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专治麻痧初编 书名:专治麻痧初编 作者: 朝代: 年份: 免费下载700多本医学电子书请到A+医学百科医学电子书专题 网址:http://www.a-hospital.com/w/%E5%8C%BB%E5%AD%A6%E7%94%B5%E5%AD%90%E4%B9%A6 A+医学百科正在整理中医学典籍,欢迎您的参与。 如有关于《专治麻痧初编》的问题和讨论请移步本书页面:http://www.a-hospital.com/w/%E6%96%87%E4%BB%B6%3A%E4%B8%93%E6%B2%BB%E9%BA%BB%E7%97%A7%E5%88%9D%E7%BC%96.txt <目录> <篇名>引言 属性:痘疹麻痧类皆象形而名之也。惟麻痧证变幻莫测,向无专书,古人名言半多散见于痘科书 中。且患家视为泛常,以谓风痧轻证,每多忽略,避忌漫不经心,迨至凶陷告危,无从挽救,追悔 何及。纵使天数,当然究由人事之未尽耳。伏读御纂《医宗金鉴》曰∶麻疹须留神调治,始终不可 一毫疏忽,较之于痘虽稍轻,而变化之速则在顷刻也。至哉训言,谆谆垂诫。爰不自揣谫陋,谨 将古今麻痧证治汇录成编,厘为四编。曰崇正,曰述古,曰征今,附以成方曰方论,计六卷。后之 学人果能寻原讨究,行远自迩,拯斯民于衽席,医岂小道云乎哉。 \x时光绪十六年龙集庚寅正月十五日丙辰立春归安凌德蛰庵手自写本\x <目录>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篇名>疹原 属性:麻为正疹亦胎毒,毒伏六腑感而出,初发之状有类痘,形尖渐密不浆殊,始 终调护须留意,较痘虽轻变化速。 注∶疹非一类,有瘙疹、瘾疹、温疹,盖痘疹皆非正疹也。惟麻疹则为正疹,亦胎元之毒 伏于六腑,感天地邪阳火旺之气,自肺脾而出,故多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泪汪汪,两 胞浮肿,身热二三日,或四五日始见点于皮肤之上,形如麻粒,色若桃花,间有类于痘大者, 此麻疹初发之状也。形尖疏稀,渐次稠密,有颗粒而无根晕,微起泛而不生浆,此麻疹见形 之后大异于痘也。须留神调治,始终不可一毫疏忽,较之于痘虽稍轻,而变化之速则在顷刻也。 <目录>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篇名>麻疹轻重 属性:麻疹出时非一端,其中轻重要详参。气血和平轻而易,表里交杂重则难。 注∶麻疹出时有轻重之分,临时须要详察。若气血和平,素无他病者,虽感时气而正能制邪,故发热和 缓,微微汗出,神气清爽,二便调匀。见点则透彻散没,不疾不徐,为轻而易治者也。若素有风寒食滞,表里交 杂,一触邪阳火旺之气,内外合发,而正不能制邪,必大热无汗,烦躁口渴,神气不清,便闭尿涩。见点不能透彻,收 散或太紧速,则为重而难治者也。 <目录>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篇名>麻疹主治大法 属性:疹宜发表透为先,最忌寒凉毒内含,已出清利无余热,没后伤阴养血痊。 注∶凡麻疹出贵透彻,宜先用表发,使毒尽达于肌表。若过用寒凉冰伏毒热,则必不能 出透,多致毒瓦斯内攻,喘闷而毙至。若已出透者,又当用清利之品,使内无余热,以免疹后 诸证。且麻疹属阳热,甚则阴分受伤,血为所耗,故没后须以养血为主,可保万全。此首尾 治疹之大法,至于临时权变,惟神而明之而已。 <目录>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篇名>麻疹未出证治 属性:欲出麻疹身微热,表里无邪毒瓦斯松。若兼风寒食滞热,隐伏不出变丛生。宣毒发表为主剂,随证加减莫乱从。 注∶麻疹一证非热不出,故欲出时身先热也。表里无邪者热必和缓,毒瓦斯松动则易出而易透。若兼风寒食热 诸证,其热必壮盛,毒瓦斯郁闭则难出而难透。治以宣毒发表汤,其间或有交杂之证,亦照本方随证加减治之。 \x宣毒发表汤\x 升麻 葛根 前胡 桔梗 枳壳(麸炒) 荆芥 防风 薄荷叶 木通 连翘(去心) 牛蒡子(炒研) 淡 竹叶(即鲜竹叶) 生甘草 引加芫荽水煎服。凡服荆芥忌食鱼腥。 感寒邪者加麻黄,夏月勿用。 食滞加南山楂。 内热加黄芩。 方歌∶疹伏宣毒发表汤,升葛前桔枳荆防,薄通翘蒡淡竹草,引加芫荽水煎尝。 <目录>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篇名>麻疹见形证治 属性:麻疹已出贵透彻,细密红润始为良。若不透彻须分晰,风寒毒热气虚详,风寒升葛汤加 味,毒热三黄石膏汤,气虚人参败毒散,托里透疹效非常。 注∶麻疹见形贵乎透彻,出后细密红润则为佳美。有不透彻得须察所因,如风寒闭塞必 有身热,无汗,头疼,呕恶,疹色淡红而黯之证,宜用升麻葛根汤加苏叶川芎牛蒡子;因毒 热雍滞者,必面赤,身热,谵语,烦渴,疹色赤紫滞黯,宜用三黄石膏汤;又有正气虚弱不能 送毒外出者,必面色 白,身微热,精神倦怠,疹色白而不红,以人参败毒散主之。 \x升麻葛根汤\x 升麻 葛根 赤芍药 生甘草 引加芫荽水煎服。 方歌∶发热升麻葛根汤,表邪痘疹两得方;升麻葛根赤芍草,随证宜加法最良。 \x三黄石膏汤\x 麻黄 石膏 淡豆豉 黄柏 黄连 栀子 黄芩 水煎服。 方歌∶疹出不透因毒热,三黄石膏汤急寻,麻黄石膏淡豆豉,黄柏黄连栀子芩。 \x人参败毒散\x 人参 川芎 羌活 独活 前胡 枳壳(麸炒) 桔梗 柴胡 生甘草 赤苓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疹因气虚出难透,人参败毒有奇功,参芎羌独前枳桔,柴胡甘草赤茯苓。 <目录>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篇名>麻疹收没证治 属性:疹出三日当收没,不疾不徐始无虞。收没太速毒攻内,当散不散虚热医。毒盛荆防解毒 治,外用胡荽酒法宜;虚热柴胡四物剂,应证而施病渐离。 注∶麻疹见形三日之后当渐次没落,不疾不徐始为无病。若一二日疹即收没。此为太 速,因调摄不谨,或为风寒所袭,或为邪秽所触,以致毒反内攻,轻则烦渴谵狂,重则神昏 闷乱。急宜内服荆防解毒汤,外用胡荽酒熏其衣被,使疹透出方保无虞。当散不散者,内有虚热留滞于肌表也, 其证潮热烦渴口燥咽干,切不可纯用寒凉之剂,以柴胡四物汤治之,使血分和畅,余热悉除,疹即没矣。 \x荆防解毒汤\x 薄荷叶 连翘(去心) 荆芥穗 防风 黄芩 黄连 牛蒡子(炒研) 大青叶 犀角 人中黄 引用灯心芦根水煎服。 方歌∶收没太速毒内攻,荆防解毒治最灵,薄翘荆防芩连蒡,大青犀角共人中。 \x胡荽酒\x 胡荽(四两,切碎) 黄酒(半斤) 同煎勿令泄气。 \x柴胡四物汤\x 白芍(炒) 当归 川芎 生地 人参 柴胡 淡竹叶 地骨皮 知母(炒) 黄芩 麦冬(去心) 引加生姜红枣水煎服。 方歌∶当散不散因虚热,柴胡四物芍归芎,生地人参柴竹叶,地骨知母芩麦冬。 <目录>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篇名>身热不退 属性:麻疹已发身犹热,毒热壅遏使之然,出用化毒清表剂,没后柴胡清热煎。 注∶麻疹非热不出,若既出透,其热当减。倘仍大热者,此毒盛壅遏也,宜用化毒清表汤 治之。疹已没落而身热者,此余热留于肌表也,宜柴胡清热饮治之。 \x化毒清表汤\x 葛根 薄荷叶 地骨皮 牛蒡子(炒研) 连翘(去心) 防风 黄芩 黄连 元参 生知 母木通 生甘草 桔梗 引用生姜灯心水煎服。 方歌∶疹已出透身壮热,化毒清表为妙诀,葛薄地骨蒡翘防,芩连元知通甘桔。 \x柴胡清热饮\x 柴胡 黄芩 赤芍 生地 麦冬(去心) 地骨皮 生知母 生甘草 引用生姜灯心水煎服。 方歌∶疹已没落热不减,柴胡清热效通仙,柴胡黄芩芍生地,麦冬地骨知母甘。 <目录>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篇名>烦渴 属性:毒热内盛火上炎,心胃扰乱烦渴添。未出升葛汤加味,已出白虎汤为先,没落竹叶石膏用,因时医治莫迟延。 注∶凡出麻疹烦渴者,乃毒热壅盛也。盖心为热扰则烦,胃为热郁则渴。当未出时宜升 麻葛根汤加麦冬天花粉,已出者宜白虎汤,没后烦渴者用竹叶石膏汤。 \x升麻葛根汤\x(方见前) \x白虎汤\x 石膏( ) 生知母 生甘草 引用粳米水煎服。 方歌∶麻疹已发多烦渴,白虎清热自能安,石膏知母生甘草,引加粳米用水煎。 \x竹叶石膏汤\x 人参 麦冬(去心) 石膏( ) 生知母 竹叶 生甘草 水煎服。 方歌∶疹已没落当安静,若加烦渴热未清,竹叶石膏汤参麦,石膏知母竹甘从。 <目录>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篇名>谵妄 属性:疹发最怕毒火盛,热昏心神谵妄生。未出三黄石膏治,已出黄连解毒灵。 注∶谵妄一证乃毒火太盛,热昏心神而然也。疹未出而谵妄者,三黄石膏汤主之;疹已出而谵妄者,黄连解毒汤主 之。 \x三黄石膏汤\x(方见前) \x黄连解毒汤\x 黄连 黄芩 栀子 黄柏 加味∶丹皮生地黄生甘草金银花连翘(去心) 引加灯心水煎服。 方歌∶麻疹已出谵妄烧,毒郁热结未曾消,黄连解毒芩栀柏,加丹生地草银翘。 <目录>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篇名>喘急 属性:疹初无汗作喘急,宣发麻杏石甘宜;毒热内攻金受克,保肺清气化毒医。 注∶喘为恶候,麻疹尤忌之。如初出未透无汗喘急者,此表实拂郁其毒也,宜用麻杏石 甘汤发之。疹已出胸满喘急,此毒瓦斯内攻,肺金受克,宜用清气化毒饮清之。若迟延失治,以致肺叶焦举,则难救矣。 \x麻杏石甘汤\x 石膏( ) 麻黄(蜜炒) 杏仁(去皮尖炒) 生甘草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喘用麻杏石甘汤,石膏火 合麻黄,杏仁去尖须微炒,甘草相配引生姜。 \x清气化毒饮\x 前胡 桔梗 栝蒌仁 连翘(去心) 桑皮(炙) 杏仁(炒去皮尖) 黄芩 黄连 元参 生甘草 麦冬(去心) 引用芦根水煎服。 方歌∶毒热内攻肺喘满,清气化毒饮最灵,前桔栝蒌翘桑杏,芩连元参草麦冬。 <目录>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篇名>咳嗽 属性:疹初咳嗽风邪郁,加味升麻葛根良,毒热熏蒸金受制,清金宁嗽自堪尝。 注∶麻疹发自脾肺,故多咳嗽。若咳嗽太甚者,当分初没治之。初起咳嗽此为风邪所 郁,以升麻葛根汤加前胡桔梗苏叶杏仁治之;已出咳嗽乃肺为火灼,以清金宁嗽汤主之。 \x升麻葛根汤\x(方见前) \x清金宁嗽汤\x 橘红 前胡 生甘草 杏仁(去皮尖炒) 桑皮(蜜炙) 川连 栝蒌仁 桔梗 浙贝母(去心) 引用生姜红枣水煎服。 方歌∶嗽用清金宁嗽汤,橘红前草杏仁桑,川连栝蒌桔贝母,引用红枣共生姜。 <目录>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篇名>喉痛 属性:疹毒热甚上攻喉,肿痛难堪实可扰,表邪元参升麻用,里热凉膈消毒求。 注∶疹毒热盛上攻咽喉,轻则肿痛,甚则汤水难下,最为可虑。表邪郁遏,疹毒不能发 舒于外,致咽喉作痛者,元参升麻汤主之。里热壅盛,或疹已发于外而咽喉作痛者,以凉膈消毒饮主之。 \x元参升麻汤\x 荆芥穗 防风 升麻 牛蒡子(炒研) 元参 生甘草 水煎服。 方歌∶表郁疹毒喉肿痛,急服元参升麻汤,荆芥防风升麻蒡,元参甘草水煎尝。 \x凉膈消毒饮\x 荆芥穗 防风 连翘(去心) 薄荷叶 黄芩 生栀子 生甘草 牛蒡子(炒研) 芒硝 生大黄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里热喉痛苦难当,凉膈消毒饮最良,荆防翘薄芩栀草,牛蒡芒硝生大黄。 <目录>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篇名>失音 属性:疹毒声哑肺热壅,元参升麻有奇功,已发加减凉膈散,没后儿茶音即清。 注∶失音者,乃热毒闭塞肺窍而然也。疹初失音者,元参升麻汤主之;疹已发而失音 者,加减凉膈散主之;疹没后声哑者,儿茶散主之。 \x元参升麻汤\x(方见前) \x加减凉膈散\x 薄荷叶 生栀子 元参 连翘(去心) 生 甘草 苦桔梗 麦冬(去心) 牛蒡子(炒研) 黄芩 水煎服。 方歌∶加减凉膈治失音,薄荷栀子共元参,连翘甘草苦桔梗,麦冬牛蒡与黄芩。 \x儿茶散\x 硼砂(二钱) 孩儿茶(五钱) 共为细末,凉水一盏,调药一匙,服之。 <目录>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篇名>呕吐 属性:疹发缘何呕吐逆,火邪扰胃使之然,竹茹石膏为主治,和中清热吐能安。 注∶麻疹呕吐者,由于火邪内迫,胃气冲逆也,须以竹茹石膏汤和中清热,其吐自止。 \x竹茹石膏汤\x 半夏(姜制) 赤苓 陈皮 竹茹 生甘草 石膏( )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竹茹石膏汤治吐,半夏姜制配茯苓,陈皮竹茹生甘草,石膏火 共合成。 <目录>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篇名>泻泄 属性:毒热移入大肠经,传化失常泻泄成,初起升葛汤加味,已发黄连解毒清。 注∶麻疹泻泄乃毒热移入肠胃,使传化失常也,治者切不可用温热诸剂。疹初作泻者, 以升麻葛根汤加赤苓猪苓泽泻主之;疹已出作泻者,以黄连解毒汤加赤苓木通主之。 \x升麻葛根汤\x(见前) \x黄连解毒汤\x(见前) <目录>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篇名>痢疾 属性:夹疹之痢最难当,毒热凝结移大肠,腹痛下痢赤白色,悉用清热导滞良。 注∶麻疹作痢谓之夹疹痢,因毒热未解,移于大肠所致也。有腹痛欲解,或赤或白,与 赤白相兼者,悉用清热导滞汤主之,不可轻投涩剂。 \x清热导滞汤\x 山楂 浓朴(姜制) 生甘草 枳壳(麸炒) 槟榔 当归 白芍(酒炒) 条芩(酒炒) 连翘(去心) 牛蒡子(炒研) 青皮(炙) 黄连(吴茱萸炒)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痢用清热导滞汤,山楂朴草枳槟榔,归芍条芩翘牛蒡,青皮黄连引生姜。 <目录>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篇名>腹痛 属性:小儿发疹腹中疼,毒郁肠胃食滞凝,曲腰啼叫眉频蹙,加味平胃散堪行。 注∶麻疹腹痛者,由食滞凝结,毒瓦斯不得宣发于外。故不时曲腰啼叫,两眉频蹙,须以 加味平胃散治之,滞消毒解,而痛自除矣。 \x加味平胃散\x 防风 升麻 枳壳(麸炒) 葛根 苍术(炒) 陈皮 浓朴(姜炒) 南山楂 麦芽(炒) 生甘草 引用生姜灯心水煎服。 方歌∶加味平胃散如神,防风升麻枳葛根,苍陈浓朴楂芽草,生姜灯心水煎匀。 <目录>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篇名>衄血 属性:疹家衄血莫仓惶,毒从衄解妙非常,衄甚吹鼻发灰散,内服犀角地黄汤。 注∶肺开窍于鼻,毒热上冲,肺气载血妄行,则衄作矣。然衄中有发散之义,以毒从衄 解不须止之。但不可太过,过则血脱而阴亡也。如衄甚者,宜外用发灰散吹入鼻中,内服犀角地黄汤,其血可止。 \x发灰散\x 取壮实人头发洗净,阴阳瓦 成灰,放地上去火性,研细末,吹入鼻中,血衄自止。 \x犀角地黄汤\x 粉丹皮 白芍药 犀角 生地黄 便硬者加川大黄。 水煎服。 方歌∶犀角地黄汤,治衄效非常,丹皮芍犀地,便秘加大黄。 <目录>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篇名>瘙疹 属性:儿在母腹血热蒸,生后不免遇凉风,遍体发出如粟米,此名瘙疹何须评。 注∶瘙疹者,儿在胎中受母血热之气所蒸已久,及生后外遇凉风,以致遍身红点,如粟 米之状。盈月内见者名为烂衣疮,百日内见者又名百日疮,未出痘疮之先见者即名瘙疹,调摄谨慎不治自愈。 <目录>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篇名>盖痘疹 属性:痘后出疹盖痘传,余毒未尽夹食寒,遍身作痒如云片,加味消毒服即安。 注∶盖痘疹者,谓痘方愈而疹随发也。因痘后余毒未尽,更兼恣意饮食,外感风寒,以 致遍身出疹,色赤作痒,始如粟米,渐成云片。宜加味消毒饮疏风清热,疹即愈矣。 \x加味消毒饮\x 荆芥穗 防风 牛蒡子(炒) 升麻 生甘草 赤芍药 南山楂 连翘(去心)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盖痘疹因风热成,加味消毒饮最灵,荆防牛蒡升麻草,赤芍山楂连翘从。 <目录>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篇名>瘾疹 属性:心火灼肺风湿毒,隐隐疹点发皮肤,疏风散湿羌活散,继用消毒热尽除。 注∶瘾疹者乃心火灼于肺金,又兼外受风湿而成也。发必多痒,色则红赤,隐隐于皮肤 之中,故名曰瘾疹。先用加减羌活散疏风散湿,继以加味消毒饮清热解毒,表里清而疹愈矣。 \x加味羌活散\x 羌活 前胡 薄荷叶 防风 川芎 枳壳(麸炒) 桔梗 蝉蜕 连翘(去心) 生甘草 赤苓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瘾疹羌活散相当,羌活前胡薄荷防,川芎枳桔净蝉蜕,连翘甘草赤苓姜。 \x加味消毒饮\x(见前) 右编曰崇正。 <目录>卷一 <篇名>附司天掌诀歌 属性:子午少阴君火天 阳明燥金应在泉 丑未太阴湿土合 太阳寒水两缠绵 寅申少阳相火王 厥阴风木地中连 卯酉却与子午倒 辰戍巳亥亦皆然 <目录> <篇名>《专治麻痧》述古编叙 属性:小儿医谓之哑科,诚如古谚曰∶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小儿痘 疹惊疳,最难一时分辨。要在医家博览群书,多识险证,尤须临诊虚心,时加体察。深恐病重药 轻,因循误事;慎勿偏执己见,毒药杀人。夫如是始可称之曰能事。徐洄溪云∶痘疮无人可免。自 种痘之法起,而小儿方有避险之路。此天意好生,有神人出焉,造良法以救人也。夷考治痘治疹之书,不下百数 十家,莫不切近和平,各出心裁,垂方立法。经余曾所见闻者,胪陈其目,俾后之学小儿医者,知有正路可由焉。 周巫妨《颅囟经》钱仲阳《小儿药证直诀》 董汲之《小儿斑疹方论》阎孝忠《小儿直诀附方》 刘方明《幼幼新书》郑瑞友《全婴方论》 宋人《小儿卫生总微方》陈文仲《小儿痘疹方论》 杨仁斋《直指小儿方论》刘守真《保童秘要》 曾省翁演山口议《活幼心书》朱丹溪《治痘心法》 王宾湖《幼科类萃》徐用宣《袖珍小儿方》 钱大用《活幼全书》高梅孤《痘疹管见》 汪石山《痘疹理辨》寇美《全幼心鉴》 缪仲淳《广笔记幼科》聂久吾《活幼心法》 翟良《痘科类编释意》万密斋《痘疹心法》 徐东皋《痘疹卮言》张景岳《痘疹诠》 吴志中《儿科方要》李言闻《痘疹要诀》 李实《痘疹溯源》蔡维藩《小儿痘疹方》 闻人规《痘疹疹论》张清川《痘疹便览》 汤衡《婴孩妙诀》娄居中《恤幼集》 董大英《活幼悟神集》谢天锡《疮疹证治》 黄良佐《麻痘秘法》吴洪《痘疹汇编》 崔岳《痘诊详辨》张涣《小儿医方妙选》 鲁伯嗣《婴童百问》姚和众《童子秘诀》 王日新《小儿方》魏桂岩《博爱心鉴》 窦梦麟《痘疮形证论治》费建中《救偏琐言》 徐杏泉《痘疹玉髓》翁仲仁《痘疹金镜录》 陆道元《金镜录补遗》许宣治《橡村痘诀》 朱济川《痘疹传心录》王损庵《痘疹证治准绳》 薛良武《保婴撮要》黄五芝《痘疹正传》 孙一奎《痘疹心印》秦景明《痘疹折衷》 冯楚瞻《痘疹锦囊全集》徐仲光《痘疹仁端录》 沈惠民《活幼心书》李柽《小儿保生方》 喜泰顺《疹痘秘书》许培元《痘疹笔议》 左忠《痘疹方》许学文《痘科约言》 邵慈庵《痘科秘法》夏卓溪《幼科铁镜》 郭铁崖《天花精言》陈奇生《痘科扼要》 程凤雏《慈幼筏》朱玉堂《痘疹定论》 叶天士《幼科要略》陈飞霞《幼幼集成》 醉玄子《痘疹方》王海 《痘书》 曹畸庵《豆医蠡酌录》强健《痘证宝筏》 上曾见者七十余家,其叶氏《幼科要略》所引未知名字,伍氏袁氏无从求考,他如管柽《保赤 全书》,叶大椿《痘学真传》以及《痘科正宗》之类,乃痘科中之杨墨也,姑无论矣。第思近时,治痧 治疹,率多取法陈静岩《疫痧草》金保三《喉科枕秘》张筱衫《痧喉正义》等书之数家者,其于痘疹 麻痧似是而非,首鼠两端,惑人主见。然竟有认麻痧为臭毒之痧,别喉痧为喉科之证,便用紫金 锭、红灵丹、冰硼散等药,野狐谭禅,真堪捧腹,不容不表而斥之。 \x时光绪庚寅冬十月赤霆子凌德识\x <目录>卷二\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篇名>小儿脉法 属性:气不和脉弦急,伤食脉沉缓,虚惊脉促急,(一作促结)风脉浮,寒脉沉细,脉乱不治。 寇氏《全幼心鉴》云∶小儿一岁以前,看虎口食指寅卯辰三关,以验其病。(寅卯辰即风 气命三关也)脉纹从寅关起不至卯关者易治,若连卯关者难治,若寅侵卯,卯侵过辰者,十 不救一。其脉纹见有五色,如因惊必青,泻痢必紫,当以类而推之。一岁后则可用一指转侧辨其三部脉弦急浮 沉。四五岁后脉七八至而细数者为平,九至者伤,十至者困,六至五至者为虚,为寒,弦紧为风痫,弦急为客忤。 <目录>卷二\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篇名>面部证 属性: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若色赤者热也,随证治之。 <目录>卷二\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篇名>目部证 属性:目内色赤者心实热,淡红者心虚热;青者肝实热,淡青者肝虚热;黄者脾实热,微黄者 脾虚热;白而混者肺实热;目无精光者肾虚也。 <目录>卷二\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篇名>五脏虚实寒热 属性: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虚则卧而悸动不安。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 及上窜切牙,皆心热也。心气实则喜仰卧。 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烦闷。(一作顿)虚则切牙多欠。肝热则手寻衣 领,及乱捻物,壮热,饮水,喘闷,目赤,发搐。肝有风则目连札,(一作眨目动也)得心热则 发搐,或筋脉牵系而直视。风甚则身反张,强直不搐,心不受热也,当补肾治肝。 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面白腹痛,口中气冷,不思饮食,或吐清 水。呵欠多睡者,脾气虚而欲发惊也。 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肺热则手捣眉目鼻 面。肺盛复感风寒,则胸满气急,喘嗽上气。肺藏怯则唇白闷乱,气粗喘促。哽气者难治,肺虚甚也。 肾主虚,无实也。惟疮疹肾实则变黑陷。若胎禀虚怯,神气不足,目无精光,面白颅解,此皆难育,虽育 不寿,或更加色欲,变证百出,愈难救疗。或目畏明下窜者,盖骨重而身缩者,切牙者,肾水虚而不能制心火也。 <目录>卷二\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篇名>五脏疮疹证治 属性:小儿在胎,食五脏血秽,伏于命门。若遇天行时热,或乳食所伤,或惊恐所触,则其毒 当出。初起之候,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咳嗽嚏喷,手足梢冷,惊悸多 睡。宜究其何藏所发,察其何因所起。令乳母亦须节饮食,慎风寒。五脏各有一证,肝藏水 青色而小,肺藏脓 色白而大,心藏斑色赤而小,脾藏疹小次斑,故色赤黄浅也。先发脓 后发疹子者顺,先疹子后斑者顺,反此为逆。惟肾无候,但见KT 冷耳冷是也。若寒水来 侮,故黑陷而耳KT 反热,为逆也。( 同 音泡) 如发潮热三日以上,出不甚多,而热不止者,未尽也。潮热随出,如早食潮热不已,为水 之类也,一发便出尽者重,疮夹疹者半轻半重也。出稀者轻,里外微红者轻,外黑里赤者 微重,外白里黑者大重也,疮端里黑点如针孔者势最剧也。青干紫陷,昏睡汗出,烦躁热渴, 腹胀啼喘,二便不通者困也。有大热,利小便解热毒。若紫黑干陷,或寒战切牙,或身黄肿 紫者,急下之。复寒热不已,身冷出汗,耳KT 反热者,死证也,此肾气大旺,脾虚不能制故也。 下后身热气温饮水者可治,以脾土胜,肾寒去,而温热也。不黑者不可下,下则内虚归肾。 大抵疮疹属阳,在春夏为顺,秋冬为逆,冬月肾旺盛,寒病多归肾,变黑。又当辨春脓 ,夏 黑陷,秋斑子、冬疹子者,十活四五,黑者十难救一。 身热烦渴腹满而喘,便涩面赤闷乱大吐,此当利小便,不瘥者,下之。若能食而痂头焦 起,或未焦而喘实者,亦可下之。若五七日痂不焦是内热也,宜导之,生犀汁解之。 斑疹作搐为脾虚而肝旺乘之,心火妄动,风热相搏也,当泻心肝补脾土。 疮黑而忽便脓血并痂皮者乃脾气实,肾邪退而病安也。泄泻而乳食不化者,脾虚不能制肾,故难治。 徐洄溪曰∶此即近世痘疮之证,其病与斑疹同列,并无起胀成浆收靥等说。大抵宋时之 疮形治法不过如此。近日愈变愈重,与斑疹绝不相类,治亦回别。因知天下之病,随时随地 变化无穷,所以《内经》有五运六气、异法方宜等论,为医者苟不能知天运之转移,及五方之 体性,终有偏执之处,不可以称上工也。 \x泻青丸方\x 治肝经实热,急惊搐搦,脉洪实。 当归(焙) 草龙胆(焙) 川芎 山栀子仁 川大黄 羌活 防风(焙) 上等分为末,炼蜜和丸,如芡实大,每服半丸或壹丸,煎竹叶汤同沙糖化下。 \x导赤散\x 治小儿心热,上窜切牙,小肠实热,小便秘赤。 生地黄 生甘草 木通(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一本不用甘草用黄芩。 \x泻心汤\x 治小儿心气实,气涩不得通,喜仰卧。 黄连 上为末,每服五分,临卧温水化下。 \x泻黄散\x(又名泻脾散) 治脾胃实热弄舌。 藿香叶(七钱五分) 山栀子仁(一两) 石膏(五钱) 甘草(七钱五分) 防风(三两,焙) 上锉,用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至五分,温服清汁。 \x异功散\x 治脾胃虚弱,吐泻不思乳食。 人参 茯苓(去皮) 白术 陈皮 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水一盏,生姜大枣同煎至七分,食前温服。 附《颅囟经》\x和平饮子\x 治小儿初生日,与∶ 人参 茯苓 甘草 升麻(各一分) 上水煎,时时与之,临时冷加白术,热加芒硝。 \x益黄散\x(又名补脾散) 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及治脾疳腹大身瘦。 陈皮(一两,去皮) 丁香(二钱),一方用木香诃子(炮,去核) 青皮(去白) 炙甘草(各五钱) 上为末,三岁儿一钱半,水半盏,煎三分,食前服。 \x白术散\x 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但欲饮水,乳食不进。 人参(二钱五分) 白茯苓 白术(炒) 藿香叶 葛根(各五钱) 木香(二钱) 甘草(一钱) 上 咀,每服三钱,水煎,热甚烦渴去木香,《本事方》。 \x白术散\x 治小儿呕吐,脉迟细有寒,白术 人参(各二钱五分) 半夏曲(二钱) 茯苓 干姜 甘草(各 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擘去核,煎至七分,去渣温服,日二三服。 \x泻白散\x 治肺实热盛,咳嗽气急痰喘。 地骨皮 桑白皮(炒各一两) 炙甘草(一钱) 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 \x阿胶散\x(又名补肺散) 治肺虚咳嗽,气粗喘促口渴。 阿胶(一两五钱,麸炒) 黍粘子(炒香) 甘草(炙,各二钱五分) 马兜铃(五钱,焙) 杏仁(七个,去皮 尖炒) 糯米(一两,炒)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 曾氏《活幼心书》\x补肺散\x去黍粘子,加茯苓。 \x地黄丸\x(又名六味丸) 治肾怯失音,HT 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 白等虚证。 熟地黄(八钱,酒洗) 山萸肉 山薯蓣(各四钱) 泽泻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三钱,去皮)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二十丸。 寇氏《全幼心鉴》去泽泻加人参鹿茸名参茸地黄丸,治禀赋不足,肾气虚弱,骨髓枯竭, 解颅语迟,齿生缓,行步多艰。 \x生犀角汁\x 治疮疹不快,吐血衄血。 生乌犀角(磨汁) \x玉露散\x(又名甘露散) 治伤热吐泻,汗退场门渴,脉浮洪大。 寒水石 石膏(各半两) 生甘草(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匙,或半钱一钱,食后温汤调下。 \x甘桔汤\x 治小儿肺热。 桔梗(二两) 甘草(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加荆芥防风名如圣汤。 董氏《斑诊备急方》加恶实麦门冬,亦名如圣汤。 \x阎氏孝忠附方\x 小儿耳冷KT 冷,手足乍冷乍热,面赤,时嗽嚏惊悸,此疮疹欲发也。未能辨认,间服升 麻葛根汤,消毒散,已发未发皆宜服;仍用胡荽酒,黄柏膏;暑月烦躁,食后与白虎汤,玉露 散;热盛与紫雪;咽痛或生疮与甘桔汤,甘露饮子。余根据钱氏说。 大人同。 \x升麻葛根汤\x 治伤寒温疫风热,壮热头痛肢体痛,疮疹已发未发并宜服之。 升麻 干葛 芍药 甘草(各半两,炙)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量大小与之,温服无时。 《千金方》无甘草有黄芩,名\x四物解肌汤\x,治少小伤寒。 \x消毒散\x 治疮疹未出;或已出,未能匀遍,又治一切疮。凉膈去痰治咽痛。 牛蒡子(二两,炒) 甘草(半两) 荆芥穗(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不拘时。 《活人书》\x鼠粘子汤\x有防风,治证同。 \x黄柏膏\x 治疮疹已出,用此涂面,用胡荽酒。 黄柏(一两,去皮) 甘草(四两) 新绿豆(一两半) 上为细末,生油调,从耳前至眼轮,并浓涂之,日三两次。如早用疮不上面,纵有亦少。 \x胡荽酒\x 胡荽(细切四两,以好酒二盏,煎一二沸,入胡荽,再煎少时,用物合定放冷) 上每吸一二口,微喷从顶至足匀遍,勿喷头面。病患左右常令有胡荽,即能辟去汗气,疮疹出快。 疮疹忌外人及秽触之物,虽不可受风冷,然亦不可拥遏,常令衣服得中,并虚凉处坐卧。 \x甘露饮子\x 治心胃热,咽痛口舌生疮,并疮疹已发未发并可服。又治热上攻牙龈肿,牙齿动摇。 生地黄(焙) 熟地黄(焙) 天门冬(去心焙) 麦门冬(去心焙) 枇杷叶(去毛) 黄芩(去心) 石斛 (去苗) 枳壳(去穣麸炒) 甘草(炙) 山茵陈叶 上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八分,食后温服。牙齿动摇,牙龈肿热,含漱渫 并服。《活人书》曰∶胃中客热,口臭不思饮食,或饥烦不欲食,齿龈肿疼,脓血,舌口咽中有 疮,赤眼,目睑重不欲开,疮疹已发未发并宜服此。《本事方》无麦冬犀角尖,治胃热口臭牙宣,赤眼口疮,一切疮疼。 \x白虎汤\x 解暑毒烦躁,身热,痰盛,头痛,口燥,大渴。 知母(一两半,焙) 甘草(半两,炒) 石膏(四两) 白粳米(八钱)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食后温冷随意服,气虚人加人参同煎。 \x紫雪\x 治惊痫百病,烦热涎厥,及伤寒胃热发斑,一切热毒喉痹肿痛,又治疮疹毒瓦斯上攻咽喉,水浆不下。 黄金(十两) 寒水石 磁石 滑石 石膏(各四两八钱,并捣碎) 以上用水五升,煮至四升,去滓入下项药∶ 玄参(一两六钱,捣碎) 木香(捣碎) 羚羊角屑 犀角屑 沉香(各半两,捣碎) 升麻(一两六钱,捣 碎) 丁香(一钱,捣碎) 甘草(八钱,炙锉。) 以上八味入前药汁中,再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入下项药∶ 硝石(三两一钱) 芒硝亦得 朴硝(一斤,精者) 以上二味入前汁中,微火上煎,柳木篦搅不住手,候有七合,投在木盆中半日,欲凝入下项药∶ 朱砂(三钱,研飞) 麝香当门子(一钱一字,研) 以上二味入前药中搅匀,寒之二日。 上件成紫色霜雪,每服一字至五分,冷水调下,大小以意加减。咽喉危急病,捻少许,干 咽立效,又治大人香港脚,毒遍内外,烦热不解,口中生疮,狂易叫走,瘴疫毒疠,卒死,温疟, 五尸,五疰,大能解诸药毒。每服一钱至二钱,冷水调下,并食后服。 <目录>卷二 <篇名>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属性:(东平董汲及之论次) <目录>卷二\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篇名>序 属性:世之人有得一奇方,可以十全愈疾者,恐恐然惟虑藏之不密,人或知之,而使其药之不 神也,其亦陋矣。夫药之能愈病,如得人人而告之,使无夭横,各尽其天年以终,此亦仁术 也。志友董及之,少举进士不第,急于养亲,一日尽弃其学而从事于医。然医亦非鄙术矣,古 之人未尝不能之,如张仲景、葛洪、陶隐居、孙思邈,皆名于后世。但昧者为之,至于异贵贱, 别贫富,自鄙其学,君子不贵也。及之则不然,凡人之疾苦如己有之,其往来病者之家,虽祁 寒大暑未尝少惮,至于贫者或昏夜,自惠薪粲以周其乏者多矣。他日携《小儿斑疹方》一秩 见过,求序于余。因为引其略,亦使见及之之所存,知世之有奇方,可以疗疾者,不足贵也。 如此,东平十柳居士孙准平甫序。 <目录>卷二\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篇名>自序 属性:夫上古之世,事质民淳,禀气全粹,邪不能干,纵有疾病,祝由而已,虽大人方论,尚或 未备。下逮中古,始有巫妨氏者,着《小儿颅囟经》以卜寿夭,别死生,历世相援,于是小儿方 论兴焉。然在襁褓之时,脏腑嫩弱,脉促未辨,痒不知处,痛亦难言,只能啼叫;至于变蒸惊 风,客忤解颅,近世巢氏一一明之。然于斑疹欲出证候与伤风相类,而略无辨说,致多谬 误。而复医者不致详慎,或乃虚者下之,实者益之,疹者汗之,风者温之,转生诸疾,遂致夭 毙,嘘可叹也。今采摭经效秘方,详明证候,通为一卷,目之曰《斑疹备急方》,非敢谓有补于 后世,意欲传诸好事者,庶几鞠育之义存焉。东平董汲及之序。 <目录>卷二\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篇名>总论 属性:论曰∶夫生民之道,自微而着,由小而大,此物理灼然,不待经史,证据可知。然小儿气 禀微弱,故《短剧方》云∶人生六岁以上为小,六岁以下,经不全载,所以乳下婴儿有疾难治 者,皆为无所根据。至如小儿斑疹一候,不惟脉理难辨,而治疗最比他病尤重。觉证与伤寒 阴痫相近,通都辅郡,名医辈出,则犹能辨其一二。远地左邑,执病不精,失于详审,投药暴 妄。加之小儿脏腑娇嫩,易为伤动,斑疹未出,往往疑为伤风,即以麻黄等药重发其汗,遂使 表虚里实。若为阴痫治之,便用温惊药品,则热势愈盛。直至三四日证候已定,方得以斑疹 药治之,则所失多矣。大率世俗医者,斑疹欲出,多以热药发之,遂使胃中热极。其初作时 即斑疹见于皮下,其已出者变黑色而内陷,既见不快,尤用热药,熏蒸其疾,斑疹得热则出 愈难。转生热证,大小便不通,更以巴豆取积药下之,则使儿脏腑内虚,热又不除,邪气益 深,变为喘满便血,或为 痈,身体裂破,遂使百年之寿一旦为俗医所误者,可不痛哉。大抵 斑疹之候,始觉多咳嗽,身体温壮,面色与四肢俱赤,头痛腰疼,眼睛黄色,多睡中螈 ,手 足厥,耳尖及尻冷,小便赤,大便秘,三部脉洪数绝大不定是其候也。其乳下儿可兼令乳母 服药。其证候未全或未明者,但可与升麻散解之。其已明者即可用大黄青黛等凉药下之,次 即与白虎汤。如秋冬及春寒未用白虎汤之时,但加枣煎服,不必拘于常法。仲景云∶四月后 天气大热,即可服白虎汤,特言其梗概耳,大率疹 未出即可下。已出即不可下。出足即 宜利大小便。其已出未快者可与紫草散,救生散,玳瑁散之类,其重者以牛李膏散之。或毒 攻咽喉者,可少与紫雪及如圣汤,无不效也。其余热不解,身热烦渴及病疹儿母俱可与甘 露饮。或便血者以牛黄散治之兼宜常平肝脏,解其败热,虑热毒攻肝,即冲于目,内生障翳, 不遇医治,瞳人遂损,尤宜慎之。然已出未平, 切忌见杂人,恐劳力之人,及狐臭熏触故也。未愈不可当风,即成疮痂。如脓 出可烧黑丑 粪灰,随疮贴之,则速愈而无瘢也。及左右不可阙胡荽,盖能御汗气辟恶气故也。如儿能食 物,可时与少葡萄,盖能利小便,及取如穗出快之义也。小儿斑疹本以胎中积热,及将养温 浓,偶胃中热,故乘时而作。《外台方》云∶胃烂即发斑。微者赤斑出,极者黑斑出。赤出五死 一生,黑斑出十死一生。其腑热即为疹,盖热浅也。脏热即为 ,盖热深也。故《证色论》云∶ 大者属阴,小者属阳。汲总角而来,以多病之故,因而业医。近年累出诸处治病。当壬申岁 冬无大雪,天气盛温,逮春初,见小儿多病斑疹。医者颇如前说,如投以白虎汤之类,即窃 笑云白虎汤本治大人。盖不知孙真人所论大人小儿为治不殊,但用药剂有多少为异耳。则 是未知用药之法,故多失误。今博选诸家及亲经用有效者方,备录为书。 <目录>卷二\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篇名>药方 属性:\x升麻散\x 治疹 未出,疑贰之间,身热与伤寒温疫相似,及疮子已出发热,并可服之方。 升麻 芍药 葛根(锉炒)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二岁儿,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以时,日三夜一服。 \x白虎汤\x 治痘 麸疹斑疮赤黑出不快,及疹毒余热,并温热病,中暑气,烦躁热渴方。 石膏(四两) 知母(一两半,锉) 甘草(炙,三两) 人参(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粳米二十粒,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以时,小儿 减半服。春冬秋寒有证亦服,但加枣煎,并乳母亦令服之。 \x紫草散\x (阎氏名四圣散) 治伏热在胃经,暴发痘 疮疹,一切恶候,出不快,小便赤 涩,心腹胀满方。 紫草(去苗,一两) 甘草(生用) 木通(去根节锉) 枳壳(去穣麸炒) 黄 (炙锉,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无时。阎氏治疮疹出不快,及倒 , 四圣散即此方也。然既名四圣散,何以有五味,疑黄 当注云虚者加入。 \x附钱氏紫草散\x 发斑疹。 钓藤钩子 紫草茸(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匙,或五分、一钱,温酒调下,无时。 又附\x阎氏方蓝根散\x 治疮疹出不快及倒 。 板蓝根(一两) 甘草(三钱,锉)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食后同调下,二方无证勿服。 \x抱龙丸\x 治一切风热,中暑,惊悸,疮疹欲出,多睡,咳嗽,涎盛,面赤,手足冷,发温 壮,睡中惊,搐搦不宁,脉洪数,头痛呕吐,小便赤黄方。 天南星(锉开,里白者生为末,腊月内取黄牛胆汁和为剂,却入胆内阴干,再为末,半斤) 天竺 黄(二两,别研) 朱砂(二钱,研水飞) 雄黄(半两,研水飞) 麝香当门子(一钱,别研) 牛黄 (一字,别研) 上同研极细末,甘草水和丸,芡实大,窨干,竹叶或薄荷汤化下一丸,不拘时候。一方不用牛黄。 \x救生散\x 治疮疹脓 、恶候危困、陷下黑色方。 猪血(腊月内以新瓦罐子盛,挂于屋栋上,阴干取末一两)马牙硝(一两,研) 硼砂(研) 朱砂(研水飞) 牛黄(研) 龙脑(研) 麝香(一钱,别研) 上研极细,每二岁儿取一钱,新汲水调下,大便下恶物,疮 红色为度,不过再服,神验无比。 \x牛李膏\x(钱氏云∶一名必胜膏) 治疮疹痘 恶候见于皮肤下不出,或出而不长,及黑 紫内陷,服之即顺,救危急候。愚小年病此,危恶殆极,父母已不忍视,遇今太医丞钱公乙 下此药得安,因恳求真法。然此方得于世甚 久,惟于收时不知早晚,故无全效。今并收时载之,学人宜根据此方。 \x牛李子\x(一名乌罡子,一名楮李子,一名牛消子,一名鼠李子,一名禾镰子)好生道旁 田畔,过秋结实成穗,垂叶间,味甘可食,色黑多汁。九月后采取,研细,绢滤汁不以多少,于 银石器中熬成膏,可丸。每膏二两,好麝香半钱,细研和入。 上每二岁儿服一丸,如桐子大,浆水煎杏胶汤化下。如疮 紫黑内陷者不过再服,当下 恶血及鱼子相似;其已黑陷于皮下者,即红大而出,神验。 \x玳瑁散\x 治疮疹热毒内攻,紫黑色,出不快方。 生玳瑁甲(水磨浓汁一合, 猪心一丸,从中取血一皂子大,同研),上以紫草嫩茸,浓汁煎汤调,都作一服。 \x利毒丸\x 治疮疹欲出前,胃热发温壮,气粗腹满,大小便赤涩,睡中烦渴,口舌干,手足 微冷,多睡,时嗽涎实,脉沉大滑数,便宜服之方。 大黄(半两) 黄芩(去心) 青黛(各一钱) 腻粉(炒,一钱) 槟榔 生牵牛(取末,各一钱五分) 大青 (一钱) 龙脑(研) 朱砂(研飞,各五分) 上杵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黄米大,每二岁儿服八丸,生姜蜜水下,不动再服,量儿大小、虚实加减。 \x如圣汤\x 治咽喉一切疼痛,及疮疹毒攻咽喉,肿痛有疮,不能下乳食方。 桔梗(锉) 甘草(生用) 恶实(微炒,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半两) 上为细末,每二岁儿,服一钱,沸汤点,时时呷服,不以时。 \x甘露饮\x 解胃热及疮疹已发,余热温壮,龈齿宣肿牙痛,不能嚼物,饥而不欲食,烦热, 身面黄,及病疮 ,乳母俱可服之方。 生干地黄(切焙) 熟干地黄(切焙)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枇杷叶(去毛) 黄芩(去 心) 石斛(去根苗锉) 甘草(炙锉) 枳壳(去穣麸炒) 山茵陈 叶(去土,各一两) 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以时候,量力与服。 \x苏恭紫雪\x 治大人小儿一切热毒,胃热发斑,消痘 麸疹,及伤寒热入胃发斑,并小 儿惊痫涎厥,走马急疳,热疳,疳黄,疳瘦,喉痹肿痛,及疮疹毒攻咽喉,水浆不下方。 黄金(百两) 寒水石(三斤) 石膏(三斤) 磁石(三斤) 滑石(三斤) 犀角屑(五两) 羚羊 角屑(五两) 玄参(一斤) 沉香(五两) 青木香(五两) 丁子香(一两) 甘草(八两) 升麻一升(皆 咀) 上以水五斗,煮金至三斗,去金不用,入诸药,再煎至一斗,滤去滓,投硝石四升,芒硝 亦可用,朴硝精者十斤,投汁中,微火煎,以柳木篦搅勿停手,候欲凝入木盆中,更下研朱砂 真麝香各三两,急搅匀,候冷贮于密器中,勿令见风,每服一钱,温水化下,小儿半钱一字, 咽喉危急病,捻少许,干咽之立效。 附∶药味分两悉照《外台秘要》苏恭紫雪方更正。 徐洄溪曰∶方中黄金百两,以飞金一万页代之尤炒。邪火毒火穿经入脏无药可治,此能消解,其效如神。 \x调肝散\x 败肝藏邪热,解散斑疹余毒,服之疮疹不入眼目方。 犀角屑(一分) 草龙胆(半钱) 黄 (半两,锉炙) 大黄(一分,炒过) 桑白皮(一分,炙) 钓藤 钩子(一分) 麻黄(一分,去根节) 石膏(别研) 栝蒌实(各半两,去穣皮) 甘草(一分,炙) 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不以时候。 \x护目膏\x 治疹痘出后,即须爱护面目,勿令沾染。欲用胡荽酒喷时,先以此药涂面上, 然后方可以胡荽酒喷四肢。大人小儿有此,悉宜用之方。 黄柏(一两,去皮锉) 绿豆(一两半,拣净) 甘草(四两,生锉) 上为细末,以生油调为膏,从耳前眼眶并浓涂目三五遍。上涂面后,可用胡荽酒微喷, 勿喷面也。早用此方涂面即面上不生疹痘,如用此方涂迟,纵出亦少。 \x胡荽酒\x 治斑痘麻疹,欲令速出,宜用此方。 胡荽(四两) 上细切,以酒二大盏煎令沸,沃胡荽,便以物合定,不令气出,候冷去滓,微微从顶已 下喷背及两脚胸腹,令遍,勿喷头面。(仍将滓焙干,红绢袋子盛,缝合令乳母及儿佩带,余酒与乳母饮之) \x牛黄散\x 治疮疹阳毒入胃,便血日夜无节度,腹痛啼哭方。 川郁金(一两) 西牛黄(一钱) 上研为末,每二岁儿服半钱,以浆水半盏,煎至三分,和滓温服,大小以此增减之。 \x蛇蜕散\x 治斑疹入眼,翳膜侵睛,成珠子方。 马屁勃(一两) 皂荚子(二十七个) 蛇蜕皮(全者一条) 上入小罐子内,盐泥固济,烧不得出烟,存性研为细末,温水(阎氏用温酒)调下一钱,食后服。 \x真珠散\x 治斑 疮疹入眼疼痛,翳膜眼赤羞明方。 栝蒌根(一两) 蛇蜕皮(四钱一条,全炙) 上为末,用羊子肝一枚,批开去筋膜,掺入药二钱,用麻缕缠定,以米泔内煮熟,任意 与吃。如少小未能吃羊肝,以熟羊肝研和为丸,如黄米大,以生米泔下十丸,乳头上与亦 可,日三服。(儿小未能食肝,与乳母食之佳) <目录>卷二\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篇名>附阎氏方 属性:蝉壳末 上用水煎羊子肝汤,调服一二钱。 凡痘疮才欲着痂,即用酥或面油不住润之,可揭即揭去。若不润及,迟揭疮痂,硬即隐 成瘢痕,终身受累。(附) 凡小儿实热疏转后,如无虚证,不可妄温补。热必随生,(附) <目录>卷二\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篇名>后序 属性:余平生刻意方药,察脉按证,虽有定法,而探源应变,自谓妙出意表。盖脉难以消息求 证,不可言语取者,褪褓之婴,孩提之童。尤甚焉。故专一为业,垂四十年。因缘遭遇,供奉 禁掖,累有薄效,误被恩宠。然小儿之疾,阴阳为痫最大,而医所覃思,经有备论;至于斑疹 之候,蔑然危恶反惊搐,伤寒二痫大同,而用药甚异,投剂小差,悖谬难整,而医者恬不为 虑。比得告归里中广川,及之出方一秩示予,予开卷而惊叹曰∶是予平昔之所究心者,而子 乃不言,传而得之。予深嘉及之少年,艺术之精,而又惬素所愿以授人者,于是辄书卷尾焉。 \x时元佑癸酉八年十月丙申日翰林医官太医丞赐紫金鱼袋钱乙题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全\x <目录>卷二 <篇名>朱氏翼中《类证活人书》 属性:此一卷论小儿疮疹。疮疹与伤寒相类,头疼身热,足冷脉数,疑似之间,只与升麻汤。缘 升麻汤解肌兼治疮子,已发未发皆可服,但不可疏转,此为大戒。伤寒身热固不可下,疮疹 发热在表尤不可转,世人不学乃云初觉以药利之,宣其毒也。误矣。又云疮豆已出不可疏 转,出得已定或脓血太盛,却用疏利亦非也。大抵疮疹首尾皆不可下。小儿身热,耳冷,尻 冷、咳嗽辄用利药,即毒瓦斯入里杀人,但与化毒汤,紫草木通汤,鼠粘子汤;出得太盛,即用 犀角地黄汤解之;若疮痘出不快,烦躁不得眠者,水解散,麻黄黄芩汤,升麻黄芩汤,活血散 主之;黑疮倒厌,猪尾膏,无比散,龙脑膏子无不验也;若热毒攻咽喉痛,如圣汤;疮豆入眼, 决明散,拨云散,密蒙花散,通圣散,蛤粉散主之。治疮疹法无出此矣。 \x升麻汤\x 治伤寒中风,头痛憎寒壮热,支体痛,发热畏寒,鼻干不得睡。兼治小儿大人 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兼治寒暄不时,人多疾疫,乍暖脱着,及暴热之次忽变阴寒,身体疼痛,头重如石者。 升麻 白芍药 甘草炙 干葛(各等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若太假寒,即热服,若热即温服。疮疹亦 准此,服药已,身凉止药。小儿量度多少服,如老儿吃,去芍药加柴胡一两,人参半两,雪白芍药一分。 \x犀角地黄汤\x 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内有瘀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有余, 瘀血面黄,大便黑者,此方主消化瘀血,兼治疮疹出得太盛,以此解之。 芍药(三分) 生地黄(半斤) 牡丹皮(去心,一两) 犀角(一两,屑,如无以升麻代之)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取一盏。有热如狂者,加黄芩二两;其人脉 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为无热,更不用黄芩也。 \x麻黄黄芩汤\x 治小儿伤寒无汗,头疼发热,恶寒,兼治天行热气,生豌豆疮,不快,益烦躁昏愦,或出尚身疼 热者。 麻黄(去节,一两) 黄芩 赤芍药(各半两)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一分) 上捣罗为细末,每服二钱,滚水调下日三服。 \x升麻黄芩汤\x 治小儿伤风有汗,头疼发热恶寒,若时行疮痘出不快,烦躁不眠者,加木香(一钱五分)。 升麻 葛根 黄芩 芍药(各三钱) 甘草(炙,一钱半)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x化毒汤\x 治小儿疮痘已出未出并皆服之。 紫草嫩者 升麻 甘草(炙,各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二盏,糯米五十粒,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德按∶刘氏《幼幼新书》加木通二钱五分, 名曰\x夺命散\x,此疮疹之祖方也。 \x紫草木通汤\x 治小儿疮疹。 紫草(去芦) 木通 人参 茯苓(去皮) 糯米(各等分) 甘草(半之)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四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x鼠粘子汤\x 治疹痘欲出未能得透,皮肤热,气攻咽喉,眼赤心烦者。 鼠粘子(四两,炒香) 甘草(一两) 防风(半两) 荆芥穗(二两) 上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沸汤点服,食后临卧,逐日三服,大利咽膈,化痰涎止嗽。若春 冬间,常服免生疮疖,老幼皆宜服。 \x水解散\x 治天行头痛壮热一二日,兼治 疮未出烦躁,或出尚身体发热。 大黄 黄芩 桂心 甘草(炙) 芍药(各二两) 麻黄(四两,去节汤泡焙) 上捣罗为末,患者以生熟汤浴讫,以暖水调下二钱,相次二服,得汗利便瘥。强实人服 二方寸匕。此调风实之人,三伏中宜用。若去大黄,即春夏通用。 \x活血散\x 治疮子或出不快。 用白芍药末一钱酒调,如欲止痛用温热水调下。 \x猪尾膏\x 治疮子倒厌黑陷。 用小猪儿尾尖刺血三两点,入生龙脑少许,同研,新汲水调下立效,惟实热证,方可用此。 \x无比散\x 治疮疹恶候不快,及黑疮子,应一切恶候。 牛黄 麝香 龙脑 腻粉(各一分,研细) 朱砂(一两,先研如粉) 上为极细粉,小儿一字,大人五分,水银少许,同小 猪尾上血三两滴,新汲水少许, 同调服,先安稳得睡,然后取转,下如烂鱼肠蒲桃穗之类涎臭恶物便安,小儿用奶乳汁滴尤妙。 \x龙脑膏子\x 治时疾发豌豆疮,及赤疮子未透,心烦狂躁,气喘妄语,或见鬼神,或已发 而陷伏,皆宜速治,不尔毒入脏必死。 生龙脑(一钱) 上细研,旋滴猪心血和丸,芡实大,每服一丸。心烦狂躁者用紫草汤化下,若疮子陷伏 者用温酒化下,少时心神便定得睡,疮疹发透,根据常将息也。 \x附阎氏方\x 治伏热在心,昏瞀不省,或误服热药,搐热冒昧不知人,及疮疹倒厌黑陷。 生梅花脑子研半字或一字,取新杀猪心一个,取心中血同研作大丸,用新汲水少许化 下,未省再服;如疮疹陷伏者,温酒化下。 \x如圣汤\x 治小儿疮疹,毒攻咽喉肿痛。 桔梗(一两) 牛蒡子(炒,一两) 生甘草(一两) 麦门冬(去心,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点,细细呷服,入竹叶煎服尤妙。 \x决明散\x 治疹痘疮入眼。 右决明子(一分) 栝蒌根(半分) 赤芍药(一分) 甘草(一分,炙) 上捣罗为末,每服半钱,蜜水调下,日进三服。 \x拨云散\x 治疹痘疮入眼及生翳。 桑螵蛸(真者一两,炙令焦,细研) 上捣罗为细末,入麝香少许,令匀,每服二钱,生米泔调下,临卧服之。 \x密蒙花散\x 治疹痘疮并诸毒瓦斯入眼。 密蒙花(一钱半,净) 青葙子 决明子 车前子(各半钱) 上为细末,用羊肝一片,破开作三片,掺药令匀,却合作一片,以湿纸七重裹,塘灰火中煨熟,空心食。 \x通望散\x 治疹痘疮入眼及生翳。 白菊花(一两),如无以甘菊花代之 绿豆皮 谷精草(去根,各一两) 上捣罗为末,每服用一大钱,干柿一个,生粟米泔一盏,共一处,煎后,米泔尽,只将干 柿去核吃之,不拘时候,一日可吃三枚,日浅者五七日可效,远者半月愈矣。 \x蛤粉散\x 治小儿疮子入眼。 谷精草 蛤粉(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匕,猪肝二两许,批开掺药,卷了青竹叶,裹麻缕缠定,水一碗煮令 熟,入收口瓷缸内,熏眼后,温取食,日作,不过十日退。 <目录>卷二 <篇名>许白沙先生论小儿病脉 属性:凡候小儿脉,当以大指按三部,一息六七至为平和。十至为发热,五至为内寒。(一作 胀)脉紧为风痫,沉缓为伤食,促急为虚惊,弦急为气不和,沉细为冷,浮为风,大小不匀为 恶候,为鬼祟,浮大数为风为热,伏结为物聚,单细为疳劳腹痛多喘呕。而脉洪者为有虫,沉 (一作浮)而迟潮热者胃寒也,温之则愈。予尝作歌以记之,歌曰∶小儿脉紧风痫候,沉缓伤 食多吐呕,弦急因知气不和,急促虚惊神不守,冷则沉细风则浮,牢实大便应秘久,腹痛 之后紧而弦,脉乱不治安可救。变蒸之时脉必变,不治自然无过谬,单细疳劳洪有虫,大 小不匀为恶候,脉沉(一作浮)而迟有潮热,此必胃寒来内寇,(内一作作)泻利浮大不可医, 仔细斟量宜审究。凡婴儿未可脉者,俗医多看 虎口中纹颜色,与四肢冷热,验之亦有可取。予又以二歌记之。虎口色歌曰∶紫热红伤寒, 青惊白色疳,黑时因中恶,黄即困脾端。冷热证歌曰∶鼻冷定知是疮疹,(一作痘症)耳冷应 知风热证,通身皆热是伤寒,上热下冷伤食病。若能以色脉参伍,验之所得亦过半矣。 <目录>卷二 <篇名>郭白云先生论痘疹三不宜 属性:凡盛出之际宜解肌,以托其出,不宜汗,汗则气弱而陷;宜和里以纾其壅,不宜下,下 则毒反入内;宜化毒以济其阴,不宜凉折,凉折则毒闭不出。此通弊也,学人不可不知。 <目录>卷二 <篇名>王海藏先生论痘疹出不快 属性:身后出不快者,足太阳经也,用荆芥甘草防风汤;身前出不快者,手阳明经也,用升麻 葛根汤;四肢出不快者,足阳明经也,用防风芍药甘草汤。此皆解毒升发之剂也,不可不知。 \x右编曰述古上\x <目录>卷三\缪氏《广笔记幼科》 <篇名>痧疹论并治法 属性:缪氏仲醇曰∶痧疹者,手太阴肺足阳明胃二经之火热发而为病者也。小儿居多,大人亦 时有之。殆时气瘟疫之类欤。其证类多咳嗽,多嚏,眼中多泪,多泄泻,多痰,多热,多渴,多 烦闷,甚则躁乱,咽痛,唇焦,神昏是其候也。治法当以清凉发散为主。药用辛寒甘寒苦寒 以升发之,惟忌酸收,最宜辛散,误施温补,祸不旋踵。辛散如荆芥穗干葛西河柳石膏麻黄 鼠粘子;清凉如玄参栝蒌根薄荷竹叶青黛;甘寒如麦门冬生甘草蔗浆;苦寒如黄芩黄连黄 柏贝母连翘皆应用之药也。量证轻重,制剂大小,中病则已,毋太过焉。 <目录>卷三\缪氏《广笔记幼科》 <篇名>痧疹续论 属性:痧疹乃肺胃热邪所致,初发时必咳嗽,宜清热透毒,不得止嗽。疹后咳嗽,但用贝母栝 蒌根甘草麦门冬苦桔梗玄参薄荷以清余热,消痰壅则自愈,慎勿用五味子等收敛之剂。若 多喘,喘者热邪壅于肺故也,慎勿用定喘药,惟应大剂竹叶石膏汤加西河柳两许,玄参薄 荷各二钱。如冬天寒甚痧毒为寒气郁于内,不得透出者,加蜜酒炒麻黄一剂立止。凡热势甚 者,可用白虎汤加西河柳,忌用升麻,服之必喘。若多泄泻,慎勿止泻,惟用黄连升麻干葛 甘草则泻自止。疹家不忌泻,泻则阳明之邪热 得解,是亦表里分消之义也。倘痧后泄泻及便脓血,皆由热邪内陷故也,大忌止涩,惟宜升 散,仍用升麻干葛白芍甘草黄连扁豆花,便脓血则加滑石末,必自愈。其或痧后生疮不已, 余热未尽故也,宜用金银花连翘荆芥穗玄参甘草黄连木通浓煎饮之良。 痧疹不宜根据证施治,惟当治本,本者手太阴足阳明二经之邪热也。解其邪热则诸证自退矣。 治痧疹发不出,喘嗽烦躁,闷乱狂越。 西河柳叶风干为细末,水调四钱,顿服立定,此神秘方也。 \x又方\x 仲醇立 蝉蜕(一钱) 鼠粘子(炒研,一钱五分) 荆芥穗(一钱) 玄参(二钱) 生甘草(一钱) 麦冬(一钱 五分,去心) 干葛(一钱五分) 薄荷叶(一钱) 知母(一钱) 西河柳(五钱) 竹叶(三十片) 甚者, 加石膏(五钱) 冬米(一撮) \x又方\x 加黄芩黄连黄柏等治之。 冬月痧疹因寒不得发透,喘渴闷乱,烦躁不定,用麻黄去节,汤泡过,以蜜酒拌炒,加一 钱,或七八分于治痧药中,一服立透。药用干葛麦冬贝母前胡荆芥穗玄参西河柳甘草知母一服,而痧疹立透。 缪氏《本草经疏》 赤柽木(一名西河柳,又名观音柳,三眠柳)味甘,微咸,气温,无毒。近世有以治痧疹 热毒不能出,用为发散之神药。经曰∶少阴所至为疡疹,正刘守真所谓诸痛痒疮疡,皆属心 火之旨也。盖热毒炽于肺胃,则发斑疹于肌肉 间。以肺主皮毛,胃主肌肉也。此药正入肺胃心三经,三经毒解则邪透肌肤,而内热自消。 此皆开发升散,甘咸微温之功用也。 主治∶同石膏知母薄荷荆芥穗玄参牛蒡子麦冬竹叶连翘黄芩甘草之属,治斑疹发不 出,或虽发不透,如热甚毒炽,舌生芒刺,大渴谵语,斑色紫黑者,加入三黄石膏汤内大效。 单用及兼各药并主痧疹首尾诸证。 汪氏双池曰∶赤柽柳一名西河柳。枝叶似柏实,柳类也。生水泽旁,天将雨则木有云气 上蒸,故又名雨师。性味甘辛咸寒,能泻肺热,散瘀血,挹润泽之气以上行而宣毒,去郁麻证,用之最良。 <目录>卷三 <篇名>聂氏《活幼心法》 属性:聂氏久吾曰∶麻疹形如麻痘,疹形如豆,皆象其形而名之也。麻痘俱胎毒。而痘出五 脏,脏属阴,阴主闭藏,其毒深而难散;麻出六腑,腑属阳,阳主发泄,其毒浅而易散。脏阴多 虚寒,故痘可温补;腑阳多实热,故麻宜解散。然麻虽属腑,而其热毒之气上蒸于肺,肺主皮 毛,实受其毒。是以发热之初虽似伤寒,而肺家见证独多,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泡肿, 眼泪汪汪,面肿腮赤,是也。治之之法惟在宣发其毒,以尽出之于外。虽红肿之甚,状如漆 疮,亦不足虑,以其既发于外,即可免乎内攻,不若痘家之必顾其收结也。此证若调治得法 十可十全,而调治失宜则杀人易如反掌。盖麻疹有所大忌,病家犯其所忌则至于杀人,医家 犯其所忌亦至于杀人也。其所忌不同,同忌闭塞,其毒不得发泄也。今先标四大忌于前,令人勿犯,然后制方于后。 忌荤腥生冷风寒 出麻疹时大忌食荤腥,食生冷,冒犯风寒,皆能使皮肤闭塞,毒瓦斯抑郁而内攻也。 忌骤用寒凉 初发热时最忌骤用寒凉以冰毒,使毒邪抑遏不得出,则成内攻之患。而昔人谓天气喧 热宜用辛凉发之,如黄连解毒汤之类,不知天时暑热之气,岂寒凉之药所能解,今骤用寒凉 恐不足以解外热,而适足以阻内热,使不得出也。曾见有一宦家艰子息,得一男甫一岁,出 麻发热,麻未见形而发搐,医误认为急惊,而用凉药攻之,遂令麻毒隐隐在皮下不出,后医 以滋阴为主,而用四物等药亦不能救,烦闷声哑至旬日而死,此可以知凉药冰毒之害矣,今 因天热而骤用寒凉岂理也哉。 忌多用辛热 初发热时最忌多用辛热,以助毒,如桂枝麻黄羌活之类,能使毒壅蔽而不得出,亦致内 攻之患。而昔大谓天气大寒宜用辛热,如桂枝汤之类发之,不知天气大寒只宜置之燠室,谨 避风寒可也,且天气虽寒而人身之热毒未必减也,而多用辛热岂理也哉。 忌误用补涩 麻出之时多有自利不止者,其毒亦因利而散,殊无妨害。如泄利过甚,则以加味四苓 散与之,切忌用参术诃蔻补涩之药,重则令腹胀喘满而不可救,轻则变为休息痢缠绵不已也。戒之戒之。 \x加味四苓散\x 木猪苓 木通(各八分) 泽泻 赤茯苓(各七分) 车前子(略炒) 川黄连 黄 芩(俱干炒) 牛蒡子(拣净