缓和,舌粉润。饮食增加,惟感睡眠欠安,神疲。乃阳虚脾弱,心神不足之候,以下方调理; 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煎透) 白术12克 炒杭芍9克 茯苓12克 法半夏9克 广皮6克炙远志6克炙甘草3克烧姜2片 大枣3枚 [按]少阴中寒,麻辛附子汤疗效甚捷。此案兼见肺胃不清,故加和中化痰之品,标本相须,是使用经方灵活化裁突出之点。 少阴中寒伏湿化热(急性肾炎) 丁××,男,二十一岁,高温操作工。1957年6月。 初诊:患者因劳累过度,大汗淋漓,适天气炎热,骤行冷水淋浴,当晚即感身疼,恶冷发烧。次日腰痛尤甚,无汗咳嗽,面足浮,溺短黄。脉沉细而紧,苔白腻。症属汗出水激,邪中少阴,寒湿相搏,玄府郁闭,膀胱气化失司。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之。处方: 川附片18克(开水先煨透) 北细辛2.4克 生麻黄6克 川独 活6克 桑寄生15克 生甘草3克 生姜2片 小枣7枚 二诊;上方服后,得微汗,烧退,恶寒已罢。腰痛,不能转侧,仍咳,纳呆,溺短,便秘。西医诊断:“急性肾炎”。脉弦滑,舌质红,苔黄腻。此寒邪已解,湿气化热。 法当清热祛湿,通利三焦。处方: 汉防己6克 白茯苓15克 川独活6克桑寄生15克猪苓 片9克 炒泽泻9克川秦艽12克炒续断9克法半夏9克 光杏仁9克木通片9克焦黄柏2.4克伸筋草15克 三诊:上方连服四剂后,咳减,大便通畅,小便清长,腰背肢体困重减轻,思饮食。脉滑缓,苔薄黄。湿热渐化,仍宗上方加减。 生苡仁15克 光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汉防己6克 自茯 苓15克怀牛夕9克川续断9克木通片6克 桑寄生12克 青木香3克芦根12克生甘草3克 四诊:上方连服四剂,食神俱增。咳止,颜面足部浮肿消失,腰痛大减。脉细缓,舌粉润,苔退。湿热已化,肾气未复。拟下方调理: 细生地12克淮山药12克 自茯苓15克粉丹皮6克炒泽 泻9克 山萸肉6克 怀牛夕9克 车前仁9克(布包煨) 桑 寄生12克 上方服将十剂,经西医尿常规复查,全部正常。一月后恢复工作。 [按]高温劳动,消耗汗津,气阴素虚,又兼伏湿,当外寒直中,搏于肾府,投麻辛附子汤,先散其寒,而后阴亏湿气化热。随即顺风转鸵,改行淡渗通利,湿热尽。再拟六味以复肾阴,病旋霍然。 伤寒误治邪陷少阴 杨××,女,十三岁,住昆明市青龙巷。1946年4月。 初诊:患者烧热月余不退,曾服双解散、小柴胡汤、银翘散、加味白虎汤等方药,病势愈趋严重。家属惶恐,深夜冒雨前来约余往诊。 症见神识昏蒙,唇干齿焦。腹泻,下利清谷,小便短少。干呕,肢冷,自汗。脉象沉细而数,舌质淡苔黑润。乃伤寒失于汗下,由表传里,邪陷少阴,症现表热里寒,真阳欲绝之象。急为拟下方救治: 川附片60克(开水先煨透) 川干姜12克 大葱白2个 法半 夏9克 砂仁9克 茯苓12克 上肉桂3克(开水冲兑) 甘 草3克 二诊:上方服后,神识较清,发热渐退,手足转温,仍肠鸣,下利清谷,小便稍长。时作干呕,自汗。脉沉细,舌黑苔减退,此阳回寒散之兆。续用下方: 川附片45克(开水先煨透) 干姜12克 白茯苓12克 上肉桂 3克(开水冲兑) 砂仁6克 甘草3克 烧鸡金6克 大葱 白2个 三诊:上方服二剂,烧热全退,汗收厥回,神识清楚。 干呕、下利已止,思饮食。舌转粉润,脉和缓无力。此少阴寒邪散后,阳气已回,脾胃虚弱。再拟下方调理: 米炒党参15克 焦白术12克 茯神15克 砂仁6克 川附 片30克(开水先煨透) 上肉桂3克 广陈皮6克 炙甘草6克 烧生姜2片 大枣3枚 [按]伤寒误治,失其汗下之机,反以凉遏,无异雪上加霜,乃见邪陷少阴,表热里寒之危候!本例执仲景法,投白通化裁,拨霾回阳,反掌收效。 伤寒少阴热化证 李××,男,十八岁,学生,昆明市人。1938年秋初。 初诊:患者烧热月余不退,初期烦渴饮水,继则神识昏蒙,住某医院,诊断为肠伤寒症。经治疗无效,病危笃。家属惶恐,延余诊治。症见高烧、神昏、谵语,溺赤失禁,便下黑色清水,腹部硬满灼热。脉细弱欲绝,舌绛,苔干黄,中心乌黑有裂纹。 此伤寒失于汗下,病入少阴,邪从热化,热结旁流,阴液耗伤,病情危殆!因家属求治情殷,余又详诊其脉,但觉其脉根未绝,尚有生机,考虑再三,勉拟仲景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昧,希图挽救。症属重险,慎防不测。处方: 东阿胶30克(化服) 炒黄芩6克炒黄连2.4克 生杭芍30克 焦栀子6克 生大黄9克 生甘草3克 玄明粉9克 鲜鸡 子黄1枚(分三次兑服) 二诊:上方服后,效果不显,家属焦虑,于深夜邀余再往复诊。脉仍微细,舌苔黑裂稍减,但黄厚而干。壮热,神昏,谵语,烦乱不休,循衣摸床,扬手掷足。此仍属黄连阿胶鸡子黄症,邪热未除,故病势不减。续用下方,背水一战。处方: 东阿胶30克(化服) 生地黄30克 生杭芍30克 野黄连3克 焦栀子6克炒黄芩6克生大黄9克生甘草3克玄明 粉9克 细枳实4.5克(炒冲) 鲜鸡子黄1枚(三次兑服) 三诊:上方服后,便下乌黑,中有硬结燥屎多枚,小便有知。神识稍清,谵语烦乱较平,壮热略减。脉转细弦而数,舌苔黄厚而干,中心乌黑逐退。此腑积得通,阴液渐回,心神较安,病趋好转,仍守原意出入。处方: 东阿胶1 8克(化服) 大生地15克京元参9克 大寸冬9克 生杭芍15克 野黄连2.4克 焦栀子6克 炒黄芩4.5克 生 甘草3克鲜鸡子黄1枚(三次兑服) 自粳米30克(煎汤代水煨药) 四诊:上方服后,壮热烦渴轻减,下利已止,神识渐苏,脉弦数,舌红,苔黄厚退薄,有津。但耳听不聪,此病已脱险,真阴未复,续用下方二剂,滋养调理。处方, 东阿胶18克(化服) 大生地15克 京元参9克 大寸冬9克 生杭芍12克 野黄连2.4克 鲜石斛9克 生甘草3克 鲜鸡 子黄1枚(三次兑服) 白粳米30克(煎汤代水煨药) 五诊;脉缓和,舌润,苔退。神识清楚,热净身凉,可纳薄粥,夜能静卧,并可起坐。听觉仍差,形体消瘦,此病已脱险,势趋稳定。仍宜滋养调理。处方: 干地黄18克 京元参9克 生杭芍9克 白茯神15克 金石 斛9克 生苡仁15克 大寸冬9克 生甘草3克 野黄连2.4克 东阿胶15克(化服) 六诊:上方连服三剂,食眠增加,二便正常。已能行走,肌肤润泽,脉缓舌润,病已全瘥,再拟下方调理善后。 干地黄12克 淮山药12克 白茯苓15克 粉丹皮6克 山萸 肉4.5克 炒泽泻9克 金石斛9克 建莲子15克(去心) 上方连进多剂,体力日增,听觉恢复。患者至今健在,与余往来未绝。 [按]少阴热化症,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育阴清热,正法也。本案又兼热结旁流,能于一派危象之中,察其脉根禾绝,而加入承气,急下救阴,逆流挽舟。 厥阴伤寒 陈××,女,三十四岁,昆明市人。1940年3月。 初诊:始因伤食感寒,发热恶冷身痛,经服发散消导之药两剂,虽得微汗不彻,后即气冲上逆撞心,疼痛甚剧,昼夜烦躁不宁。颜面潮红,咽干喉痛,呕吐痰涎甚多,吐甚气即上冲,四肢厥冷,昏厥不省人事,已十余日。屡更数医,或谓汗出未彻,病仍在表,当以汗解,或谓气逆呕吐,此里寒积滞,当再消导宽中和胃,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后延余往诊,脉弦细微浮,舌苔黑,边尖俱红。根据临床症状,此系伤寒厥阴症,阴盛格阳,兼有太阳未净表邪,治则当平肝和胃,回厥止呕,急以仲景原方乌梅丸三丸,加生姜三片,大枣三枚,煎化分次灌服。 二诊:昨方服后,呕吐渐止,气撞心痛较平,仍不时烦躁。肢冷,厥逆,面赤,咽干。脉舌如前。此肝胃稍安,冲气渐平,厥阴伏寒尚盛,格阳于外,改用下方: 当归15克 炒杭芍12克 桂枝9克 附片24克(开水先煨透) 细辛3克 甘草3克 通草3克 法夏9克 云连2.4克 吴 萸3克 生姜3片 大枣5枚(每服点清酒十余滴为g1) 三诊:上方连服两剂后,呕止厥回,心中冲气疼热由缓解而逐渐消失,烦躁及痰涎亦减,面转黄瘦,稍能饮食。脉转缓和,舌黑全退,苔薄白。此厥阴寒邪已散,肝胃渐调,患者唯感头昏神倦,嗜卧。拟方仍守原意出入; 桂枝9克 当归12克 杭芍9克炒云连3克吴萸3克 党 参9克 法夏9克 砂仁6克 茯神15克 甘草3克 乌 梅3枚 生姜3片 大枣3枚 上方服十余剂而愈。 [姚按]本证是伤寒,误用发表消导,病入厥阴,势已垂危。若因咽痛面赤烦躁,再服清凉,必致于死,即用一般普通方剂或纯用辛温助阳,亦恐难于挽救。余在诊治本病时,根据临床脉症,认为是病入厥阴,势已危殆,急以仲景乌梅丸原方调和肝胃,安中止呕。继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回阳救逆。后以当归建中加人参左金等药加减,使病转危为安,遂获全愈。 蛔 厥 张××,女,四十三岁,昆明市郊区。1939年秋末。 初诊:患者烧热十余日,胸腹胀满疼痛,呕逆不食,泄泻,耳聋。数日前,服汗下剂后,吐蛔三条,泄利更甚,日廿余行,病转剧,深夜约余前往诊治。 症见脉象细弱无力,舌质淡、苔白夹黄、中心干黑。神识昏迷,呼之不应。发热,肢厥,吐蛔,下利清谷。审因辨证,此伤寒,病入厥阴,误服汗下,上热未退,下寒弥增,中焦不运,蛔无阳温,与呕俱出,症属烷厥。急拟乌梅丸方煎服。 黑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北细辛3克 桂枝木9克 川干姜 9克炒川椒2.4克炒云连2.4克焦黄柏2.4克全当归12克 上党参12克 烧乌梅lO+ 二诊:上方服一剂,神识较清,肢厥转温,吐蛔已止。 但发热,呕逆,不能进食,胸腹时作胀痛,下利清谷仍频。 诊脉虚数,苔黑渐退,仍宗原方加减。 黑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北细辛3克 川干姜9克 甘草 3克 桂枝木9克 炒杭芍9克 白茯苓15克 当归12克 炒云连2.4克 炙吴萸4.5克 烧乌梅10个 三诊:上方进二剂,烧热减,下利日仅二、三行。神清,纳少,呕逆及胸腹疼痛已止。脉细而弦,苔黑全退,呈现薄自。此蛔厥已平,土虚木克,再拟温运,扶正祛邪。 黑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上党参12克 白茯苓15克 炒杭 芍9克砂仁9克(冲) 北细辛1.5克炙吴萸6克 炒黄连 2.4克 桂枝木6克 生甘草3克 川干姜9克 炒老米12克 四诊:烧热全退,下利已止,思饮食。脉缓和,舌粉润。病势渐愈。继拟归芍六君煎调脾健胃,温养气血。 党参12克 白术12克 茯苓15克 当归15克 炒杭芍9克 砂仁6克(冲) 陈皮6克 烧姜2片 大枣5枚 甘草3克 (嘱兼服桂附理中丸十丸,日二次,早、晚各一丸。) [按]病入厥阴,神昏,吐蛔,发热,肢厥,故名蛔厥。 连进大剂温运回阳,救逆安蛔之剂得效。可与十九案互参,愈证六经理法善变。 温 病 春 温 陈××,女,廿五岁,昆明市人。1939年春。 初诊:烧热多日,脉象虚数,舌绛卷缩难伸,苔黑龟裂。面垢齿焦,神昏谵语,手足抽搐。自汗淋漓不收,二便失禁。此春温坏证,因烧热日久,肝肾阴亏,津枯风动,病情危笃。勉拟下方,急救其阴,希图万一。 生龟板18克 大生地15克黑玄参9克大寸冬9克生杭 芍9克 醋别甲15克野黄连3克生牡蛎12克生甘草3克 东阿胶15克(烊化兑服) 鸡子黄1枚(分次兑服) 每服点童便三匙。因患者神昏,服药困难,嘱采用频频滴喂法。 二诊:服药后神识稍苏,抽搐渐停,自汗减少。能进少量薄粥,痰凝微咳。脉转虚弦滑数,舌绛能伸,苔黑龟裂已减,仍干燥少津。此风势渐平,阴津未复,伏热未清,再以育阴、生津、化热为治。 东阿胶24克(烊化服) 炙龟板21克醋别甲15克黑玄参9克 野黄连3克大寸冬9克生杭芍9克广桔络9克生甘草 3克 淡菜5枚 鸡子黄1枚(分次兑服) 三诊:上方服二剂,神识渐清,但语言蹇涩。烧退,午后仍潮热。咳嗽自汗,神倦,二便能自约,溺尚黄赤。纳可,脉象滑数,舌红苔黑,龟裂较退,略布津液,续宗前法,嘱服四剂。处方: 大生地2l克醋别甲15克生杭芍9克地骨皮15克炒知 母4.5克广桔络9克茯神木15克 野黄连3克 鲜芦根 30克 生甘草3克 竹茹6克 鸡子黄1枚(分次兑服) 四诊:上方服二剂,神识、语言已清,潮热、自汗、咳嗽均减。抽搐全止。思饮食,能起坐,舌红润,黑苔龟裂已退,脉尚滑数。仍用原方加减。 大生地15克 黑玄参9克 大寸冬9克地骨皮12克鲜芦 根21克 生甘草3克 净竹茹6克 鸡子黄1枚(分次兑服) 五诊:服上方后,潮热退,自汗收,咳嗽止,纳谷佳,二便正常。舌红润有津,脉滑微数。症至此已转危为安。续用下方,以善其后。处方: 大生地12克 空沙参12克 广玉竹9克 天门冬9克 金石 斛9克大寸冬9克生杭芍9克茯神木15克 净杷叶3片 广桔络9克 生甘草3克 竹茹6克 [按]此例春温,因热邪久伏下焦血分,真阴受损,津枯风动,神明失养,病势危殆。此时若妄用追风搜散,必有“阴阳离绝”之虞,而清热泻火,则无济于事。乃本内经“燥者濡之”,“散者收之”,当机立断,应用温病条辨大定风珠以育阴潜阳。方中滇产野黄连,有清心化热解毒之功,童便助三甲引火归原。第次增损,竞奏全功。 大头瘟(温毒) 杨××,男,廿五岁,职员,昆明市人。1938年春。 初诊:患者初病头痛,发热,不恶寒,夜卧烦躁不安。 继而烧热,头痛加剧,口渴思饮,面赤目浮,鼻阻咽干,午后尤甚。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自服苏风丸、银翘散,效果不显。数日后,乍看其人,面目与往日全非,红肿胀大,目细鼻小,呼吸迫促,烧热、饮水不休。诊其脉,洪、大、弦、数。舌绛尖赤,苔黄燥。此风热温毒上干清窍,证属“大头瘟”,急当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处方: 薄荷6克 杭菊6克 桑叶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黄 芩6克 黄连4.5克 甘草3克 生大黄9克 生石膏18克 人中黄6克鲜京竹叶50片 二诊:呼吸较平,烧热饮水烦躁略减,大便已通,小便仍赤。但面目红肿未消,咳嗽有痰。此病势稍退,而温毒尚重,继用原方加减。 薄荷6克 桑叶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黄芩6克 黄 连4.5克 马勃9克 姜蚕9克 甘草3克 生石膏18克 浙 贝母9克(冲)鲜京竹叶50片 三诊:上方服二剂,头、目肿大渐消,面部显露皱纹。 烦热较平,饮水减少。咳嗽痰凝,二使通调。脉弦数,舌红苔黄腻。此风热温毒渐散,拟方: 生石膏18克 滑石9克 寒水石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薄荷6克芦根30克 马勃6克 蝉蜕6克 甘草3克 鲜 京竹叶50# 四诊:上方连服三剂,面目浮肿消退,呈现干枯皱纹。 二便通利,咳嗽已宣,渴饮止。脉细弦滑,舌红,苔较退。 此温毒将净,阴液未复,拟方: 白玄参9克 大寸冬9克 川贝母9克(冲) 生石膏15克 马勃6克 蝉蜕3克 连翘6克瓜蒌9克甘草3克 五诊:上方服三剂后,面目红肿全消,皱纹发痒,起皮脱屑。饮食及二便正常,咳嗽亦减。脉仍细弦,舌红润。病势大减,再拟清润调理,病遂全瘥。处方: 细生地12克 京玄参9克 大寸冬9克 白茯苓12克杭白 芍各6克 粉丹皮6克 冬桑叶9克 瓜萎壳9克生甘草 3克 绿小豆9克(冲) 丝瓜络9克 [按]伏热甚重,感受时邪,致升降运化失司,温毒壁滞,闭塞清窍,形成此证。治以疏风轻透,开泄上焦,败毒泻火,通导中焦,甘寒生津,清润下焦。随后养阴清络扫毒。 暑 风(乙型脑炎) 李××,男,二十五岁,工人。1958年7月至传染病院会诊。 据云:初起头痛,发热,经中西药物治疗,高热不退。病逾二周,头痛加剧,神昏谵语,手足抽搐,乃入院,诊断:乙型脑炎。 症见壮热昏迷,面红唇焦,息高气促,角弓反张,时发抽搐。大便一周未行,小便失禁。脉洪、大、弦、数,舌绛,苔黄燥而厚腻。症由暑热内陷心胞,气阴受灼,风动痉厥,是属暑温重症。法当清温化热,醒脑熄风。嘱用局方至宝丹一丸水化先服。处方: 生石膏60克(打碎先煎二十分钟) 炒知母9克 霍香4。5克 佩兰叶9克 金银花9克 黑栀子12克 代赭石9克(醋煅) 勾藤9克 桑枝15克 生甘草3克 真犀角4.5克 全蝎2对 金头蜈蚣2条 鲜米泔水二碗同煎。(因吞咽消失采用鼻饲) 二诊:上方昼夜尽剂,抽搐较减,清晨偶有苏醒时。午后仍复高烧,神昏谵语,烦躁。便闭未通,痰鸣。脉洪、弦、滑、数,舌黄腻未退,干燥无津。续加减原方,以遏猖獗之势。 生石膏90克 细生地24克 代赭石12克(醋煅) 金银花9克 佩兰时9克石菖蒲9克醋郁金6克勾藤6克 桑枝24克 犀、羚角各4.5克(磨兑) 全蝎3对 蜈蚣3条 安官牛黄 丸1丸(分次调兑) 三诊:上方连进二剂,神识渐清,其热晨挫午扬。抽搐 已稀,痰鸣减少,频呼头痛。口干,思冷饮。小便有知,大 便仍秘。脉弦滑而数,舌黄腻。虽风势渐平,积热尚重,守 原意出入。处方: 细生地24克 生石膏60克 炒知母9克 金银花9克 醋郁 金6克 代赭石6克 勾藤6克 广木香3克 生大黄9克 生甘草3克 羚角4.5克 安官牛黄丸1丸(分次调服) 四诊:烧热全退,神识已清,吞咽自如,小便能禁,大便畅行。痰声消失,渴饮亦减。自觉头昏神倦,身软乏力。 脉象弦滑,舌质转淡,苔腻退薄。此热化风平,再拟下方连服五剂,后用六味地黄方调理,全愈出院。 细生地1 5克 京元参9克 大寸冬9克 白茯神15克炒杭 芍9克 金石斛9克明玉竹9克净杷叶3片黑小豆15克 生甘草3克 生苡仁12克 冬桑叶9克 净竹茹6克 [按]阳明热盛,气津受灼,似当急下存阴一战驱邪,然因暑邪内陷,热极生风,下之过早,必致它变。故先以清心解暑,醒脑熄风正法,继后因势酌行通导,使邪无所据症遂解。几此邪正交争,诸状凶险之际,治疗的先后层次,是要极慎重的。 湿 温 杨××,男,三十六岁,干部。1958年8月在某医院会诊。 患者病起头痛发热,自汗,脘闷泛恶,纳呆食少,渴不思饮,大便稀溏,日数行,小便短黄,腹鸣作痞,经住院治疗三周未效。午后高热,体温40℃,烦躁不安,神识模糊。 脉滑数兼弦,舌红尖赤,苔白腻,中心黄燥。症属湿温,系因湿热内盛,胞络受灼,三焦气机不利。法拟芳香苦泄,渗湿除滞,清心化热。处方: 冲波蔻6克 生苡仁15克 光杏仁9克 佩兰叶9克 炒 云连2.4克炒栀仁3克 醋郁金9克 淡豆豉6克 炒枳 实6克(冲) 飞滑石12克淡竹叶9克炒鸡金6克 二诊:上方服二剂,神识渐清,烧热较退,体温38~39℃。 呕恶已止,脘闷较舒,但有时暖气,腹胀,大便仍溏,小便黄。头重身困,口干纳呆。脉两寸滑数,左关弦,右关濡滞。舌红,苔淡黄腻。续拟清化宣达。处方: 冲波蔻6克 生苡仁12克 光杏仁9克 飞滑石12克木通 片9克炒厚朴9克白扁豆9克净竹茹6克炒知母6克 佩兰叶9克槟榔片6克 白通草6克 云茯苓12克草果 皮2张(烧后打茸) 三诊。上方服二剂,烧热续退,体温37—38。c。脘腹痞闷显著减轻,大便微溏,小便转淡。烦躁已平,渐思饮食。脉转滑缓,舌苔薄腻。此热退而湿邪未净之候,再拟清化。处方: 生苡仁12克 云茯苓12克 醋法夏9克 广陈皮6克 波 蔻6克 空沙参9克金石斛9克 白扁豆9克炒厚朴9克 生甘草3克烧鸡金6克炒陈米12克净竹茹6克 四诊:上方服三剂,烧热全退,体温、二便正常。眠可纳增,唯感神疲,自汗恶风,头眩。脉弱缓。舌淡,苔薄白。此湿化脾虚,营卫不足,拟方调理数剂而痊。处方: 苏条参12克炒杭芍9克 桂枝木4.5克 法半夏9克广 陈皮6克 漂白术9克 茯苓神12克 波蔻4.5克 生甘 草3克炒苡仁12克小红枣9枚 [按]湿温为病,性极绵缠。本案宗三仁汤灵活化裁,以芳香苦泄,清化宣达,湿热俱去,立法稳健。 阳明温病 彭××,男,三十二岁,昆明市人。1946年8月。 初诊:初起头痛发烧,身困,烦渴饮水,腹胀胸闷。服辛温发表,汗出而热不退,口燥咽干,烦渴更甚,便秘溺赤。又服西药及灌肠无效,以凉膈散和大、小承气汤,攻消腑实,便仍不通,热势更趋嚣张,渴求冷饮,烦躁谵妄。家属情急,延余往诊。时病已兼旬,腹满胸闷,息高气促。六脉洪大而数,关上硬实,舌苔厚黄而干,中心黑燥,底绛尖赤。此属阳明温病,误汗劫津,屡服消导攻下剂而腑实未通,是因平素肝肾两亏,阴液内耗,烧热缠绵,滓枯肠燥,当以育阴固气,滋血润燥,增水行舟之品以策万全。处方: 白人参9克(另煎汤兑服) 海参二条(先煨) 京元参15克 细生地30克 麦门冬15克 当归18克 生大黄9克 元明粉 9克生甘草3克 生姜汁每次兑2茶匙 二诊:上方服后,翌晨,患者腹中忽作雷鸣,并转矢气,旋泻下乌黑如漆之燥屎十余枚,胸腹胀满顿减。呼吸平和,神识已苏。身热,有微汗,尚感头昏神倦,不欲饮食。脉转调匀和缓,舌苔薄黄有津。此下后营卫渐和,气津渐回,改拟益胃汤加昧: 肥沙参15克大寸冬9克 大生地24克金石斛9克广玉 竹15克杭芍药9克 茯苓神15克 生甘草3克 冰糖9克 三诊:上方服三剂后,诸症悉退,起卧自如,饮食渐佳。 脉和缓,舌润苔薄。仍守上方调理,五剂而瘥。 [姚按]本案患者系沭浴室工人,根据他的临床症症状及脉舌,已经具备了阳明腑实的下症。但是,病已兼旬,屡用消导通下如凉膈散及大、小承气汤及西药灌肠等疗法,均不见效。原因是一:患者平素肝肾两亏,中气不足。二:烧热采旬,阴液消灼,虽用凉膈承气,而芩、召苦寒损正,枳、朴耗气劫津,所以下之不通,通而不畅。三:病已多日,体质素亏,正虚不能运药。如此,病已危殆,若不急下存阴,即难救治。我宗温病治法,以人参益气,当归滋血,海参、生地大剂育阴,硝、黄通下,兑以姜汁,使药不滋腻,直达中下二焦,达到通下之目的,病遂全愈。 冬 温 赵××,男,十二岁,学生,住昆明市。1932年冬。 初诊:患儿平素嗜辛辣香甜,伏热甚重。病经廿余日,初发热而渴,不恶寒,烦喘,其外祖通晓医道,予服银召散、普济散而烧热不退,咳嗽不宣,胸胀便秘,溺短赤,烦躁咽干。继又服双解散、栀豉汤等药,便仍不通,反牡热,腹胀满,呼吸迫促,食不,烦渴更甚。余往诊,时值冬令,患儿周身滚烫如火,息满唇焦,面垢齿燥,神昏谵语。脉数、关上弦硬而实,舌红、苔干黄少津。此冬温重症,因肝肺积热,心火燔灼,又兼阳明腑积不通,三焦壅闭,形成此证。 法当清下,涤荡腑实,预期药后以得战汗为佳,否则亦当鼻衄或发斑疹。姑拟一方,敬备高明酌夺。 生石膏12克杭菊花6克冬桑叶9克生大黄9克细枳 实6克(炒冲) 自通草3克 焦山查9克 飞滑石9克 寒 水石9克 楚薄荷4.5克 鲜京竹叶50片为引 二诊:上方尽剂后,患儿下燥屎十数枚,腥臭异常。烧热较退,神识渐清。咳嗽不宣,痰凝,鼻微衄,身痒,遍体发出芝麻状细粒白痦,扪之拐手。纳呆,喜冷饮,溺尚黄。脉弦数且滑,舌渐润,苔黄腻。此温症得下,发痦且衄,三焦气化渐宣,趋好转之机,续以清宣透达。处方: 金银花6克广连翘6克生石膏9克川贝母6克(冲) 冬 桑叶9克 天花粉9克 大寸冬9克 广桔络6克 生甘草 3克 鸡内金2枚(烧) 羚羊角3克磨(水兑服) 鲜京竹叶 30片为引 三诊:烧热轻减,白痦续出,饮水减少,纳增,二便通畅,鼻仍微衄。咳嗽浙宣,痰凝,耳听失聪。脉弦滑而数,舌转润,苔黄渐退。此伏邪由里达表,营分积热由气分外透,再拟滋阴清热,宣肺化痰之方: 黑玄参9克 大寸冬9克 白茅根13克 冬桑叶9克 川贝 母6克(冲) 广连翘6克 金银花6克 生甘草3克 竹茹 6克 鸡内金2枝(烧) 四诊:上方连服二剂,烧热甫退,鼻衄止,咳嗽已宣,略出多量浓痰。全身白痦渐退,二便正常。纳佳,脉细弦而滑,舌润苔薄。此伏邪将尽,肺燥余热不清,续用下方: 细生地9克 黑玄参3克 大寸冬9克 吴白芷9克 川贝 母4.5克(冲) 白茯苓12克 金银花6克广连翘6克冬 桑叶9克生甘草3克生苡仁12克鸡内金2枚《烧) 五诊:烧热退净,咳减,痰少。白痦脱屑,积之盈捧,听聪已复。脉象转现和缓,舌红润有津。再用滋养调理之方。 细生地9克 淮山药9克 白茯苓12克 炒杭芍9克 红饭 豆12克(冲) 绿小豆9克(冲) 炒苡仁12克 广桔络6克 净杷叶3片 冬桑叶9克丝瓜络6克生甘草3克 [按]症由腹胀便秘,壮热后又息满唇焦,面垢齿燥,神昏谵语,是病势趋由卫气渐传入营,似当清营透热,惟阳明腑积不通,三焦气化壅闭,故涤荡腑实为当务之急,遂用寒凉通导佐以清心化热,宣达肺气,兼顾其表。药后大便通畅,鼻衄,并且周身发出白痦,因而三焦气化得到枢转,病邪由营转气外透,实属佳兆。后再拟健脾化痰,清络育阴之品,调理善后。 内 科 虚痨烧 周××,男,十三岁,学生,住昆明市财神巷。1930年4月。 初诊:患者病经七、八月,初期畏寒发热,曾按疟疾治疗未减。继见烧热连绵,咳嗽、声嘶、痰血、鼻衄、胸胁牵痛,自汗、盗汗、日燥思饮等症,又杂进寒热补泻之方多剂,病情加剧,奄奄一息,家属焦急,延余诊治。 时见患者卧床不起,精神萎糜,形容憔悴,面赤唇干,咳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日晡及夜间潮烧、盗汗,食少思饮。大便旬日始一行,小便短赤。脉象乍按弦数,有时反现濡滑且芤。舌干红,如镜面。 此缘病邪久羁少阳,烧热日久,气津两伤,灼及真阴,肺燥胆热,脾弱肝旺,病属虚痨。治当首重枢转,清热润燥,兼固气阴,扶正除邪。拟方; 胆炒柴胡6克醋炒法夏9克酒炒黄芩4-5克 醋炙别甲 12克 醋炒青蒿6克 鲜白茅根30克 大寸冬9克 地骨皮 9克 炒杭芍6克 生甘草3克 白人参6克(另煨兑服) 另 用粳米60克 煎汤代水煨药。每服兑入梨、藕汁各一匙 二诊:上方服两剂,面赤、潮烧略退,咳嗽、痰血、鼻衄较减,但咳时胸胁牵痛,自汗盗汗未止,便秘、溺黄。口燥未除,思饮,食少。脉弦数而滑,芤象渐减。舌仍干红、如镜面。病势非轻,治则仍守原意。处方: 白人参6克(另煨兑服) 胆炒柴胡6克 炒杭芍6克 酒炒 知母6克广桔络6克醋炒法夏9克 酒炒黄芩4.5克 醋 炙别甲12克 醋炒青蒿4.5克 地骨皮9克 鲜自茅根30克 小红枣5枚生甘草3克 三诊:上方服三剂,面赤及脯、夜烧热较退,咳减,痰血、鼻衄已止,自汗盗汗渐收,思饮亦减,声嘶渐宣。食少,形容仍憔悴,大便尚秘,溺仍黄。脉弦滑微数、芤象已无。 舌上渐布津液,微有薄苔。此证得枢机,气津渐回,但病久阴虚,内热难尽,况脾胃失调,肠燥不润。亟宜益气养阴,清热润燥。处方: 白人参6克(另煨兑服) 空沙参9克 大寸冬9克 干地黄 9克 醋炙别甲9克 银柴胡6克 炒知母4.5克 地骨皮 9克生甘草3克五仁丸一丸、生蜂蜜一匙调服 四诊:上方服三剂,烧热退,便秘亦通,溺黄转淡,自汗盗汗收敛。咳少,声嘶渐复,口中和,思饮食,面色转现苍白,仍消瘦。脉滑缓无力,舌红、苔薄白有津。此属病退,气血两虚,心脾不足,宜再滋养调理。处方: 苏条参6克 空沙参6克 大寸冬9克 全当归12克 炒淮 药9克 炒杭芍6克 广桔络6克地骨皮9克云茯神12克 甜杏仁6克 炙甘草3克 建莲子9克(去心) 炒黑小豆 9克 五诊:上方服三剂后,诸症悉去。饮食日渐增加,精神较振,仅肌肤瘦弱,颜面苍白。病至此,已由险境转入坦途。 赓续下方,调补滋养,病遂全瘥。处方: 苏条参6克 空沙参6克 全当归12g 炒杭芍6克 云茯 神12克 建莲子9克(去心) 炙杷叶3片 炙甘草3克 小 红枣9枚 炒黑小豆9克 东阿胶15克(烊化兑服) [按]首从少阳枢转和解,抓住病机变化的主要矛盾。方中用胆炒的柴胡,醋炒的半夏、别甲,酒炒的黄芩、知母等品,是别出心裁;以苦辛宣泄,舒运肝胆,佐酸甘化阴,释开合之机,拓除羁伏已久之病邗。后连连扶正,滋润津液气血,遂起沉疴。 阴虚潮烧 郭××,女,二十五岁,昆明市人。1938年秋。 初诊:初病寒热,自服解表剂,恶寒止而热不退,日晡尤甚。复进小柴胡、栀豉、自虎等方,病势有增无减。诊见面黄肌瘦,形容枯槁,食少,喉干口燥,微咳夜烦,午后潮烧。便秘,溺短赤。继询患者,素月经不调,量少色黑。脉象细弦而数,舌质红,苔黄燥少津。症属血虚肺燥,乃木火刑金,阴津受损所致。宜养阴润肺清热以治。处方: 白元参9克 炒知母6克 大寸冬9克 炒杭芍9克 金石 斛9克 白茯神15克 粉丹皮6克 地骨皮9克 细生地12克 银柴胡6克 白薇4.5克竹茹6克 甘草3克 二诊:上方服三剂,口舌较润,潮烧略退,咳嗽痰凝,烦躁自汗。仍宗原意拟方: 细生地12克粉丹皮6克炒杭芍9克茯神木isg白元 参9克大寸冬9克炒知母6克 生甘草3克 枣皮6克 白薇6克川贝母9克净枇杷叶3片 三诊:上方连进五剂,潮烧已退,咳减,痰凝渐涤,神色转佳,二便正常。脉平舌润。此阴复热化,症趋坦途。续用养血育阴,以资巩固。处方: 细生地12克全当归12克炒杭芍9克 川芎片6克粉丹 皮6克枣皮6克空沙参9克 大寸冬9克 甘草3克 黑豆15克 莲子15克(去心) 净枇杷叶3片 上方服十余剂后,病全愈。月经量亦增加,色转红。乃嘱每月经期前后,照上方配服,增益气血。 [按]以阴血素虚之体受邪,其热非发汗清凉所能解除。 内经云:“阴虚生内热”,热自阴来,须当养阴,阴不回则热亦不去。养阴与清热二法,虽互相关,但各具不同之性质。本案先用养阴以清热,后用滋血以固阴。 虚痨咳烧 金××,女,五十三岁,家住昆明市。1943年。 初诊:患咳,烧数年不瘥,时作时止。余视其形瘦肌消,唇干,颧红,声嘶不扬。询悉孀居多年,操劳过甚,素常极易伤风感冒。病发时胸闷气促,痰凝不爽,且痰中有血丝夹带,潮烧自汗,口中干燥。自述生平不喜辛燥、温补之药,而清热之品已服多剂,罔然无效。所幸者食欲善佳,夜能安卧。 脉象乍取弦滑而数,重候则虚,舌质红,苔白燥少津。 此因过劳,精气有伤,外邪入侵,肺先受病,兼因肝郁化热,木火刑金,久则血弱阴亏娇脏失润,至成虚痨之疾。金匮云:“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此之谓也。亟宜清燥救肺,养肝调理。处方: 炙麻黄根6克 苏梗片9克 光杏仁9克 广桔络6克 京 半夏9克 炒杭芍9克 茯苓神15克 生甘草3克 藕干 4.5克竹茹6克冬瓜子9克(冲) 白茅根12克 净杷叶 2片 二诊:上方三剂,咳嗽略减,气促稍平。余症仍然,便秘溺黄。续用原方化裁。处方: 白元参9克 大寸冬9克 炒杭芍9克 茯苓神15克 瓜蒌 壳9克光杏仁9克冲苏子9克 生甘草3克 竹茹6克 白茅根1 2克 藕干4.5克 浮小麦15克 薏苡仁12克 净杷 叶2片 三诊:上方连进五剂,潮烧、自汗已减,痰中血丝减少。 咳时偶感胁痛,尚觉口干。便秘渐润,溺色转淡。脉细弦而滑,舌红,苔薄较润。仍守原意,酌加滋润之品。处方: 甜桔梗6克川贝母9克 白茅根15克生杭芍9克炙紫 苑9克炙冬花9克瓜萎壳9克大寸冬9克生甘草3克 冬桑叶9克银柴胡9克新鲜梨、藕汁每服调兑各一匙。 四诊:上方续进五剂,潮烧已退,痰血已止,口燥渐除。 时咳嗽,头昏神倦。此燥邪得清,气阴渐调润。再拟下方: 空沙参9克麦门冬9克冲苏子6克光杏仁9克川贝母 9克 炙冬花9克 炒杭芍9克 京半夏9克 广桔络6克 生甘草3克 冬桑叶9克 茯苓神15克 白茅根15克 生苡 仁12克净杷叶2片 五诊:上方服用十剂,诸症消失,脉象转为缓弱,舌苔红润。病势向愈,赓续滋益脾肺,调血养肝。处方: 空沙参9克 自元参9克淮山药12克茯苓神15克京半 夏9克 广桔络6克 炒杭芍9克黑小豆15克净杷叶2片 莲子15克 炙冬花6克 炙甘草3克 二冬羔、雪梨羔, 每服各调兑一小匙为引。 [按]虚痨既成,而肺燥气郁,痰热之势嚣张,攻补皆误。以清燥救肺法出入变化,缓症缓治,看之平淡,行之实难。 烧咳伤阴经闭 李××,女,廿九岁,住昆明市沙朗巷。1936年春。 初诊:病经数月,始因烧热咳嗽,服发散、止咳及敛肺之方而症不减,寒热往来,月经闭止,咳嗽不宣,痰凝。后又复感风寒,头疼身痛,再进滋阴解表及止咳退热剂,仍无效验。 症见两颧发赤,形体消瘦,恶寒、潮烧,头疼身痛,喉干口燥,胸痛。大便秘,小便短黄。月经停闭四月,时感腰楚腹痛。诊脉右浮弦兼滑数,左细弦,尺部沉涩。舌质红,苔黄燥。 此虽烧咳日久,肝肺之阴及气血受损,冲任失调,但少阳证未罢。因本内经“急则治标”法拟和解、宣肺。然后再议调理冲任气血。处方: 醋炒柴胡6克 醋法夏9克 炒黄芩6克 生杭芍9克 楚 薄荷6克 光杏仁9克 苏梗片9克 生甘草3克嫩生姜 2片小红枣11枚 二剂 二诊:右脉弦滑而数,左细弦,尺部滞涩,苔仍黄燥。 恶寒较减,潮烧未退,头目眩晕,余症如前。此病久阴虚,气血两亏,缓图调治,嘱服下方三剂。 醋炙别甲12克 银柴胡9克 醋炒青蒿6克 炒黄芩6克 醋法夏9克 光杏仁6克 苏梗6克 炒知母4.5克 嫩生 姜2片小红枣9个鲜京竹叶20为引 三诊:恶寒已罢,潮烧亦减,两颧仍赤,手足心热,口燥思饮。夜卧不宁,咳嗽痰凝,食少,身软无力,微汗。诊脉右滑数,左细弦。苔黄少津。此少阳之邪渐解,肝肺郁热未清,气弱阴虚。再拟下方: 醋炙别甲12克 银柴胡9克 细生地12克 粉丹皮4.5克 地骨皮9克炒杭芍9克大寸冬9克京半夏9克藕干 3克广桔络9克 净杷叶3片 四诊:上方服三剂。脉细弦,尺弱。舌润苔薄。潮烧退,颧微赤,咳嗽胸痛轻减,痰凝渐化。饮食增加,二便转正常。 唯神倦乏力,经闭未行,腰腹时觉酸痛。此系邪热退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冲任失调,以下方调治。 全当归9克 细生地9克赤芍药9克粉丹皮4.5克地骨 皮9克 炙香附6克 川芎片4.5克 白茯苓12克 桑寄生 12克京半夏9克黑小豆12克净杷叶3片 五诊:上方服五剂,诸症悉退,正气未复,经仍未行。 腰楚,少腹时痛。脉细微弦,两尺仍弱,舌淡苔薄。此冲任两虚,经脉气滞之侯,续宜调达滋养。处方: 生熟地各9克 全当归9克 赤芍药9克 川芎片6克粉 丹皮6克炙香附6克紫丹参9克炒续断9克淮牛夕 6克小红枣9枚净杷叶3片 大寸冬9克 六诊:上方进七、八剂后,经行,量少,色紫黑,腰腹微痛。舌红润,脉弱,续拟调和气血以凑全功。处方: 全当归15克细生地9克炒杭芍9克 白茯苓15克老川 芎6克 粉丹皮6克 空沙参9克生口芪12克炒续断9克 炙香附6克 生甘草3克 小枣7个荷叶顶3个 嘱兼服 十珍香附丸 [按]此例患者,病情复杂,本“急则治其标”之旨,首以枢转少阳为主,柴胡、杏、苏,宣疏清化。继拟滋养肝阴,清热理肺,意再枢托。少阳证罢,血弱阴虚内热,乃重滋血齐阴。潮热全退,即为养血调经,气血冲任得养,经讯复来。 内经云:“仅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妇科机理,错综若斯,在确定其治疗之标本缓急步骤上,必须审慎。 子午潮烧经闭 郑××,女,三十八岁,干部。1970年11月。 初诊:患者病已数月,形体消瘦,呼吸气短,动则喘促,胸胁疼痛,咳嗽痰凝带血。自汗,盗汗,烦躁,夜难入寐。每于子、午时,体温增高,37.5~38。c,手心、足心及两颧烘热。逾时,热如潮退。月经闭止三月。经西医诊断为“肺结核”,多方治疗,其效不显。 诊脉虚滑而数,沉候无力,舌绛,干燥少津。古代医家谓:“虚劳深重者为痨瘵,其形赢败凋敝。”患者因潮烧日久,血虚肺燥,宗气损伤,现痨瘵之征。法当先养阴润肺,化痰止血,继可益气滋血,调达肝脾,循序而进。处方: 醋炙别甲18克 京元参一克 大寸冬9克 醋煅牡蛎12克 地骨皮12克 白茅根30克 炙紫苑9克 炙冬花9克 广桔 络9克 粉丹皮6克 生甘草3克 点梨、藕汁每次各一 匙为引。 二诊:上方服七剂,咯血已减,咳嗽仍频,自汗、盗汗稍敛,食纳略增,渴饮较少,但子午潮热未退。脉舌同前。拟原方化裁。处方: 醋别甲18克 醋青蒿9克 干地黄12克地骨皮15克 白茯 神15克炙冬花9克醋牡蛎15克京半夏9克广桔络9克 生甘草3克 净杷叶3片白茅根15克点梨、藕汁各一 匙。 三诊:上方服七剂,脉虚滑数象渐平,舌绛转红,渐布津液。咯血已止,胸胁痛减,痰凝较涤,自汗、盗汗及潮烧均减。仍以养阴化热,润肺祛痰。处方: 醋别甲15克 干地黄15克 银柴胡9克地骨皮12克 炒杭 芍9克 炙冬花9克粉丹皮6克生甘草3克当归身12克 白薇4.5克 藕干6克净杷叶3片 四诊:上方服十剂,子午潮热大减,自汗、盗汗已收。 胸胁痛止,咳稀痰少,烦躁消除。夜能安卧,食纳增加。但精神尚差,月经未行。脉象细数,舌红润有津。此阴液渐复,肺燥得润,而气血未充,肝脾失调。宜养肝、润肺、调脾为治。处方: 全当归15克炒杭芍9克空沙参9克干地黄12克大寸 冬9克 白茯神15克粉丹皮6克地骨皮12克广桔络9克 桑寄生15克 生甘草3克 藕干6克 五诊:上方连进五剂,子午潮热及烦躁、自汗、盗汗、胸胁痛、咳嗽等诸症消失。脉转细缓,舌苔红润。但病久,阴伤血耗,肝脾失养,冲任不足,至经闭未行。法当益气调血,滋养冲任。血海充盈,经讯可至。 全当归15克 炒杭芍9克 川芎片6克 空沙参9克 干地 黄129克 苏条参12克粉丹皮6克大寸冬9克桑寄生15克 黑小豆15克 建莲子15克 甘草3克 龟鹿胶各9克(烊化兑 服) 六诊:上方服十五剂后,饮食、睡眠尤佳,面色转华,形体渐丰,已能恢复半日工作。脉和,舌润。经讯未至。此大病后,气血真阴渐复,而冲任血海犹亏。再拟下方调理,至1971年春季,经讯复潮,尔后周期正常,结核症悉未再作。处方: 炙口芪15克全当归15克炒杭芍9克 川芎片6克苏条 参15克漂白术12克 西砂仁4.5克 粉丹皮6克 白茯神 15克炙香附6克桑寄生15克 生甘草3克 小红枣11个 [按]久病气血真阴受损,每当子、午阴阳交合之时,邪热相乘,阴不制阳,故现潮烧。热邪耗津,血海干涸,月事闭止。宗气损伤,自汗、盗汗,又复伤阴液。热自阴来,当谧真阴。别甲、元、麦、牡蛎、地黄等皆为滋固肝肾肺阴要药。病退尤虚,再以归、芍、地黄、龟、鹿二胶、参、芪,补其精血,滋益冲任。 虚 痨(童子痨) 董××,男,五岁,住昆明市西郊。时在1940年。 初诊:患儿已病数月,卧床不起,形容枯槁,肌肤消瘦。干咳声嘶,痰中带血。渴饮食少,日晡潮烧,夜间烦躁,自汗盗汗,溺黄便稀。脉虚数无力,左关稍大,右寸兼滑,舌淡红,苔薄少津。病属气弱阴虚,肝旺肺燥,脾不健运,日久症势纠缠。法当养阴清热,润肺、健脾平肝,不宜克散,拟方缓缓调治。 银柴胡6克 醋炒青蒿6克 白茯苓9克 地骨皮9克 空沙参9克 炒杭芍6克 京半夏6克 光杏仁6克 炙冬 花6克 生甘草3克 浮小麦9克小红枣7枚 二诊:上方服五剂,潮热盗汗略减,它症同前。脉、舌尚无变化,仍守原意出入。处方: 广玉竹9克 天门冬9克 炒杭芍6克 白茯苓9克 炙冬 花6克 银柴胡6克 醋炒青蒿4.5克 炙枇杷叶2片黑 小豆9克甘草3克 炙桑皮4.5克 浮小麦12克 小红枣 9枚 白茅根9克 三诊:上方服用十剂,痰血已止。潮烧、盗汗、咳嗽减轻,它症亦有显著好转。但易怒。脉细弦,舌淡红。是阴虚肺燥渐润,脾弱肝旺。再拟滋阴润肺,健脾平肝。处方。 银柴胡6克 苏条参9克 广玉竹9克 天门冬6克 炒杭 芍9克 炙冬花6克 百合6克 浮小麦12克 烧乌梅2个 小红枣7枚 上方连服十余剂,潮热全退,其它症状均渐消失。饮食增加,二便正常。面色转润,肌肤浙充,能下床活动,脉弱缓,舌红润。再为拟方,滋养肝脾,调补气血。 苏条参9克空沙参6克广玉竹6克天门冬6克百合 6克淮山药9克 白茯苓9克 炒杭芍9克 京半夏9克 广陈皮6克炙甘草3克莲子9克(去心) 小红枣7枚 [姚按]这种症候,不宜骤用温补,更不可专事寒凉。应本内经:“燥者濡之”,“损者益之”的道理,先用滋润调达,然后平和补益。具体方法就是平肝、润肺,化痰止咳,养阴清热,健脾固中,后再补益气血。对于潮烧,要重视枢转少阳,调和营卫。兼有虫积,则忌“打虫”,宜用“化虫”之方,以免损伤元气。总之,用药不宜过急过猛,须缓缓调治,方能获得预期疗效。 [按]患儿脏腑娇嫩,况因素日少于荣养,感邪之后,治疗失机,其气留连,而致内伤。一脏先病,累及其它,脾弱阴虚,精气受损,而肝旺肺燥,虚热羁缠。形体赢瘦,即民间俗称“童子痨”也,治之难许速效。是案本内经“燥者濡之,损者益之”,谨守清润调达,平和补益,乃治虚损之要领. 眩 晕(高血压) 外宾××,男,五十六岁。1956年夏。 初诊:患者形体高大肥胖,颜面赤红,平素嗜烟酒,喜肥甘,因自寒带初来我省参加工程设施,由于水土不服,加之工作疲劳,用脑过度,近二、三月来,感头目眩晕,四肢麻木作胀,夜眠不安,多梦易醒,时出自汗,食欲不佳,精神疲乏,影响工作。已经找省医院检查,发现血压升高200/100毫米汞柱,并确诊系神经性高血压。曾服降压、镇静等药多次未见明显效果。一周后,病情更加严重,耳鸣脑响,心神不安。起则昏眩欲仆,终日恍恍然如坐舟中,极度疲乏,已不能坚持工作。有关单位极为重视,延余前往会诊,中西医结合治疗,使之早日恢复健康。 中医辨证:舌质红、苔薄腻,脉象弦滑。证属肝肾不足,阴虚阳方,风火上千,心神不宁,发为眩晕之症。年龄较高,慎防中风,速宜滋阴潜阳,化风舒络,养心安神为治。拟方: 干地黄12克 白茯神15克酸枣皮6克炒泽泻6克粉丹 皮6克炒淮药12克 淮枣仁15克(冲)生石决明9克生龙 骨12克 生杜仲12克 夏枯草6克 荷叶顶3个 嘱尽量控制烟酒腥腻肥甘之物。 二诊:服上方四剂后,血压下降为150/100毫米汞柱,睡眠渐安,自汗收敛,眩晕、耳鸣、脑响等自觉症状豁然若失,且能外出散步。诊脉弦滑而软,舌红润,食欲增加,二便正常。仍以原方加减: 干地黄12克 白茯神15克酸枣皮6克粉丹皮6克炒泽 泻6克 淮枣仁15克(冲) 明天麻9克 石决明9克 桑寄 生15克生龙骨12克生杭芍9克 上方连进八剂,患者血压稳定在130/90毫米汞柱,精神好转,诸症消失,已能恢复工作。 [按]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叉云;“肝者,罢极之本也”。本麦惠者,由于肝肾不足,阴虚阳亢,风火上干,心神不宁,导致眩晕。法拟育阴潜阳,方用六味加生龙骨、石决明。以生杜仲、桑寄生、夏枯草、荷叶顶、宣舒肝肾及脑络,天麻熄风,枣仁养心安神,再佐芍药,配伍丹皮、枣皮,酸敛柔肝。不重寒凉而火自平,不专驱散而风自化,体现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 肝风虚眩(高血压) 外宾某,男 四十二岁。1964年8月。 初诊:据云平素身体尚可,近来因工作繁重,昼夜书写、审阅文件持续一周之久,未得休息。当工作完成之后,即感头晕、目花 耳鸣,彻夜失眠,心烦食少。经检查,发现电压上压至190/120毫米汞柱。拟定中西医药配合治疗。 中医辨证:机体之肝脏,具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之功能。当在较长时间思维、精力、视觉等官能高度集中应用于某一事物之上,由此耗散肝经气血。内经云:“肝受血而能视”又云“久视伤血”。肝脏体阴而用阳,当肝血耗散,肝气失濡,致虚风上逆作眩,遂成“血虚生风”诊脉细弦而数,舌质红,苔薄黄。治则本“急者缓之”之意,滋养肝血,兼佐安镇,平熄虚风。处方: 全当归12克炒白芍12克 茯神木15克 大寸冬9克 明天 麻9克 石决明12克炒黑豆15克健莲子15克黑芝麻12克 净竹茹6克 云母石12克(醋煅)(嘱:以玉米须煎汤代水 煨药) 上方浓煎,温服二剂,并配合西药降压、镇静等药治疗。三日后复诊,血压下降至130/90毫米汞柱。患者已能起床活动,头晕、心烦、思饮、便干诸症消除,食眠恢复正常。 脉现和缓,舌质红,苔薄有津。 此属肝血得养,虚风平定,病势向愈。续用滋阴降火丸调理巩固。服法:滋阴降火丸七丸,每日一丸,空腹以温开水送服,连服一周,病痊愈。 [按]正确的治则,来源于正确的诊断,而正确的诊断,必然基于对机体证候客观的病理病机分析。本例肝血耗散,肝气失濡,虚风上逆,干扰清空,而发眩晕。对证投以养血、柔盱、安神、熄风之品,井同西药配合,获效甚捷。 痰阻眩晕(高血压) 李××,女,六十八岁,住某专区。1943年2月。 初诊;患者素体丰腴,喜食腥腻,多痰疾。花甲后,常现面浮、肢体麻木、浮肿。且感胸闷气(目真),痰多泡沫,纳呆,多梦。进而头晕目眩,脑转耳呜,心悸诸症悉增,甚则不能行步。医以归脾养心、朱砂安神,治之不效。再投以八味地黄之类,症候反剧。乃专程至昆,寻余诊治。脉象关上浮大而滑,寸日濡弱,舌质淡胖、苔白腻而滑润。此丹溪所谓“无痰不作眩也。”日常恣食肥甘,伤及脾胃,运化失司,湿聚痰盛。水谷不能化精,肝失所养,风从内生,风痰相助,上扰清空,发为是症。法宜化风宣络,豁痰理气,兼镇逆平肝。处方: 明天麻9克 法半夏9克 自吉力9克 黑芝麻12克 化桔 红6克茯苓神15克 代赭石9克(醋煅) 炒枳壳6克桑 枝15克白檀香4.5克生甘草3克竹茹6克 二诊:上方服三剂,顿觉头目清爽,眩晕得减。咯出风沫痰涎甚多,胸膈舒畅,稍思纳食。仍浮肿、心悸,夜寐不宁。耳呜,神倦,肢体觉麻。脉象滑大较平,风痰渐化。乘势再进下方: 明天麻9克 法半夏9克 生龙齿9克 石决明9克 茯神 木15克 酸枣仁15克 炙远志6克 沙吉力12克 化桔红 4.5克 白檀香4.5克生汁草3克 桑枝木12克荷叶顶2枚 三诊:上方连服五剂,眩晕若失,浮肿消退,痰涎渐少。 行动自如,纳食增加。仍时感肢体麻木,神疲。能眠而梦境尚多。脉缓微滑,舌质淡,苔薄润。此风痰化除,续宜滋血养肝安神之品。处方: 当归身12克 炒杭芍9克 酸枣仁15克 茯苓神15克 明天 麻9克 桑寄生12克 黑芝麻12克 法半夏9克 化桔红 6克 石决明9克 白檀香4.5克 生甘草3克 荷叶顶3枚 嘱服五剂后,配十剂制为丸,早晚各服6克。戒荤腥。 [按]本案紧扣“痰湿”治眩。以祛风豁痰,兼佐柔镇。 风痰既化,再益肾柔肝,养心安神,避辛燥及滋腻。用药从轻灵处下功夫。 血不养肝眩晕 张××,女,四十五岁,干部。1950年。 初诊:生育过多,伤及气血,十多年来,常感头昏眩晕,两眼花雾,耳鸣,食少,夜眠多梦.经候前期,量多,行经则眩晕尤甚,举步欲仆。患者住本市红会医院治疗,并邀余会诊。诊见脉象濡弱沉细,舌质淡红,苔薄润,血压波动在180—140/110—90毫米汞柱之问,血象偏低。此属血不养肝,肝木虚旺,风越于上,发为眩晕,并兼见心脾肾经不足,法宜滋养调理。处方: 白人参9克(另煎汤兑服) 大熟地15克 当归身15克 生杭 芍9克 白茯神15克干果杞15克沙吉力12克黑芝麻12克 明天麻6克 法半夏9克 炙甘草3克 荷叶顶3个 龙眼 肉9克 二诊:上方服三剂,觉头眩耳鸣轻减,食眠渐佳。经行二日,量较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